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陵新桥铁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臧文拴 吴淦国 +1 位作者 张达 刘爱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长期以来有关新桥 (S Fe Cu)矿田的成因一直争论不休 ,如沉积 -改造型、层控 -矽卡岩型、海底喷流沉积型等。作者在综合分析该矿田的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认为新桥矿田具有二期成矿作用的特点。早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菱铁矿矿体... 长期以来有关新桥 (S Fe Cu)矿田的成因一直争论不休 ,如沉积 -改造型、层控 -矽卡岩型、海底喷流沉积型等。作者在综合分析该矿田的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认为新桥矿田具有二期成矿作用的特点。早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菱铁矿矿体和不具有工业意义的黄铁矿层。后期岩浆成矿作用形成层状、似层状块状硫化物型、热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等不同类型的硫化物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桥矿田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高粱店乡铁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袁迁 吕新彪 +3 位作者 朱乔乔 柯长书 刘洪 曹晓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2-1269,共18页
河南信阳高粱店乡铁铜矿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陆壳增生带——东秦岭加里东构造岩浆带的东端,主体由二郎坪群火山、沉积、构造杂岩带构成。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产出于二郎坪群大栗树组第二岩性段斜长角闪(片)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铁矿... 河南信阳高粱店乡铁铜矿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陆壳增生带——东秦岭加里东构造岩浆带的东端,主体由二郎坪群火山、沉积、构造杂岩带构成。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产出于二郎坪群大栗树组第二岩性段斜长角闪(片)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铁矿石中常见似层状黄铜矿,似层状矽卡岩化和硅化为近矿围岩的主要蚀变类型。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硫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成分及特征,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古生代二郎坪群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密切相关,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大量的玄武岩质熔岩(富含铁、铜),在火山喷发旋回的间歇期,形成了喷流沉积型的铁矿层和碳酸盐岩层;晚期受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造成矿区基性火山岩变质形成层状矽卡岩,同时叠加了热液成因的浸染状、脉状铜铁矿化。故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含铜磁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二郎坪群 矽卡岩 矿床成因 河南高粱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从江那哥铜多金属矿床地-物-化特征与找矿前景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旭 周家喜 +1 位作者 杨捷 杨光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359,共7页
黔东南州从江县那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是该区代表性的多金属矿床。工业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青白口系甲路组(Qbj)和乌叶组(Qbw)的浅变质沉积岩中,受断层控制明显,产于F2断层破碎带内。区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基性-... 黔东南州从江县那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是该区代表性的多金属矿床。工业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青白口系甲路组(Qbj)和乌叶组(Qbw)的浅变质沉积岩中,受断层控制明显,产于F2断层破碎带内。区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基性-超基性和中-酸性岩浆广泛发育。那哥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 SCDT值介于-2.7‰~2.8‰之间,均值为0.1‰;黄铜矿δ65CuNBS976值变化范围为-0.09‰~0.33‰;脉石矿物石英包裹体δDSMOW和δ18OH2O值范围,分别为-60.7‰~-44.4‰和7.9‰~9.0‰,暗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深源岩浆水和浅变质围岩变质水的混合特征,成矿流体中的硫和铜具有深部岩浆来源特征。地球物理电性测量结果显示,矿石和不同类型岩石间具有明显的电性(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差异,并以此圈定多个异常靶区,显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 找矿前景 那哥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符德贵 周云满 +2 位作者 张长青 陈庆广 覃修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25,共12页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呈树枝状、环状、不规则状沿断裂带侵入,岩石为致密块状细晶辉石云斜煌斑岩,其SiO2含量32.28%~49.72%,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碱性系列的富钾钙碱性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呈树枝状、环状、不规则状沿断裂带侵入,岩石为致密块状细晶辉石云斜煌斑岩,其SiO2含量32.28%~49.72%,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碱性系列的富钾钙碱性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为特征,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类似于大陆玄武岩。煌斑岩为富含稀土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对煌斑岩的黑云母进行Ar-Ar法年龄测定,获得煌斑岩40Ar-39Ar坪年龄值为(32.08±0.32)Ma,等时线年龄值为(31.86±0.40)Ma,形成时代属于新生代古近纪渐新世早期。煌斑岩与金矿化在空间分布、形成时间及成因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煌斑岩与金元素均来自地幔,煌斑岩与金矿体均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共用了相同的断裂构造空间;金主成矿期早于煌斑岩,煌斑岩切穿了断裂破碎带及金矿体,煌斑岩的侵入为金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物源、热能、含矿流体,使金矿化叠加富集。煌斑岩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 煌斑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金矿化 滇中小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型金矿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5 位作者 张良 杨伟 谢东 汪龙 邱昆峰 李大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11,共21页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改造和伸展-挤压变形交替及控矿断裂剪压-剪张转换;(2)多重控矿构造和多样赋矿建造联合控制了不同规模和类型金矿的发育,形成了三山岛、焦家、招平、栖霞、郭即和牟乳六条NE向金矿带和三山岛-栖霞EW向富金廊带,导致了金矿化类型(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玲珑式/石英脉型、蓬家夼式/蚀变砾岩±角砾岩型、辽上式/黄铁矿-碳酸盐脉型)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多样性;(3)主要矿化元素Au、Ag、Cu、Pb和Zn均达到工业利用要求,并有多种共/伴生关键金属超常富集;(4)不同金矿带中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到郯庐断裂带的距离线性相关,反映距离幔源流体主通道越近、金属硫化物中放射性成因Pb含量和幔源组分占比越多、金成矿强度越大;(5)区域总体相对均一的Δ199 Hg(平均~0.012‰)及Δ199 Hg/Δ201 Hg与金品位呈线性负相关,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地幔被俯冲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交代的程度控制了金品位的高低;(6)区域恒定的Δ33 S同位素组成(~0‰)排除了巨量金源自太古宙变质基底及其重熔花岗岩的可能,重的δ34 S(平均9.0±3.7‰)来源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的脱挥发份;不同金矿带Δ33 S/δ34 S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其到郯庐断裂带距离线性相关,反映成矿期地壳伸展程度控制了金成矿强度;(7)区域He-Ar和H-O同位素组成显示壳幔混合特征,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流体组成更靠近地幔、玲珑式金矿位于地幔与地壳过渡带;三山岛、焦家和招平金矿带的成矿流体相对接近幔源流体,而郭即金矿带具有相对开放的构造环境;不同金矿带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探明金资源储量正相关,可能表征了从西到东成矿流体通量和流体-岩石反应强度逐渐降低。基于对上述特征的总结,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深部驱动、巨量金属和流体及络合物来源、输运通道和方式、源→汇过程和机制、成矿后变化和保存等成矿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确立了“拆离断裂系与基底活化带及幔源流体通道复合控矿”的勘查思路和“四步式”的勘查模型。综上,胶东金矿不同尺度的鉴别特征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明显不同于全球已知的其他金矿类型,难以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胶东型,其成因模式对华北、华南、西伯利亚、西澳伊尔岗、北美怀俄明和南美圭亚那等陆内金矿床具有普适性;系列找矿突破则验证了该成因模式与勘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认为胶东型金矿是全球研究热点和重要的金矿勘查方向,而该地区找矿的主攻目标是资源量大且品位和产状稳定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系统 -空结构 成矿动力学 控矿因素 成因及勘查模型 胶东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