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东地区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地震反射构型特征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4
1
作者 袁井菊 万晓迅 陈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0-946,共7页
根据中东地区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不同沉积相储集砂体的地震反射构型不同,运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盆地东部已钻井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反射构型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并由此... 根据中东地区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不同沉积相储集砂体的地震反射构型不同,运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盆地东部已钻井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反射构型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并由此类比到西部地区进行储层预测,在沉积环境相同的T构造区古生界志留系三级基准面旋回TS3下降期,识别出与东部反射特征相似的两套地震反射体,分别预测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以此为依据提交的井位建议得到采纳,实钻后证实预测砂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卜哈利盆地 古生界 地震反射结构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TGM地区地震反射特征研究及有效储层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春艳 杜丽筠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7期36-41,共6页
鄂北台格庙区块上古生界是以岩性为主的油气圈闭。通过区内预测难点分析,紧密结合地质、地震、测井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地震反射波组及反射结构特征,认真统计分析地球物理及电性特征,确定一套适合不同目的层段的有效储层预测方法技术,... 鄂北台格庙区块上古生界是以岩性为主的油气圈闭。通过区内预测难点分析,紧密结合地质、地震、测井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地震反射波组及反射结构特征,认真统计分析地球物理及电性特征,确定一套适合不同目的层段的有效储层预测方法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盒1、山2段储层厚度和有效储层厚度。同时对该区两层进行综合评价,圈定出有利叠合分布区,为进一步确定有利目标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结构 有效储层 有利叠合区 上古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二叠系生物礁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22
3
作者 殷积峰 李军 +2 位作者 谢芬 李登华 程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5,共6页
生物礁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岩性油气藏,由于其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物礁的地震勘探难度很大。本文针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地质特点和资料情况,以生物礁气藏为研究对象,从已知井井震响应特征分析出发,通过地震反射结构分... 生物礁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岩性油气藏,由于其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物礁的地震勘探难度很大。本文针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地质特点和资料情况,以生物礁气藏为研究对象,从已知井井震响应特征分析出发,通过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处理、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参数地震反演等多项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方法,建立了生物礁和生物礁储层的判别模式,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其中以伽马、补偿中子及声波为目标曲线的多参数地震反演技术对于预测和评价生物礁特别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地震反射结构 波形分类 三维可视化 多参数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分析及定量预测技术初探——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子川 李宗杰 窦慧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4期370-377,共8页
通过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模型正演研究,结合储层实际地震反射特征,依据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的形态、规模、组合形式、距奥陶系风化面距离等多种影响因素,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识别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总结出了不规则地震反射... 通过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模型正演研究,结合储层实际地震反射特征,依据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的形态、规模、组合形式、距奥陶系风化面距离等多种影响因素,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识别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总结出了不规则地震反射结构、串珠状强振幅地震反射结构、弱振幅低频地震反射结构三种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并对每种识别模式和三者之间的组合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频分析、反射强度、波形分析技术,依据对缝洞体空间分布研究及实钻的溶洞统计分析结果等资料,以缝洞单元划分结果为约束条件,对三维缝洞储集体的有效空间分布进行精细刻画,并求取视体积。初步探索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定量预测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波形分析技术 反射强度 地震反射结构 缝洞单元 识别模式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冷盆热改造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腾飞 黄少英 +5 位作者 程日辉 肖中尧 王典 能源 蒋飞 杨宝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2-100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沉积盆地,对我国油气战略选区具有较大的意义.自震旦系成盆以来,塔里木盆地表现为一个低温的冷盆.在覆盖全盆的20条地震长剖面上,识别出83处特殊的地震反射结构,其特征为同相轴向上凸起呈尖角状,形态为直立或近直...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沉积盆地,对我国油气战略选区具有较大的意义.自震旦系成盆以来,塔里木盆地表现为一个低温的冷盆.在覆盖全盆的20条地震长剖面上,识别出83处特殊的地震反射结构,其特征为同相轴向上凸起呈尖角状,形态为直立或近直立,故名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共识别出四种基本类型的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平缓型、正常型、巨幅型、刺穿型,两个形态基本一致的基本型紧邻而组合为双相位型,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集中于某处则构成复合型.平缓型、正常型、巨幅型、刺穿型依次反映了变形增强的序列,理想状态下该反射结构由深至浅存在从刺穿型至平缓型的渐变序列,故基本类型的划分只是反映某处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的整体形态特点.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部位可能发育火成岩,与盆内钻遇火成岩钻井平面分布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地幔物质上涌至岩石圈,巨大的上拱能量造成了地层的变形,叠加构造因素的改造,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正是这一系列作用于地震反射上的响应.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是"热上涌"作用的产物.有机质的成熟、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盆地热作用关系密切,对照塔里木盆地已有的油气田与"尖角直立"地震反射结构的平面分布,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所反映的"热上涌"现象,促进了塔里木盆地"冷盆"背景下丰富油气资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盆热改造 塔里木盆地 地震反射尖角直立结构 热量上涌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温志新 王红漫 +1 位作者 漆立新 于兴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100,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结构特点,以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分析为出发点,以各类储层地震响应为基础,分析了有利储层的地震属性特征、地震反射结构及波形相关特点,最终将有利储层综合划分为两类,并建立了各...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结构特点,以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分析为出发点,以各类储层地震响应为基础,分析了有利储层的地震属性特征、地震反射结构及波形相关特点,最终将有利储层综合划分为两类,并建立了各自的地震综合预测模式:Ⅰ类储层表现为串珠状、条带状振幅变化率异常和残丘高点+杂乱反射特征,相位角变化大于20°;Ⅱ类储层为弱或强振幅、高振幅变化率、弱相干、低速度和多种反射结构。提高了塔河油田及其周缘的钻井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地震属性 地震反射结构 波形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胡鹏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潜山顶面起伏剧烈、内幕岩溶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成像精度及微小断裂成像精度为目标,开展了以三维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为主的缝洞体精细成像...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潜山顶面起伏剧烈、内幕岩溶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成像精度及微小断裂成像精度为目标,开展了以三维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为主的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研究,建立了以三维层析静校正及近地表模型技术、叠前分频去噪处理技术、三维高保真处理技术、串联反褶积技术、三维速度分析及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迭代技术、高精度三维偏移速度建模技术、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通过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缝洞体成像质量、风化面成像精度、断裂特征刻画、横向分辨率、资料信噪比及保真度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中、下奥陶统风化面的形态得到精细刻画,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及缝洞储集体几何空间半定量—定量化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集体 串珠状地震反射结构 层析静校正 叠前去噪技术速度建模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含煤地层岩性圈闭识别 被引量:6
8
作者 牛华伟 刘苗 +2 位作者 蒋涔 朱立新 陈茂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5-760,共6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主要目的层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砂体多层叠置、横向变化快,煤层发育。目的层埋深普遍超过3500 m,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现有地震资料深层信噪比低、能量弱,砂泥阻抗特征差异小,储层预测及...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主要目的层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砂体多层叠置、横向变化快,煤层发育。目的层埋深普遍超过3500 m,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现有地震资料深层信噪比低、能量弱,砂泥阻抗特征差异小,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在深层保幅宽频处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明确岩性圈闭发育类型、精细砂体描述、落实岩性圈闭目标的整体思路开展研究,明确了古地貌背景、砂体模式及岩性圈闭发育类型,在这一格架约束下开展精细的砂体描述工作,应用地震波形、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叠前反演弹性属性相结合预测砂体,并利用叠后统计学反演预测煤层分布,提高了砂体描述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幅宽频处理 地震反射结构 叠前同时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深层碳酸盐岩岩溶储层预测 被引量:9
9
作者 杜劲松 兰雪梅 +5 位作者 黄天俊 张连进 文雯 王天琪 苏世为 温梦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0-1361,共12页
川西北部九龙山地区深层茅口组碳酸盐岩沉积后遭受剥蚀和淋滤溶蚀作用,岩溶体储层较发育。茅口组作为下二叠统重要产气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岩溶体储层的预测精度,通过开展岩溶体上覆地层反射结构分析,茅二段... 川西北部九龙山地区深层茅口组碳酸盐岩沉积后遭受剥蚀和淋滤溶蚀作用,岩溶体储层较发育。茅口组作为下二叠统重要产气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岩溶体储层的预测精度,通过开展岩溶体上覆地层反射结构分析,茅二段岩溶体地震相研究,茅口组剥蚀后的微古地貌恢复,岩溶体地震属性特征分析等研究工作,对茅二段岩溶体分布情况进行了定性综合预测。利用伽马反演方法预测茅二段生屑灰岩,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采用多属性储层孔隙度反演预测方法进行茅二段岩溶体储层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定性-定量预测相结合的储层预测方法,对茅二段岩溶体储层的刻画更为有效、可靠,从而为川西北九龙山地区茅口组的开发规划和选区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体 古地貌恢复 地震反射结构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volcanostratigraphy of large, extrusive complexes in continental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Analysis of general bedding patterns in volcanostratigraphy and their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被引量:1
10
作者 衣健 王璞珺 +2 位作者 高有峰 陈崇阳 赵然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59-1467,共9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models in the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Accordingly,the volcanostratigraphi...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models in the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Accordingly,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 of an outcrop near the Hailaier Rift Basin was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al factors of physical boundaries.Further,3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analysis of deep boreholes in the Songliao Rift Basi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and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s.Thes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in volcanic successions,physical boundaries coincide with volcanic boundaries,and their distributio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acking patterns of volcanic units.Therefore,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stacking patterns of volcanic units.These are also referred to as general bedding patterns in volcanostratigraphy.Furthermore,four typical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were identified,namely,the chaotic,the parallel continuous,the hummocky,the multi-mound superimposed and the composite.The corresponding interpretation models comprised single massive unit,vertical,intersectional,lateral multi-mound,and composite stacking patterns.The hummocky and composite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with intersectional and composite stacking patterns are the most favorabl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n rift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volcanostratigraphy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 seismic refection configuration stacking patterns volcanic reservo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