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马冷泉区微地震信号主成分及频率衰减特征分析
1
作者 聂冰 王祥春 +1 位作者 吴志宇 王伟巍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海底冷泉作为一种由流体喷溢引发的地质现象,在日趋进步的海洋勘探技术背景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长周期监测的冷泉区微地震记录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微地震信号,为直观准确地描述每类信号的典型规律,需要从大量微地震... 海底冷泉作为一种由流体喷溢引发的地质现象,在日趋进步的海洋勘探技术背景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长周期监测的冷泉区微地震记录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微地震信号,为直观准确地描述每类信号的典型规律,需要从大量微地震信号中提取共同特点,因此信号的统计归类与特征分析是研究海底冷泉活动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海马冷泉研究区识别出的微地震信号和与冷泉流体有关的短扰动信号出发,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两类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总体特征。通过Sompi谱分析法从短扰动信号的第1主成分记录中提取了频率衰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模拟的单频谐波信号与实际记录进行对比,推断此类信号是由不同频率衰减成分的多组谐波信号构成。综合利用冷泉区微地震信号的特征分析结果,可为后续研究冷泉区微地震时空响应与产生机制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为评估冷泉系统的发育状态与水合物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地震信号 短扰动信号 主成分分析 Sompi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信号的滚石定位及动力参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坡 陈会娟 +2 位作者 李伟 闫帅星 陈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26,60,共9页
基于滚石诱发地震信号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滚石灾害信息,对灾情评估至关重要。开展了滚石冲击坡面地震动监测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滚石冲击地震信号时频域特征规律,分析了到时法与极化法的震源定位性能,并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滚石体积与冲... 基于滚石诱发地震信号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滚石灾害信息,对灾情评估至关重要。开展了滚石冲击坡面地震动监测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滚石冲击地震信号时频域特征规律,分析了到时法与极化法的震源定位性能,并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滚石体积与冲击速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滚石冲击坡面(弹跳阶段)产生的地震信号表现为短持时、宽频带的三角状脉冲特征;结合到时法和极化法震源定位理论,实现了滚石冲击坡面的空间定位,得出到时法是更为优良的滚石冲击震源定位方法,其平均相对定位误差不超过10%;基于无量纲反演模型预测的滚石体积、冲击速度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平均预测误差均低于20%。研究成果可为滚石灾害动力学参数的快速获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地震信号 震源定位 动力参数反演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岩巷TBM掘进随掘地震信号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党保全 郭立全 +2 位作者 张延喜 任永乐 李圣林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3,60,共9页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知仍不清晰,且暂时还没有针对性开展过信号处理与成像研究工作。针对上述问题,以谢桥煤矿瓦斯治理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试验为例,分析了刀盘先导信号与岩壁接收信号的时间域、频率域及时频域特征: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中不同振幅能量成分比例呈现金字塔形,但分布随机,不对称程度较高;机械运转信号能量较大,刀盘先导信号强度是岩壁接收信号的200倍左右;频率域变频特征明显;机械运转信号基础频率较低,刀盘先导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10~80 Hz与150~200 Hz,主频为36.99 Hz,岩壁接收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50~200 Hz,主频为137.97 Hz;刀盘先导信号较岩壁接收信号时频域能量团分布更为规则,多次震源激发现象明显,能量团之间的差异性特征表明了多次震源激发时振幅能量与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利用脉冲化算法与绕射叠加偏移成像方法对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与成像试验,结果表明:(1)脉冲化等效单炮记录与利用常规震源得到的超前探测单炮记录特征一致性较强,同相轴清晰且连续性较好,可满足现场探测分析需要。(2)对探测范围内岩体情况的超前预报结果与实际揭露情况一致,说明岩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可提供有效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岩巷掘进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 随掘地震信号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刀盘先导信号 岩壁接收信号 绕射叠加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信号分类
4
作者 沈婕 朱景宝 +2 位作者 缪发军 宋晋东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共13页
以准确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为目标,构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和残差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ResNet-1D。该模型利用不同长度卷积核的卷积层、最大池化构成的池化层和残差结构自动提取三分量地震记录特征,采用适应性矩估计方法(Adams)作... 以准确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为目标,构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和残差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ResNet-1D。该模型利用不同长度卷积核的卷积层、最大池化构成的池化层和残差结构自动提取三分量地震记录特征,采用适应性矩估计方法(Adams)作为优化参数,利用线性判别函数(Linear)实现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区分。以2008—202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编目报告的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共40000条速度记录,随机划分为6∶2∶2的比例构建训练数据集、验证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2.65%和94.30%,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比较,ResNet-1D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的测试结果均有明显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识别的准确性。同时,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对模型分类准确率都有影响,具体表现为震级越高,准确率越低;震中距越大,准确率越低。文中提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为地震监测中的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准确区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神经网络 地震信号分类 非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 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挤压S变换与τ⁃p变换联合的微地震信号消噪方法
5
作者 秦亮 李唐律 +3 位作者 曹脊翔 黄忠来 张建中 王锦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换,提出一种新的消噪方法。首先对监测资料进行时差校正,将微地震信号的同相轴校平;之后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对校平后的资料进行谱分解获取单频切片;再对每个单频切片进行τ⁃p变换,并根据τ⁃p变换的结果获取微地震信号位置;最后根据信号的位置在时频域完成消噪。实际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消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地震监测 地震信号消噪 同步挤压S变换 τ⁃p变换 谱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阈值模型的地震信号凸集投影高效重建方法
6
作者 王敏玲 吴祺铭 +2 位作者 王洪华 席宇何 王欲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地震信号重建广泛应用的凸集投影(POCS)算法大都采用线性或指数阈值模型,虽然计算效率高,但由于难以完全消除缺失信号泄露引起的噪声,重建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阈值模型的POCS地震信号重建方法,将数值阈值转化为区域阈值,... 地震信号重建广泛应用的凸集投影(POCS)算法大都采用线性或指数阈值模型,虽然计算效率高,但由于难以完全消除缺失信号泄露引起的噪声,重建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阈值模型的POCS地震信号重建方法,将数值阈值转化为区域阈值,将区域滤波窗口作为阈值进行迭代更新。其核心思想是根据时—空域缺失地震信号的频率—波数(F⁃K)谱分布范围,在每次POCS重建迭代时按照一定规律选取固定大小的矩形或扇形区域作为阈值,将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变换系数分别保留和置零,以尽可能地保留有效信号的变换系数,构建了地震信号POCS重建的矩形与扇形区域阈值模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F⁃K域指数阈值模型的POCS重建,F⁃K域区域阈值模型对连续缺失信号的重建精度更高;相比于扇形区域阈值模型,矩形区域阈值模型的重建精度和计算效率均略高;与曲波域指数阈值模型的POCS重建相比,F⁃K域区域阈值模型的重建精度相当,但计算效率提高了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重建 凸集投影(POCS)算法 F⁃K域 区域阈值模型 高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号瞬时特征在小波域分频提取的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2 位作者 李幼铭 刘洪 高静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2-460,478,共10页
在直接进行 Hilbert变换提取瞬时特征信号的传统方法中 ,Hilbert变换对高频随机噪声十分敏感 ,即使地震信号中存在微弱的高频噪声 ,所提取的地震信号瞬时特征仍被噪声淹没。本文提出了在小波域提取地震信号瞬时特征的方法 ,它利用小波... 在直接进行 Hilbert变换提取瞬时特征信号的传统方法中 ,Hilbert变换对高频随机噪声十分敏感 ,即使地震信号中存在微弱的高频噪声 ,所提取的地震信号瞬时特征仍被噪声淹没。本文提出了在小波域提取地震信号瞬时特征的方法 ,它利用小波变换的实部 (相当于实信号——地震信号 )、虚部 (实信号的 Hilbert变换 )的特点直接提取地震信号瞬时特征。该方法具有分频、去噪的功能 ,并且提取的地震信号瞬时特征中保留了频率低于高频随机噪声带的弱波 ,这种弱波可在瞬时特征剖面 (如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瞬时振幅 )中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瞬时特征 小波变换 分频提取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量的地震信号检测和初至提取方法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辉 戴旭初 +3 位作者 葛洪魁 王宝善 林建民 陈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0-1197,共8页
本文将现代信息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信息论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互信息量检测地震信号并进行初至提取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互信息量随滑动窗口移动的变化情况可以明确... 本文将现代信息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信息论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互信息量检测地震信号并进行初至提取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互信息量随滑动窗口移动的变化情况可以明确标示出待测地震信号的存在,通过提取互信息量的突变点或峰值点,能够有效拾取地震波的初至时刻.这种方法还可以特别针对非传统的地震信号,如连续随机信号、随机脉冲序列等进行处理.在这些信号条件下,往往信噪比很低,波形随传播距离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信号检测方法效果不佳,而这种以随机信号检测为基础的互信息量探测方法具有很好的性能,很有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信息量 信息论 地震信号检测 初至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选址、建设及初步观测结果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彬 吴国华 +7 位作者 苏有锦 王宝善 葛洪魁 金明培 杨军 张启明 李涛 刘继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详细记述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选址和建设过程,总结了多年来对台址所处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和地壳结构等的观测和研究结果,为今后主动源探测的研究和观测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此外,还介绍了发射台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 详细记述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选址和建设过程,总结了多年来对台址所处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和地壳结构等的观测和研究结果,为今后主动源探测的研究和观测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此外,还介绍了发射台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发射台 主动源 选址 气枪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进小波变换方法的地震信号分时分频去噪处理 被引量:38
10
作者 章珂 刘贵忠 +2 位作者 邹大文 钱俊生 李凤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65-271,共7页
应用二进小波变换理论,对地震记录剖面进行小波分解,在小波变换域,对各分量剖面进行分时分频相关分析,并依此进行加权处理,最后通过小波反交换算法恢复出地震记录剖面.经实验该方法对衰减地震信号的噪声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二进小波变换 地震信号 去噪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T方法及其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1
作者 段生全 贺振华 黄德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6-400,共5页
介绍了HHT方法和它的基本特点,并且在应用时与Fourier变换和小波分析法作了比较,说明其具有优于其他方法的明确物理意义、高度精确性和自适应性。并且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处理,以实验结果说明,HHT适合应用于地震信号处理,值得进一步研究与... 介绍了HHT方法和它的基本特点,并且在应用时与Fourier变换和小波分析法作了比较,说明其具有优于其他方法的明确物理意义、高度精确性和自适应性。并且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处理,以实验结果说明,HHT适合应用于地震信号处理,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T EMD IMF 地震信号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号分数阶Gabor变换谱分解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红 彭真明 +2 位作者 王峻 洪余刚 邹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7-873,共7页
本文将分数阶Gabor变换(FrGT)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中,即利用新近兴起的分数域时频分析技术及其良好的局部时频能量聚集特性,进行地震信号的分数域谱分解及特征分析.论文在基本Gobor变换原理基础上推导了FrGT的公式及紧支撑时频... 本文将分数阶Gabor变换(FrGT)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中,即利用新近兴起的分数域时频分析技术及其良好的局部时频能量聚集特性,进行地震信号的分数域谱分解及特征分析.论文在基本Gobor变换原理基础上推导了FrGT的公式及紧支撑时频带宽积下的最优阶次确定方法,建立了FrGT的一般流程,并进行了信号的数值仿真和性能分析.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可获得最优阶下的各个高分辨率的单频剖面.解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潜在优势,可为地震储层预测,尤其是储层流体识别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Gabor变换 最优阶次 分数域谱 地震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熵与相关性相结合的小波模极大值地震信号去噪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文 刘霞 +3 位作者 段玉波 姚建红 刘继承 潘洪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1-850,880,共10页
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中将高频小波系数全部当做噪声处理,忽略了高频小波系数中仍含有的有用信息,从而导致了模极大值传播点错选现象以及计算出的噪声方差中仍含有用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小波熵与相关性相结合的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算... 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中将高频小波系数全部当做噪声处理,忽略了高频小波系数中仍含有的有用信息,从而导致了模极大值传播点错选现象以及计算出的噪声方差中仍含有用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小波熵与相关性相结合的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将高频小波系数进行相关处理,确定有效信号的位置;将最大尺度上的高频小波系数划分成若干个小区间,计算各区间小波熵;以小波熵最大区间的高频小波系数的平均值作为噪声方差,根据Donoho提出的阈值公式计算最大尺度上的阈值;经阈值比较得到的模极大值点位置与相关处理得到的有用信息的位置进行比较,保留相同位置的模极大值,剔除位置不同由噪声引起的模极大值点;采用即兴(Adhoc)算法逐级搜索各尺度上的模极大值,并用交替投影算法进行重构.该算法实现了阈值的自适应选取,并有效解决了去除错选模极大值传播点的问题.将本算法和传统去噪方法用于仿真信号处理中,经对比分析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极大值 小波熵 相关性 地震信号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震源地震信号的挤压时频分析应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晓凯 陈文超 +2 位作者 温景充 宁杰远 李嘉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8-2335,共8页
我国每天有数千趟高铁列车驰骋在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上,构成了十分理想的均布震源,但寻找适合高铁震源地震信号的处理方法是充分挖掘信息的关键.传统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高铁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具有明显的窄带分立谱特征,但无法精确获... 我国每天有数千趟高铁列车驰骋在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上,构成了十分理想的均布震源,但寻找适合高铁震源地震信号的处理方法是充分挖掘信息的关键.传统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高铁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具有明显的窄带分立谱特征,但无法精确获得高铁震源地震信号的时频变化规律.本文首次将挤压时频分析这种分析工具引入到高铁震源地震信号处理中,对中国南方某高铁沿线采集到的高铁震源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挤压时频分析能够更加精确地刻画频率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能够利用单检波器精确刻画高铁列车的运行状态(匀速、加速等);同时利用挤压时频变换还可高精度地重构出所需频带的信号,为提取高铁震源地震信号的特征成分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震源地震信号 挤压时频分析 信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 被引量:25
15
作者 章珂 李衍达 +1 位作者 刘贵忠 贾玉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9-535,共7页
基于二进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反褶积方法─-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在地震信号二进小波变换域中的各尺度上分别进行其分辨率随小波尺度变化的反褶积,利用不同分辨率反褶积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测量噪声随尺度的衰减特性,从低... 基于二进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反褶积方法─-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在地震信号二进小波变换域中的各尺度上分别进行其分辨率随小波尺度变化的反褶积,利用不同分辨率反褶积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测量噪声随尺度的衰减特性,从低分辨率反褶积结果逼近高分辨率反褶积结果.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在较低信噪比情况下有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辨率 反褶积 小波变换 地震信号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归高通滤波的经验模态分解及其在地震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钱昌松 刘代志 +1 位作者 刘志刚 李夕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5-1225,共11页
将地震信号分解成包含频谱互不重叠的单主周期的分量有利于地震信号的分析.分析了经验模态分解(EMD)中模态混叠的内在原因和已有的解决方法,梳理了解决模态混叠的思路框架,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输入递归高通滤波的EMD算法.首先用递归... 将地震信号分解成包含频谱互不重叠的单主周期的分量有利于地震信号的分析.分析了经验模态分解(EMD)中模态混叠的内在原因和已有的解决方法,梳理了解决模态混叠的思路框架,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输入递归高通滤波的EMD算法.首先用递归高通滤波器将信号预分解成频率由高到低的多个分量,实现信号的等价带通滤波,再用EMD对各带通分量按频率高低逐级递归筛分,获得完备的经验模态分量.通过合成信号和地震信号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较好地克服了模态混叠,获得了频谱互不重叠的单主周期分量,并成功用于震相分离和分析,为地震信号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地震信号 递归高通滤波 震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时参数对地震信号信噪比的改善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弢 林君 陈祖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51-1656,共6页
当测区噪声很强,采用组合震源工作仍然不能得到高质量地震数据,为进一步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引入能形成定向地震波的相控震源.相控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方向可由延时参数控制,因此延时参数是影响相控地震效果的重要参数.理论分析表明,定... 当测区噪声很强,采用组合震源工作仍然不能得到高质量地震数据,为进一步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引入能形成定向地震波的相控震源.相控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方向可由延时参数控制,因此延时参数是影响相控地震效果的重要参数.理论分析表明,定向地震波技术可提高反射波信号信噪比,以含3个激震器的相控震源为例,信噪比可提高6.53~9.54 dB.针对延时参数分别为0,0.802,0.384,0.241,0.1 74,0.123 ms的情况,完成了野外地震实验.根据原始地震记录,得到了反射波信号功率谱,在此基础上定量地计算了不同延时参数下目标层反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表明,与单震源情况相比,在6种延时参数下,反射波信噪比分别提高了3.3150,8.0150,6.0547,5.0278,4.5383,4.0364 dB;与组合震源情况相比,信噪比分别提高了0,4.7000,2.7397,1.7128,1.2233,0.7214 dB.综合理论分析及野外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定向地震波技术能够提高反射波信号信噪比,延时参数变化对信噪比有很大影响,采用合理的延时参数能得到更高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 震源 相控 延时 地震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震源系统、观测系统和观测结果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彬 李孝宾 +4 位作者 刘自凤 杨军 杨润海 王宝善 杨微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概括总结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及所处区域地球物理观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观测系统的构成以及气枪震源在水库、井中激发的特性和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发射台建成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观测实验研究结果以及遇到... 概括总结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及所处区域地球物理观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观测系统的构成以及气枪震源在水库、井中激发的特性和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发射台建成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观测实验研究结果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结合项目的目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主要应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发射台 主动源 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地震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时小波基函数的选取 被引量:17
19
作者 曾宪伟 赵卫明 +1 位作者 师海阔 李自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328,共6页
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小波基函数的幅频特性,并利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对模拟地震记录进行时频分析,以期找到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地震信号时频特性的小波基函数。结果表明:利用dmey小波基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模拟地震信号的时频变化特征,... 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小波基函数的幅频特性,并利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对模拟地震记录进行时频分析,以期找到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地震信号时频特性的小波基函数。结果表明:利用dmey小波基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模拟地震信号的时频变化特征,因此,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地震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时选取dmey小波基函数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基函数 时频分析 小波包 地震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ilbert-Huang变换提取地震信号瞬时参数 被引量:23
20
作者 皮红梅 刘财 王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8-424,共7页
通过Hilbert变换求取的信号瞬时参数并非对任何信号都有物理意义,此法通常要求被分析信号是窄带或平稳的,而且对噪声很敏感。而实际地震信号既非平稳又含有噪声,若在实际应用中不加考虑地对地震信号进行Hilbert变换以求取瞬时参数,这种... 通过Hilbert变换求取的信号瞬时参数并非对任何信号都有物理意义,此法通常要求被分析信号是窄带或平稳的,而且对噪声很敏感。而实际地震信号既非平稳又含有噪声,若在实际应用中不加考虑地对地震信号进行Hilbert变换以求取瞬时参数,这种情况下求取的瞬时参数将缺乏物理意义甚至失真。Hilbert-Huang变换是一种新的分析非平稳非线性信号的方法,它先将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形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之和,再对固有模态函数作Hilbert变换求取时频谱,求取的时频谱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本文将Hilbert-Huang变换应用于地震瞬时参数的提取,实例表明,对地震剖面做EMD可以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Hilbert谱比传统的时频谱在时间和频率域上的分辨率都要高,强反射层在第1阶IMF瞬时频率剖面上比原瞬时频率剖面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Huang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 地震信号 瞬时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