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桩软土场地地震动效应的等效线性化模拟研究
1
作者 兰景岩 卢彬荣 +1 位作者 咸甘玲 王淞玄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4-158,共5页
为探讨桩土体系在场地地震反应中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嵌入等效线性化模型表征土体动力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含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离心模型... 为探讨桩土体系在场地地震反应中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嵌入等效线性化模型表征土体动力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含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地震作用下,桩身在中下位置处弯矩值最大,在接近地表处出现“束腰”现象;(2)随着土层埋深的减小,位移峰值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地表处;(3)土体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随埋深的减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通过计算不同土层的累积绝对速度放大系数,表明地震动在地表处的累积持续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场地 桩基础 等效线性化 地震动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枪震源地震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必灯 李小军 +2 位作者 周正华 刘培玄 王玉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9-544,557,共6页
迄今为止,人类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和演化的知识仍主要来源于人们从天然地震引起的地震波中获取的信息.尽管天然地震能量大、探测范围广,但其发生的频率低、位置不确定、定位精度差,因此利用天然地震探测地球内部精度相当低.与... 迄今为止,人类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和演化的知识仍主要来源于人们从天然地震引起的地震波中获取的信息.尽管天然地震能量大、探测范围广,但其发生的频率低、位置不确定、定位精度差,因此利用天然地震探测地球内部精度相当低.与天然地震相比,人工震源的位置及激发时间可以精确控制且重复性好,因此具有很高的探测精度.但常用的人工震源(如爆破震源、电火花震源、锤击震源及列车震源)激发的能量均无法与天然地震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 地震动效应 信噪比 优势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悦军 彭艳菊 +1 位作者 施春花 兰景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523-528,共6页
依据典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研究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首先,统计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中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再利用201个工程场地的钻孔资料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 依据典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研究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首先,统计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中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再利用201个工程场地的钻孔资料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得到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Ka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值,大震水准下更为突出。因此,如在北京地区直接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调整系数,可能会低估北京地区中硬场地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降低抗震设防标准。最后指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明显具有区域性,应根据详细的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结果,合理地确定场地地震动转换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动效应 中硬场地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地震动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伟林 杨柏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3,共6页
爆破设计中,场地条件复杂时经验公式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采用波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场地条件下工程爆破时场地的地震动效应,研究爆破地震动特征及衰减规律。根据某重点工程场地岩土参数的原位测试和试验结果,用自行研制的软... 爆破设计中,场地条件复杂时经验公式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采用波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场地条件下工程爆破时场地的地震动效应,研究爆破地震动特征及衰减规律。根据某重点工程场地岩土参数的原位测试和试验结果,用自行研制的软件包进行场地爆破地震动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为工程爆破设计及施工前建筑物、仪器设备的加固提供了依据。施工试爆实测结果与本文数值模拟分析给出的结果一致,说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对其它工程也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地震动效应 有限元方法 数值模拟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场地地震动效应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5
作者 杨伟林 黄伟生 +1 位作者 高志兵 李丽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往往建于山区的沟源坳地,场地地形复杂,各工程场点高差大。结合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参数原位测试及试验室试验结果,采用二维波动有限元方法研究复杂场地条件下的场地地震动效应,计算确定...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往往建于山区的沟源坳地,场地地形复杂,各工程场点高差大。结合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参数原位测试及试验室试验结果,采用二维波动有限元方法研究复杂场地条件下的场地地震动效应,计算确定了50年及100年设计基准期对应超越概率63%、10%、5%、2%共8个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参数,并通过不同高程处地震动参数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地形地貌对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影响,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研究成果已在具体工程设计中采用,该成果对其它同类工程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场地地震动效应 设计地震动参数 二维波动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场地稳定性及地震动效应研究
6
作者 郑镭 刘建达 杨伟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7,共5页
本文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研究了地震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环境及断裂构造对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影响,研究了场地的稳定性及地形地貌对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影响。经二维波动有限元分析,主坝坝基处的地震... 本文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研究了地震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环境及断裂构造对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影响,研究了场地的稳定性及地形地貌对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影响。经二维波动有限元分析,主坝坝基处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要比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的平坦基岩场地放大11.6%~14.5%,地形地貌对场地地震动效应的影响是存在的,但相对较小,对本工程的抗震设防影响不大。本文研究成果已在工程设计中采用,该成果对其它同类工程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场地 构造稳定性 地震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环境下地下工程钻爆法施工地震动效应及其控制方法实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晨阳 雷明锋 +2 位作者 施成华 龚琛杰 唐钱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44-2953,共10页
敏感环境下地下工程钻爆法施工产生的地震动效应是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运营以及制约新建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以某钻爆法施工地铁车站为例,建立瞬态动力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影响爆破地震动效应的最大段起爆药量、起爆间隔、减震孔设置等... 敏感环境下地下工程钻爆法施工产生的地震动效应是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运营以及制约新建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以某钻爆法施工地铁车站为例,建立瞬态动力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影响爆破地震动效应的最大段起爆药量、起爆间隔、减震孔设置等因素开展多工况参数分析,探明不同因素影响下目标点处的地震动响应规律,进而结合周边建筑物爆破地震动控制标准提出控制爆破设计方案,并开展现场测试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爆破对既有建筑物影响方面,控制措施的效果显著性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控制爆源与建筑物的距离、控制单次起爆药量、设置大减震孔和增大起爆间隔;提出的控制爆破方案能够满足依托工程敏感环境的地震动控制要求,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敏感环境 地震动效应 控制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元模型的带斜坡覆水场地地震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孔曦骏 李鸿晶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4-272,共9页
涉水结构抗震设计中对动水压力的计算,传统上都是基于水下结构运动时与静止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的,而地震波在水体中传播引起的自由水场运动亦将对水下结构产生动水压力作用,其效应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中,笔者选择河流场地作为研究对... 涉水结构抗震设计中对动水压力的计算,传统上都是基于水下结构运动时与静止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的,而地震波在水体中传播引起的自由水场运动亦将对水下结构产生动水压力作用,其效应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中,笔者选择河流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egendre谱元法模拟地震动在带有斜坡的覆水场地中的传播过程,研究斜坡坡度、水深、入射波卓越频率以及土层介质对河床表面水体的动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坡越陡,河岸坡脚附近动水压力越大,远离河岸的河床表面水体的动水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小。水深对河床表面水体的动水压力的影响较大,水越深,河床表面水体的动水压力越大。河岸附近水体的动水压力对低频地震波十分敏感,河床表面远离河岸的水体的动水压力则对卓越频率为1或7~9 Hz时的低频地震波比较敏感。土层介质阻抗越大,水体的动水压力越大。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能为相似类型的场地提供动水压力的近似解,并为相应涉水结构的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水场地 地震动效应 Legendre谱元法 流固耦合 动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和行波效应对不同档距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影响
9
作者 李昊杰 杜轲 +2 位作者 郑超 马加路 聂桂波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输电线路需要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以满足供电需求,输电塔两端档距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档距的输电塔线体系进行地震响应研究。本文基于OpenSees建立了3种不同档距的塔线体系,考虑了地震动传播方向的随机性,对不同方向地震动进... 输电线路需要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以满足供电需求,输电塔两端档距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档距的输电塔线体系进行地震响应研究。本文基于OpenSees建立了3种不同档距的塔线体系,考虑了地震动传播方向的随机性,对不同方向地震动进行正交分解,得到沿塔线体系x和y方向的加速度时程,同时考虑地震动的行波效应,分别进行了塔线体系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和行波效应对不同档距塔线体系结构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方向地震动作用下,中塔和边塔的最不利档距为400 m-400 m-400 m-400 m、400 m-100 m-700 m-400 m。在行波作用下,中塔和边塔的最不利档距为400 m-250 m-550 m-400 m、400 m-400 m-400 m-400 m。输电塔的结构响应受相位差和输电线振动共同影响,行波效应对结构的影响较大。输电塔的主材应力最大值集中于塔身上部第4号主材和第6号主材,这些位置被认为是输电塔的薄弱环节。此外,塔顶位移受地震动效应影响较大,地震动方向和行波效应分别对导线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线体系 地震响应 地震动方向性效应 行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结构对软土地震动场地效应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0
作者 刘翔宇 兰景岩 +1 位作者 咸甘玲 任鸿燚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7-905,共9页
为探讨既有结构体系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一组以软土地基桩基础为工程背景的动态离心模型试验,分别于近桩处和远桩处布置了加速度传感器列阵并获取试验记录,用以研究分析桩土结构体系和自由场的地震动场地放大响应,结合传统谱比... 为探讨既有结构体系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一组以软土地基桩基础为工程背景的动态离心模型试验,分别于近桩处和远桩处布置了加速度传感器列阵并获取试验记录,用以研究分析桩土结构体系和自由场的地震动场地放大响应,结合传统谱比法对比分析了近桩处与远桩处所在局部场地的基础频率、卓越频率及场地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由于软弱介质对地震波的滤波作用,地震波由基底向地表传播的过程中,波形越来越稀疏,且各层位峰值加速度时刻均出了先减后增的趋势,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②由于桩土结构的存在,近桩处各层位峰值加速度略大于远桩处,而放大倍数小于远桩处;③桩土结构对局部场地的放大作用影响显著,同一土层位置,远桩局部场地的放大作用明显高于于近桩局部场地,但二者均在第二振型表现出了明显的放大作用;④随着场地土体层位变浅,各阵型下的场地放大反应并非是一直增加的,在某些振型下,近基底层位的场地放大反应要高于中间层位,小于近地表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场地效应 场地基础频率 动态离心模型试验 传统谱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激励地震动空间效应参数敏感性分析
11
作者 钟剑 王浩 朱小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7-1385,共9页
为了探究地震动空间效应的3个主要因素——失相干效应、行波效应及局部场地效应对非线性时程的影响,基于相干函数,研究了剪切波速、场地频率、阻尼以及失相干系数对目标点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影响,并对主要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地震动空间效应的3个主要因素——失相干效应、行波效应及局部场地效应对非线性时程的影响,基于相干函数,研究了剪切波速、场地频率、阻尼以及失相干系数对目标点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影响,并对主要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松软土层和中等土层以及松软土层和坚硬土层的频率响应函数在约1.5πHz出现峰值,在2πHz之后小于1;失相干效应参数从0.1 ms/m增加到1.0 ms/m时,地震动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距离从100 m变化到1000 m时,地震动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小;距离与视波速的比值从0增加到1时,相位差呈现递增的趋势.松软土层对于低频有放大作用,对高频有滤波作用;随着失相干效应参数和距离的增加,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减弱;距离与视波速的比值决定了相位差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空间效应 行波效应 局部场地效应 失相干效应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土洞对自由场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
12
作者 兰景岩 史庆旗 +1 位作者 刘娟 邬俊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1778,共8页
岩溶区土洞的发育改变了自由场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从而影响了地表地震动力响应结果。为探讨岩溶区土洞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并构建典型岩溶区土洞自由场地,利用有限差分法开展了不同地震动输入条件下的含土洞场地的地震反应分... 岩溶区土洞的发育改变了自由场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从而影响了地表地震动力响应结果。为探讨岩溶区土洞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并构建典型岩溶区土洞自由场地,利用有限差分法开展了不同地震动输入条件下的含土洞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通过与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可知:(1)土洞的存在阻碍了地震波的传播,从而使得地表中心点峰值加速度显著减小,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增大,土洞的影响范围增大,土洞附近地表峰值加速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逐渐趋向于自由场;(2)土洞的存在使场地的竖向位移增大,且随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大、对水平向峰值位移影响较小;(3)加速度放大系数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减小;(4)土洞的存在使得反应谱的短周期幅值减小,这种减小幅度受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土洞 有限差分法 地震动场地效应 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效应对隔震桥梁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忠献 周莉 岳福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90,共6页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和虚拟激励法,研究了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效应对隔震梁桥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建立了临界碰撞间隙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仅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仅考虑土-基础相互作用和同时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和虚拟激励法,研究了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效应对隔震梁桥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建立了临界碰撞间隙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仅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仅考虑土-基础相互作用和同时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与土-基础相互作用三种情况下各参数对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地基土剪切波速较小且部分相干效应不显著时,临界碰撞间隙随地基土剪切波速减小而减小;当地基土剪切波速较大时,不论是否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地基土剪切波速对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很小;行波效应与部分相干效应对临界碰撞间隙的影响不能忽视,且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更突出,部分相干效应越显著,临界碰撞间隙越大;临界碰撞间隙随隔震支座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当部分相干效应显著时,随隔震支座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桥梁 地震碰撞 临界碰撞间隙 地震动空间效应 土-基础相互作用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空间效应对大跨度桥梁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信 黄兆纬 +4 位作者 胡雪瀛 蔡浩良 齐麟 刘涛 王传奇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4期384-391,共8页
由于大跨度桥梁的桥墩间距离较大,其地震响应分析应考虑地震动输入的空间效应。本文建立了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采用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特性,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进行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由于大跨度桥梁的桥墩间距离较大,其地震响应分析应考虑地震动输入的空间效应。本文建立了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采用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特性,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进行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从而分析地震动空间效应对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行波激励或多点激励时桥梁地震响应较一致激励而言有所差异,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时可能会夸大或减小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多点激励时桥梁地震响应会随视波速的改变而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应合理的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地震作用 地震动空间效应 损伤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自贡地区地震动地形效应模型及其在汶川地震中的效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红 常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2-2034,共13页
地形效应是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工程地震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地震震后调查发现:地形起伏变化引起了更严重的地震灾害,地震仪器也记录到复杂的三维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放大效应.关于地形激发的地震动效应问题,目前仍处于定性研究阶段,... 地形效应是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工程地震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地震震后调查发现:地形起伏变化引起了更严重的地震灾害,地震仪器也记录到复杂的三维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放大效应.关于地形激发的地震动效应问题,目前仍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得到了一些定性的结论:如地形效应表现为与地形坡度相关、与山脊和山谷相关、与山形坡面形态相关、与山体高宽比相关、与地形变化的尺度相关等等.这些定性结论没能给出影响地形效应的主要因素,如何预测地形效应仍是难题.本文通过谱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自贡地区的地震动地形效应的放大系数,同时引入BP神经网络技术,揭示了地形放大系数可以用不同尺度地形上的变化来表述,即可以用地形高程、地形变化梯度及其高阶变化梯度来表示.据此为参量,文中建立了地形效应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将该预测模型的结果与自贡地形台阵在汶川地震中的主震记录获得的地形放大系数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范围,讨论了造成差异的成因,该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为更全面的研究地形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技术 地震动地形效应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持时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盖霞 田利 +1 位作者 马瑞升 潘海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9-237,共9页
研究了地震动持时效应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能量持时的定义方法,选取了一组包括20条长持时和20条短持时的地震动作为输入。地震动调幅至0.2g和1.2g来分别研究地震动持时效应对结构弹性和塑性响应的影响,并选取输电塔的... 研究了地震动持时效应对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能量持时的定义方法,选取了一组包括20条长持时和20条短持时的地震动作为输入。地震动调幅至0.2g和1.2g来分别研究地震动持时效应对结构弹性和塑性响应的影响,并选取输电塔的塔顶峰值加速度、位移、主材应力以及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地震动持时效应对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规律,在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研究中持时效应不容忽视。可以为输电塔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效应 输电塔线体系 地震动强度 结构响应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效应下超长型钢混凝土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敬旻 赵起超 +1 位作者 林焯铭 彭修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3-176,共14页
超长结构空间效应下的地震响应分析是当前抗震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效应对尺寸较小的建筑影响不大,但对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在传统三角级数法合成人工一维地震的基础上采用了三维相干函数矩阵,通过选取合适... 超长结构空间效应下的地震响应分析是当前抗震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效应对尺寸较小的建筑影响不大,但对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在传统三角级数法合成人工一维地震的基础上采用了三维相干函数矩阵,通过选取合适的模型及相应参数合成考虑空间效应的人工三向地震动。采用了4条自然波及2条人工波对超长型钢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计算。结果表明:超长结构不适宜仅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计算,还需采用地震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与一致激励相比,行波效应会促使构件内力响应两极分化,既能减小整体内力响应,又能增大部分峰值内力,其效果不仅与视波速有关还与激励方向有关,低视波速和长边激励时行波效应加强;与单向激励相比,双向激励下的行波效应影响更复杂,既能改变构件内力响应和主、次动力响应的变化趋势,也能改变不利构件的分布位置;相干效应与行波效应叠加时,会进一步改变构件动力和内力响应。高视波速下相干效应为主导,底层构件内力响应增大。低视波速下行波效应为主导,地震响应呈现两极分化;不利构件的分布不仅与建筑的开洞、设缝及楼层刚度变化等因素有关,还与地震激励方向有关,不利构件沿激励方向有规律地延伸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结构 地震动空间效应 人工三向地震动 行波效应 相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场地地震动参数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国兴 杨伟林 严新育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5-40,共6页
根据南京河西地区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环境及基岩地震动衰减规律 ,对所选取的某个典型工程软土场地 ,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 ,给出了基岩地震动参数 ;对场地的地震动效应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 5 0a及10 0a超越概率水平为 6 3%、1... 根据南京河西地区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环境及基岩地震动衰减规律 ,对所选取的某个典型工程软土场地 ,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 ,给出了基岩地震动参数 ;对场地的地震动效应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 5 0a及10 0a超越概率水平为 6 3%、10 %和 3%的场地地震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 地震动参数 软土地基 场地地震动效应 南京市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软场地的地震动特征及设计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伟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06-411,共6页
根据场地土层静、动力性能参数的原位测试和动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厚软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厚软场地的地震动效应及地震动特性,并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对应不同地震设防水平(50年超越概率63%、10%和3%)厚软场地的设计反应谱,分析了现... 根据场地土层静、动力性能参数的原位测试和动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厚软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厚软场地的地震动效应及地震动特性,并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对应不同地震设防水平(50年超越概率63%、10%和3%)厚软场地的设计反应谱,分析了现行规范设计反应谱应用的局限性,成果对相关工程也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软场地 场地地震动效应 重大工程 设计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问题:回顾与展望
20
作者 殷跃平 孙萍 +5 位作者 杜建军 王浩杰 张帅 李冉 李坤 辛鹏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2-1028,共27页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防控技术尚待完善,(4)水位长期高频消落与上库岸坡结构长期损伤劣化评价亟待完善。建议高度关注以下研究重点方向:(1)开展断裂构造精细智能勘探技术,实现复杂构造精细识别与地质参数动态更新;(2)建立覆盖多地形地貌单元的标准化斜坡地震动观测台阵,揭示地震动放大效应的非线性阈值特征与空间异质性规律,构建基于地震动力放大效应的高位库坝抗震设计理论框架;(3)探明极端工况作用下滑坡-泥石流启动-级联堵溃-入库风险链式成灾过程,构建集灾源判识-多级堵溃-沿程侵蚀-入库成灾于一体的综合防控体系;(4)开展灾变机理多因素耦合分析和实时动态评估,完善在极端条件与高频大幅涨落环境下上库消落带岩体与护坡工程的疲劳损伤机理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工程 地质安全 活动断裂 地震动放大效应 地质灾害 库坡损伤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