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狄帮让 顾培成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7,32,共6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的定量分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偏移成像水平分辨率的主要参数是介质速度、地震子波主频和偏移处理的孔径角。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叠前、叠后偏移成像水平分辨率的经...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的定量分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偏移成像水平分辨率的主要参数是介质速度、地震子波主频和偏移处理的孔径角。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叠前、叠后偏移成像水平分辨率的经验公式。分析表明,加大孔径角是提高偏移成像分辨率的最有效途径,特别是当孔径角值从15°加大到45°时,分辨率迅速提高;在偏移噪音允许的前提下,偏移处理应尽量选用45°的大孔径角,至少应选择30°的孔径角。该经验公式虽然是在均匀介质条件下建立的,但同样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聚焦孔径角加大,观测系统范围也必须相应加大,否则经验公式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偏移 偏移成像 分辨率 偏移孔径角 数值模拟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偏移速度扫描和反射波超级叠加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建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对井间地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波场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处理井间地震资料的新方法,由理论推导得到了井间反射波的旅行时方程。利用井间地震特有的共偏移距道集,找出了适宜于分析井间地震偏移速度的方法。在此基... 对井间地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波场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处理井间地震资料的新方法,由理论推导得到了井间反射波的旅行时方程。利用井间地震特有的共偏移距道集,找出了适宜于分析井间地震偏移速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井间地震反射波偏移成像的超级叠加技术。通过对有限差分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清晰的反射波剖面,验证了反射波超级叠加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速度分析 地震偏移 超级叠加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反射地震偏移成像 被引量:77
3
作者 马在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对反射地震偏移成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与探讨 ,并对各种偏移方法如叠后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它们之间在地质效果上的异同进行了讨论。认为 ,在当前的地面观测记录的质量条件下 ,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后... 对反射地震偏移成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与探讨 ,并对各种偏移方法如叠后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它们之间在地质效果上的异同进行了讨论。认为 ,在当前的地面观测记录的质量条件下 ,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 ,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 ,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 ,它们都有应用价值 ,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互相补充。今后的方向是发展和完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偏移成像方法。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偏移成像 分辨率 保真度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保幅地震偏移成像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定进 曾强 +2 位作者 夏连军 汤国松 杨瑞娟 《复杂油气藏》 2009年第1期20-25,共6页
地震数据中饱含有丰富的旅行时信息和振幅信息。传统的波动方程地震偏移成像方法忽略了介质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为此,基于严格的解耦理论,从全声波方程出发,进行单程波保幅分解,得到直观... 地震数据中饱含有丰富的旅行时信息和振幅信息。传统的波动方程地震偏移成像方法忽略了介质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为此,基于严格的解耦理论,从全声波方程出发,进行单程波保幅分解,得到直观、高效率的的单程波动方程,直接面对地震波传播波场的压力分量进行延拓,从而将振幅误差补偿作为偏移的一部分在偏移过程中进行,实现地震偏移成像在获取正确位置的同时也获取真实振幅的信息。数值试算表明,该方法可使散射能量聚焦、归位,提高成像精度;可输出正确反映地下反射系数的振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偏移成像 保幅偏移 解耦理论 单程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地震偏移剖面对比解释作图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顾先觉 吴剑锋 +3 位作者 祁红林 姜萍新 赵明君 张道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可用于工作站又可用于人工解释的作图方法。本方法的基本要点是:①纵、横向剖面都用,不丢弃任何资料;②偏移剖面标定层位,无论是在水平地层、构造高点、构造低点还是倾斜地层部位,都无须校正,可直接用t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可用于工作站又可用于人工解释的作图方法。本方法的基本要点是:①纵、横向剖面都用,不丢弃任何资料;②偏移剖面标定层位,无论是在水平地层、构造高点、构造低点还是倾斜地层部位,都无须校正,可直接用t0=2H/vα进行标定;③采用常规对比法和不等时对比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比闭合剖面;④经过沿测线反向偏移或垂直测线作分量偏移解决平面图交点t0值闭合问题,然后再作等t0图和等深度图(也可不作等t0图而直接作等深度图)。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 地震偏移 倾斜地层 层位 等时对比 横向 构造 作图 实际 垂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定量分析
6
作者 吕秋玲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184-184,共1页
在进行v和f对分辨率的影响分析时发现,实验结果和双聚焦法公式结果保持一致,而φ对分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和双聚焦法公式结果存在差异,对双聚焦法公式进行修正后,实验结果与公式结果一致。
关键词 地震偏移成像 分辨率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地震偏移中的Claerbout15~0方程的高精度差分格式
7
作者 郭宝琦 李春林 张叔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18,共8页
本文研究了地震偏移中的Claerbout15~0方程的差分逼近,利用参数待定法推导出一种高精度差分格式,并证明了稳定性.最后,为证明本格式的实用性,作了数值模拟.
关键词 差分副近 稳定性 地震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应用于3D地震偏移的Butterworth和Chebyshev倾角滤波器 被引量:1
8
作者 Hongbo Zhou 马建波 +1 位作者 刘先荣 蒋先勇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5期29-35,共7页
倾角滤波器是一个精确的频率-空间域偏移所必需的,因此,可靠和高效的滤波器设计和应用在理论上及实际上都是同等重要的。频率-空间域倾角滤波器通过使用Butterworth和Chebyshev运算法则来实现。把滤波器转换函数的乘积项转换为计算求和... 倾角滤波器是一个精确的频率-空间域偏移所必需的,因此,可靠和高效的滤波器设计和应用在理论上及实际上都是同等重要的。频率-空间域倾角滤波器通过使用Butterworth和Chebyshev运算法则来实现。把滤波器转换函数的乘积项转换为计算求和,一个串接(一系列)的Butterworth和Chebyshev倾角滤波器能够并行以提高效率。对于一个给定阶次的滤波器的,Butterworth和Chebyshev滤波器的成本是相同的。然而,Chebyshev滤波器具有一个比相同阶次的Butterworth滤波器狭窄的过渡带,但是在一些以波数-依赖的振幅波动为代价下,使它对于相位补偿比Butterworth滤波器有更高的效率。对于耗散能量的消除和对于分割误差的相位补偿,两种实现的方法已经被3D单向的频率-空间深度域偏移合并在了一起;一个单一的滤波器完成了两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滤波器 偏移 转移函数 3D地震偏移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好的地震偏移剖面从何而来 被引量:1
9
作者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地震偏移技术已经成为研究一切复杂地下介质结构的主要手段。但是,利用这项技术,并不总是得心应手,立竿见影,有时竟出现一些难以置信的现象。笔者在阅读许多有关偏移文献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的实践,重点讨论了如何才能得到一条好的地震... 地震偏移技术已经成为研究一切复杂地下介质结构的主要手段。但是,利用这项技术,并不总是得心应手,立竿见影,有时竟出现一些难以置信的现象。笔者在阅读许多有关偏移文献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的实践,重点讨论了如何才能得到一条好的地震偏移剖面。文中列出偏移策略、偏移算法、偏移参数、输入数据和偏移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并对每个因素进行了简短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实际应用的准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这些知识,无疑对地震数据处理和对地震偏移数据的解释是会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偏移剖角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偏移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量:25
10
作者 Samuel H.Gray 方伍宝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2期44-60,共17页
地震偏移在历史上曾经是使未偏记录上的绕射同相轴收缩成点 ,从而使反射同相轴移动 (偏移 )到恰当的位置 ,形成地下构造正确成像。多年来 ,偏移概念的范畴已从最初作为构造成像工具演化为速度估算和地震属性分析的工具 ,即可充分利用偏... 地震偏移在历史上曾经是使未偏记录上的绕射同相轴收缩成点 ,从而使反射同相轴移动 (偏移 )到恰当的位置 ,形成地下构造正确成像。多年来 ,偏移概念的范畴已从最初作为构造成像工具演化为速度估算和地震属性分析的工具 ,即可充分利用偏移成像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由于扩大了范畴 ,偏移已从地震采集和处理流程中的最后阶段转变为连接前期处理和后续处理的中间过程。介绍了偏移 (算法 )的机制及其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 ,如算法的精度和效率以及速度估算 ;描述了偏移与其它处理方法的联系 ,如地震模拟。作为一份培训材料 ,尽量避免了偏移算法及偏移应用问题的详细描述 ,而是集中阐述问题本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偏移 同相轴 地震采集 地震属性分析 偏移成像 地震模拟 速度估算 问题 中间 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区成像——电磁波场中的等效地震偏移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Seunghee Lee George A. McMechan +1 位作者 Carlos L. V. Aiken 曹辉 《石油物探译丛》 1989年第1期40-55,共16页
电磁资料的另一种解释方法是将观测数据下延,以构制产生这些数据的地下二维电阻率介质模型。将电磁波波动方程与声波动方程类比可知,下延可以用一直接法进行。运用适当的近似算法,取等效方程式中相同的主要项,並将初值问题化为边值问题... 电磁资料的另一种解释方法是将观测数据下延,以构制产生这些数据的地下二维电阻率介质模型。将电磁波波动方程与声波动方程类比可知,下延可以用一直接法进行。运用适当的近似算法,取等效方程式中相同的主要项,並将初值问题化为边值问题,则电磁资料的成像可用由地震资料偏移技术导出的任何方法去完成。我们这里选用的是Claerbout单程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偏移技术。计算是在频率域中进行的。分别处理电场和磁场视剖面,以获得这两个关联反射的像。实际反射位置的最佳估计是这两个像相吻合的地方。反过来,可用同样的方法去模拟二维电阻率分布的响应。方法中的主要假设与现代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假设基本类似:即数据波场中所含的电磁反射的细节可与背景电导率(波场在背景电导率分布中进行下延)分布相分离,且无多次反射。由此可知,其主要约束为电阻率的变化足够小。成像结果表明,电阻率(是位置的函数)成像的想法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可直接模仿地震偏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场 相区成像法 地震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叠前地震偏移对地震相干性和振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Walter E.Rietveld 马建波 《国外油气勘探》 2000年第5期577-585,共9页
我们比较3-D叠后成像与3-D叠前成像对地震相干、地震振幅和地震振幅变化的影响。我们发现,即使在两种成像方法中使用的(宏)速度模型是横向不变的(v(z)),叠前成像改善的分辨率和振幅的保持仍会导致更精确地定义边界,并因而由相干性和振... 我们比较3-D叠后成像与3-D叠前成像对地震相干、地震振幅和地震振幅变化的影响。我们发现,即使在两种成像方法中使用的(宏)速度模型是横向不变的(v(z)),叠前成像改善的分辨率和振幅的保持仍会导致更精确地定义边界,并因而由相干性和振幅梯度更好地描绘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 3-D叠前地震偏移 地震相干性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偏移与速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Einar Maeland 尹国庆 《石油物探译丛》 1998年第2期31-37,共7页
用误差速度作偏移,其轨迹是一条伴有能量拖影的曲线。与此曲线相关的是常规射线包络的焦散(线)。通过简单的成像原理修正可以补偿误差速度。当速度发生横向变化时,一般情况下可推导出公式来,焦散线的位置可提示怎样修正成像原理来取得... 用误差速度作偏移,其轨迹是一条伴有能量拖影的曲线。与此曲线相关的是常规射线包络的焦散(线)。通过简单的成像原理修正可以补偿误差速度。当速度发生横向变化时,一般情况下可推导出公式来,焦散线的位置可提示怎样修正成像原理来取得正常时差校正速度估算。用一个综合实例就能证实分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速度 地震偏移 速度分析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叠前地震偏移对地震相干性和振幅变化的影响
14
作者 Walter E.Rietveld 马建波 +1 位作者 蒋先勇 侯春丽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4期82-90,共9页
我们比较3D叠后成像与3D叠前成像对地震相干、地震振幅和地震振幅变化的影响。我们发现即使在两种成像方法中都使用横向不变量[v(z)]的(宏观)速度模型,使用相干性和振幅梯度,叠前成像改善的分辨率和振幅保持导致更精确地圈定边界和较好... 我们比较3D叠后成像与3D叠前成像对地震相干、地震振幅和地震振幅变化的影响。我们发现即使在两种成像方法中都使用横向不变量[v(z)]的(宏观)速度模型,使用相干性和振幅梯度,叠前成像改善的分辨率和振幅保持导致更精确地圈定边界和较好的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偏移 叠前成像 地震勘探 振幅变化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中地震偏移的动态应用
15
作者 D.B.Walker 吴官生 曹新焰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3期89-94,共6页
地震各向异性能造成油藏划分不正确和错误的布井。叠后深度偏移结合原始井速度可快速提高油藏的确认程度。 由于使用了地震振幅异常分析,极大地影响了墨西哥湾中的油气勘探。但是偏移速度场的变化明显改变了这些异常的空间位置,而且,射... 地震各向异性能造成油藏划分不正确和错误的布井。叠后深度偏移结合原始井速度可快速提高油藏的确认程度。 由于使用了地震振幅异常分析,极大地影响了墨西哥湾中的油气勘探。但是偏移速度场的变化明显改变了这些异常的空间位置,而且,射线追踪模拟的最新进展显示,地震采集期间炮点方向能显著改变这些异常的空间分布。这点在Garden Banks 260区块Baldpate油田非常明显,钻井结果表明在初始偏移中,振幅异常与偏移的产层有关,此偏移的产层超出上倾削蚀储层1 500~2 000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油田开发 地震偏移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地震剖面GRT偏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勇 李承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74-481,共8页
垂直地震剖面偏移对 VSP 方法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 Radon 变换的数学原理,从标量波动方程出发,利用格林函数解的几何光学近似推导了垂直地震剖面 GRT(Gen-eralized Radon transform)偏移公式。文中,用 GRT 偏移方法对 V... 垂直地震剖面偏移对 VSP 方法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 Radon 变换的数学原理,从标量波动方程出发,利用格林函数解的几何光学近似推导了垂直地震剖面 GRT(Gen-eralized Radon transform)偏移公式。文中,用 GRT 偏移方法对 VSP 正演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精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地震偏移 地震波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记录直接模拟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涵 廉西猛 +3 位作者 孙成禹 芮拥军 蔡瑞乾 邓小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753,700,共8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研究中高效获取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成像结果,避免炮记录正演、常规处理和偏移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提出了一种叠前深度偏移记录的直接模拟方法。该方法无需经过波场正演和偏移处... 叠前深度偏移是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研究中高效获取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成像结果,避免炮记录正演、常规处理和偏移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提出了一种叠前深度偏移记录的直接模拟方法。该方法无需经过波场正演和偏移处理,直接使用子波信息、观测系统参数和射线路径信息在波数域构建点扩散算子,根据速度模型和反射率生成理论成像结果。该方法简单、高效,成像结果精度高。利用该成像结果,可以快速检测观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地震数据的质量,为优化观测系统参数和评价成像质量提供参考,为地震解释提供佐证,能够满足采集、处理和储层解释等方面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地震记录模拟 广义卷积 散射层析 点扩散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反射共偏移地震物探方法在探查井下断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刚 《煤》 2020年第8期24-25,31,共3页
为探明李村煤矿井下一采区断层走向偏移情况,采用矿井反射共偏移地震物探方法进行探测,有效查明了断层走向偏移情况,经巷探验证了物探成果,为矿井工作面布置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反射共偏移地震 断层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偏移距地震:高速层以下的成像技术
19
作者 Juergen Fruehn 冯敬 马连山 《石油物探译丛》 1999年第4期42-49,共8页
高速玄武岩地层以下的地震成像需要采用新的对策。
关键词 偏移地震 地震资料 海上地震勘探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移地震资料多角度、多尺度反演
20
作者 Kees Wapenaar 刘勇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3期22-27,76,共7页
目的层中一个界面的相关角反射系数和(在地表地震资料中所观测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效应之间的关系由许多因素所复杂化,正如Ostrander在其经典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Geophysics,1984)。某些因素是“与反射有关的”(如薄层调谐、反射... 目的层中一个界面的相关角反射系数和(在地表地震资料中所观测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效应之间的关系由许多因素所复杂化,正如Ostrander在其经典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Geophysics,1984)。某些因素是“与反射有关的”(如薄层调谐、反射层弯曲),其它因素或是“与传播有关的”(如几何扩散、传播或滞弹性损失)或是“与采集有关的”(如震源一接收方位、地震检波器耦合)。只有考虑这些效应时,在某目的层中可以由AVA反演之前的正演模拟或分段处理成功地进行振幅随入射角变化(AVA)反演。在Delphi研究项目中,我们选择了后者。例如,通过把多分量海底测量值分解成P波和S波响应,接收器方位效应无疑被压制。此外,在偏移期间几何扩散效应被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地震资料 多角度反演 多尺度反演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