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参数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韩淼 段燕玲 +1 位作者 孙欢 绳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3,共6页
近断层地震动有着不同于远场地震动的特征。对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不同自振周期的钢框架基础隔震结构分别输入120条近断层地震波,分析隔震结构的隔震支座位移、上部结构顶层最大位移、顶层最大加速度、层间最大剪力等动力响应参数,... 近断层地震动有着不同于远场地震动的特征。对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不同自振周期的钢框架基础隔震结构分别输入120条近断层地震波,分析隔震结构的隔震支座位移、上部结构顶层最大位移、顶层最大加速度、层间最大剪力等动力响应参数,与近断层地震动8个特征参数(断层距、地面峰值加速度、地面峰值速度、地面峰值位移、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地震动持时、输入能、脉冲周期与自振周期的比值的相关性,比选出相关性强的能表征近断层地震动破坏作用的主要参数,为基础隔震结构设计选用近断层地震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特征参数 基础隔震 地震响应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进军 郑旭 +1 位作者 郝彦春 谢礼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3-1787,共15页
随着我国南海不断开发建设,海洋工程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南海东部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共同作用的俯冲带地区,地震活动频繁,震级较大,潜在地震对南海开发建设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俯冲带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本... 随着我国南海不断开发建设,海洋工程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南海东部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共同作用的俯冲带地区,地震活动频繁,震级较大,潜在地震对南海开发建设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俯冲带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本文基于实际俯冲带地震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和探讨了俯冲带板内、板缘地震与浅地壳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和衰减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带地震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在地震动衰减特征方面,同一区域的俯冲带板缘地震要比浅地壳地震衰减慢,俯冲带板内地震要比浅地壳地震衰减得快;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深度海水对海底地震动的影响表明,海底地震动水平分量几乎不受海水介质的影响,但是竖向分量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最终,基于数值模拟和经验关系的混合方法建立了南海俯冲带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其结果可为海域区划等相关研究和海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板缘地震 板内地震 地震动特征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类别和地震动特征周期分区的A_y-D_y格式地震需求谱
3
作者 刘艳辉 强士中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89,共6页
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Ay-Dy格式地震需求谱的特点是,过原点的射线与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需求谱曲线相交,各个交点对应的周期都相同,从而为在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中实现多级性能目标提供... 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Ay-Dy格式地震需求谱的特点是,过原点的射线与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需求谱曲线相交,各个交点对应的周期都相同,从而为在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中实现多级性能目标提供方便。本文将4种场地类别上的434条地震记录,按《高架桥梁抗震设计》场地类别和地震动特征周期分区的要求分为12组,通过对单自由度体系的时程分析,得到基于场地类别和地震动特征周期分区的Ay-Dy格式地震需求谱;研究结构强度水平、周期、场地类别及地震动特征周期分区等因素对需求谱的影响;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场地类别、不同特征周期分区和不同强度水平下的回归表达式,可用于结构非线性位移的解析计算。最后,通过算例说明运用本文成果进行设计的过程,并与已有文献结果比较,证明本文研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y-Dy格式地震需求谱 场地类型 地震动特征周期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台湾花莲县M_(S)7.3地震动特征及灾害分析
4
作者 徐龙军 张建宇 +2 位作者 田浩 靳超越 谢礼立 《世界地震工程》 2025年第4期118-133,共16页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23.81°N,121.74°E)发生M_(S)7.3地震,为逆冲型破裂。此次地震是继“9·21”集集大地震后发生的最大规模地震。为了较全面地认识此次地震的特征和灾害效应,从中汲取地震灾害经验...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23.81°N,121.74°E)发生M_(S)7.3地震,为逆冲型破裂。此次地震是继“9·21”集集大地震后发生的最大规模地震。为了较全面地认识此次地震的特征和灾害效应,从中汲取地震灾害经验和教训,首先结合发震机制说明了此次地震成因;其次,选取台湾地区气象局地震台网中心238个台站记录到的三分量记录共714条地震动,对其中断层距32 km以内的近断层强震动的工程特征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震害调查资料,重点探究了本次地震与土木工程结构破坏间的联系及震害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具有中高频成分显著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和加速度反应谱(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Sa)随断层距的增加衰减缓慢的特征,对中短周期结构的破坏显著;震害分布集中于花莲县、新北市和台北市附近,沿台东纵谷地壳对接带东侧随断裂带的发育呈线性分布,其中花莲县由于距震源较近震害最为严重,新北市和台北市虽距震源较远但地震动的山地放大效应和盆地放大效应致使其震害也较为严重。相关研究可为中短周期结构的抗震设防和地震区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莲县M_(S)7.3地震 地震动特征 灾害调查 震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伽师6.4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斌 王宏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8-915,共8页
以新疆强震动台网获取的伽师6.4级地震的42组126条原始加速度记录为依据,对强震动记录时程、幅值、频谱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获取的最大加速度峰值为633.3cm/s^(2),仪器地震烈度为Ⅸ度;在震中距200km以内两水平向与垂直向... 以新疆强震动台网获取的伽师6.4级地震的42组126条原始加速度记录为依据,对强震动记录时程、幅值、频谱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获取的最大加速度峰值为633.3cm/s^(2),仪器地震烈度为Ⅸ度;在震中距200km以内两水平向与垂直向加速度峰值比在1~3之间,速度峰值比在0~4之间。分析此次地震三分向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0~50km范围内地震峰值加速度观测值在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Yu13)长轴预测值误差范围之内,高于南天山西段土层衰减关系(Zhang)预测值;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主要集中在0~0.5s,垂直向集中在0~0.2s。65XKR台水平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卓越周期为0.48s;垂直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位于高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震 地震动特征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特征周期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荣棉水 李小军 +1 位作者 吕悦军 尤红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本文人工合成了36条代表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动,构造了简单的平台地形,并利用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平台地形计算输入地震波,获得了地表观测点的时程和反应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具有不同高度、侧向坡降和介质阻尼等的平台地形对地震动特征... 本文人工合成了36条代表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动,构造了简单的平台地形,并利用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平台地形计算输入地震波,获得了地表观测点的时程和反应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具有不同高度、侧向坡降和介质阻尼等的平台地形对地震动特征周期值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平台高度与入射地震波优势波长相比较小时,平台的高度、侧向坡降、阻尼比等对地震动特征周期值的影响不大,此时单个平台地形地表地震动的特征周期主要依赖于入射地震动的特征周期,而且一般比入射地震动的特征周期略有增大;当平台高度与入射地震波优势波长相比较大时,平台高度对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动 平台地形 地震动特征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进军 杨泽西 谢礼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6,共9页
海域地震动是海洋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对海域地震动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涵盖海域地震动的各方面。为总结对海域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分类阐述了不同学者对海域地震的研究结果。根据采用的研究方法... 海域地震动是海洋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对海域地震动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涵盖海域地震动的各方面。为总结对海域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分类阐述了不同学者对海域地震的研究结果。根据采用的研究方法可分为解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统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海域地震动场地影响与传播规律的结论:解析方法与数值方法得出的结论侧重于分析海域地震动受海水、淤泥沉积层与地形等场地条件的影响;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集中在海域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在地震动特性与传播规律方面的差异,这些结论可以为采用相同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数据相对匮乏,导致缺少对海域地震动与陆域地震动差异的定量分析,也缺少对海域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场地条件 地震动特征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盐津5级中强地震群的强震动观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世成 周挚 +4 位作者 陈征山 包一峰 高东 张潜 崔建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56-563,共8页
对2006年7月、8月间盐津县相继发生的两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群的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和1次4.7级地震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了它们的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及主要谱值,分析了记录的相关特征。根据强震记录对此次"小震级、大... 对2006年7月、8月间盐津县相继发生的两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群的余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和1次4.7级地震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了它们的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及主要谱值,分析了记录的相关特征。根据强震记录对此次"小震级、大灾害"现象进行简析,讨论了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震 震动观测 地震动特征 震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裂速度对地震动影响的离散波数有限元法模拟
9
作者 胡进军 徐龙军 谢礼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3-1070,共8页
地震断层的破裂速度是断层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近场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别是近场地震动的方向性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从理论上分析断层不同破裂速度对地震动方向性效应的影响,根据设定地震和根据统计关系得到的震源参... 地震断层的破裂速度是断层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近场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别是近场地震动的方向性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从理论上分析断层不同破裂速度对地震动方向性效应的影响,根据设定地震和根据统计关系得到的震源参数,采用离散波数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不同破裂速度下地表观测点的地震动时程,分析地震动的峰值、反应谱和持时3个基本参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地震马赫数为0.700~0.925的破裂速度范围内,断层破裂值均会使地震动及其分布呈现明显的方向性特征;断层破裂前方的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值大于破裂后方的地震动值,地震动持时则相反;在断层破裂方向的末端一定距离内存在一个典型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的地震动显著受到方向性的影响和控制,其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值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而持时则低于其他区域.总之,破裂速度对地震动及其分布的方向性特征有重要影响,随着破裂速度逐渐接近于剪切波速,地震动的方向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特征 离散波数有限元法 方向性 破裂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2 位作者 吕红山 亢川川 陈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Δ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Δ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了四川及邻区的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值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巍 苏永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3-733,共11页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 宽度不到10 km的青藏工程走廊穿越长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承载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同时,该地区强震多发,工程设施未来遭遇地震作用的风险较大。围绕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研究区域,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两方面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青藏工程走廊地震危险性对比分析结果,分别给出50年和100年超越概率63%、10%、2%的青藏工程走廊基岩地震动区划图,并转换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的青藏工程走廊一般场地PGA区划图,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比,PGA=0.2g的范围有所扩大。场地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场地地震动特征与冻土层温度及厚度、季节融化层厚度、冻土夹层厚度及其埋深有关。完全冻结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影响,季节融化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季节融化层厚度和多年冻土层厚度影响,多年冻土夹层场地地震动特征主要受冻土夹层厚度及埋深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工程走廊内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风险区划、重大冻土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寒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设施抗震加固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地震动特征 地震危险性分析 青藏工程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