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潭-宕昌断裂现今闭锁程度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1
作者 赵宁远 刘雷 +2 位作者 庄文泉 李宁 蒋锋云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51,共10页
基于2009—2013年、2015—2019年两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采用Tdefnode负位错方法对临潭—宕昌断裂进行反演,得到岷县—漳县6.6级、夏河5.7级两次地震前临潭—宕昌断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合小震的空间分布和GNSS剖面结... 基于2009—2013年、2015—2019年两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采用Tdefnode负位错方法对临潭—宕昌断裂进行反演,得到岷县—漳县6.6级、夏河5.7级两次地震前临潭—宕昌断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合小震的空间分布和GNSS剖面结果,分析地震发生前断裂的小震活动特征及地壳水平运动特征,进一步探讨断裂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在两次地震发生前,断裂发震位置均表现为强闭锁状态,反演得到的闭锁深度与地震震源深度基本一致,断裂滑动亏损速率相对较低;结合小震空间分布的结果,发现在两次地震前都出现了小震平静期,其长度与余震分布长度基本一致;跨断层GNSS剖面显示,临潭—宕昌断裂现今以逆冲挤压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震后相比于震前,断层滑动速率有所增强。综合两次地震震前异常特征,发现临潭段东段到岷县—宕昌段以及合作段东段存在强闭锁和较高的滑动亏损速率,并且强闭锁区域也对应出现了小震平静期,未来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区域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潭—宕昌断裂 断层闭锁 小震平静期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地震学在京津冀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丽娜 郭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904,共6页
以1980~2022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地震目录作为统计样本,采用基于空间分割的非完全中心化Voronoi分割法来网格化研究区域,并以泊松模型为基础建立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开展研究区中期尺度的中小地震概率预测。结果发现,计算得到的概率相对高... 以1980~2022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地震目录作为统计样本,采用基于空间分割的非完全中心化Voronoi分割法来网格化研究区域,并以泊松模型为基础建立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开展研究区中期尺度的中小地震概率预测。结果发现,计算得到的概率相对高值区与M_(S)≥3.0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为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地震 中小地震 概率预测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AS模型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3
作者 陈力波 陈良鹏 周健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3,共12页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pidemic-type aftershock sequence,ETAS)结合到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中,以2008年汶川7.9级余震序列和2014年鲁甸6.2级余震序列为例,评估余震危险性的重要性以及探讨ETAS模型相对于R-J模型在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余震危险性水平与主震震级大小有关,主震震级越大,余震危险性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对于震级较大的强主震事件,主震发生后早期的余震危险性不容忽略。对于汶川7.9级和鲁甸6.2级地震事件,在余震发生率预测效能上ETAS模型优于R-J模型,而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余震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余震发生率,基于R-J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大于ETAS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因此,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使用R-J模型相比于ETAS模型会造成对余震危险性水平的高估,ETAS模型可用于改进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AS模型 R-J模型 余震序列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鲜水河断裂带震间运动学参数反演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贺礼家 卢昊 +6 位作者 冯光财 熊志强 王跃东 高华 王文昕 杨小平 吕利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6-1263,共8页
对2015~2022年跨鲜水河断裂带的Sentinel-1A/B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该断裂带的震间视线向形变速率场。以升降轨InSAR形变速率分解得到的断层平行方向的水平形变速率为数据约束,基于螺旋位错模型和遗传优化算法,反演鲜水河断裂带的震间运动... 对2015~2022年跨鲜水河断裂带的Sentinel-1A/B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该断裂带的震间视线向形变速率场。以升降轨InSAR形变速率分解得到的断层平行方向的水平形变速率为数据约束,基于螺旋位错模型和遗传优化算法,反演鲜水河断裂带的震间运动学参数,得到该断裂带的构造加载速率(3.5~13.0 mm/a)、闭锁深度(14.7~26.2 km)、浅层蠕滑速率(3.2~12.5 mm/a)及其顶部深度(0.3~2 km)和底部深度(3.4~13.7 km)的空间变化。联合鲜水河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活动性和反演的震间运动学参数,计算炉霍段、道孚段、乾宁段、康定段和磨西段在震间阶段的地震矩亏损率、累积的地震矩以及矩震级,定量评估不同分段的发震风险性。结果发现,鲜水河断裂各分段均有发生M_(W)6.5以上地震的潜力,炉霍段和乾宁段有发生M_(W)6.9左右地震的风险,未来应持续关注其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INSAR 震间形变 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东北部公格尔拉张系现今构造形变InSAR研究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5
作者 陈荣柳 李杰 刘代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3,89,共6页
帕米尔构造结断裂发育,强震频繁,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区域。位于帕米尔内部的公格尔拉张系是中、东帕米尔内部最重要的张性断层之一,对其现今构造形变进行研究,对于探讨帕米尔内部的现今变形状态、动力学机制、强震活动及灾... 帕米尔构造结断裂发育,强震频繁,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区域。位于帕米尔内部的公格尔拉张系是中、东帕米尔内部最重要的张性断层之一,对其现今构造形变进行研究,对于探讨帕米尔内部的现今变形状态、动力学机制、强震活动及灾害防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处理了2018—2022年2个轨道的Sentinel-1 SAR数据,获取了研究区高密度三维形变速率场,并结合库伦应力讨论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在东西方向上,公格尔拉张系的木吉断裂存在约10 mm/a的右旋走滑,昆盖山南麓断裂和公格尔山断裂的拉张速率分别约为11和5 mm/a,慕士塔格断裂几乎不作拉张运动;垂直方向上,木吉断层南盘抬升7 mm/a,北盘抬升3 mm/a,昆盖山南麓断裂、公格尔山断裂和慕士塔格断裂的两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抬升,约为3 mm/a;静态库伦应力表示,公格尔拉张系北段为未来强震的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格尔拉张系 InSAR 构造形变 库伦应力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速度频散的地震动场模拟及其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
6
作者 张琰 纪志伟 +1 位作者 翟鸿宇 伍纯昊 《地震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8-1425,共18页
地震危险性评估对于确定工程抗震设防等级、制定城市规划、减轻地震灾害及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在地震波场传播过程中,能够造成波场能量衰减的因素包括多角度散射、频散及球面扩散。针对震后的地震动场空间... 地震危险性评估对于确定工程抗震设防等级、制定城市规划、减轻地震灾害及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在地震波场传播过程中,能够造成波场能量衰减的因素包括多角度散射、频散及球面扩散。针对震后的地震动场空间分布特征开展数值模拟时,是否考虑这3项因素对于实际计算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文中以地震波场在滞弹性介质中的物理频散特征为讨论对象,通过模拟计算情景地震在简单一维模型中引起的波场频散及地震动时程分布,讨论频散对地震动场空间分布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然后,以2021年漾濞M_(S)6.4地震为例,进一步分析滞弹性介质的物理频散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在经典地震动参数预测方程(GMPE)的基础上,基于物理的地震动模拟对于进一步获得更加可靠的地震动水平及地震危险性的物理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频散 能量衰减 地震动场模拟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 基于物理的地震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1 位作者 吴健 亢川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提出了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用以计算在相同地震构造环境中,相同地震作用下的相邻两个工程场点同时超越其给定地震动参数的概率.该方法是确定系统的危险段落、场点遭受的附加地震危险的有效工具.基于汶川MS8.0地震后大渡河干流及... 提出了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用以计算在相同地震构造环境中,相同地震作用下的相邻两个工程场点同时超越其给定地震动参数的概率.该方法是确定系统的危险段落、场点遭受的附加地震危险的有效工具.基于汶川MS8.0地震后大渡河干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环境,以大渡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系统为例,确定了大渡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各个河段的地震危险性.其中危险性最高的3个河段是:龚嘴—铜街子河段、沙坪—龚嘴河段和大岗山—龙头石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场点 地震危险性分析 梯级水电站 河段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分解与设定地震及其在西安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吕大刚 刘亭亭 +3 位作者 李思雨 贾晓琳 庞健 于晓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共10页
本文以Arc GIS为平台,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地震局提供的信息为依托,给出西安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根据随机有限断层模拟得到西安地区地震动强度预测模型,基于离散算法平台,以潜在震源区为基本单位,将潜在震... 本文以Arc GIS为平台,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地震局提供的信息为依托,给出西安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根据随机有限断层模拟得到西安地区地震动强度预测模型,基于离散算法平台,以潜在震源区为基本单位,将潜在震源区离散成栅格并看成点源,分别计算每个栅格对场地的地震动超越概率,即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解去确定某一最可能造成所需危险水平下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的贡献率,最后根据加权方法确定设定地震。研究结果表明:在0. 2 s、1. 0 s和2. 4 s这3个周期的谱加速度值,相同危险性水平下,对场地贡献较大的潜在震源基本相同,但是各潜在震源的相对贡献率依然有差别;对于不同的危险性水平,对场地贡献较大的潜在震源区的数目区别很大,但基本都是靠近场地附近的几个潜在震源,且比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区 地震动超越概率 概率地震危险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解 设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尹超 刘菲菲 张敬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8,共8页
本文划分了西宝高速公路研究区域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采用历史地震资料计算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在PGA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方法和场地地震动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西宝高速公路未来50年超越概率2%、10%和63%的PGA分布,基于Arc... 本文划分了西宝高速公路研究区域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采用历史地震资料计算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在PGA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方法和场地地震动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西宝高速公路未来50年超越概率2%、10%和63%的PGA分布,基于Arc GIS绘制了西宝高速公路地震危险性分区图;从设计地震危险性和实际地震危险性2方面总结了公路结构物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开展了漆水河大桥、千河大桥、沣河大桥和渭河大桥等典型结构物的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宝高速公路PGA跨越Ⅶ度和Ⅷ度基本烈度区,评价结果略高于我国第四代地震区划图,这是与渭河断陷盆地地震活跃的现实一致的;漆水河大桥和千河大桥的地震危险性是可控的,沣河大桥和渭河大桥的地震危险性不可控,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抗震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 地震区带 潜在震源区 地震区划 结构物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地震危险背景 被引量:125
10
作者 闻学泽 杜方 +6 位作者 易桂喜 龙锋 范军 杨攀新 熊仁伟 刘晓霞 刘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61-3372,共12页
川滇交界东段NE向昭通、莲峰断裂带的研究程度较低.为了了解该断裂带是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危险背景,我们基于区域活动构造与动力学、重新定位的小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历史地震破裂区、GPS形变场、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等多学... 川滇交界东段NE向昭通、莲峰断裂带的研究程度较低.为了了解该断裂带是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危险背景,我们基于区域活动构造与动力学、重新定位的小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历史地震破裂区、GPS形变场、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等多学科的信息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川滇-华南活动块体/地块边界带的一部分,也是活动及变形的大凉山次级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之间的边界带;结构上表现为2个平行展布、朝南东推覆的断裂带,现今运动为带有显著逆冲分量的右旋走滑性质.沿昭通断裂带无大地震的时间至少为1700余年,目前存在地震空区.GPS变形图像反映昭通、莲峰断裂带已不同程度闭锁.另外,昭通断裂带的鲁甸附近以及莲峰断裂带的南段分别存在异常低b值区或高应力区.已由低b值区和小震空白区识别出昭通断裂带上的鲁甸—彝良之间存在高应力闭锁段,并估计出其潜在地震的最大矩震级为MW7.4.本研究因此认为昭通断裂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中-长期危险背景,而莲峰断裂带的危险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带 地震空区 GPS形变场 地震活动性 地震危险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高震级地震危险区判定的地震地质学标志及其应用 被引量:109
11
作者 徐锡伟 吴熙彦 +2 位作者 于贵华 谭锡斌 李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75,共57页
高震级地震是指能沿发震活动断层产生地震地表破裂且震级M≥7.0的地震。高震级地震发生地点的识别是活动断层长期滑动习性和古地震研究的科学目标之一,也是地震预测预报的关键问题。地震地质学标志研究及其应用是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组... 高震级地震是指能沿发震活动断层产生地震地表破裂且震级M≥7.0的地震。高震级地震发生地点的识别是活动断层长期滑动习性和古地震研究的科学目标之一,也是地震预测预报的关键问题。地震地质学标志研究及其应用是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推动地震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地震监测预报学科的进步,对地震灾害预防和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政府、社会和科学界十分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地震科学问题。2008年汶川地震(M8.0)、2010年玉树地震(M7.1)、2013年芦山地震(M7.0)、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Gorkha)地震(M_W7.8)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相继发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地学专家的关注,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高震级地震地质标志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文中首先解剖、分析了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型、发震断层的地震破裂习性、地壳介质力学特性、应力-应变环境和中小地震活动性等特征,然后归纳、总结出高震级地震其发震断层或发生地点的5种共性特征,即5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地质学标志,讨论了地震地质标志的可靠性问题;最后结合1:5万活动断层填图成果,参考已有区域地震层析成像和断层闭锁相关成果,对华北构造区和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未来高震级地震危险区进行了试验性识别,这些地震地质标志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完善与时间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震级地震 地震地质标志 地震危险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断裂现今错动速率与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阎昭 王敏 +2 位作者 沈正康 邵德盛 施发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83,共10页
针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的争论之一:怒江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及其地震危险性。通过分析怒江地区最新GPS观测数据,采用剖面投影方法估算得到怒江断裂亚碧罗—六库段、六库—赛格段和赛格以南段的右旋走滑速率分别为(4.7±0.8)mm/a、(6.4... 针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的争论之一:怒江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及其地震危险性。通过分析怒江地区最新GPS观测数据,采用剖面投影方法估算得到怒江断裂亚碧罗—六库段、六库—赛格段和赛格以南段的右旋走滑速率分别为(4.7±0.8)mm/a、(6.4±1.1)mm/a和(4.3±0.3)mm/a,拉张速率分别为(3.9±0.6)mm/a、(5.6±1.1)mm/a和(4.5±0.3)mm/a。结合怒江地区的地震资料,分别通过弹性能累积量和同震位错量与震级间的统计关系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认为上述断裂段分别具有发生6.4级、6.5级和6.4级地震的危险性,且不排除发生更大震级地震的可能。由于怒江断裂大体沿怒江展布,为保证水坝安全,其选址和抗震设防强度要求应当考虑以上断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断裂 GPS 错动速率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朱金芳 黄宗林 +7 位作者 徐锡伟 郑荣章 方盛明 白登海 王广才 闵伟 闻学泽 韩竹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共16页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 ,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 ,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 ,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 ,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 ,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 ,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 2 0 0 1年初开始实施 ,2 0 0 4年 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 ,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 ,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 (标准 )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 ,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 ,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 :(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 活断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闭锁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腊月 李玉江 +3 位作者 张风霜 陈长云 尹海权 贾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7-479,共13页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2013~2017两期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分别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不同段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结合地表应变结果,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前后两期的变形差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日...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2013~2017两期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分别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不同段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结合地表应变结果,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前后两期的变形差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日本3·11地震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地震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郯城以北的段落闭锁程度有所减弱,中南段东部地区主张应变率增强,处于拉张状态;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应变积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2013~2017最新一期反演结果显示莒县以北断层闭锁程度仍较高,闭锁深度较深,为右旋挤压亏损,是1668年郯城地震的未破裂段;莒县以南到泗洪附近断层闭锁程度较低,无滑动亏损积累;泗洪以南到嘉山段断层闭锁程度较高,是历史地震的未破裂段,同时该地区小震不活跃,易于应力积累,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应变积累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与问题 被引量:54
15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4-271,共18页
为了分析将地震活动性参数用于判定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进而评估长期地震危险性的可行性,文中介绍了沿断裂带进行b值扫描与填图的方法,以及进行断裂带分段的多参数值(—b、E、n和—a/—b)组合分析的资料处理、计算及分析步骤;提出了为... 为了分析将地震活动性参数用于判定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进而评估长期地震危险性的可行性,文中介绍了沿断裂带进行b值扫描与填图的方法,以及进行断裂带分段的多参数值(—b、E、n和—a/—b)组合分析的资料处理、计算及分析步骤;提出了为进行多参数计算的、断裂带分段的参考判据,进而概括了根据计算的参数值、结合强震历史背景、现今地震分布综合分析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空间差异的方法与思路。以5条地震活动水平和监测能力各异的断裂带为试验对象,基于归纳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各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的空间差异及潜在的地震危险段。文中还就断裂的震后调整运动与低b值的关系以及精定位的地震资料在参数计算中的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认识为:以b值为主的若干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可有效地用于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及潜在强震危险段落的判定。沿断裂带b值扫描与填图以及断裂带分段多参数值组合分析两种方法,可分别应用于地震监测能力强和一般的地区;若在监测能力强的地区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获得更可靠的结果。晚期余震活跃或者大震后调整运动的断裂段也可表现出较低b或—b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断层 地震活动性参数 断层活动习性 潜在地震危险断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强震间相互作用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单斌 熊熊 +1 位作者 金笔凯 郑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29-2340,共12页
松潘—甘孜块体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其东段与扬子块体相接,拥有多条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主要构造单元.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地震.本文基于地震触发原理和黏弹松弛分层地壳模型,计... 松潘—甘孜块体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其东段与扬子块体相接,拥有多条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主要构造单元.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地震.本文基于地震触发原理和黏弹松弛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历史强震之间应力传输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模型结果显示,受之前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场变化的影响,1879年武都地震和1976年8月23日松潘M7.2级地震震中库仑应力积累提升,将促进这些地震提前发生;1933年M7.5叠溪地震和1973年M6.5松潘地震震中库仑应力降低,前续地震的影响可能使得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推迟;在研究历史地震对1960年漳腊M6.7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M7.2级和1976年8月22日M6.7级松潘地震的作用时,有效摩擦系数的取值十分重要,当有效摩擦系数取0.8时,前续地震导致的应力场变化将促进以上三次地震的发生.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的强震活动有效地增强了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鲜水河断裂康定—道孚段和岷江断裂中段上的库仑应力积累,将提升这些断裂今后发生地震的概率;有效降低了龙日坝断裂上库仑应力的积累,降低了该断层上发生地震的概率.松潘—甘孜块体的地震活动降低了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破裂应力,但提升了破裂面东北段的应力积累,有助于汶川地震向东北端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块体 库仑破裂应力 地震相互作用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M_W9.0级地震对中国华北-东北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及地震危险性初步探讨 被引量:29
17
作者 丰成君 张鹏 +3 位作者 孙炜锋 秦向辉 陈群策 谭成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140,共18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有限断层模型,利用线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反演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地震在中国华北-东北大陆近地表产生的同震水平位移场及同震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日本大地震引起我国华北-东北大陆内主要...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有限断层模型,利用线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反演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地震在中国华北-东北大陆近地表产生的同震水平位移场及同震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日本大地震引起我国华北-东北大陆内主要活动构造带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进而探讨其对华北-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触发效应。结果表明:(1)日本大地震在华北产生向东的水平位移,由东往西逐渐减小,最大水平位移分布在山东半岛及江苏北部等地,约12mm;在东北产生SE-SEE向的水平位移,最大水平位移分布在吉林东北部,约为30mm;模拟水平位移与GPS观测结果基本相符。(2)日本大地震在我国华北-东北大陆近地表产生的同震应力变化主要是水平的,铅直方向应力变化量为0~0.085kPa,近似为0。两个同震水平主应力中,同震最大水平主应力既有压应力也有张应力,量值为0~0.75kPa,从东北到华北,其方向逐渐由NE→NNE→近SN转为NNW向;同震最小水平主应力为张应力,量值为0~3.20kPa,从东北到华北,其方向逐渐从NW→NWW→近EW转为NEE向;总体上,此次日本地震的同震应力效应虽会对华北-东北大陆现今构造应力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很弱,并不会改变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布格局。(3)华北-东北大陆内主要活动构造带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大部分为正值,但其值均不超过1kPa;其中,郯庐断裂带中、东北段和密山—敦化断裂带中、东北段库仑破裂应力增加值最大,约为0.5~0.8kPa;日本大地震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起加速触发作用,但程度有限,即便如此,继续并深入研究其引起中国华北-东北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带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地震活动危险性分析,对区域防震减灾工作仍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MW9 0地震 有限元数值模拟 同震水平位移场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危险性的指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玉江 石富强 +3 位作者 张辉 魏文薪 徐晶 邵志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6-546,共21页
文中基于弹性位错理论与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考虑川滇地区及邻区历史强震的同震位错与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计算给出了1515年永胜M 7.8地震以来川滇地区主要块体边界断裂带与构造块体内部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 文中基于弹性位错理论与黏弹性分层介质模型,考虑川滇地区及邻区历史强震的同震位错与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计算给出了1515年永胜M 7.8地震以来川滇地区主要块体边界断裂带与构造块体内部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北段、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楚雄-建水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的交会处、理塘断裂带沙湾段等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增加显著(≥0.1MPa)。同时,块体内部川滇藏交界区的库仑应力增加同样显著。综合地震空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及文中所给出的应力场变化结果分析认为,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北段、鲜水河断裂带南段、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川滇藏交界区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密切关注。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川滇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力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应力变化 黏弹性分层模型 地震危险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地震危险性的模糊理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洪利 马一太 +2 位作者 曾宪阳 田华 乔琳琳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从安全管理、抗震设计、抗震设备和应急设备等4个方面建立了建筑物地震危险性的评价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唐山某大型商场地震危险性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分别给出了一阶模糊评判、二阶模糊评判和评判等级标准,并指出评判阶数、... 从安全管理、抗震设计、抗震设备和应急设备等4个方面建立了建筑物地震危险性的评价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唐山某大型商场地震危险性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分别给出了一阶模糊评判、二阶模糊评判和评判等级标准,并指出评判阶数、评判等级、权重系数和评判矩阵的确定应综合各方面意见.结果表明,建筑物地震危险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行.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确定了建筑物地震危险性评价因素中的薄弱环节,为建筑物抗震防灾性能优化设计及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判 地震危险 评判等级 权重系数 评判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极值分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钱小仕 王福昌 +1 位作者 曹桂荣 任晴晴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157,共6页
利用广义极值分布研究地震最大发震震级的规律,给出了广义极值分布下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相关公式与方法,并对台湾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进行极值统计分析,发现最大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理论发震次数与实际发震次数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 利用广义极值分布研究地震最大发震震级的规律,给出了广义极值分布下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相关公式与方法,并对台湾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进行极值统计分析,发现最大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理论发震次数与实际发震次数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几年发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理论 广义极值分布 地震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