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国荣 陈文婷 +1 位作者 王涛 雷浩川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6-158,共3页
介绍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探讨以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促进本科实践教学、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建设思路和实践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和实... 介绍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探讨以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促进本科实践教学、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建设思路和实践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构建适合校情、特色突出的层级管理模式,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亚太地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
2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4-1054,共1页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质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3
作者 王华 吴巧生 肖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1-172,共2页
探讨了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科建设的软、硬件条件与环境(包括“ 211工程”建设)、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技术手段等在其中的作用等若干问题。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内、外用人市场的新需求,提出了针对培养工科类创新... 探讨了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科建设的软、硬件条件与环境(包括“ 211工程”建设)、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技术手段等在其中的作用等若干问题。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内、外用人市场的新需求,提出了针对培养工科类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灵活式、开放式办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开放式办学 地质 教学 学科建设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边地区延长组下部储层的沉积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曹跃 刘延哲 +2 位作者 段昕婷 付明义 张庆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为搞清定边地区延长组下部储层的沉积地质意义,应用致密储层地质学理论,研究了延长组下部长7-长9构造、烃源岩、沉积微相、砂体分布及储层岩石学等方面地质特征,并结合测试资料对储层的沉积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今构造为西... 为搞清定边地区延长组下部储层的沉积地质意义,应用致密储层地质学理论,研究了延长组下部长7-长9构造、烃源岩、沉积微相、砂体分布及储层岩石学等方面地质特征,并结合测试资料对储层的沉积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今构造为西倾背景下的挠曲单斜,发育了4排鼻状隆起构造带;长7烃源岩为延长组下部油藏的主要贡献者,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厚度20~50 m;发育了北西向、北东向2大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西南部2大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交汇区域砂岩分布不均衡,厚度15~40 m,形成了各种类型砂岩透镜体、成岩圈闭、砂岩尖灭等岩性圈闭;储层类型为近源高能沉积环境下的岩屑质长石砂岩,粒间孔发育,黏土矿物含量高,孔隙度平均值为8.4%,渗透率平均值为2.99 m D,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交汇区域的砂岩储层、鼻状隆起构造、烃源岩等因素的有效耦合,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也是油气科技工作者今后重点关注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沉积地质 致密储层地质 定边地区 延长组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0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
5
作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江城秋日,天朗气清。2022年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将迎来70周年华诞。自校庆一号公告发布以来,校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全体师生以及各界友人的持续关注和鼎力支持,谨致由衷感谢和崇高敬意。校庆东风起,办学佳音传。一年来... 江城秋日,天朗气清。2022年1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将迎来70周年华诞。自校庆一号公告发布以来,校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全体师生以及各界友人的持续关注和鼎力支持,谨致由衷感谢和崇高敬意。校庆东风起,办学佳音传。一年来,学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再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内外校友 双一流 中国地质大学 创建单位 公告发布 持续关注 校庆公告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柳宁 赵晓光 +1 位作者 解海军 李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8,共8页
通过对覆岩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研究,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影响。通过公式估算法、瞬变电磁法和GMS地下水数值模拟法,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上覆岩层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煤... 通过对覆岩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研究,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影响。通过公式估算法、瞬变电磁法和GMS地下水数值模拟法,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上覆岩层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炭开采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覆岩含水性降低,引起含水渗漏现象,最终改变原始地下水流畅,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榆神府地区在产煤矿矿井水排水量(2014年)约为50×10~6m^3/a,其中有46. 6%的矿井水会作为生产用水回用,随着在建和规划煤矿逐步建成,地下水外排量会增加140×10~6m^3/a,其中生产回用水量占矿井总排水量的50%以上;上覆岩层含水性在煤炭开采的不同开采阶段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开采前覆岩含水性良好,开采中覆岩含水性逐渐降低,开采结束后,覆岩含水性会逐渐恢复; GMS模拟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初期地下水水位会以20 m/a的速度快速下降,到2018年已经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2028年漏斗范围持续发展,到2048年,降落漏斗范围基本稳定,并形成以井田北部为中心的新地下水流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下水 瞬变电磁 地下水数值模拟 覆岩含水性 地下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魏繁荣 张志东 +1 位作者 吴向阳 付国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5-981,共7页
应用相似露头及岩心裂缝统计分析技术、地下裂缝古地磁定向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程度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碎屑岩普遍发育天然裂缝,裂缝形... 应用相似露头及岩心裂缝统计分析技术、地下裂缝古地磁定向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程度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碎屑岩普遍发育天然裂缝,裂缝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期和喜山期,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面均直立、裂缝间距20~40 cm,受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裂缝发育程度和组系存在差异;古地磁定向天然显裂缝及微裂缝方位计有4组,其中东北及其东南方向裂缝最位发育,平均方位角分别为64.5°及141.5°,次为东西向裂缝,平均方位角为190°,南北向裂缝不发育,平均方位为2.5°.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表明:在现今北东60°~80°最大主应力作用下,人工裂缝优先沿北东向天然显裂缝开启延伸,注水效果明显,局部引起油井水窜,而西北-东南方向储层裂缝张开程度差,注水效果不明显,在注水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裂缝特征进行井网型式及其压裂作业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裂缝 古地磁定向 延长组 长8段 陕北 安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孙魁 夏玉成 +2 位作者 李成 陈建平 方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2-460,共9页
为评价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以焦坪矿区某井田为例,通过水质分析和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井顶板涌(突)水水源进行了判定,同时在基于GI-变异系数法的含水层富水性分析,基于砂泥岩分布图的离层发育危... 为评价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以焦坪矿区某井田为例,通过水质分析和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井顶板涌(突)水水源进行了判定,同时在基于GI-变异系数法的含水层富水性分析,基于砂泥岩分布图的离层发育危险性分析和基于裂采比的冒裂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对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井顶板涌(突)水水源为白垩系下统洛河组下段砂岩裂隙潜水含水层水,以及发育在宜君组粗砾岩与直罗组顶部泥岩之间离层空间内的离层水。顶板涌(突)水危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井田中部和西部,其中中部的一、二盘区由于煤层采厚较大,导水裂隙带突破洛河组底界的范围较广,顶板涌(突)水危险性最大,且存在局部离层强突水区;井田西部三、四盘区主要为顶板涌(突)水中等危险区;井田东北部五盘区,大部分区域为相对安全区,局部存在含水层突水中等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顶板水害 叠加分析 GI-变异系数法 突水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方法的滑坡破坏机理与强度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洲 魏江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619,共9页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强度研究是滑坡风险评估的一项关键内容。针对颗粒流方法在滑坡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及滑坡强度定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府谷县新府山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勘察、室内实验等方法,对新府山滑坡的工程地质...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强度研究是滑坡风险评估的一项关键内容。针对颗粒流方法在滑坡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及滑坡强度定量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府谷县新府山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勘察、室内实验等方法,对新府山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PFC2D数值方法构建了滑坡颗粒流数值模型,模拟了滑坡从变形失稳到运动终止的动态过程,从变形特征和力学特征2方面分别论述了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选择速度、动能、冲击力指标对滑坡冲击破坏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府山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表现为坡脚挤压—坡中牵引—坡顶拉张的力学过程;滑坡运动特征表现为破坏的突发性与堆积的缓慢性;以速度、动能指标为表征的滑坡强度在其破坏的初始阶段最高,然后逐渐变小;以冲击力指标为表征的滑坡强度随坡脚距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特征。研究结果与滑坡变形破坏实际特征基本吻合,研究结论可为新府山滑坡防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可为单体滑坡冲击破坏强度定量及对承灾体易损性定量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新府山滑坡 颗粒流方法 破坏机理 滑坡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设立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丽 赵晓明 +2 位作者 范翔宇 刘艳丽 王志恒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8-171,176,共5页
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于认知结构学习思想、有意义学习思想和构建主义学习思想,提供具有逻辑性的学习材料,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心向和正确学习观念,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 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于认知结构学习思想、有意义学习思想和构建主义学习思想,提供具有逻辑性的学习材料,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心向和正确学习观念,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大量相关专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软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开展实验项目,最终构建起学习者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开放实验项目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于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5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聚集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接替资源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通过储层岩心分析,结合压汞实验研究其孔喉结构特征,得到储层孔隙空间展布及地下微观特征,进而对比分析3种成岩作用对于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聚集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接替资源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通过储层岩心分析,结合压汞实验研究其孔喉结构特征,得到储层孔隙空间展布及地下微观特征,进而对比分析3种成岩作用对于储层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4类孔隙;盒8和山1的主要孔隙类型是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山2则是粒间孔,其次是晶间孔和粒内溶孔,其所占比例相当。3种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特征都有很强的改造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对于孔隙度影响最大,溶蚀作用影响最小。强烈的压实作用也导致储层的微孔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毛乌素沙漠区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贺晓浪 段中会 +1 位作者 苗霖田 张建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5,共8页
针对沙漠区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评价问题,基于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总结认为毛乌素沙漠区内潜水含水层富水性主要由3层次5个因素综合控制,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提出了该区内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一个水文年... 针对沙漠区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评价问题,基于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总结认为毛乌素沙漠区内潜水含水层富水性主要由3层次5个因素综合控制,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提出了该区内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一个水文年内的变化特征,综合评价了区内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内潜水含水层以富水性弱区分布最广,且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同时该区的面积、形态也最容易受到枯水期和丰水期变化的影响。而较弱富水区的面积对季节变化不敏感,但其分布的区域发生了较大变化。相比之下,较强和强富水含水区则受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潜水含水层 富水性评价 保水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石梯-磨溪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孔隙连通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利凯 孙建孟 +3 位作者 黄宏 张哲夫 王勇军 迟蓬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4-643,共10页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有孔隙、洞穴和裂缝3种储集空间,孔隙空间组合关系复杂多样,储层物性差异大,均质性差,连通性评价难度大。为了综合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孔隙连通性,以X射线CT扫描成像和数字岩心技术为基础,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高石梯-磨溪...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有孔隙、洞穴和裂缝3种储集空间,孔隙空间组合关系复杂多样,储层物性差异大,均质性差,连通性评价难度大。为了综合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孔隙连通性,以X射线CT扫描成像和数字岩心技术为基础,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高石梯-磨溪区块龙王庙组和灯影组碳酸盐岩为例,将孔隙划分为主要孔隙、次要孔隙和死孔隙3种类型,从定性与定量2个方面开展碳酸盐岩孔隙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溶蚀孔隙和溶蚀孔洞为主,同时裂缝较为发育,对储层渗流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此外,连通性计算结果表明岩心主要孔隙连通率较高,平均占总孔隙体积的60%以上。主要孔隙占总孔隙的比值与储层渗流能力总体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孔隙结构参数综合分析,对于高孔低渗的样品,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但储层渗流能力受喉道半径和配位数影响较大;对于低孔高渗的样品,喉道及配位数对流体渗流控制能力很小,但裂缝及溶洞显著提高了储层孔隙连通性,有效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孔隙连通性 X射线CT扫描 碳酸盐岩储层 孔隙结构 数字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中沟组源储一体成藏条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乐义 杨军 +6 位作者 李涛 王建国 胡小勇 李少勇 董震宇 纪惠爱 李昱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应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有机岩石学等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中沟组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平均值达1.51%,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5%~1.04%之间,并结合沉积相、... 应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有机岩石学等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中沟组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平均值达1.51%,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5%~1.04%之间,并结合沉积相、地层厚度,分析烃源岩平面展布特征,平面分布范围广,厚度最大达1 200 m;利用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岩心分析资料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储集空间类型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均有发育,储集物性偏差,孔隙度平均值7.42%,渗透率平均值0.75 m D;应用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数据,对烃源岩、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分析,明确油气来源,认为原油来自本身烃源岩。研究表明:烃源岩品质好,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偏腐泥型,热演化程度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主要以生油为主,厚度中心分布在南、北2次凹;储层以扇三角洲砂岩和湖相碳酸盐岩为主,碳酸盐岩分布在酒参1-营参1井一带,物性属于致密-低孔低渗型,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油气分布在碳酸盐岩发育段,具备源储一体的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油气成藏条件 地球化学 源储一体 营尔凹陷 酒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用钻孔测斜仪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典荣 李静 +4 位作者 张佳 刘京科 王霄菲 张桁维 陈盼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29,共6页
根据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钻探工程的需要,结合多种钻孔测斜仪的特点,研制一种新型多用全方位钻孔测斜仪。据钻孔测斜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数值计算方程、并给出角度计算公式;既要无缆测量,又要能有缆测量,给出了一种测量钻孔的方法,在仪器... 根据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钻探工程的需要,结合多种钻孔测斜仪的特点,研制一种新型多用全方位钻孔测斜仪。据钻孔测斜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数值计算方程、并给出角度计算公式;既要无缆测量,又要能有缆测量,给出了一种测量钻孔的方法,在仪器工作时,先将主机和采集单元同步,使主机和采集单元同时开始工作,之后将采集单元接到钻杆上送入测量之处进行测量,与采集单元同步工作的主机则记录测点的有效性,测量完成后,将采集单元中的数据通讯到主机中显示出结果,或者主机和测量单元用电缆连接,直接连续测量钻孔的倾斜度;根据测量工作需要,设计出了新型多用钻孔测斜仪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设计出了采集单元电路,并给出了详细的电路设计原则;设计出了主机电路,并给出了电路组成。通过检验,钻孔测斜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通过工程应用实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满足了多种测量需求,且仪器体积小、精度高、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测斜仪 研制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山西组泥页岩生气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谦平 高潮 +6 位作者 尹锦涛 张丽霞 曹成 刘刚 杨潇 徐杰 陈奕奕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但其生气机理研究薄弱,为研究其泥页岩生烃过程及机理,文中采用高压釜-封闭式金管的生烃热模拟实验,分别对山西组山1和山2烃源岩生烃过程和生烃量分析,结果发现:2个层位中甲烷和非烃类气体具...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但其生气机理研究薄弱,为研究其泥页岩生烃过程及机理,文中采用高压釜-封闭式金管的生烃热模拟实验,分别对山西组山1和山2烃源岩生烃过程和生烃量分析,结果发现:2个层位中甲烷和非烃类气体具有相似产出特征,两者产率随着成熟度升高而增加,且低升温速率下产率更高;重烃气C2-5和液态烃两者产率随着成熟度升高都表现出"先升后降"型抛物线特征,山1和山2等2个页岩样品总热解气量分别为444.94 mg/g TOC和343.66 mg/g TOC,总热解气产率中,烃类气体(C1-5)产率分别为98.69 mg/g TOC和126.44 mg/g TOC,非烃类气体(H2,CO2和H2S)产率分别为346.25 mg/g TOC和175.79mg/g TOC.山1和山2泥页岩生烃过程历经三段式的演化模式,至146 Ma(晚侏罗世末),Ro达到0.78%,甲烷累积产率分别达到7.28 m L/g TOC,7.41 m L/g TOC.至距今96 Ma(早白垩世末)地层温度达到最大值201.82℃,Ro达到2.15%,泥页岩甲烷瞬时产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1,3.80 m L/g TOC·Ma,达到高峰。从晚白垩世开始至55 Ma(始新世早期),Ro保持在2.31%,生气停止,山1泥页岩甲烷累积产率保持在103.8 m L/g TOC,山2泥页岩甲烷累积产率保持在113.6 m L/g TOC.对比发现,山2泥页岩的气态烃和液态烃产率均远远高于山1泥页岩,且山1泥页岩烃类气体含量始终低于40%,证实该地区山西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其中山2生气能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页岩气 生气特征 生烃热模拟 生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辰泓 张丽霞 高潮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0-99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微观非均质性强,为研究该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文中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直接观察技术手段,结合气体吸附、核磁共振等实测分析技术,对陆相页岩的孔隙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多样,微观非均质性强,为研究该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特征,文中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直接观察技术手段,结合气体吸附、核磁共振等实测分析技术,对陆相页岩的孔隙类型、大小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7页岩孔隙类型包括无机粒间孔、无机粒内孔和有机孔3大类及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碎屑与黏土粒间孔、溶蚀粒内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有机孔、微裂缝7个亚类。页岩孔径从0.3 nm至15μm范围内均发育,孔径100 nm以下的微孔,以有机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隙为主,占总孔孔体积的41%~73%;孔径大于5μm的孔隙,以溶蚀孔隙为主,占总孔孔体积的25%~55%,页岩中的孔体积主要是由大孔和微孔贡献最大,成因以溶蚀孔和有机孔为主。分析孔隙发育影响因素可知:长7页岩中大孔(孔径> 10μm)孔隙体积与黏土矿物(25%~60%)、方解石含量(0.6%~2.7%)具有负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和方解石含量的增加占据粒间孔隙空间,大孔孔隙体积与斜长石、石英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微孔(孔径<100 nm)的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有机质含量和热演化程度是控制有机孔体积的主要因素,在低热演化背景下(Tmax<460℃),有机孔体积随热成熟度增大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孔隙特征 场发射扫描电镜 孔隙类型 孔径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情字井油田青一段特低渗透储层物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之的 张伟杰 +2 位作者 孙家兴 张鹏 常雪彤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7,共9页
为研究地质作用对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查明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依托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分析化验和薄片鉴定等资料,选取岩性、沉积、溶蚀、胶结、构造及埋深6个影响因素,采用地质统计学和参数交会图相关分... 为研究地质作用对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查明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依托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分析化验和薄片鉴定等资料,选取岩性、沉积、溶蚀、胶结、构造及埋深6个影响因素,采用地质统计学和参数交会图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油田青一段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青一段储层物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的特点;岩性、沉积相是影响储层物性的最重要主控因素,细砂岩较其他岩性的物性好,邻近沉积物源的井区物性较好,远离沉积物源的井区物性相对较差;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从建设性和破坏性两方面均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影响,碳酸盐、泥质胶结是导致储层孔隙度、渗透性变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构造作用仅在断层附近能够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而远离断层的井区物性几乎不受构造作用的影响;随埋深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趋势均不明显,揭示出埋深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储层物性 统计分析 特低渗透 青一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克盆地卫星重力场特征与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科 方勇 +2 位作者 陈全红 袭著纲 程岳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49,共5页
贝克盆地位于印尼东部巴布亚省贝克岛海域,为一受Sorong断裂走滑作用形成的大型走滑拉分盆地。该盆地勘探程度极低、地表油气苗比较活跃,发育大型沉积坳陷,油气勘探潜力不容忽视。该盆地属于勘探前瞻区,井震资料较少,尚未开展系统的构... 贝克盆地位于印尼东部巴布亚省贝克岛海域,为一受Sorong断裂走滑作用形成的大型走滑拉分盆地。该盆地勘探程度极低、地表油气苗比较活跃,发育大型沉积坳陷,油气勘探潜力不容忽视。该盆地属于勘探前瞻区,井震资料较少,尚未开展系统的构造解析等石油地质规律方面研究。因此,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高精度卫星重力资料研究贝克盆地的构造区划,为进一步勘探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中应用位场分离技术获取布格重力异常划分贝克盆地边界及二级构造单元6个;利用位场边缘识别技术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总水平-垂向导数推测贝克盆地控盆断裂3组,其中2组为近东西走向,一组为近南北走向。研究表明贝克盆地发育3组大型断裂体系,分为6个二级构造单元,整体呈"西高东低、三坳三隆、隆坳相间、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此次研究借助高精度卫星重力资料,以区域地质及地震资料为参考,有效解决了低勘探前瞻盆地构造区划的难题,指明了该区的研究方向,对类似靶区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贝克盆地 构造解析 位场分离技术 位场边缘识别技术 布格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总水平-垂向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