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断层地震动速度、位移峰值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冯启民 邵广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9,24,共8页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6.0≤Mw≤7.6、震源深度H≤20km且断层距df≤40km的地震动速度和位移峰值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确定了PGV和PGD的近断层研究区域分别为20km和15km。认为两水平分量为2条独立数据,在各自研究区域分别得到由366条PGV和26...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6.0≤Mw≤7.6、震源深度H≤20km且断层距df≤40km的地震动速度和位移峰值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确定了PGV和PGD的近断层研究区域分别为20km和15km。认为两水平分量为2条独立数据,在各自研究区域分别得到由366条PGV和265条PGD数据组成的数据库;其中水平方向分为硬土和软土2类场地,竖向只考虑土层场地,利用作者前文已提出的近断层地震动衰减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PGV和PGD随断层距和震源深度变化的衰减曲面,分析了水平、竖向以及竖向与水平比值的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速度峰值(PGV) 地震动位移峰值(pgd)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峰值位移和峰值速度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杜修力 许紫刚 +2 位作者 袁雪纯 许成顺 张驰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针对3类不同的典型场地条件下的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采用土-地下结构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地震动水平输入时峰值位移和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在硬土场... 针对3类不同的典型场地条件下的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采用土-地下结构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地震动水平输入时峰值位移和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在硬土场地条件下较大,中硬场地条件下次之,软土场地条件下最小;地震动峰值位移差异对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 地震动 峰值位移 峰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位移峰值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媛 赵凤新 +1 位作者 霍新 张郁山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24,共7页
根据同一加速度反应谱拟合了加速度峰值相同、速度峰值相同、位移峰值不同的两组地震动时程。以大跨斜拉桥的三维模型为例,在以上两组时程的激励下,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斜拉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地震动位移... 根据同一加速度反应谱拟合了加速度峰值相同、速度峰值相同、位移峰值不同的两组地震动时程。以大跨斜拉桥的三维模型为例,在以上两组时程的激励下,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斜拉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地震动位移峰值对斜拉桥的动力响应影响不明显;但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在位移峰值较大的一组地震动激励下,桥梁的墩底弯矩和塔顶位移会有更大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反应谱 斜拉桥 地震反应 位移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函数的地震动反应谱与峰值位移拟合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珊 郝明辉 +1 位作者 张郁山 赵凤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6-386,I0001,共12页
采用数值方法合成地震动时,除对反应谱拟合外,对峰值位移的拟合和天然地震动非平稳特性的模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小波函数的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合成目标反应谱和峰值位移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数值算例表... 采用数值方法合成地震动时,除对反应谱拟合外,对峰值位移的拟合和天然地震动非平稳特性的模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小波函数的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合成目标反应谱和峰值位移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可用较少的迭代运算实现对目标反应谱和目标峰值位移的较高精度拟合;相较于现有的其它拟合方法,由于所构造的小波函数具有时域局部特点,该方法合成的地震动能够较好地保留天然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峰值位移 反应谱 非平稳特性 拟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强地震动位移衰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培善 李保昆 白彤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507,共13页
根据断裂力学破裂模式,发现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速度(PGV)和位移(PGD)均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量值了τ0有强烈的依赖性.本文把了τ0值定量地引入到PGD的预测方程中,并同时考虑得到了PGD的优势频率fd对震级的依赖性.基于以上... 根据断裂力学破裂模式,发现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速度(PGV)和位移(PGD)均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量值了τ0有强烈的依赖性.本文把了τ0值定量地引入到PGD的预测方程中,并同时考虑得到了PGD的优势频率fd对震级的依赖性.基于以上两点改进,从理论上寻出了PGD的预测方程(CLB98d).用观测资料验证了此方程可用于震中距△=10─250km范围内的Mw=4─7.2地震.世界不同地区的τ0值会有差异,但对PGD的预测方程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 剪应力场 峰值 地震动位移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地表地震动位移及静态位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51-4861,共11页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7.0级地震,给九寨沟景区造成了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本文利用Crust1.0资料和反演的震源破裂过程建立了研究区三维介质模型及三维震源模型,采...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7.0级地震,给九寨沟景区造成了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本文利用Crust1.0资料和反演的震源破裂过程建立了研究区三维介质模型及三维震源模型,采用谱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九寨沟近断层地表地震动速度时程,并与强震台站实际速度记录的低频做了对比,两种结果对比的一致性,验证了介质模型及震源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模拟了地表位移时间序列,获得了位移峰值PGD及静态位移的空间分布,分析并给出了九寨沟地震地表位移的主要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峰值pgd 静态位移 九寨沟7.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关多点地震位移输入峰值控制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科旭 俞瑞芳 孙平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0-1249,共10页
在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人工拟合中,一般控制大跨结构不同支撑点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及加速度峰值相同,而相应于不同支撑点处位移时程的峰值则是不同的。为了研究地震动特性及不同的位移控制条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引入两种不同的包线函... 在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人工拟合中,一般控制大跨结构不同支撑点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及加速度峰值相同,而相应于不同支撑点处位移时程的峰值则是不同的。为了研究地震动特性及不同的位移控制条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引入两种不同的包线函数分别模拟地震动强度或频率非平稳特性,并且按照控制不同支撑点处时程的加速度峰值或位移峰值相同,拟合了6组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采用多点地震动加速度/位移输入模式,对三跨连续梁桥进行了非线性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地震位移时程的峰值对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有较大的影响,位移峰值越大,结构进入的非线性程度越深,得到的结构响应越大,且与位移时程的形状无明显相关性;以加速度反应谱和加速度峰值为目标的地震动拟合中,各支撑点处位移时程的峰值离散性比较大,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拟合中应控制位移峰值的最小取值;地震加速度时程的频率非平稳特性对桥梁位移和桥墩扭矩影响较大,如果仅考虑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则存在低估结构响应的风险。因此,大跨结构抗震分析中应合理刻画地震动时间空间耦合特性、非平稳特性及位移输入的最小峰值,充分估计结构的非线性响应,以保证结构抗震设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多点输入 大尺度结构 地震动位移峰值 结构非线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概率危险性分析——以南迦巴瓦地区为例
8
作者 张艺 方韬 +4 位作者 叶青 朱国豪 任烨 倪友忠 钟卫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6,共14页
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Newmark位移模型相结合,以滑坡失稳概率为危险性指标,给出潜在地震滑坡的危险性区划结果。根据南迦巴瓦地区工程地质岩性及地形高程数据,参考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本... 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Newmark位移模型相结合,以滑坡失稳概率为危险性指标,给出潜在地震滑坡的危险性区划结果。根据南迦巴瓦地区工程地质岩性及地形高程数据,参考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本文给出了研究区50年10%超越概率水平下潜在地震滑坡的失稳概率。根据所得结果将南迦巴瓦地区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划分为低危险区(P(f)≤0.2)、中危险区(0.2<P(f)≤0.3)和高危险区(0.3<P(f)≤0.4),其中,中、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南迦巴瓦峰附近以及沿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则普曲和金珠藏布江等河谷两侧坡度较大的区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震地质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为重大工程建设安全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地区 NEWMARK 位移模型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滑坡概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的强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彬 刘晶波 刘祥庆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3,共7页
进行了地铁地下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的确定及其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初步研究了地铁车站埋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是影... 进行了地铁地下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的确定及其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初步研究了地铁车站埋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是影响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决定性因素,结构峰值变形反应与自由场峰值变形反应之间近似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相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PGRD)对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铁车站 地震反应分析 设计地震动参数 地面峰值相对位移(PG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的非弹性反应谱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宇 王佳豪 +2 位作者 范陆 殷东朔 李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特性,选取139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以分析结构动力参数和长周期地震动特性对长周期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动相比,恢复力模型和屈服后刚度比(η)对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中长周期段的影...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特性,选取139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以分析结构动力参数和长周期地震动特性对长周期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动相比,恢复力模型和屈服后刚度比(η)对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中长周期段的影响较大,且场地土对非弹性反应谱的放大效应更为显著;相反,阻尼比(ξ)和位移延性比(μ)对常规和长周期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较为类似。提出在建立长周期地震动设计谱时,应选取合理的恢复力模型和η,参考已有ξ和μ对常规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规律,并针对不同的场地类型建立相应的设计谱;可以先建立某标准设防烈度的长周期地震动的设计谱,其他设防烈度的设计谱可用PGA_(设防)与PGA_(标准)的比值调整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非弹性反应谱 地震峰值加速度 屈服后刚度比 阻尼比 位移延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岩土体强度参数的简化纽马克位移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帅 苗则朗 吴立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2-527,共16页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可为震后应急响应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纽马克位移法可不依赖同震滑坡编目快速评估同震滑坡危险性。工程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是该方法的核心参数之一,但其赋值过于单一,难以反映复杂地质背景下岩体强度的空间差异性。...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可为震后应急响应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纽马克位移法可不依赖同震滑坡编目快速评估同震滑坡危险性。工程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是该方法的核心参数之一,但其赋值过于单一,难以反映复杂地质背景下岩体强度的空间差异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分析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择距断层距离、高程和距水系距离作为影响岩体强度的评价指标并建立岩体强度评价模型,获得区域岩体强度修正系数,进而修正传统方法的临界加速度。结合震后的即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简化纽马克位移法计算边坡累积位移,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并以汶川M_(W)7.9地震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文方法划分的地震滑坡危险区与同震滑坡分布更加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危险性 纽马克位移 临界加速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累积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位移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陈洋 戴君武 +3 位作者 杨永强 姜涛 周宝峰 宋廷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228,共9页
为分析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对单层单跨结构有限元隔震模型分别输入永久位移型及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以探究隔震结构在2种类型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差别。单层单跨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 为分析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对单层单跨结构有限元隔震模型分别输入永久位移型及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以探究隔震结构在2种类型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差别。单层单跨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较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层加速度以及位移响应较大。当峰值加速度输入一致时,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层峰值加速度相较于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增大约10%~30%;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支座最大相对位移相较于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增大约10%~40%;随着2种类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隔震结构同一隔震支座的最大相对位移差值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位移地震动 隔震结构 地震响应 峰值加速度 最大相对位移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状态认知不确定性对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13
作者 王珊 张郁山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6-715,共10页
极限状态是依据结构损伤水平和工程经验进行划分的,工程经验的差异会对结构地震损伤极限状态的认知产生不确定性。本文以6层多自由度体系(MDOF)为例,选用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DM),选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作为地震动强... 极限状态是依据结构损伤水平和工程经验进行划分的,工程经验的差异会对结构地震损伤极限状态的认知产生不确定性。本文以6层多自由度体系(MDOF)为例,选用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DM),选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IM),基于OpenSees平台,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对MDOF体系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基本完好”和“轻微破坏”极限状态,不同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会导致得到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差异较大,这种差异性随着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倒塌”极限状态时,结构损伤超越概率的差异达到了相当大的水平。因此,对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合理取值是开展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和地震损伤评估工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状态 易损性 层间位移 多自由度体系 地震动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2类Newmark简易模型进行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评估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思远 许冲 +1 位作者 王涛 刘甲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4-788,共1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真实的汶川同震滑坡数据分别对利用Ia和PGA参数的2种简易Newmark滑坡预测模型进行定量评估分析。根据研究区的地形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获得了研究区的临界加速度(ac)分布,利用基于全球地震动记录拟合得到的Newmark经...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真实的汶川同震滑坡数据分别对利用Ia和PGA参数的2种简易Newmark滑坡预测模型进行定量评估分析。根据研究区的地形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获得了研究区的临界加速度(ac)分布,利用基于全球地震动记录拟合得到的Newmark经验公式,结合汶川地震的Ia和PGA参数分布,获得了基于2个地震动参数的滑坡位移分布图。大体上,基于Ia参数的滑坡危险性评估结果略好于基于PGA参数简易模型的评估结果。基于Ia的评估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同震滑坡的宏观分布特征。然而,2种Newmark模型反演得到的滑坡面积要明显大于实际滑坡物源区的面积。这提醒我们基于当前岩性和地震动数据只能获得宏观区域的滑坡相对危险性。而通过更为准确的地形数据和输入参数,才能进一步提高预测位移结果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 Arias烈度(Ia)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