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金芳 黄宗林 +7 位作者 徐锡伟 郑荣章 方盛明 白登海 王广才 闵伟 闻学泽 韩竹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共16页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 ,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 ,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 ,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 ,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 ,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 ,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 2 0 0 1年初开始实施 ,2 0 0 4年 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 ,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 ,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 (标准 )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 ,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 ,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 :(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 活断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潼-长安断裂带古地震及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师亚芹 冯希杰 +3 位作者 李晋 任隽 戴王强 李晓妮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长安二中探槽是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钻探的基础上开挖的,探槽中有丰富的砂土液化现象,根据液化砂脉的切割关系,判断有4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根据探槽中地层没有明显错动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活动较弱,以... 长安二中探槽是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钻探的基础上开挖的,探槽中有丰富的砂土液化现象,根据液化砂脉的切割关系,判断有4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根据探槽中地层没有明显错动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活动较弱,以及历史上无6级以上地震活动记录的特点,本文认为4次古地震事件与临潼-长安断裂带无关,该断裂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潼-长安断裂带 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探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滑活动模型在东部海域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力方 吕悦军 +1 位作者 兰景岩 谢卓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2-351,408,共10页
以中国东部近海海域(25~41°N,117~126°E)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和地震活跃水平等资料划分地震构造单元,依次采用基于地震目录的圆形高斯光滑模型和断层导向性的椭圆光滑模型的地震活动参数评价方法,计算各... 以中国东部近海海域(25~41°N,117~126°E)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和地震活跃水平等资料划分地震构造单元,依次采用基于地震目录的圆形高斯光滑模型和断层导向性的椭圆光滑模型的地震活动参数评价方法,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近海海域 地震构造单元 空间光滑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2
4
作者 汪一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9-565,共7页
“十五”期间即将实施20个省会级城市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文中对该工程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的基本内容和领会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工作大纲”的5大属性(科学性、普适性、... “十五”期间即将实施20个省会级城市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文中对该工程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的基本内容和领会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工作大纲”的5大属性(科学性、普适性、包容性、可操作性、约束性)作了说明,对探测工程的主要对象活断层和地震活断层进行了界定,对工作区和目标区的内涵及工作途径的差别做了解释。分析了工程所面对的3个层次的科学问题和实施过程中的5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采取的对策分别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探测过程中安排中期验收的必要性,指出本工程是以往各震害防御工作的延续、发展与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评价 活断层 探测 震害 解释 属性 防御 工程 城市 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金安桥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献程 杨清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4-794,共11页
金安桥水库区按地质构造、岩性、区域应力场、地震活动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可分为3个库段。从坝址区到果世库段的岩性为玄武岩,主要断裂有三古断裂、楚夺洛断裂、树底断裂。在坝址到果世库段的树底和果世附近,果世至排卖当碳酸盐岩库段... 金安桥水库区按地质构造、岩性、区域应力场、地震活动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可分为3个库段。从坝址区到果世库段的岩性为玄武岩,主要断裂有三古断裂、楚夺洛断裂、树底断裂。在坝址到果世库段的树底和果世附近,果世至排卖当碳酸盐岩库段的瓦金坪、黄洋沟附近有发生5.0级地震的可能,震中烈度可达Ⅶ度。排卖当至库尾的碎屑岩库段不会发生水库诱发地震,其中碎屑岩中夹的碳酸盐岩段有发生3.0地震的可能性,烈度<Ⅵ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安桥水库 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 诱震条件 影响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干断裂系的特征、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夏金梧 吴世泽 朱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1-566,共6页
乌东德水电站场址附近走向NNE的德干断裂系主要由裸佐断裂、马店断裂、鹿鹤断裂等组成,全长约120km。该断裂系向北收敛,向南呈"帚状"撒开成多条分支近平行排列,展布宽约6km。断层构造岩均为脆性变形所产生的碎裂岩系,断裂带内各种次... 乌东德水电站场址附近走向NNE的德干断裂系主要由裸佐断裂、马店断裂、鹿鹤断裂等组成,全长约120km。该断裂系向北收敛,向南呈"帚状"撒开成多条分支近平行排列,展布宽约6km。断层构造岩均为脆性变形所产生的碎裂岩系,断裂带内各种次级组构表明,该断裂系在新构造时期存在多次构造活动,且活动强度由强逐渐变弱。断裂最新活动年代在中更新世,运动方式为粘滑兼有稳滑。地震危险性分析认为,倮佐断裂的最大地震震级为6.0级,马店断裂、鹿鹤断裂等在5~5.5级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电站 德干断裂系 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特征断层结合的地震活动空间光滑模型在衡水市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博研 仲秋 史保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0-398,共9页
在衡水市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应用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数据建立恰当的分布式地震活动性空间光滑模型,并结合断层对周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计算前磨头断裂和衡水断裂在不同超越概率下上限震级分别为6.5、6.0级的区域基岩峰值加速度... 在衡水市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应用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数据建立恰当的分布式地震活动性空间光滑模型,并结合断层对周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计算前磨头断裂和衡水断裂在不同超越概率下上限震级分别为6.5、6.0级的区域基岩峰值加速度。研究发现,研究区域内50年超越概率为63%的基岩峰值加速度略有增加;50年超越概率为10%、5%的基岩峰值加速度在断层附近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在较低超越概率的情况下,断层周围如深州市、冀州市和衡水市辖区的地震危险性大于其他地区;利用仪器记录资料得到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并结合断层资料计算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能够反映衡水地区现今的地震活动水平和危险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评价 超越概率 空间光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系统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剑红 崔峰 +1 位作者 伍法权 孙进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840-847,共8页
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价,并且对工程结构物要采取抗震设计。由于相关部门往往针对某一地区只提供一个地震设防加速度范围值或地震设防烈度值,而且某一地震烈度值所对应的加速度值的范围也很大,使得在实际应用中... 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价,并且对工程结构物要采取抗震设计。由于相关部门往往针对某一地区只提供一个地震设防加速度范围值或地震设防烈度值,而且某一地震烈度值所对应的加速度值的范围也很大,使得在实际应用中给具体工程安全、经济地选用合适的抗震设防加速度带来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地震危险性评价系统。利用该评价系统根据相关地震活动性参数,可以方便、快速地计算出具体工程应该采用的抗震设防加速度值,从而解决了工程活动中安全、经济地选用抗震设防加速度值的问题。文中还针对潜在线源和潜在面源的处理难以在程序上实现这一难题,分别提出了一种精确求解和近似求解的算法。本文并以实例进行了评价计算,计算结果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数据符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开发的评价系统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线源算法 面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崔玉龙 刘爱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8-526,共9页
地震滑坡会对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破坏,在大区域范围内对边坡遭受地震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价判断,主要采用具有预测性质的潜在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因此,深入研究边坡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并作出符合实际的危险性分... 地震滑坡会对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破坏,在大区域范围内对边坡遭受地震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价判断,主要采用具有预测性质的潜在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因此,深入研究边坡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并作出符合实际的危险性分布图对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具有较大意义。梳理并阐述具有预测性质的边坡地震危险性分析所需数据资料及各类数据的研究进展,将利用永久位移法进行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所需数据归纳为三种:(1)边坡在地震影响下破坏程度的判定依据;(2)区域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阿里亚斯强度;(3)边坡坡体基本参数如黏聚力、摩擦角、重度、滑块厚度、坡角等。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准确程度与这三类数据的研究程度与准确性有关。文章对三类数据分别详细阐述各自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应用,最后分析理论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边坡 地震危险性评价 Newmark永久位移 永久位移预测模型 地震动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IAEA安全导则《核电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分析与评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华 吴健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本文分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新颁布的安全导则“EvaluationofSeismicHazardsforNuclearPowerPlants(NS-G-3.3)”与前版导则相比在内容、方法上的一些显著的变化;同时,结合我国核电厂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实践,对该新版导则在我国的... 本文分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新颁布的安全导则“EvaluationofSeismicHazardsforNuclearPowerPlants(NS-G-3.3)”与前版导则相比在内容、方法上的一些显著的变化;同时,结合我国核电厂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实践,对该新版导则在我国的引进和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EA 安全导则 核电厂 厂址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华林 胡超 +2 位作者 王纪强 陈平 刘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26,共16页
本文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2012BAK19B04-01)"郯庐地震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规律及地震危险区判定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在分析了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 本文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2012BAK19B04-01)"郯庐地震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规律及地震危险区判定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在分析了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槽开挖、断层活动性鉴定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反映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长期滑动习性的定性和定量资料、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和地球动力学资料的基础上,甄别出了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段。同时采用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的方法,评价了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胶东半岛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区划、震害预测和断层危害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判定方法 最大震级 地震危险性评价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华林 盖殿广 +2 位作者 王纪强 葛孚刚 钟普浴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3期242-256,共15页
本文是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SD10503)——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一个子课题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97E1142)——郯庐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分... 本文是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SD10503)——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一个子课题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97E1142)——郯庐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分析研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槽开挖、断层活动性鉴定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反映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长期滑动习性的定性和定量资料、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和地球动力学资料的基础上,甄别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段。同时利用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方法,评价了淄博市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本项研究成果为淄博市城区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和断层危害性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判定方法 最大震级 地震危险性评价 淄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13
作者 于贵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3-575,共3页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评价 学术研讨会 新构造学 中国地震学会 学术讨论会 专业委员会 地震地质 文化积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谢礼立 陶夏新 左惠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S1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子课题“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的总体研究思路、1994年的进展以及今后的工作安排。在这一年之中,本课题进行了调研,了解了GIS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当前灾害研究的一些特点;对华北的一部分地区建立了... 本文介绍了子课题“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的总体研究思路、1994年的进展以及今后的工作安排。在这一年之中,本课题进行了调研,了解了GIS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当前灾害研究的一些特点;对华北的一部分地区建立了试验性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经过多种空间操作,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数据集合;在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的网格单元特征的提取方法;初步研究了GIS与AI的结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震构造信息系统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与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闻学泽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9-524,共16页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影响区 ,但靠近强、弱影响区的过渡边界 ,处于有、无≥ 6级强震区的过渡地带。与福建—粤东北沿海发生过强震的地段相比 ,福州盆地及附近主要断裂的最晚活动时代偏老 ,壳内的低速层不显著。另外 ,在福建及邻区的 12个地震构造单元中 ,福州盆地单元的地震活动水平最低。该盆地西缘和南缘的闽候 -南屿断层和五虎山北麓断层是具有发生中等地震潜势的相对危险断层段 ,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估值为MS6 .0和 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环境 潜在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福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断裂最大潜在地震发震概率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继 田勤俭 高占武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根据"郑州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二期)"综合目标区断层最大潜在地震判定结果,郑州市近东西向断裂有老鸦陈断裂和上街断裂等。老鸦陈断裂第四纪不活动,上街断裂等可能具有发生5—5.5级地震的能力。为了得到最大地... 根据"郑州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二期)"综合目标区断层最大潜在地震判定结果,郑州市近东西向断裂有老鸦陈断裂和上街断裂等。老鸦陈断裂第四纪不活动,上街断裂等可能具有发生5—5.5级地震的能力。为了得到最大地震的发震概率,划分了统计区及潜在震源区,得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及空间分布函数。最终得出了郑州市断裂未来5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6%,未来10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断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被引量:44
17
作者 吴中海 周春景 +5 位作者 冯卉 张克旗 李家存 叶培盛 李跃华 田婷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69,共51页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尾端构造的玉树活动断裂带是该区活动性最显著的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由当江断裂、结古—结隆断裂和巳塘断裂3条斜接的主干断层和夹杂其间的多条次级断裂所共同构成的Z型左旋剪切张扭性变形带.它在上新世以来和晚第四纪期间的左旋走滑速率为4.0~5.4mm/a,调节了该区大部分的块体挤出与旋转变形,并构成该区大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历史强震梳理和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树主干走滑断裂带自约14530a BP以来至少发生了包括2010年地震在内的共11次大地震,原地重复间隔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长达近3000a.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之后,玉树—甘孜断裂带的主干断层表现为平均间隔为50~100a的低频、串联式分段破裂过程,并且大震活动存在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玉树断裂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进行综合地质判定认为,该区至少仍存在6段未来百年内大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区,潜在的大地震震级为Mw6.6~7.3,其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段落主要是当江断裂带的当江—拉则段和结古—结隆断裂带上的结隆—叶卡诺段与桑卡—相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玉树—甘孜断裂带 历史地震 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 被引量:99
18
作者 邓起东 卢造勋 杨主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根据近年来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实际工作,归纳了探测工作中在地质地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探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这一工作。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断层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吴中海 张岳桥 胡道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1-402,共12页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最后,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活动构造体系和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构造地貌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地震 玉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吴中海 赵根模 刘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2-1085,共24页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构造特点表明,此次大震是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向欧亚板块进行低角度俯冲的结果。地震破裂从北西向东南方向传播,累计长度达170km...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构造特点表明,此次大震是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向欧亚板块进行低角度俯冲的结果。地震破裂从北西向东南方向传播,累计长度达170km,最大倾向滑移量5-7m。其发震断裂全新世活动强烈,历史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M≥7.5地震的原地复发平均间隔在500年左右,而在地震活跃阶段分段破裂的平均间隔只有10年左右,并且历史地震活动在最近1800年期间显示出比较明显的从西向东迁移规律。历史地震活动过程揭示,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带上目前存在兴都库什、尼泊尔西部、锡金-不丹和印缅交界区4个地震空区段,特别是位于此次地震东部的两个空区,未来地震危险性较显著。由于印-欧大陆俯冲碰撞作用是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中国大陆强震频发的主要地质构造原因,这决定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大震活动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关联性,主要表现为大地震活跃阶段在时间上的交替出现和大地震沿垂直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纵向迁移过程。进一步结合青藏高原及邻区历史地震活动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分析成果推断,在喜马拉雅地震带的新一轮活跃过程中,中国大陆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地震形势,尤其是青藏高原及邻区晚第四纪活动性显著的区域性活动构造带或断裂带的潜在强震危险性比较突出,主要包括:藏南的近南北向裂谷带与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川滇地块中的安宁河-小江断裂带与大凉山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与畹町断裂带、澜沧-景洪断裂带和滇西北大理-丽江裂陷带,西北地区的西昆仑山前逆冲-褶皱带、阿尔金断裂带和天山的主要逆冲-褶皱变形带等。但当前活动构造调查研究的不足限制了对区域大地震危险性做出更准确的地质评估,这也是目前城镇化与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瓶颈"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 喜马拉雅造山带 青藏高原 中国活动构造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