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问题: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殷跃平 孙萍 +5 位作者 杜建军 王浩杰 张帅 李冉 李坤 辛鹏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2-1028,共27页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防控技术尚待完善,(4)水位长期高频消落与上库岸坡结构长期损伤劣化评价亟待完善。建议高度关注以下研究重点方向:(1)开展断裂构造精细智能勘探技术,实现复杂构造精细识别与地质参数动态更新;(2)建立覆盖多地形地貌单元的标准化斜坡地震动观测台阵,揭示地震动放大效应的非线性阈值特征与空间异质性规律,构建基于地震动力放大效应的高位库坝抗震设计理论框架;(3)探明极端工况作用下滑坡-泥石流启动-级联堵溃-入库风险链式成灾过程,构建集灾源判识-多级堵溃-沿程侵蚀-入库成灾于一体的综合防控体系;(4)开展灾变机理多因素耦合分析和实时动态评估,完善在极端条件与高频大幅涨落环境下上库消落带岩体与护坡工程的疲劳损伤机理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工程 地质安全 活动断裂 地震动放大效应 地质灾害 库坡损伤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山体地形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中宪 张雪 +1 位作者 孙帅杰 王治坤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2-729,共8页
采用动力间接边界元法,研究了平面P波、SV波入射时多个邻近山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及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连绵多山地形的地震反应规律相比孤立山丘情况更为复杂;反应特征受控于入射波频率、角度、山体间距等因素,邻近山体对地震... 采用动力间接边界元法,研究了平面P波、SV波入射时多个邻近山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及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连绵多山地形的地震反应规律相比孤立山丘情况更为复杂;反应特征受控于入射波频率、角度、山体间距等因素,邻近山体对地震动放大或缩幅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边缘激发面波的强度、相位及与观察点的距离。一般来说,当山体处于邻近山体对地震波散射形成的位移放大区域内,相比单山情况地震动会表现出增强放大效应,特定频段主方向反应可达到单山放大效应的约1.5倍。另需注意由于散射波的相干效应,两山之间平坦地表也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而高频波入射下,邻近山体相互作用效应明显减弱。实际复杂多山地形地震动评估需准确掌握输入地震波特性和连绵山体的材料、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山地形 IBEM 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动放大效应 相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震中v_(S30)估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江志杰 彭艳菊 +3 位作者 吕悦军 黄帅 黄雅虹 修立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76-82,共7页
在工程地震场地条件评价中,地表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vS30)是一个重要的分类参数,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很多实例中等效剪切波速度的计算深度未达到30m,因此如何更好地估算vS30就变得尤为重要。详细阐述vS30估算模型的演... 在工程地震场地条件评价中,地表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vS30)是一个重要的分类参数,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很多实例中等效剪切波速度的计算深度未达到30m,因此如何更好地估算vS30就变得尤为重要。详细阐述vS30估算模型的演化发展:首先介绍基于钻孔测井数据的3类模型,即常速度外推模型、速度梯度模型、双深度参数外推模型;然后详述基于地质、地形坡度和地貌等替代指标的vS30估算模型,以及基于HVSR的反应谱比的估算模型。文章分析各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同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vS30在现今工程地震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场地分类 地震动放大效应 地貌 地形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美国某高层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俊彪 陆鸣 廖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183,共7页
本文采用近年来美国地震灾害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对美国西雅图市中心某拟建高层建筑地震危险性分析展开优化研究,以期达到在满足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抗震设计规范(ASCE 7-10)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建筑物抗震设计费用之目的。研究首先采用ASC... 本文采用近年来美国地震灾害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对美国西雅图市中心某拟建高层建筑地震危险性分析展开优化研究,以期达到在满足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抗震设计规范(ASCE 7-10)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建筑物抗震设计费用之目的。研究首先采用ASCE 7-10推荐的方法 2分析基于具体场地参数条件下的风险系数;对于地震动最大方向系数,采用最新的Shashi and Baker 2014模型进行优化;由于现有的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地震动衰减模型缺乏对盆地放大效应的考虑,研究采用基于2014 NGA West2的最新潜源地震动衰减模型盆地放大效应系数进行优化考虑。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地震反应谱在中短周期范围内与非优化的地震反应谱基本一致,但是在长周期范围内,进行优化后的反应谱值一般要比不优化的反应谱值小20%到30%。在建筑物的第一卓越周期7秒左右,这个差别是25%。可见采用优化后的地震反应谱将会达到安全合理节约建筑物抗震设计费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卡斯卡迪亚俯冲带 高层建筑 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 风险系数 最大方向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