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印兴耀 赵剑 +2 位作者 张繁昌 孙成禹 罗焕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2,37,共8页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采用反射率法计算层状介质的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在平面纵波入射和全固态介质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给出了τ-p域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实...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采用反射率法计算层状介质的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在平面纵波入射和全固态介质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给出了τ-p域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实现方法,并利用广义Filon积分方法对频率慢度域的反射率函数进行了积分变换,同时还对全反射现象和截断效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反射率法可以得到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包括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形成的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信息。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波 叠前地震合成记录 反射率法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孙振涛 孟宪军 +3 位作者 慎国强 钮学民 季玉新 王玉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0-643,共4页
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原理的基础上 ,从地震剖面的极性判断、平均速度的选取、反射系数的准确提取、子波的精确估算等方面对制作合成记录的要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提高以上四方面的精度 ... 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原理的基础上 ,从地震剖面的极性判断、平均速度的选取、反射系数的准确提取、子波的精确估算等方面对制作合成记录的要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提高以上四方面的精度 ,提高了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技术 研究 子波 反射系数 极性 平均速度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国发 廖前进 +2 位作者 王尚旭 袁淑琴 王守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对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时间偏移的地震道信号来自于地层在成像射线轨迹上的反射,...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对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时间偏移的地震道信号来自于地层在成像射线轨迹上的反射,而不是来自地震道正下方地层的反射,合成地震记录上的反射与井旁地震道的反射在横向上存在偏离;基于一维褶积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纵波的影响,与井旁地震道在地震波场上存在差异;井旁地震道经历了动校正、叠加等由叠前到叠后的处理过程,而合成地震记录由简单的一维褶积模型产生,两者的形成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的同时,应该承认并正视两者的差异,并综合利用其它地质信息对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层位标定 成像射线 褶积模型 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马劲风 贾春环 +2 位作者 李庆春 程建远 朱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9-519,共11页
利用褶积模型研究转换波正、反演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转换反射系数递推公式。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Zoeppritz方程的进一步简化,给出了实用的转换反射系数递推公式,进而可得到求取转换波速度、纵横渡速度比、油松比等参数的递... 利用褶积模型研究转换波正、反演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转换反射系数递推公式。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Zoeppritz方程的进一步简化,给出了实用的转换反射系数递推公式,进而可得到求取转换波速度、纵横渡速度比、油松比等参数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地震子波,就能通过褶积模型方便地得到转换波入工会成记录,并可将它用于转换波剖面的层位标定;通过对转换波剖面的反褶积处理,就能得到转换波反射系数序列;然后利用转换波反射系数的速推关系,求得转换波速度的相对分量,加上转换波速度的低频成分,即可求得转换波速度。文章还给出了转换波正、反演方法的适用条件;通过模型试算,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速度反演 合成地震记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58
5
作者 靳玲 苏桂芝 +3 位作者 刘桂兰 朱丕跃 李磊 胡艳萍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合成记录的制作精度,而精确的合成记录又是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重要前提。提出了用相关系数、声波曲线对比和求剩余记录等方法来检查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方法 子被 褶积模型 储层精细评价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射线束法地震记录合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1
6
作者 邓飞 王美平 +1 位作者 周杲 周熙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7,共5页
高斯射线束法是一种快速的地震记录合成方法,通过该方法合成的波场记录不仅能反映波的运动学特征,也能反映高频动力学特征。该方法将波动方程和射线理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运动学射线追踪获取射线轨迹,通过动力学追踪来获取中心射线附近... 高斯射线束法是一种快速的地震记录合成方法,通过该方法合成的波场记录不仅能反映波的运动学特征,也能反映高频动力学特征。该方法将波动方程和射线理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运动学射线追踪获取射线轨迹,通过动力学追踪来获取中心射线附近的高频能量分布,因而既能反映波的运动学特征,又能表现波的动力学特点,并且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介绍了高斯射线束的基本原理,对基于高斯射线地震记录合成软件的研发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介绍了模型编辑、运动学射线追踪、动力学射线追踪和地震记录合成等重要模块的实现方法,通过几个地质模型合成记录的算例,说明了高斯射线束法对复杂地层模型和奇异区域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地震记录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射线束 模型编辑 射线追踪 地震记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的改进方法讨论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裕明 李晶 周亚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498,507,共5页
本文首先叙述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并由此出发讨论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改进方法 ,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①在做合成记录之前要进行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校 正和声波时差校正等基础工作;②采用变频的理想子波;③在... 本文首先叙述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并由此出发讨论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改进方法 ,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①在做合成记录之前要进行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校 正和声波时差校正等基础工作;②采用变频的理想子波;③在求取反射系数时摈弃均匀采样 的算法,而改用非均匀采样算法。实际资料实验表明,用改进后的方法合成井旁地震道不但 在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地震资料 反射系数 非均匀采样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孙学继 杨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2期34-39,共6页
本文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反射系数序列和子波两个基本要素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制作合成记录的三种方法:①密度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联合使用;②运用频率连续变化的子波;③从实际地震剖面中提取子波。利用这... 本文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反射系数序列和子波两个基本要素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制作合成记录的三种方法:①密度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联合使用;②运用频率连续变化的子波;③从实际地震剖面中提取子波。利用这三种方法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可使标定精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地震资料解释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波整形提高合成地震记录质量 被引量:7
9
作者 单刚义 韩立国 +1 位作者 张丽华 潘保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82-184,196,共4页
阐述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原理,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出反射系数。根据地震波传播机制,通过三维地震数据统计得到子波,由此计算出原始合成记录。再根据过井剖面建立褶积模型,对子波进行整形,得到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地震子波,最终得到与地震数据... 阐述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原理,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出反射系数。根据地震波传播机制,通过三维地震数据统计得到子波,由此计算出原始合成记录。再根据过井剖面建立褶积模型,对子波进行整形,得到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地震子波,最终得到与地震数据的波组特征相吻合的合成地震记录。为精细储层描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褶积模型 子波整形 反射系数 深时转换 子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国发 王尚旭 马彦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编辑和地震子波提取;第二,利用反射率法模拟井旁共反射点道集;第三,对模拟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正常时差校正和叠加;最后,以叠加道作为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反射进行层位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之间在地震反射上的一致性,提高了层位标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层位标定 褶积模型 波场模拟 反射率法 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中的漂移校正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建华 王绪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6-212,共7页
本文介绍了用声波测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原理及方法,并对漂移校正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漂移校正 地震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古生界合成地震记录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卫延召 戴金星 +1 位作者 王多云 赵兰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钻井较少且位于周缘,靠在线井外推的地震解释工作难以控制全区,本文通过对有限钻井的古生界进行声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模拟,根据太原组煤层底界和奥陶系风化壳二者反射的复合程度将本区合成地震记录归纳为高...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钻井较少且位于周缘,靠在线井外推的地震解释工作难以控制全区,本文通过对有限钻井的古生界进行声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模拟,根据太原组煤层底界和奥陶系风化壳二者反射的复合程度将本区合成地震记录归纳为高复合型、中等复合型、弱复合型和双相位型四种特征类型,并且同钻井相结合赋予不同类型以古地貌含义,为本区的地震解释及标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生界 合成地震记录 古地貌 风化壳 地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建国 王艳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7-499,共3页
角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不同于常规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反射系数变为复数,取反射系数的模在时间域内作合成地震记录,不能如实地反映波形的相位信息。利用Zoeppritz方程简化近似的纵波任意角度入射时的反射系数... 角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不同于常规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反射系数变为复数,取反射系数的模在时间域内作合成地震记录,不能如实地反映波形的相位信息。利用Zoeppritz方程简化近似的纵波任意角度入射时的反射系数公式计算反射系数,通过傅立叶变换,在频率域内实现了大角度复反射系数下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利用给出的处理流程,实现了角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为进一步研究井间地震资料处理中角度域波形畸变校正方法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角度域 合成地震记录 反射系数 近似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tokes方程的差分方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财 谢靖 +2 位作者 韩道范 杨宝俊 冯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6,共7页
刘财 ,谢靖 ,韩道范 ,杨宝俊 ,冯暄 .用 Stokes方程的差分方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石油地球物理勘 ,2 0 0 2 ,37(3) :2 30~ 2 36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是进行波场识别、对比、波场延拓、参数识别与参数反演的必要手段。差分方法是解偏微分方... 刘财 ,谢靖 ,韩道范 ,杨宝俊 ,冯暄 .用 Stokes方程的差分方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石油地球物理勘 ,2 0 0 2 ,37(3) :2 30~ 2 36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是进行波场识别、对比、波场延拓、参数识别与参数反演的必要手段。差分方法是解偏微分方程的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它的计算量小 ,精确度高。本文首次使用差分方法解变系数的 Stokes方程以制作非均匀黏弹介质中地震波场的合成记录。结果表明 ,考虑了介质的黏弹性和非均匀性的地震模型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 ,可以避免地震解释中的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KES方程 差分方法 制作 合成地震记录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学军 马劲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利用褶积模型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进而标定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工作。常规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建立在地震波垂直入射的基础上 ,这种递推关系因为没有考虑反射系数随入射角或炮检距的变化 ,所以得到的反射系数的数值大小与极性可... 利用褶积模型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进而标定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工作。常规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建立在地震波垂直入射的基础上 ,这种递推关系因为没有考虑反射系数随入射角或炮检距的变化 ,所以得到的反射系数的数值大小与极性可能与实际资料相差较大 ,用于地震解释则容易造成岩性解释和层位标定的错误。本文通过对 Zoeppritz方程的简化 ,给出了非零炮检距条件下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利用递推公式可以计算不同炮检距或不同道集的反射系数序列 ,与子波褶积后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模型试算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 炮检距变化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地震资料 反射系数 递推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方法在确定油藏面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玉双 魏亚荣 +1 位作者 王莹 崔海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0期7503-7506,7515,共5页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震波形的地质意义,确定含油砂层空间展布,预测圈闭的有效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地震解释 合成地震记录 圈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在塔中地区火山岩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宝刚 王伟锋 +1 位作者 陈业全 张凡芹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在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多种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探讨了声波与电阻率的关系,以及借助于电阻率转声波时差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塔中地区10口井法斯特经验常数的统计,得到塔中地区电阻率与声波时... 在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多种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探讨了声波与电阻率的关系,以及借助于电阻率转声波时差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塔中地区10口井法斯特经验常数的统计,得到塔中地区电阻率与声波时差的转换关系式;然后把法斯特经验公式推广到塔中邻区,对塔中地区及其邻区没有声波测井资料的井利用电阻率曲线制作了合成地震记录,同时分析了电阻率转声波时差的精度和影响因素;最后对火山岩顶底进行了标定和追踪,作出了塔中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分布图,并对下二叠统火山岩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声波 合成地震记录 波阻抗 火山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可洋 赵宝山 李永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1,共7页
目前地震资料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工作主要是在时间域进行,而随着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标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 目前地震资料合成记录的制作和标定工作主要是在时间域进行,而随着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标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不变褶积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即基于线性时不变假设,先将深度域数据转换到伪深度域,与伪深度域地震子波进行褶积,然后再转换到深度域,解决深度域非线性时变褶积问题。采用层状介质模型和逆时偏移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有效性,并成功应用于标定实际深度域地震成像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实现,制作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准确可靠,可以为深度域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方法 计算步骤 模型试验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南黄海北部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峰 孙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0,共6页
黄海海域是我国近海目前唯一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的海域,海域内发育了3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目前已在北部盆地中生代泰州组地层中发现了油气显示。过去由于受资料所限,对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多关注于第三纪盆地,忽视了中生代盆地的... 黄海海域是我国近海目前唯一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的海域,海域内发育了3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目前已在北部盆地中生代泰州组地层中发现了油气显示。过去由于受资料所限,对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多关注于第三纪盆地,忽视了中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远景。作者通过对南黄海北部盆地已钻遇中生代泰州组地层的钻井和过井数字地震剖面的追踪对比,结合4km×8km地震测网和重、磁资料综合解释,认为中生代盆地同样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特别是盆地的东北凹,中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南黄海北部盆地 中生代地层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立歆 孙振涛 董月昌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92-296,共5页
通过正演模型分析含气砂岩在地震和测井资料中的不同反应特征,以及两者在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存在的不匹配现象得出,在地震和测井中求得的反射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直接进行对比,为此,提出了在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必须考虑流体(油、气、... 通过正演模型分析含气砂岩在地震和测井资料中的不同反应特征,以及两者在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存在的不匹配现象得出,在地震和测井中求得的反射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直接进行对比,为此,提出了在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必须考虑流体(油、气、水)因素,不能只通过对比两者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来判断合成地震记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流体 AVO 横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