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塔里木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定量地震描述
被引量:31
- 1
-
-
作者
郑多明
李志华
赵宽志
沈凤
党青宁
高莲花
-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杰瑞特斯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57-62,78,共7页
-
文摘
综合地震数据、地下的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进行三维的空间雕刻和描述。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几何属性,成像和描述了与岩溶储层相关的地质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了岩溶河道、溶洞、平面的圆形或椭圆形断裂特征和裂缝通道等。地震相分析可以用于确定主要岩溶特征,如溶洞和裂缝通道的空间分布及其地震几何属性的门限值;构建构造网格模型并使其与地震数据有同样的分辨率,可以有助于准确地模拟岩溶储层的地质特征;对主要岩溶地质特征(溶洞和裂缝通道)的空间连通性进行分析,可以建立缝洞连通体的空间结构模型;通过测井相分析以及通过井的地质资料、成像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其标定,可以建立井的储层类型地质模型;通过地震的约束及测井信息,利用建模技术可以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如储层类型和孔隙度分布的地质模型;与缝洞连通体的空间结构相结合,可以得到缝洞连通体的储层地质模型。该研究介绍了定量地震描述方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对岩溶储层缝洞系统的定量地震描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缝洞储层的地质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地质控制作用。
-
关键词
缝洞系统
地震几何属性
缝洞连通体
储层类型
孔隙度
塔里木盆地
-
Keywords
fracture-cavity system
seismic geometric attribute
fracture-cavity connector
reservoir type
porosity
Tarim Basin
-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河道储层的地震地貌分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蒋志斌
雷小兰
-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波动与信息研究所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所
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地质研究所
-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9-636,682+516,共8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6AA09A102-1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5-011
2011ZX05024-001-005)联合资助
-
文摘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沿层切片中的75处蛇曲段的河道形态进行几何学参数测量,并分析了河道宽度、弯曲度、蛇曲高度、蛇曲宽度、蛇曲波长共五种几何学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数学关系。最终得到以下认识:①11种几何类地震属性数据沿层切片的前三主分量三原色融合,较单一的地震振幅数据沿层切片,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河道储层的地貌形态,从而测量出更精确的几何学参数值;②在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越老河道越发育,河道宽度集中在100~300m,蛇曲流域中单曲段多于多曲段,弯曲度集中在1.1~1.5,表明河道的侧向侵蚀作用不强;③上述五种几何学参数的定量测定表明,与现代河流一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河道形态的几何学参数间同样服从幂函数或线性函数规律。这些研究结果为渤海湾盆地河道储层精确预测与地质建模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明化镇组下段
地震地貌学
几何类地震属性
河道形态
几何学参数
-
Keywords
Laizhouwan Depression,lower Minghuazhen formation,seismic geomorphology,geometric seismic attributes,channel morphology,geometric measures
-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渤中区域裂缝性漏失风险量化评价方法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周长所
杨进
谢仁军
袁俊亮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0,共7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油田高效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58-002)
中海油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海上低渗及潜山油气田有效开发技术”(编号:KJGG2022-0700)。
-
文摘
裂缝性漏失给钻井安全及成本控制带来严重挑战。由于发生该漏失类型的地层不是连续性地层,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工程准确预测的要求。基于地震几何属性与工程参数联合建立了裂缝性漏失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地震几何属性作为漏失通道与储集空间因素,以工程参数及地层原始孔隙压力作为动力因素,建立符合井下漏失发生过程的平衡方程。基于沿井轨迹的地震几何属性、连通指数、井眼液柱与地层压差以及钻井液流变参数等信息,建立区域内已钻井数据集,利用建立的数据集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建立起动力、通道、储集空间与漏失规模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从而实现基于待钻井相应基础参数对裂缝性漏失风险的量化预测,并对钻井液使用密度提供指导。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在渤中凹陷进行了实际应用,对研究区内5口开发评价井7处潜在漏失风险点进行了分析,预测的漏失点位及规模与实际工程表现完全相符,预测漏失速率精度大于85%,满足工程需要,且预测方法可为工程优化设计与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
关键词
裂缝
漏失
地震几何属性
风险评价
连通指数
-
Keywords
fracture
lost circulation
seismic geometric attributes
risk assessment
connectivity index
-
分类号
TE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