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浊积水道多点地质统计模拟——以安哥拉Plutonio油田为例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文彪 段太忠 +3 位作者 刘志强 苑书金 林煜 许华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10,共8页
为对西非安哥拉Plutonio油田渐新统O73砂层组深水浊积水道分布进行模拟,基于浅层高频地震资料,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规模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相似性类比,用于指导油田深层单一水道砂体规模统计,然后建立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最后利... 为对西非安哥拉Plutonio油田渐新统O73砂层组深水浊积水道分布进行模拟,基于浅层高频地震资料,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规模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相似性类比,用于指导油田深层单一水道砂体规模统计,然后建立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最后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进行深水浊积水道分布模拟,并利用实钻井资料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研究区浅层单一水道宽度、深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弯曲度与陆坡坡度呈指数负相关,单一水道砂体平均厚度13 m,平均宽度162 m。通过高精度梯度阻抗反演,提取浅层水道目标地质体作为深层水道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采用Snesim算法进行随机模拟,深层浊积水道模拟结果忠实于井点数据,且水道砂体的平面形态、发育规模以及叠置关系具有受训练图像定量约束的特点,能够再现水道以及水道与天然堤间的空间结构与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浊积水道 多点地质统计模拟 浅水沉积 三维训练图像 渐新统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反演结合地质统计模拟预测薄储层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霞 张延庆 +2 位作者 于志龙 汪关妹 李晓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4-748,836+663,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JD油田A构造区东一段的中浅层砂岩固结程度较差,砂岩与泥岩的纵波阻抗值域范围完全重合,地震资料分辨率极低(主频约为15Hz),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及叠前反演很难实现薄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文中利用Greenberg-Castagna... 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JD油田A构造区东一段的中浅层砂岩固结程度较差,砂岩与泥岩的纵波阻抗值域范围完全重合,地震资料分辨率极低(主频约为15Hz),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及叠前反演很难实现薄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文中利用Greenberg-Castagna模型进行叠前反演,结合地质统计模拟预测薄储层,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应用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得到每口井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曲线,生成储层流体属性曲线,并建立储层流体属性与岩性、流体之间的概率统计关系,从而得到每种岩性和流体的累积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其次,应用横波预测结果进行井约束稀疏脉冲叠前同时反演,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拉梅系数等叠前弹性属性体,进一步生成储层流体属性数据体;然后,把储层流体属性数据体作为约束数据,依据每种岩性和流体与储层流体属性的统计关系,应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进行地质统计模拟,最终得到研究区岩性模拟数据的多个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建模 叠前反演 地质统计模拟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麒玉 荀磊 +3 位作者 崔哲思 周瑞鸿 陈大颉 刘刚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7,共15页
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理论、科学可视化、数理统计等前沿技术方法,对地质现象及过程进行三维数字化描述、表征和重建的技术。其目的是为地球科学家及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个集科学研究、辅助设计和决策支持为一... 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理论、科学可视化、数理统计等前沿技术方法,对地质现象及过程进行三维数字化描述、表征和重建的技术。其目的是为地球科学家及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个集科学研究、辅助设计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可视化平台,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利用隐藏在地质现象和过程背后的本质涵义和规律。基于野外地质数据构建研究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已经成为涉及基础地质调查、自然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等地质研究及调查工作的必备任务。深入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对象、数据源、空间数据模型,以及3个不同视角理解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全面总结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最新进展。提供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油气藏储层表征等领域的实践案例。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给出了三维地质建模及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空间数据模型 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 显式建模与隐式建模 地质统计模拟 智能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网络生成的随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弛 吴剑锋 +2 位作者 陈干 施小清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网络裂隙介质的刻画是水文地质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介绍布尔模拟和多点地质统计两种生成裂隙网络的随机模拟方法基础上,分别利用布尔模拟和多点地质统计方法对某一典型裂隙介质网络进行随机模拟,并通过与真实裂隙场的迹长、... 网络裂隙介质的刻画是水文地质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介绍布尔模拟和多点地质统计两种生成裂隙网络的随机模拟方法基础上,分别利用布尔模拟和多点地质统计方法对某一典型裂隙介质网络进行随机模拟,并通过与真实裂隙场的迹长、走向等几何参数的对比评价其模拟精度。结果表明,两种随机方法都能实现对裂隙结构特征的近似刻画,其模拟误差均在10%以内。相对来说,布尔模拟对裂隙迹长的模拟精度更高,多点地质统计模拟对裂隙走向的模拟效果更好。同时,布尔模拟较多点地质统计模拟对裂隙的已知数据要求更高。裂隙网络的随机模拟为准确刻画裂隙介质中的地下水流运动及污染物运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条件模拟 布尔模拟 多点地质统计模拟 模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乌拉铀矿床精细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飞 刘金辉 +5 位作者 阳奕汉 邢拥国 王如意 胡鹏飞 罗跃 李立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4-63,共10页
地浸采铀是一种通过溶浸液与砂岩矿层中含铀矿物发生溶解反应的矿石原位开采方法,厘清矿层及矿层上覆下伏含水层三维结构,对提高地浸采铀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浸采区地层及矿层... 地浸采铀是一种通过溶浸液与砂岩矿层中含铀矿物发生溶解反应的矿石原位开采方法,厘清矿层及矿层上覆下伏含水层三维结构,对提高地浸采铀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浸采区地层及矿层进行精细刻画,建立了相应三维地质模型,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含矿含水层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含矿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粗砂岩;含矿含水层各种岩性孔隙连通性较好,透水岩性分布较均匀;采区地层倾向大致为325°,倾角为6.76°。顶部隔水层厚度呈南部和中部较厚、北部和西部较薄的特点,发育7个隔水顶板天窗;矿层贴近隔水底板,厚度由北部向各个方向逐渐减薄,矿层厚度与含矿含水层厚度呈正相关。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完整、直观地展示了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地层、岩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地浸采铀数值模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结构模型 砂岩型铀矿 地层划分 地质统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体系非均质性对致密油气储集层控制及其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秀 刘可禹 +1 位作者 吴松涛 桂丽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9,2,共9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长6致密储集层为例,采用地质统计数学(Levy Sim)和沉积地层正演模拟对沉积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统计学Levy函数能够有效地表征非均质性参数,不仅可以表征油藏尺度(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尺度),而且...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长6致密储集层为例,采用地质统计数学(Levy Sim)和沉积地层正演模拟对沉积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统计学Levy函数能够有效地表征非均质性参数,不仅可以表征油藏尺度(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尺度),而且也可以有效刻画岩石微观尺度的非均质性。而三维正演地层模拟方法 Sedsim则能够有效地模拟浅水三角洲砂体的空间展布。沉积地层正演模拟与非传统地质统计学相结合,能够更真实地定量刻画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质性,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尺度沉积储集层、烃源岩及盖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的难题,而且为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的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非均质性 浅水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统计 三维定量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拟合生产动态数据的现有储层模型重构(英文)
7
作者 M. Le Ravalec-Dupin L. Y. Hu F. Roggero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86,共11页
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和历史拟合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了对先前建立的储层模型的重新检验。为了节省工程师和CPU的时间,我们开发了4种独特的算法,来允许无需重新进行储层研究而重建现有模型。这些算法涉及的技术包括:优化、松弛、Wiener滤波... 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和历史拟合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了对先前建立的储层模型的重新检验。为了节省工程师和CPU的时间,我们开发了4种独特的算法,来允许无需重新进行储层研究而重建现有模型。这些算法涉及的技术包括:优化、松弛、Wiener滤波或序贯重构。基本上,它们被用来确定一个随机函数和一系列随机数。给定一个随机函数,一族随机数将产生一个实现,这个实现和现有的储层模型十分接近。一旦随机数已知,现有的储层模型将被提交到一个历史拟合过程中,以此来改进数据拟合度或者考虑新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关注的是先前建立的相储层模型。虽然我们对模型模拟的方式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可以确定一系列随机数,再用多点统计模拟方法来建造一个和现有储层模型十分接近的实现。然后运行一种新的历史拟合程序来更新现有的储层模型,使其拟合两口新生产井的流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 地质统计模拟 最优化 历史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