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立新 李忠惠 +3 位作者 刘应平 贾小川 陈德友 杨忠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13-1417,共5页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金土地工程"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试点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方法技术和提交的主要成果。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地质、遥感等多种综合调查手段为辅...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金土地工程"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试点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方法技术和提交的主要成果。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地质、遥感等多种综合调查手段为辅的综合调查,其核心是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金土地工程” 农业地质调查评价 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流和快速开发平台技术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2
作者 葛佐 王想红 +1 位作者 张怀东 文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5-1033,共9页
在综合分析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与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模式管理弊端和当前管理难题,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了基于SOA的纯B/S体系架构,采用工作流技术和快速开发平台搭建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在综合分析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与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模式管理弊端和当前管理难题,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了基于SOA的纯B/S体系架构,采用工作流技术和快速开发平台搭建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项目管理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线上流程管控,具有项目信息管理、立项管理、设计评审审批管理、合同管理、委托业务管理、会议管理、质量管理、成果管理、资料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不仅满足各级别人员的工作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有效推进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和科学管理水平。该系统的上线运行对相关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 工作流 快速开发平台 项目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模式及开发利用潜力
3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7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谢小国 王晓刚 李欣泽 张登飞 白占学 王振兴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61,共15页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构造岩溶 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 地下水 补给源 补给模式 岩溶水文地质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的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毛正君 于海泳 +5 位作者 梁伟 马旭 仲佳鑫 高广胜 石硕杰 田彦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76,共16页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及风险管理精细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西南部的黑牛沟村为研究区,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建模、现场验证结合地统计学分析,开展了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其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研究结果】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确定并分析研究区沟谷沿线地貌凹陷区是否存在陡壁及其周界形态,结合色调、纹理和微地貌等标志实现了黄土滑坡识别,共圈定了23个滑坡,结合现场验证移除2个非滑坡点,最终确定了21个滑坡;滑坡密集分布在主沟和支沟沟口,多呈对滑的形式出现在沟谷两侧且具有群发性;大型及特大型滑坡占比达到57.14%,滑坡的滑动方向主要以西南(阳坡)、东南(半阳坡)为主,相对高差集中在80~120 m,滑坡体坡形多呈凹形坡,滑坡体坡度主要集中在20°~30°;滑坡体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植被,其次为裸地,也有一部分为农田,道路和河流占比极少。【结论】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构建的三维实景模型可从多维度、多视角精确快速地识别区域黄土滑坡,并分析其相关特征参数,能够弥补当前二维平面遥感影像存在的不足;还能够为滑坡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黄土滑坡 滑坡识别 特征参数提取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优劣及保障程度:以攀西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伟 郭科 +1 位作者 刘红军 安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以地质调查评价的成果为评价基础,对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选取了钒钛磁铁矿、富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铜矿、铅锌矿、镍铂矿、锰矿、金矿、稀土矿、煤炭、石墨和磷矿等11类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省市(州)第二轮矿... 以地质调查评价的成果为评价基础,对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选取了钒钛磁铁矿、富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铜矿、铅锌矿、镍铂矿、锰矿、金矿、稀土矿、煤炭、石墨和磷矿等11类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省市(州)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划分了19个调查评价区进行综合评价,分矿种分评价区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各矿种各评价区的优劣及保障情况,最终为全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评价 优劣及保障程度 攀西地区 综合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