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城市地震动区划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燕杰 丁海平 杨朝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文中从场地划分入手,提出了一种城市地震动参数区划方法新思路:即首先利用专业软件Surfer和ArcGis对区域内的钻孔资料进行处理,构建包含土层厚度、波速分布和建筑场地分类等信息的三维地下模型,并对地表进行场地分区和网格划分。然后在... 文中从场地划分入手,提出了一种城市地震动参数区划方法新思路:即首先利用专业软件Surfer和ArcGis对区域内的钻孔资料进行处理,构建包含土层厚度、波速分布和建筑场地分类等信息的三维地下模型,并对地表进行场地分区和网格划分。然后在每一场地分区内,选取若干个典型钻孔,进行一维土层地震响应分析,计算结果代表该类场地的地震反应,再根据区域内所有离散点(网格点)的信息,即可获得整个计算区域的地表地震反应结果,进而得到整个区域的地震动参数区划,以及不同加速度峰值的等值线。这一方法可用于计算不同强度地震输入下,区域内地震动的分布,其结果可用于城市震害预测,特别是震后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区划 场地分类 土层地震反应 震后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参数区划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鲲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92,共9页
基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5套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方案,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所对应的50年超越概率10%和2%的基岩峰值加速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了峰值加速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 基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5套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方案,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所对应的50年超越概率10%和2%的基岩峰值加速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了峰值加速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省级、地级及县级城市峰值加速度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峰值加速度影响显著.标准差较大的地区与7.0级以上地震及大型活动断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峰值加速度变异系数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弱震活动地区,其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阿拉善高原地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峰值加速度标准差小于80×10-2m/s2;峰值加速度变异系数小于0.4.此外,经分析,峰值加速度的变异系数比标准差更适合表达区划图的不确定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下一代区划图的编制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水准 加速度峰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地震动参数区划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波 高孟潭 +3 位作者 吴健 俞言祥 温增平 高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708,共12页
新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借助日益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 新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借助日益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分别研发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PP(Android和i OS版)及B/S架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新一代区划图所涉及的"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方法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此外,针对市县基层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为新一代区划图提供了一套实用的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在部分市县工作部门进行了推广和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服务系统 APP 智能终端 互联网 抗震设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场地类别分布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调整 被引量:5
4
作者 蒋其峰 魏玮 +3 位作者 王红卫 董翔 张干 韩立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首先,本文搜集了山东省5220个建设工程场地的资料,引入"分布区"的概念,统计分析了山东省场地类别的区域分布并进行了分区。然后,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的山东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以及Ⅲ类场地调... 首先,本文搜集了山东省5220个建设工程场地的资料,引入"分布区"的概念,统计分析了山东省场地类别的区域分布并进行了分区。然后,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的山东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以及Ⅲ类场地调整系数,对山东省Ⅲ类场地分布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进行了调整,得到了考虑场地类别分区的山东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增进了对山东省地震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的认识。结果表明,山东省场地类别分布与地貌分区有很强的相关性,Ⅰ—Ⅱ类场地分布区包括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南部的山间平原地带除外)以及鲁东丘陵区,Ⅲ类场地分布区包括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南部山间平原地带。Ⅰ—Ⅱ类场地分布区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9.5%,Ⅰ—Ⅱ类场地分布区与Ⅲ类场地分布区的面积比例约为1.4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经过调整后,Ⅶ度及以上设防区域占全省陆地面积的比例由79%提高到90%,10个地级市的峰值加速度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场地类别 地震动参数区划 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编图方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7
5
作者 闻满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3,共7页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编图的技术方法,将云南地区划分为0.2°×0.2°的网格点,计算了基岩峰值加速度,并转换为一般场地结果,与五代图颁布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蒙自地区某代表场地计算了基岩...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编图的技术方法,将云南地区划分为0.2°×0.2°的网格点,计算了基岩峰值加速度,并转换为一般场地结果,与五代图颁布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蒙自地区某代表场地计算了基岩反应谱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绝大部分计算点的50年10%超越概率水平对应的一般场地峰值加速度试算结果与五代图比较吻合。从反应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五代图的计算方法及结果有效反映了云南地区地震环境对该代表场地的影响。建议今后云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应采用五代图编图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基岩峰值加速度 超越概率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西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石树中 沈建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3期50-55,共6页
在国家和地区地震动区划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区域地震动衰减规律的确定是重要环节,而借用法是目前常用的建立区域地震动衰减的方法。我国借用法通常都把美国西部作为参考地区,但一般都采用调整美国学者已有烈度衰减规律... 在国家和地区地震动区划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区域地震动衰减规律的确定是重要环节,而借用法是目前常用的建立区域地震动衰减的方法。我国借用法通常都把美国西部作为参考地区,但一般都采用调整美国学者已有烈度衰减规律的办法确定美国西部烈度衰减规律。本文讨论美国西部已有烈度衰减规律,并直接采用美国西部烈度调查资料建立烈度衰减规律,结果可供我国工程地震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西部地区 地震烈度 衰减规律 借用法 地震动区划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放大系数的理论解答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瑞山 袁晓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6-1073,共8页
场地系数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规范中考虑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关键指标,决定着各类工程结构设防水准,但国内外规范就此存在显著差别。采用土层–基岩理想场地模型,导出了土层场地与参考基岩场地地震动响应定量关系解析表达。提出了场地放大系... 场地系数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规范中考虑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关键指标,决定着各类工程结构设防水准,但国内外规范就此存在显著差别。采用土层–基岩理想场地模型,导出了土层场地与参考基岩场地地震动响应定量关系解析表达。提出了场地放大系数一般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规范场地系数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层场地地震动响应与参考基岩场地相比,在全频域空间恒定表现为放大,场地放大系数随场地变软整体表现出增大趋势,这与美国新规范场地系数取值和规律一致;中国规范中软场地系数取值严重偏于保守,强烈地震动作用下软场地系数小于1的现象不合理,中国规范Ⅳ类场地系数普遍小于Ⅲ类的取值方案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系数 理论解答 地震动参数区划 NEHRP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的研究及对黄河上游大坝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姣 郭安宁 +2 位作者 王兰民 高思如 李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5,共8页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 利用前人所编的历代(共四代)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图,组合叠加后得到一个综合烈度(地震动)。这种叠加是一个集成的专家系统综合认识结果,以此作为坝体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危险的因素。初步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大坝震害评估模型,此模型是考虑了坝体的结构类型、建设年代、使用现状、场地条件、抗震设防水平等因素,用逐步线性拟合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用此模型对汶川地震破坏的坝体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最后,用这个模型对黄河上游10座重点混凝土大坝做了震害评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混凝土大坝 中国地震烈度(地震动)区划 震害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震背景下新疆高土石坝抗震设计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7
9
作者 柳莹 李江 +1 位作者 黄涛 马军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0-89,共10页
汶川地震后,国家颁布了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水电工程抗震设计相关规范。因此,针对新疆山区水库坝址区抗震设计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水电相关规范规定下高震区高土石坝的抗震设计和适应新... 汶川地震后,国家颁布了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水电工程抗震设计相关规范。因此,针对新疆山区水库坝址区抗震设计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水电相关规范规定下高震区高土石坝的抗震设计和适应新颁地震区划条件下水电规范对老坝抗震复核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新疆高土石坝工程实践及国内外土石坝筑坝先进技术和经验,从高地震区动参数选取、坝体结构型式与坝料分区、防渗体结构、坝体压实与沉降变形控制、大坝抗震措施等方面对新疆高土石坝抗震设计和应用实践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复杂地震背景下新疆高土石坝建设应遵循"稳、控、防、排"4字抗震设计理念进行抗震措施设计,并对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条件、新规程和规范要求下新疆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及老坝抗震复核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新疆土石坝抗震设计和应用实践的总结以及对新的条件和要求下新疆高土石坝抗震安全面临的问题的探讨和建议可为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坝工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抗震设计 地震动参数区划 应用实践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活断层地震危害性预测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河 廖旭 赵伯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2-299,共8页
简述了沈阳活断层地震危害性预测中所使用的模型及计算方法,给出并分析了不同规模地震下的地震动预测结果。通过把地震动预测结果分别同现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国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比较与分析,给出了活断层地震危害性预测结果的... 简述了沈阳活断层地震危害性预测中所使用的模型及计算方法,给出并分析了不同规模地震下的地震动预测结果。通过把地震动预测结果分别同现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国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比较与分析,给出了活断层地震危害性预测结果的使用条件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活断层地震危害性预测 地震模型 地震动预测 地震动参数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首次工程应用——濮阳市黄河公路大桥抗震设计谱“矮粗胖”问题的解决
1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4-185,共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7年底开工建设两座黄河公路大桥,分别是国道G240范县黄河公路大桥和省道S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两桥都是跨越黄河的控制性工程,为一级公路特大桥,计划于2021年6月底建成通车,建设工期42个月。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河南省濮阳市2017年底开工建设两座黄河公路大桥,分别是国道G240范县黄河公路大桥和省道S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两桥都是跨越黄河的控制性工程,为一级公路特大桥,计划于2021年6月底建成通车,建设工期42个月。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公路大桥 控制性工程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濮阳市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设计谱 抗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