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名茶适生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军保 华锡宏 +1 位作者 康占军 曲颖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49,共3页
通过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及名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适生模型,进而对名茶适生环境条件进行评价和适宜区划。模型建立和(潜力)评价方法研究对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资源潜力评价、地质调查成果实际应用转化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名茶 地质-地球化学 模型 适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以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为例
2
作者 龚鹏 胡小梅 +1 位作者 李娟 仇一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01-1612,共12页
区域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是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科学合理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关键,也是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过程中相似类比的"标准样本"。在中国地... 区域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是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科学合理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关键,也是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过程中相似类比的"标准样本"。在中国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通过收集、整理、归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三位一体"(夕卡岩型-角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最新资料,构建了甲玛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该模型由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重要控矿因素6个方面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标准样本 同系统性 多元性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葛良胜 邓军 +2 位作者 杨立强 邢俊兵 袁士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4,共8页
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上的超大型金多金属共生矿床。矿体为赋存于闪长岩体内部近平行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薄脉。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至少可分... 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上的超大型金多金属共生矿床。矿体为赋存于闪长岩体内部近平行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薄脉。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至少可分为燕山期石英-黄铁矿和喜山早期石英-方铅矿两期;早期形成金矿化,晚期形成铅和银矿化并伴生金矿化;二者叠加于同一容矿空间,形成多期叠加的复式铅、锌、银、金共生矿床。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来源一致,各成矿期流体均是以深源流体为主的壳-幔混合流体,但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相对独立的成矿流体体系。矿床成因属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 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 成矿叠加 云南大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新桥铁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臧文拴 吴淦国 +1 位作者 张达 刘爱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长期以来有关新桥 (S Fe Cu)矿田的成因一直争论不休 ,如沉积 -改造型、层控 -矽卡岩型、海底喷流沉积型等。作者在综合分析该矿田的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认为新桥矿田具有二期成矿作用的特点。早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菱铁矿矿体... 长期以来有关新桥 (S Fe Cu)矿田的成因一直争论不休 ,如沉积 -改造型、层控 -矽卡岩型、海底喷流沉积型等。作者在综合分析该矿田的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认为新桥矿田具有二期成矿作用的特点。早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菱铁矿矿体和不具有工业意义的黄铁矿层。后期岩浆成矿作用形成层状、似层状块状硫化物型、热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等不同类型的硫化物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桥矿田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坳陷青西凹陷富油的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智明 王琪 +2 位作者 史基安 李曼茹 王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5-701,共7页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泥岩、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 ,其沉积时为整体上处于封闭—半封闭强还原—还原环境的断陷湖泊 ,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 ,且烃源岩厚度占地层比例均大于 5 0 %以上 ,加之...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泥岩、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 ,其沉积时为整体上处于封闭—半封闭强还原—还原环境的断陷湖泊 ,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 ,且烃源岩厚度占地层比例均大于 5 0 %以上 ,加之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为主、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 1% ,为油田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了许多挤压逆断层、剪切性断层和构造缝 ,造成地层和构造叠覆 ,为有机质成熟、运移和聚集提供了动力和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坳陷 青西凹陷 油藏富集 地质-地球化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高粱店乡铁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迁 吕新彪 +3 位作者 朱乔乔 柯长书 刘洪 曹晓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2-1269,共18页
河南信阳高粱店乡铁铜矿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陆壳增生带——东秦岭加里东构造岩浆带的东端,主体由二郎坪群火山、沉积、构造杂岩带构成。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产出于二郎坪群大栗树组第二岩性段斜长角闪(片)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铁矿... 河南信阳高粱店乡铁铜矿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陆壳增生带——东秦岭加里东构造岩浆带的东端,主体由二郎坪群火山、沉积、构造杂岩带构成。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产出于二郎坪群大栗树组第二岩性段斜长角闪(片)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铁矿石中常见似层状黄铜矿,似层状矽卡岩化和硅化为近矿围岩的主要蚀变类型。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硫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成分及特征,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古生代二郎坪群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密切相关,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大量的玄武岩质熔岩(富含铁、铜),在火山喷发旋回的间歇期,形成了喷流沉积型的铁矿层和碳酸盐岩层;晚期受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造成矿区基性火山岩变质形成层状矽卡岩,同时叠加了热液成因的浸染状、脉状铜铁矿化。故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含铜磁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二郎坪群 矽卡岩 矿床成因 河南高粱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地球化学在广西岩桃金矿区的找矿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黎译阳 罗先熔 +1 位作者 李世铸 唐志祥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6期15-20,共6页
广西岩桃金矿区位于桂西北地区羌圩背斜核部的南东方向上,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强烈,褶皱、断裂、节理和劈理十分发育,这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条件。本次工作通过在岩桃矿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并且结合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圈出综... 广西岩桃金矿区位于桂西北地区羌圩背斜核部的南东方向上,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强烈,褶皱、断裂、节理和劈理十分发育,这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条件。本次工作通过在岩桃矿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并且结合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圈出综合异常区,通过对成矿条件好的综合异常区进行地表工程揭露,确定矿体在地表的赋存位置。本次工作在矿区内共圈出5个Au异常带,划分出3个综合异常区,通过地质解释、探槽揭露和岩石化学分析,圈定了7个金矿(化)体,并且发现矿体赋存在辉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上。研究表明,通过地质解释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寻找地表金矿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 找矿研究 岩桃金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少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通过对东坪金矿床 1- 70号脉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 ,建立东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归纳矿体、矿化体和非矿化体的判别标志 ,在矿山找矿预测工作中效益显著。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 找矿模式 金矿床 矿化体 判别标志 归纳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的遥感地球化学统计预测模型及应用——以金川铜镍矿床外围找矿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三明 吴虹 +1 位作者 谭泛 张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0-489,共10页
通过金川铜镍矿区南延测区的地球化学地表取样分析及野外对应点的地物波谱测试,并以55号勘探线的遥感-地质-地球化学剖面为基准,确定不同元素异常(或地球化学指标)与不同岩性地段的光谱特征、谱段范围及阈值,建立基于ASTER遥感影像的净... 通过金川铜镍矿区南延测区的地球化学地表取样分析及野外对应点的地物波谱测试,并以55号勘探线的遥感-地质-地球化学剖面为基准,确定不同元素异常(或地球化学指标)与不同岩性地段的光谱特征、谱段范围及阈值,建立基于ASTER遥感影像的净反射率值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之间的统计模型,并以此预测模型对南延及西北延区域进行了遥感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结果表明:建立的遥感地球化学统计模型高异常区与已知矿区范围吻合程度很高,通过提取的遥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不仅能表达化探常规异常信息,其空间分布规律也能明晰出来,更重要的是某些局部弱异常得到了增强,外延区域的遥感地球化学异常也得到了野外验证,说明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建立的基于ASTER遥感地球化学预测模型比单一的遥感或化探异常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球化学统计模型 遥感-地质-地球化学剖面 地物波谱 ASTER 金川铜镍矿区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南部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辛天贵 赵少卿 +3 位作者 杨文龙 魏赛拉加 王旭春 郑宗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53,共9页
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北西段、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其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成矿经历了火山沉积、动力变形和热液叠加3个阶段,与典型的VMS型矿床有很... 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北西段、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其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成矿经历了火山沉积、动力变形和热液叠加3个阶段,与典型的VMS型矿床有很大的区别。精细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在尕龙格玛东矿区存在3条异常峰值带,矿化富集规律表明矿区内具多个成矿元素富集中心,略显等距性分布特点。综合多元找矿信息,推断东矿区具多层矿体或矿带的展布规律,并预测东矿区内从南至北依次存在Ⅰ、Ⅱ、Ⅲ三条矿带,为下一步探矿工程的布置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矿化富集中心 矿带展布规律 尕龙格玛 青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从江那哥铜多金属矿床地-物-化特征与找矿前景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旭 周家喜 +1 位作者 杨捷 杨光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359,共7页
黔东南州从江县那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是该区代表性的多金属矿床。工业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青白口系甲路组(Qbj)和乌叶组(Qbw)的浅变质沉积岩中,受断层控制明显,产于F2断层破碎带内。区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基性-... 黔东南州从江县那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是该区代表性的多金属矿床。工业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青白口系甲路组(Qbj)和乌叶组(Qbw)的浅变质沉积岩中,受断层控制明显,产于F2断层破碎带内。区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基性-超基性和中-酸性岩浆广泛发育。那哥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 SCDT值介于-2.7‰~2.8‰之间,均值为0.1‰;黄铜矿δ65CuNBS976值变化范围为-0.09‰~0.33‰;脉石矿物石英包裹体δDSMOW和δ18OH2O值范围,分别为-60.7‰~-44.4‰和7.9‰~9.0‰,暗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深源岩浆水和浅变质围岩变质水的混合特征,成矿流体中的硫和铜具有深部岩浆来源特征。地球物理电性测量结果显示,矿石和不同类型岩石间具有明显的电性(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差异,并以此圈定多个异常靶区,显示本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 找矿前景 那哥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型金矿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5 位作者 张良 杨伟 谢东 汪龙 邱昆峰 李大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11,共21页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改造和伸展-挤压变形交替及控矿断裂剪压-剪张转换;(2)多重控矿构造和多样赋矿建造联合控制了不同规模和类型金矿的发育,形成了三山岛、焦家、招平、栖霞、郭即和牟乳六条NE向金矿带和三山岛-栖霞EW向富金廊带,导致了金矿化类型(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玲珑式/石英脉型、蓬家夼式/蚀变砾岩±角砾岩型、辽上式/黄铁矿-碳酸盐脉型)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多样性;(3)主要矿化元素Au、Ag、Cu、Pb和Zn均达到工业利用要求,并有多种共/伴生关键金属超常富集;(4)不同金矿带中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到郯庐断裂带的距离线性相关,反映距离幔源流体主通道越近、金属硫化物中放射性成因Pb含量和幔源组分占比越多、金成矿强度越大;(5)区域总体相对均一的Δ199 Hg(平均~0.012‰)及Δ199 Hg/Δ201 Hg与金品位呈线性负相关,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地幔被俯冲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交代的程度控制了金品位的高低;(6)区域恒定的Δ33 S同位素组成(~0‰)排除了巨量金源自太古宙变质基底及其重熔花岗岩的可能,重的δ34 S(平均9.0±3.7‰)来源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的脱挥发份;不同金矿带Δ33 S/δ34 S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其到郯庐断裂带距离线性相关,反映成矿期地壳伸展程度控制了金成矿强度;(7)区域He-Ar和H-O同位素组成显示壳幔混合特征,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流体组成更靠近地幔、玲珑式金矿位于地幔与地壳过渡带;三山岛、焦家和招平金矿带的成矿流体相对接近幔源流体,而郭即金矿带具有相对开放的构造环境;不同金矿带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探明金资源储量正相关,可能表征了从西到东成矿流体通量和流体-岩石反应强度逐渐降低。基于对上述特征的总结,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深部驱动、巨量金属和流体及络合物来源、输运通道和方式、源→汇过程和机制、成矿后变化和保存等成矿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确立了“拆离断裂系与基底活化带及幔源流体通道复合控矿”的勘查思路和“四步式”的勘查模型。综上,胶东金矿不同尺度的鉴别特征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明显不同于全球已知的其他金矿类型,难以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胶东型,其成因模式对华北、华南、西伯利亚、西澳伊尔岗、北美怀俄明和南美圭亚那等陆内金矿床具有普适性;系列找矿突破则验证了该成因模式与勘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认为胶东型金矿是全球研究热点和重要的金矿勘查方向,而该地区找矿的主攻目标是资源量大且品位和产状稳定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系统 -空结构 成矿动力学 控矿因素 成因及勘查模型 胶东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sciences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A state-of-the-art review 被引量:4
13
作者 GUO Zhen-wei LAI Jian-qing +9 位作者 ZHANG Ke-neng MAO Xian-cheng WANG Zhi-lin GUO Rong-wen DENG Hao SUN Ping-he ZHANG Shao-he YU Miao CUI Yi-an LIU Jian-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75-996,共22页
In recent decades,colleagues work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oretic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s,ore depo... In recent decades,colleagues work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oretic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s,ore deposit and shale gas geology,3 D predictive modeling of concealed resources,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In geophysics,world-class progress was achieved in the development,data processing,equipment,and scientific survey of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environments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Especially,advanced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explora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as a highlight technique won the first prize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ntion of China.In ore geology,progressive and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of most nonferrous ore deposits and the geo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rust-mantle reac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south China were revealed.Progressive metallogenic models of certain typical ore deposit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 and geochemistry.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metallogenic system of polygenetic ore deposit,key ore-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found and summarized.The investigation on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advanced China’s shale gas resource evaluation system.In 3 D predictive modelling of metallogenic,a large-scale location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exploration of crisis mines and concealed ore deposits.Our developed 3 D predictive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concealed orebodies were widely used to explore deep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I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deep drilling into complex formations were developed.Especially the drilling fluid and tools were utilized in the fieldwork.The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analysis method and anchor technologies were also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HYSICS GEOLOGY GEOCHEMISTRY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14
作者 符德贵 周云满 +2 位作者 张长青 陈庆广 覃修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25,共12页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呈树枝状、环状、不规则状沿断裂带侵入,岩石为致密块状细晶辉石云斜煌斑岩,其SiO2含量32.28%~49.72%,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碱性系列的富钾钙碱性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呈树枝状、环状、不规则状沿断裂带侵入,岩石为致密块状细晶辉石云斜煌斑岩,其SiO2含量32.28%~49.72%,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碱性系列的富钾钙碱性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为特征,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类似于大陆玄武岩。煌斑岩为富含稀土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对煌斑岩的黑云母进行Ar-Ar法年龄测定,获得煌斑岩40Ar-39Ar坪年龄值为(32.08±0.32)Ma,等时线年龄值为(31.86±0.40)Ma,形成时代属于新生代古近纪渐新世早期。煌斑岩与金矿化在空间分布、形成时间及成因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煌斑岩与金元素均来自地幔,煌斑岩与金矿体均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共用了相同的断裂构造空间;金主成矿期早于煌斑岩,煌斑岩切穿了断裂破碎带及金矿体,煌斑岩的侵入为金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物源、热能、含矿流体,使金矿化叠加富集。煌斑岩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 煌斑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金矿化 滇中小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格德乌拉隐伏多金属矿勘探中综合找矿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远 张雪娟 刘国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研究区属得尔布干成矿带,是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所确定的银铅锌等多金属矿的在成矿有利远景区。由于第四系覆盖严重,对地质、化探找矿带来较多不利影响,笔者以宝格德乌拉地区隐伏多金属矿勘探为例,沿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这... 研究区属得尔布干成矿带,是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所确定的银铅锌等多金属矿的在成矿有利远景区。由于第四系覆盖严重,对地质、化探找矿带来较多不利影响,笔者以宝格德乌拉地区隐伏多金属矿勘探为例,沿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这一主线,并结合地质、化探阶段性成果,摸索出一套在该区行之有效的热液型隐伏多金属矿的综合找矿模式,用以指导该区深入开展找矿工作,并归纳总结出了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为相近成矿条件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隐伏多金属矿、找矿模式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