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计算地下结构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新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文沛 陶连金 +2 位作者 张波 李文博 魏云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6期620-623,共4页
针对目前地下结构地震土压力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计算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的物部·冈部公式及浅埋隧道谢家然围岩压力理论。并结合物部·冈部公式、谢家然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计算地下结构地震土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 针对目前地下结构地震土压力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计算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的物部·冈部公式及浅埋隧道谢家然围岩压力理论。并结合物部·冈部公式、谢家然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计算地下结构地震土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根据谢家然理论提供的滑裂面参数构造了滑动土体,采用物部·冈部公式计算了滑动土体作用在地下结构边墙上的地震土压力。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将本文方法与其它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了该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主动土压力 物部·冈部公式 谢家烋理论 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志凯 夏唐代 陈炜昀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1,共6页
采用拟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假定,考虑地震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利用水平层分析法,求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随地震时间变化的主动土压力强度的分布解.将最危险滑动面倾角和合力作用点高度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合力作用点时程曲线的特征,探讨水... 采用拟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假定,考虑地震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利用水平层分析法,求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随地震时间变化的主动土压力强度的分布解.将最危险滑动面倾角和合力作用点高度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合力作用点时程曲线的特征,探讨水平加速度系数及加速度放大系数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滑动面倾角和合力作用点高度大于传统方法计算值;合力作用点高度在地震时是不断变化的;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及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对土压力分布有很大影响,不考虑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是偏于危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动力学方法 地震主动土压力 放大效应 时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挡土墙后粘性土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唐代 华伟南 王志凯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15-321,共7页
文中考虑水平地震加速度、竖向地震加速度、卓越周期和墙面倾角的因素,运用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得到了考虑时间和相位变化的粘性土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分布强度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平和竖向地震加速度... 文中考虑水平地震加速度、竖向地震加速度、卓越周期和墙面倾角的因素,运用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得到了考虑时间和相位变化的粘性土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分布强度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平和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内摩擦角、墙面摩擦角对最不利工况下滑动面倾角、主动土压力系数、主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震主动土压力分布为非线性;地震加速度导致粘性土的主动土压力大幅增加,增加的程度随着地震水平加速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动力学方法 地震主动土压力 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变化下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常光 关港辉 +2 位作者 李海祥 范家燊 石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5-1584,共10页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 高烈度区挡墙抗震设计的主要荷载是地震主动土压力。首先根据水位、缝深和墙踵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含裂缝非饱和土挡墙在高、中、低水位下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的3种力学模型;继而通过拟动力法计算墙后滑动土体的地震效应,运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水位变化下倾斜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并给出了迭代应用步骤、对比文献理论解答与振动台实测;最后探讨了水位、缝深以及土体非饱和特性对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非饱和土挡墙地震主动土压力解答综合考虑了水位、缝深与土体非饱和特性,能退化为经典土压力公式,与文献理论解答、振动台实测吻合良好且应用较便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地震主动土压力受水位、缝深、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与吸力角的影响均很显著,需采用工程措施维持基质吸力、吸力分布、低水位、小缝深等稳定存在以优化挡墙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主动土压力 非饱和 拟动力法 墙后水位 体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平移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琪昌 鹿兴 李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3-1070,共8页
基于Mononobe-Okabe理论,考虑土拱效应并假设土拱形状为圆弧形,通过对墙后土体的应力分析推导出在地震作用下土拱形状的曲线方程、侧土压力系数以及水平微分土层间平均剪应力与平均竖向应力二者关系的理论公式.采用水平层分析法推导出... 基于Mononobe-Okabe理论,考虑土拱效应并假设土拱形状为圆弧形,通过对墙后土体的应力分析推导出在地震作用下土拱形状的曲线方程、侧土压力系数以及水平微分土层间平均剪应力与平均竖向应力二者关系的理论公式.采用水平层分析法推导出平移模式下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以及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并与Mononobe-Okabe理论、前人方法以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系数的增大,土拱形状由下凹圆弧变为下凸圆弧,侧土压力系数也呈现增大趋势;计算出的地震土压力合力与Mononobe-Okabe理论计算值相等,但其分布为非线性分布;与现有理论相比,合力作用点高度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效应 地震主动土压力 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理论的土钉支护结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永胜 朱彦鹏 周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0-44,共5页
地震作用下柔性支挡结构土压力的计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方法还不成熟且比较保守,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合理地计算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结构的主动土压力,以能量法和极限平衡法为基础,考虑土钉支护结构对地震土压力的影响,建立了滑动面为... 地震作用下柔性支挡结构土压力的计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方法还不成熟且比较保守,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合理地计算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结构的主动土压力,以能量法和极限平衡法为基础,考虑土钉支护结构对地震土压力的影响,建立了滑动面为平面的地震主动土压力模型,推导了地震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把公式与现有规范和方法的计算结果作比较,并进行参数分析,得到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分析表明,公式计算的土压力值均比其它方法小,土钉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下土体对支护结构的侧向压力,并使滑移面慢慢向墙后移动。通过算例验证,说明这种考虑土钉支护作用的计算方法更加合理,比较符合工程实际,为以后土钉支护结构的施工、优化和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能量理论 极限平衡法 钉支护结构 地震主动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支挡结构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极限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文畅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05-3212,共8页
多级组合支挡结构形式在高边坡防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但现有研究却较少涉及这种支挡结构形式的地震土压力计算问题。应用拟静力法和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并且基于强度折减技术,推导了重力式挡墙与两级锚杆挡墙组合支挡结构形式的... 多级组合支挡结构形式在高边坡防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但现有研究却较少涉及这种支挡结构形式的地震土压力计算问题。应用拟静力法和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并且基于强度折减技术,推导了重力式挡墙与两级锚杆挡墙组合支挡结构形式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及其系数的上限解。该上限解考虑了水平和竖向地震系数、墙背倾角、坡面形式及多级支护方式、土体黏聚力、土体与墙背的黏附力等诸多因素。二级锚杆挡墙实例分析表明:静力条件下主动土压力计算值与现有相关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土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上挡墙锚杆轴力等参数,对下挡墙地震主动土压力影响显著。二级组合支挡结构地震主动土压力影响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水平地震系数以及重力式挡墙墙高和倾角的敏感性较大,上挡墙锚杆的轴力和倾角等参数的敏感性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支挡结构 地震主动土压力 极限分析上限定理 拟静力法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模式下考虑主应力偏转的刚性挡墙地震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雯萍 周亦涛 +3 位作者 俞缙 刘士雨 蔡燕燕 余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8-1506,共9页
依据拟静力学理论,考虑主应力偏转的影响,推导了绕墙顶转动模式(RT模式)下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旋转挡土墙的解析模型,将地震问题转化为静力问题,并根据库仑土压力理论得到地震主动破裂角。在此基础上改进圆弧形小主应力... 依据拟静力学理论,考虑主应力偏转的影响,推导了绕墙顶转动模式(RT模式)下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旋转挡土墙的解析模型,将地震问题转化为静力问题,并根据库仑土压力理论得到地震主动破裂角。在此基础上改进圆弧形小主应力偏转迹线,利用摩尔应力圆得到了RT模式下地震主动侧压力系数和水平微元土层间摩擦系数公式,提出基于微分薄层法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解析式。分析了主要参数对地震主动破裂角、地震主动侧压力系数、水平微元土层间摩擦系数、地震主动土压力分布和侧向土压力作用位置的影响。将解析结果与其他土压力理论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偏转 刚性挡墙 绕墙顶转动 地震主动土压力 地震主动破裂角 拟静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式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昭颖 肖世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为确定悬臂式挡土墙立臂的地震主动土压力,针对墙后填土的5种可能失稳破坏模式,基于对数螺旋式滑裂面形态,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与拟静力法推导了作用于假想坦墙背上的地震土压力合力;在此基础上,对坦墙背后滑楔体、立臂与坦墙背之间的... 为确定悬臂式挡土墙立臂的地震主动土压力,针对墙后填土的5种可能失稳破坏模式,基于对数螺旋式滑裂面形态,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与拟静力法推导了作用于假想坦墙背上的地震土压力合力;在此基础上,对坦墙背后滑楔体、立臂与坦墙背之间的土体分别采用斜条分与水平条分法,并通过土压力合力的上限解对坦墙背上的土压应力进行修正,进而求得立臂上的土压力分布。实例分析表明,立臂静土压力沿深度分布呈顶点位于下部的抛物线模式;地震土压力分布一般呈非线性递减模式,计算值与试验值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工况下合力作用点分别位于立臂下半段与上半段。参数分析显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踵板宽度和立臂倾角的增加均使立臂中上部地震主动土压力显著增大;地震条件下增长踵板宽度会导致立臂受力增加。在强震条件下,本法得到的立臂土压力比铁路规范法的结果高出约9%~14%,立臂底端弯矩更显著高于规范法结果,规范法进行强震条件下悬臂墙的抗震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挡 地震主动土压力 极限分析 条分法 拟静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拟静力法的集中与分散模式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涛 肖世国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6,共7页
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刚性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时,地震惯性力的施加分为分散于土体各处与集中于滑动土楔体质心两种模式。为确定两种施加模式的计算结果差异,针对墙背倾斜、层状填土、表面条形荷载等一般条件下地震主动土压力问题,采用平... 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刚性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时,地震惯性力的施加分为分散于土体各处与集中于滑动土楔体质心两种模式。为确定两种施加模式的计算结果差异,针对墙背倾斜、层状填土、表面条形荷载等一般条件下地震主动土压力问题,采用平行于土面的斜向条分方法,基于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分散和集中模式下土压力递推计算公式,可确定土压力大小及分布模式。实例分析表明,本文算法与振动台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的结果较为一致;两种模式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合力大小相等,但二者分布模式及合力作用点位置存在明显差异;集中模式的土压力作用点高于分散模式结果,随着水平地震系数由零开始逐渐增大,二者差异先增大后减小,当水平地震系数取0.2时,集中模式与分散模式的主动土压力作用点高度比分别为0.7、0.48~0.56,二者相差达到最大值;对于墙体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检算,集中模式比分散模式的计算结果均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主动土压力 拟静力法 地震惯性力 集中模式 分散模式 墙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墙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征 张书华 严学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鉴于Mononobe-Okabe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地震土压力计算时仅适用于无粘性土,在Mononobe-Okabe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墙后土体的应力状态,推导了粘性和无粘性土地震主动土压力及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表达式,并结合算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土压力... 鉴于Mononobe-Okabe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地震土压力计算时仅适用于无粘性土,在Mononobe-Okabe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墙后土体的应力状态,推导了粘性和无粘性土地震主动土压力及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表达式,并结合算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土压力的分布特性。同时指出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主要与墙背土体参数和破裂面倾角假定有关,土压力合力作用位置随墙背摩擦角增大而上移,随地震角的增大而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应力状态 地震主动土压力 压力系数 压力分布 合力作用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形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文冉 陈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7-182,共6页
物部理论认为地震主动土压力呈线性分布,而且作用点位于墙底以上1/3高度处,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定,根据挡土墙后滑裂土体的力矩平衡,引入了土体对地震的放大效应,提出了地震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 物部理论认为地震主动土压力呈线性分布,而且作用点位于墙底以上1/3高度处,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定,根据挡土墙后滑裂土体的力矩平衡,引入了土体对地震的放大效应,提出了地震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的确定方法,给出了地震主动土压力强度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地震放大系数对地震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地震放大系数,地震主动土压力值与物部理论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可见物部理论是本文方法的一种特例;地震主动土压力作用点都位于墙底以上0.40—0.50倍高度处,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说明物部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地震主动土压力强度是一种作用等价的非线性分布,沿墙高的分布形式接近于抛物线,最大值也不再恒定于墙底,在挡土墙的稳定性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状态 地震主动土压力 合力作用点位置 非线性分布 地震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第二破裂面的折线墙背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曦 彭涛 +2 位作者 柯灵 付曾 何思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68,共7页
应用极限平衡原理和库伦土压力思想,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折线墙背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问题.采用拟动力法对地震荷载进行描述,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第二破裂面的产生条件,推导折线墙背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各参数对... 应用极限平衡原理和库伦土压力思想,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折线墙背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问题.采用拟动力法对地震荷载进行描述,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第二破裂面的产生条件,推导折线墙背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各参数对折线墙背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的影响,预测墙后填土滑裂面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墙背 地震主动土压力 第二破裂面 拟动力法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条件下挡墙后黏性土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林宇亮 杨果林 赵炼恒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79-2486,共8页
采用水平层分析法,得到了地震条件下挡墙后黏性土主动土压力合力和作用点位置、土压力强度分布以及临界破裂角的解析解。公式考虑了水平和垂直地震加速度、挡墙墙背倾角、填料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填料与墙背的黏结力和外摩擦角、均布超... 采用水平层分析法,得到了地震条件下挡墙后黏性土主动土压力合力和作用点位置、土压力强度分布以及临界破裂角的解析解。公式考虑了水平和垂直地震加速度、挡墙墙背倾角、填料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填料与墙背的黏结力和外摩擦角、均布超载等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朗肯和库伦理论下的主动土压力公式以及Mononobe-Okabe主动土压力公式与地震条件下的主动土压力公式完全一致。地震条件下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水平地震加速度增大了主动土压力,垂直地震加速度使得主动土压力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 水平层分析法 地震主动土压力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双层填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少俊 韩同春 +1 位作者 黄福明 王奎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0-475,共6页
针对挡土墙后为成层黏性填土的情况,提出一种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在Mononobe-Okabe理论的基本假定下,考虑了填土黏聚力及墙土接触面上的黏着力,推导出双层填土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表达式.在单层无黏性填土条件下,该公式可以退化为Monon... 针对挡土墙后为成层黏性填土的情况,提出一种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在Mononobe-Okabe理论的基本假定下,考虑了填土黏聚力及墙土接触面上的黏着力,推导出双层填土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表达式.在单层无黏性填土条件下,该公式可以退化为Mononobe-Okabe公式.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主动土压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竖向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平向和竖向地震荷载对土压力值的影响显著.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原有的分层法计算得到的地震土压力值是偏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黏性 地震加速度系数 地震主动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based on pseudo-dynamic approach and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被引量:2
16
作者 LUO Wen-jun GONG Chen-jie +1 位作者 WANG Huan-yu YANG Xiao-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890-2904,共15页
A method combining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and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carried out for computing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Instead of using a presupposed failure mechanism,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 A method combining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and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carried out for computing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Instead of using a presupposed failure mechanism,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generate the 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case that soil strength parameters have spatial variability.For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earthquake,pseudo-dynamic approach is adopted to introduce the seismic forces,which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eismic acceleration.A new type of micro-element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te of work of external forces and the rate of internal energy dissipation.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deduced in the light of upper bound theor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upper bound solut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numerical optimization.The method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th those reported in literatures.The parametric analysis is finally presented to further expound the effect of diverse parameter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under non-uniform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dynamic approach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upper-bound analysis INHOMOGENEITY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