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7
1
作者 曲哲 叶列平 潘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1,共12页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预测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基础。列举了现有针对不同分析目的的三种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比较了按不同方法建立的地震动记录选择集的地面运动峰值和反应谱特性,并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初始周期框架结...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预测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基础。列举了现有针对不同分析目的的三种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比较了按不同方法建立的地震动记录选择集的地面运动峰值和反应谱特性,并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初始周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对不同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设计反应谱和基于最不利地震动的选取方法均与结构的初始周期相关,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刚度退化比较明显时,这些方法有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当地震动强度指标恰当、且选取的地震动记录数量较多时,基于台站和地震信息的选取方法不会造成过大的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离散性,同时这种方法不依赖于结构的动力特性,操作简便,适用性强,适于在研究不同结构类型和不同动力特性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地震动记录 地震动强度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记录选择与调整对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建平 魏世龙 张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3-48,共6页
合理的地震动记录选择与调整是影响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可靠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7组地震动记录分别运用谱匹配方法和按结构基本周期对应谱加速度S_a(T_1)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并分别对5层和11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输入调整后的地震... 合理的地震动记录选择与调整是影响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可靠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7组地震动记录分别运用谱匹配方法和按结构基本周期对应谱加速度S_a(T_1)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并分别对5层和11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输入调整后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单一强度水准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提取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进行了离散性分析和偏差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地震动记录进行调整和对目标谱的匹配可以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的离散性,且响应分析结果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偏差;相同强度S_a(T_1)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随条件谱谱形参数ε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选择与调整 谱形参数 谱匹配 非线性时程分析 偏差 离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的输入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洪波 孙伟轩 +2 位作者 张玉鑫 王钟锐 赵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了确定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动记录的调幅方法,本文利用一个1/40比例的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四种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的适用性。利用四种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对20条地震动记录调幅,通过振动台依次输入不同周期的框架结... 为了确定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动记录的调幅方法,本文利用一个1/40比例的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四种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的适用性。利用四种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对20条地震动记录调幅,通过振动台依次输入不同周期的框架结构中,通过分析结构顶层的层间位移角和最大加速度两个参数的变异系数,确定最适宜此种结构体系的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研究表明,当结构的基本周期可以准确确定时,利用S_a(T_1)调幅方法得到的地震动记录引起结构响应的离散程度最小;当结构的基本周期不确定时,利用MIV调幅方法得到的地震动记录引起结构响应的离散程度最小;当周期有30%的变化时,ASCE调幅方法引起结构的最大加速度的变异系数波动不大,相对比较稳定;无论何时PGA调幅方法得到的变异系数都是最大,表明此法得到的离散程度最大。建议在对框架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时,对于确定性周期的结构采用S_a(T_1)调幅方法,对于不确定性周期的结构采用MIV调幅方法,ASCE和PGA调幅方法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 调幅方法 振动台试验 框架结构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基于模态推覆的时程分析地震动记录调整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建平 贾军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6-44,共9页
利用时程分析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不同的地震动记录或不同的地震动记录调整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因此如何选择和调整地震动记录,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离散性,是提高结构抗震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必然要求。针对基于模态推覆的地震... 利用时程分析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不同的地震动记录或不同的地震动记录调整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因此如何选择和调整地震动记录,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离散性,是提高结构抗震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必然要求。针对基于模态推覆的地震动记录调整方法的不足,提出引入以振型参与重量系数为加权系数、可考虑前若干阶振型贡献的综合调整系数调整初选的地震动记录,其中每一阶振型对应的调整系数利用该阶振型相应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时程分析所得最大位移匹配其目标位移确定。进一步,以一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采用改进的基于模态推覆、基于模态推覆和基于ASCE7的调整方法调整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并对不同调整方法下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等结构响应计算结果的离散性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与基于模态推覆和基于ASCE7的地震动记录调整方法相比,基于改进模态推覆的地震动记录调整方法所得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的离散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动记录调整 综合调整系数 模态推覆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地震区设定谱的标准地震动记录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大刚 王丛 伊广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5,共9页
标准地震动记录集只考虑设定地震信息而与结构自振周期无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是目前的设定地震信息主要是确定性设定地震,并且没有经过目标谱匹配,因此采用标准地震动记录集的结构地震反应离散性较大。文中采用最新的适用于我国强... 标准地震动记录集只考虑设定地震信息而与结构自振周期无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是目前的设定地震信息主要是确定性设定地震,并且没有经过目标谱匹配,因此采用标准地震动记录集的结构地震反应离散性较大。文中采用最新的适用于我国强震区的地震动预测方程,构建我国4类地震区的设定谱,通过同时匹配设定谱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给出适用于我国4类地震区的标准地震动记录集,可为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可行的地震动记录选用建议和调幅系数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地震动记录 地震动预测方程 设定地震 设定谱 地震动选取 地震动调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地下结构易损性的地震动记录规模选取 被引量:5
6
作者 蒋家卫 高权宝 +2 位作者 陈国兴 许成顺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4-1152,共9页
旨在研究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地震动记录集规模的选取。基于ABAQUS/Standard软件平台,建立地铁车站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二维模型,选取了44条远程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为基准库,采用非线性时程... 旨在研究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地震动记录集规模的选取。基于ABAQUS/Standard软件平台,建立地铁车站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二维模型,选取了44条远程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为基准库,采用非线性时程动力分析方法,获取了结构在不同规模地震动记录样本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绘制了IDA曲线簇并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的50%分位线。基于不同工况的结构震后失效概率与标准值的误差分析发现,地震动样本规模会显著影响地下结构基于IDA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随着评估性能水准等级的提升,地震动记录所带来的影响会越大。研究表明,基于IDA方法的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应不少于12条地震动记录,最佳输入地震动记录条数为28条。上述成果可为基于性能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抗震 地铁车站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记录选取及其对网架屋盖动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风龙 乐风江 王健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8,共9页
地震动记录的合理选取对预测结构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风雨操场建筑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出了一种对水平及竖向地震动频谱特性均进行控制的改进选波方法。为了评价不同选波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根据初选条件选取55组三... 地震动记录的合理选取对预测结构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风雨操场建筑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出了一种对水平及竖向地震动频谱特性均进行控制的改进选波方法。为了评价不同选波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根据初选条件选取55组三向地震动记录,并以55组地震动的统计反应谱作为目标反应谱,以55组记录计算的结构响应均值作为"预测值",通过与单周期点和双频段选波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改进选波方法计算的结构基底剪力、柱顶位移、支座位移和网架竖向位移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前两种选波方法,其计算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选取 反应谱 风雨操场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震动记录和模拟地震动的工程随机地震动数据库研究
8
作者 丁艳琼 李杰 彭勇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148,共6页
收集了来自156次地震的共计7778条水平加速度记录。分别采用基于能量分布和震级-距离的地震动记录聚类分析方法,将7778条水平加速度记录划分为12组,作为地震动记录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基于工程随机地震动的物理模型,采用窄带波群叠加方... 收集了来自156次地震的共计7778条水平加速度记录。分别采用基于能量分布和震级-距离的地震动记录聚类分析方法,将7778条水平加速度记录划分为12组,作为地震动记录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基于工程随机地震动的物理模型,采用窄带波群叠加方法合成了不同场地类别、震级和传播距离下的24组模拟地震动,包括100条每组的12个小样本组和300条每组的12个大样本组,共计4800条模拟地震动时程,作为模拟地震动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利用聚类分组后的地震动记录和各分组模拟地震动,开发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工程随机地震动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地震动的检索以及时程、反应谱和相关地震信息的可视化及数据下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 模拟地震动 数据库 聚类分析 窄带波群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定地震场景下的随机地震动降维模拟
9
作者 阮鑫鑫 范颖霏 +1 位作者 刘章军 姜云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1,共9页
建立了一种可根据地震场景预测和模拟随机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降维模型。首先,挑选了1 766条实测强震记录,根据断层类型和场地类别进行了分组,并识别了各组地震动的演变功率谱参数;然后,基于地震场景参数和演变功率谱参数,训练了两者的... 建立了一种可根据地震场景预测和模拟随机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降维模型。首先,挑选了1 766条实测强震记录,根据断层类型和场地类别进行了分组,并识别了各组地震动的演变功率谱参数;然后,基于地震场景参数和演变功率谱参数,训练了两者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GPRM),并采用K-fold交叉验证法,验证GPRM预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最后,基于非平稳随机过程的谱表示法,通过引入随机函数的降维思想,实现了在给定地震场景下的随机地震动降维模拟。数值算例表明,预测的样本在频谱、峰值、强震持时等方面均与实测记录保持一致,体现了本文方法良好的工程适用性。这为地震动目标地区提供较为合理的人工地震动数据以及工程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可靠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地震动记录 地震场景 参数识别 高斯过程回归 非平稳地震动过程 降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姚6.2级地震的强地震动观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建文 任增云 +4 位作者 赵永庆 付正新 高东 卢吉高 包一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20 0 3年 7月 2 1日 2 3时 1 6分 30秒 ,云南大姚发生MS6 2级强震。震后 ,云南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在震区联合开展强震动观测 ,取得了多次小震源距强余震地震动记录 。
关键词 大姚地震 震动观测 流动台 地震动记录 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核电厂多维设计反应谱及相关峰值的地震动调整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盛涛 谢异同 +1 位作者 袁俊 施卫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73-178,共6页
依据核电厂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以核电厂多维设计用伪加速度反应谱及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为目标的实际地震动调整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二阶基数B-样条小波函数模拟实际多维地震动场,然后基于离散小波变... 依据核电厂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以核电厂多维设计用伪加速度反应谱及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为目标的实际地震动调整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二阶基数B-样条小波函数模拟实际多维地震动场,然后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将实际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应用二阶基数B-样条小波函数进行分解;一方面探寻对各向分量的PGA、PGV及PGD影响最大的小波分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小波系数进行初步调整以改进时域叠加小波函数的收敛性;最后通过循环调整实现对多维目标反应谱及PGA、PGV、PGD的同时拟合。选取了四组代表不同设计地震分组的三维实际地震记录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较好的保留了原地震动的局部时频特性,且能满足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实际地震动记录 峰值 调整 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断陷盆地场地地震动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必灯 王伟 于淼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9-494,共6页
以汶川地震中的非发震断层安宁河断裂带周边西昌地区所获取的加速度记录为依据,研究了这些记录在峰值、频谱之间的差异,并通过这些地区的局部场地条件差异进行了初步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基于显式有限元和局部透射人... 以汶川地震中的非发震断层安宁河断裂带周边西昌地区所获取的加速度记录为依据,研究了这些记录在峰值、频谱之间的差异,并通过这些地区的局部场地条件差异进行了初步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基于显式有限元和局部透射人工边界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该地区的地面运动进行了模拟。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简单的理想化模型对这一地区地震动的本质特征进行重现,并对产生地面运动差异的机理进行合理解释。通过分析,初步揭示了由深部断层构造所控制的断陷盆地对地震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安宁河断裂 地震动记录 局部场地条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频谱特性和持时对IDA结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志宏 洪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59,199,共6页
地震动记录的选择是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性工作。为了研究地震动记录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总结了四种常用的计算地震动记录特征周期方法,建立了地震记录分组,进行了反应谱比较,以建立的地震记录分组为地震输入,结... 地震动记录的选择是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性工作。为了研究地震动记录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总结了四种常用的计算地震动记录特征周期方法,建立了地震记录分组,进行了反应谱比较,以建立的地震记录分组为地震输入,结合算例进行了IDA分析,比较了IDA曲线和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按两种地震持时原则输入进行IDA分析,分析了地震记录持时对IDA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记录频谱特性对IDA的数值大小和离散程度存在较大影响,足够的持时输入有助于获得稳定性好的IDA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 增量动力方法 特征周期 地震持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的输入数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冀昆 温瑞智 +1 位作者 任叶飞 尹建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3-751,共9页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数量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结构响应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理论假设,通过500次/组蒙特卡罗抽样,模拟了两种不同输入地震动数量方案下的结构响应参数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表明了3条记...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数量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结构响应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理论假设,通过500次/组蒙特卡罗抽样,模拟了两种不同输入地震动数量方案下的结构响应参数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表明了3条记录下选择响应最大值和七条记录下选择响应平均值两种输入方案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计算结果期望值要高于理论均值,且结果受响应离散性影响较大;后者计算结果的期望值就是响应理论均值本身,受响应离散性影响较小.同时对我国某10层平面RC框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3条记录选取最大值的输入方案下结构响应预测均值要显著高于增加记录选取数量和控制记录间离散性的其他输入方案;建议在7条及以上强震动记录下的响应均值的基础上,以记录数量与响应离散性作为参数,通过经验修正公式来计算0.84分位值,以得到满足规范要求的84%以上保证率的计算结果,并对该经验修正公式在我国抗震规范下的适用性做了结构数值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输入 记录间离散性 抗震规范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平稳地震动功率谱转换关系持时取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德才 华贝 叶献国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834,共7页
功率谱密度函数与反应谱的转换关系广泛应用于随机振动分析和人工地震动合成过程中,地震动持时对转换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据傅里叶幅值谱精确计算输入能量谱方法,并结合功率谱与幅值谱的关系,建立了与功率谱相对应的输入能量谱。以... 功率谱密度函数与反应谱的转换关系广泛应用于随机振动分析和人工地震动合成过程中,地震动持时对转换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据傅里叶幅值谱精确计算输入能量谱方法,并结合功率谱与幅值谱的关系,建立了与功率谱相对应的输入能量谱。以大量地震动记录统计得到的输入能量谱作为参考,提出了功率谱与设计谱转换过程中持时的确定方法。以Ⅱ类场地为例,选择了多条天然地震动记录和谱匹配时域调整记录进行统计计算,确定了合理的持时取值,通过人工合成记录验证了持时取值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密度 设计反应谱 持时 输入能量谱 地震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场地强震记录的频谱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国林 陈龙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1-679,I0002,共10页
为研究液化场地上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特性,本文利用11组液化场地实测记录,对液化场地的地震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场地液化后,地表加速度幅值减小,长周期成分显著增多,记录中出现明显的“尖刺”。对比国内外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 为研究液化场地上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特性,本文利用11组液化场地实测记录,对液化场地的地震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场地液化后,地表加速度幅值减小,长周期成分显著增多,记录中出现明显的“尖刺”。对比国内外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与液化场地实测加速度反应谱,分析得出:在短周期T<0.3 s,规范设计反应谱值与实测记录反应谱基本一致;在中长周期段0.3 s<T<1.5 s,规范反应谱值明显低于实测记录反应谱值;在长周期段T>1.5 s,规范设计谱较实测记录反应谱值略低。基于5种数值方法模拟的液化场地地震动结果显示:周期T<1.0 s时,数值计算的反应谱值基本高于液化场地实测反应谱值,或与之吻合;而周期T>1.0 s时,数值计算的反应谱值均低于液化场地实测反应谱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地震动记录 抗震规范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谱的地震动备选库建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红梅 刘文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52,共9页
时程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至关重要。以地震动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相一致为评价原则,比较反应谱一致性控制参数均方差和均值相对差值,提出分周期段—双频段选择地震动的方法;按设防烈度和场地特征周期分组,在反应谱全周期范围... 时程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至关重要。以地震动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相一致为评价原则,比较反应谱一致性控制参数均方差和均值相对差值,提出分周期段—双频段选择地震动的方法;按设防烈度和场地特征周期分组,在反应谱全周期范围内,采用分周期段—双频段方法建构地震动备选库。当结构基本周期确定后,可直接使用备选库中相应周期段内的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省去因结构周期变化需重新选择地震动的繁琐工作。研究表明:分周期段—双频段方法在各周期段内选取的地震动记录效果较好;分周期段—双频段方法建构地震动备选库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选取 反应谱 地震动备选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减震结构时程分析中的输入地震记录选取
18
作者 王良 戴靠山 +4 位作者 葛庆子 李弢 任叶飞 冀昆 温瑞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60,共10页
针对目前四川省减震设计中时程分析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在对《四川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标准》编制过程中,建议设置一组具有地方区域特性的天然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记录,将其作为设计人员设计完成后进行结果验算校核的地震动输入,以降低减... 针对目前四川省减震设计中时程分析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在对《四川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标准》编制过程中,建议设置一组具有地方区域特性的天然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记录,将其作为设计人员设计完成后进行结果验算校核的地震动输入,以降低减震结构设计中人为选择地震动的随意性,提高地方减震标准执行的实际价值。文章对比了国家规范选波和全频段选波的方法,从PEER地震数据库按相同的减震设计目标选取地震动,并利用全频段选波的方法从中国地震局的四川地区地震动记录库筛选地震动,把三类地震动输入相同的减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对比结构响应及其变异系数(Cv),结果表明:四川组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离散性较小,结构响应稳定,所选择的四川地震动时程集可作为四川省减震设计验算参考波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选择 减震结构 地震动记录 全频段方法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条件与设计地震分组的输入能量谱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德才 叶献国 常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02,122,共12页
建立简单适用的设计输入能量谱是将能量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及校核的前提.选择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场地共694条水平地震动记录,分析了不同的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下输入能量谱的特点.通过12个不同地震动参数与能量谱值的相关性分析... 建立简单适用的设计输入能量谱是将能量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及校核的前提.选择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场地共694条水平地震动记录,分析了不同的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下输入能量谱的特点.通过12个不同地震动参数与能量谱值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了表征地震动输入能量的地震动参数.基于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设防烈度和设防水准,提出了地震分组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阻尼比为5%的弹性单自由度体系设计输入能量谱,为应用能量设计法及选择地面运动输入奠定了基础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谱 场地条件 相关性 强度指标 设计地震分组 地震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设计地震分组的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94,共11页
强度折减系数既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又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主要依据.本文结合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形式和特点,应用823条国内外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充分利用了我国取得的强震记录)... 强度折减系数既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又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主要依据.本文结合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形式和特点,应用823条国内外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充分利用了我国取得的强震记录),给出了一种考虑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研究了结构周期、延性、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条件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对延性较大的短周期结构更应注意场地条件的影响;设计地震分组是影响强度折减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应用我国规范设计反应谱构造非弹性反应谱所用的强度折减系数必须考虑设计分组的影响;震级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较小;如不考虑近场大脉冲地震动记录的影响,震中距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系数 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 地震动记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