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梁庆国 韩文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0,共6页
岩体的地震动力破坏是岩体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缺乏研究的原因;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划分为6种形式即:滑坡、崩塌、剥落、塌陷、地裂缝和岩体松动,其中岩体松动是震后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按照动力作用方... 岩体的地震动力破坏是岩体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缺乏研究的原因;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划分为6种形式即:滑坡、崩塌、剥落、塌陷、地裂缝和岩体松动,其中岩体松动是震后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按照动力作用方式、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应力状态和破坏机制对岩体地震动力破坏进行分类,并探讨了地震滑坡和非地震滑坡的区别;讨论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5个特点:不均匀性、重复性、丛集性、结构控制性和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强震区 地震动力破坏 岩体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向地震作用对节理岩体失稳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梁庆国 韩文峰 赵士耀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7-313,共7页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垂直向地震作用对节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在仅考虑峰值时,最不利的单向地震动加速度方向是水平倾向坡外,双向则依据破裂机制是拉剪或压剪,加速度分别是水平倾向坡外与向下或向上的组合。地震动的幅...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垂直向地震作用对节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在仅考虑峰值时,最不利的单向地震动加速度方向是水平倾向坡外,双向则依据破裂机制是拉剪或压剪,加速度分别是水平倾向坡外与向下或向上的组合。地震动的幅值、作用方向及双向地震动的组合都可使岩体的破坏机制发生转化,并且是突变的、不可逆的。较低峰值的双向地震动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可能大于较高峰值的单向地震动所产生的应力强度应子。在岩体节理分布特征和静态应力场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第一个导致岩体中产生破裂的地震动加速度幅值及其方向的组合唯一地决定了岩体不可逆破坏发展的方向、机制及最终的破坏特征,其复杂性远大于静力作用时的情况。对岩体地震动力破坏问题的认识应充分考虑垂直向地震动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节理岩体 地震动力破坏 垂直向地震作用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