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江经济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1
作者 沈华 郭玲利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10-16,52,共8页
基于皖江经济带湿地沉积物样本监测数据,采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同时,还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s... 基于皖江经济带湿地沉积物样本监测数据,采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同时,还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s、Cd、Cu、Pb、Zn、Hg这6种元素之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说明这6种元素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且这6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背景值,其中Cd元素的平均值甚至达到了背景值的10倍,富集现象显著,说明这6种元素的污染以人为因素为主。同时,Cr与Ni呈高度相关性,说明Cr与Ni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是Cr与Ni的实测浓度值都与其背景值较为接近,说明Cr与Ni以自然沉积为主。相关性分析数据解析显示:研究区主要重金属元素来源于人类活动,包括矿业开采、工业生产及生活等活动的污染排放。应针对相关污染源采取一定防治措施,减少其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经济带 湿地沉积物 地质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AES/ICP-MS测定沉积物中23种元素的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珠丽 李洁 +2 位作者 杨永强 陈繁荣 吴世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0-2377,共8页
建立了一种硝酸-氢氟酸-硼酸微波消解沉积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沉积物中23种元素(Al、Fe、K、Mg、Na、Ca、Ti、P、Ba、Mn、V、Sr、Zn、Cu、Cr、Ni、Co、Pb、U、Mo、Tl、Cd和Ag)... 建立了一种硝酸-氢氟酸-硼酸微波消解沉积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沉积物中23种元素(Al、Fe、K、Mg、Na、Ca、Ti、P、Ba、Mn、V、Sr、Zn、Cu、Cr、Ni、Co、Pb、U、Mo、Tl、Cd和Ag)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该方法消解后无需蒸干、离心、过滤等操作,既简化了操作,又提高了实验准确性.多次采用该方法消解并测定加拿大标准物质MESS-3,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用该方法对珠江广州段某站点沉积柱中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Zn、Cu、Pb和Cr的含量都远高于同区域其他研究结果,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相近,推测这些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污泥.采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最严重的元素是Cd和Ag,其次是Cu和Zn,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是Cd>Ag>Cu>Zn>Pb>Mo>Cr>Ni>U>Co>V>Tl>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AES ICP—MS 珠江广州段 地质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沉积柱中重金属V,Ni和Co的分布特征、迁移机制和污染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彭晓彤 周怀阳 +2 位作者 翁焕新 潘建明 扈传昱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用XRF法对珠江口12根沉积柱中V,Ni和Co含量进行了分析.V,Ni和Co含量分别在48.97×10-6~180.66 × 10-6,22.12×10-6~72.67×10-6和9.34×10-6~94.42×10-6之间.3种重金属在河口西部和伶仃洋最大混浊带区域... 用XRF法对珠江口12根沉积柱中V,Ni和Co含量进行了分析.V,Ni和Co含量分别在48.97×10-6~180.66 × 10-6,22.12×10-6~72.67×10-6和9.34×10-6~94.42×10-6之间.3种重金属在河口西部和伶仃洋最大混浊带区域含量高,Co同时在河口北部和香港大屿山西岸沉积物中富集.V,Co和Ni在沉积柱中的垂直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均匀分布型、上部富集型、下部富集型和斜“之”字型.它们是各自沉积环境、污染历史以及人类疏浚河口活动的综合反映.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Co从水体向沉积物中迁移的机制与V和Ni的迁移机制存在差异.矿物微粒和无机胶体的吸附作用是V,Ni从水体向沉积物中迁移的主要机制,而Co以水解产物形式或硫化物形式进入沉积物中则可能是其在河口的主要迁移机制,地质积累指数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未受重金属V和Ni污染,Co对1,5,9号站住造成偏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V NI CO 分布特征 迁移机制 污染评价 重金属 沉积物 因子分析 地质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银龙 王亚超 +1 位作者 庞博 王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为了解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以南京市5个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其中As、Cr、Cu、Pb、Zn、Ti、Mn等痕量元素质量比进行测定,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 为了解城市植物叶面尘中痕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以南京市5个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其中As、Cr、Cu、Pb、Zn、Ti、Mn等痕量元素质量比进行测定,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商业区和交通枢纽区各重金属的质量比均较高,尤其是Pb、Cu污染最为严重;工业区Cu、Zn等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城郊结合部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风景名胜区部分重金属元素质量比高于南京市背景值。地质积累指数表明,南京市典型区域植物叶面尘重金属As、Cr、Cu、Pb、Zn、Ti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Ph、Zn和Ti元素污染最严重,已经达到了偏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5个区域的植物叶面尘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均属于中等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叶面尘 痕量元素 生态风险评价 地质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程度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爽 张祖陆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4期6-11,共6页
测试南四湖湖区29个表层底泥中重金属Hg、Cd、Cr、Pb、Ni、Cu、Zn和类金属As的质量比,得到南四湖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四湖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已受到重金... 测试南四湖湖区29个表层底泥中重金属Hg、Cd、Cr、Pb、Ni、Cu、Zn和类金属As的质量比,得到南四湖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四湖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已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属于中等程度污染湖泊,其中以As、Hg、Cd、Pb元素污染严重。除了As、Cd元素在下级湖表层底泥中的质量比略高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上级湖的污染程度普遍比在下级湖的高;二级坝以北的昭阳湖湖区潜在生态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南阳湖、微山湖、独山湖和二级坝以南的昭阳湖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表层底泥 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地质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耕地土壤铅累积特性及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刚 叶小丽 +1 位作者 游婧 伍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6-249,共4页
本试验采集309份耕地土样,分析了土壤中铅含量水平。基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对耕地土壤中Pb污染累积特性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耕地土壤中Pb含量差异较大,各区域土壤Pb含量顺序为新都... 本试验采集309份耕地土样,分析了土壤中铅含量水平。基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对耕地土壤中Pb污染累积特性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耕地土壤中Pb含量差异较大,各区域土壤Pb含量顺序为新都>郫县>新津>温江>双流>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地质积累指数而言,除新都和郫县为"中度污染"外,其余各区域均为"无-中度污染"。成都平原耕地Pb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低生态风险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铅污染 地质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叶俊 任大军 +4 位作者 张晓晴 陈健 孟昱 张淑琴 刘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07-2514,共8页
为掌握中国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中国13个具有代表性林地土壤,结合经典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铅、镉、铜、锌)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的... 为掌握中国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中国13个具有代表性林地土壤,结合经典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铅、镉、铜、锌)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波动较大,绝大部分位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2018中筛选值。以筛选值作为评价标准时,绝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小于1,说明供试土壤重金属处于清洁与尚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武夷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线等级外,其他地区均处于清洁。以管制值为评价标准时,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以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小于0.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位点土壤中Cd存在中等或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重金属呈轻微等级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地质累积指数表明,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部分样点Cd、Zn达到中度污染水平,累积效应更加显著。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显示,土壤pH与有效态Cu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有效态Pb和Cu的含量,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2和0.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地质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干流和大伙房水库沉积物中铊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姣 曾祥英 +5 位作者 王晨 刘志阳 于志强 秦延文 郑丙辉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1-426,共6页
为初步了解浑河流域铊(Tl)污染现状,以浑河干流(包括主要支流蒲河和细河)以及大伙房水库为研究对象,共采集沉积物样品59份,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Tl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采用地质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为初步了解浑河流域铊(Tl)污染现状,以浑河干流(包括主要支流蒲河和细河)以及大伙房水库为研究对象,共采集沉积物样品59份,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Tl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采用地质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浑河干流和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有一定程度Tl污染累积,部分区域面临较高程度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大伙房水库 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沽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古正刚 吴敏 +2 位作者 卫蓉 陈炳发 宁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5,136,共6页
分析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及沉积物中N、C、H、S元素的含量和pH值,分别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地质积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分析评价沉积物的生态危害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pH平均值为7.5... 分析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及沉积物中N、C、H、S元素的含量和pH值,分别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地质积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分析评价沉积物的生态危害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pH平均值为7.51。重金属Cu的浓度范围为12.78-156.13 mg/kg,Cr的浓度范围为2.41-154.09 mg/kg,Pb的浓度范围2.38-27.54 mg/kg。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为Cu〉Cr〉Pb。Cu、Cr、Pb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N、C、H、S元素的范围分别为0.17%-2.42%,2.09%-36.58%,0.77%-4.54%,0.13%-0.96%。Cr、Cu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比较大,而Pb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较小。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尚未受到重金属Cu、Cr、Pb的污染。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尚处于基线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沽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地质积累指数 污染负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遵义市富多金属黑色页岩区土壤钒污染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昕 崔文刚 +1 位作者 周明忠 刘绥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为了研究土壤中钒的沉积物污染状况以及生态危险,采集贵州省遵义市富多金属黑色页岩区森林土、旱地土、耕地土、水稻田土4种类型土壤,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土壤中的钒含量,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 为了研究土壤中钒的沉积物污染状况以及生态危险,采集贵州省遵义市富多金属黑色页岩区森林土、旱地土、耕地土、水稻田土4种类型土壤,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土壤中的钒含量,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方法研究该区域钒元素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类土壤积累了不同含量的钒元素,森林土、旱地土、耕地土和水稻田土中钒元素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445.73、291.82、486.30、283.80 mg/kg,均远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要求;研究区土壤受钒的沉积物污染程度较高,存在中度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地质积累指数 内梅罗指数 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晟 张文馨 +2 位作者 李召阳 丰玥 李德生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潮间带滩涂湿地、潮上带沼泽湿地和湿地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重金属As、Co、Cr、Cu、Fe、Mn、Ni、Pb、Sr、Zn的积累特征、来源及风险状态。结果表明,3种湿地中As、Ni和Zn的积累水平较高(EF> 2),均达到中度或中...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潮间带滩涂湿地、潮上带沼泽湿地和湿地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重金属As、Co、Cr、Cu、Fe、Mn、Ni、Pb、Sr、Zn的积累特征、来源及风险状态。结果表明,3种湿地中As、Ni和Zn的积累水平较高(EF> 2),均达到中度或中高度富集的状态。重金属Cr在湿地草甸中的富集系数在2~5之间,属中度富集,但其在滩涂湿地和沼泽湿地中均小于2,属轻度富集。地质积累指数(Igeo)显示As在3种湿地中均达到中度污染状态,而Ni则是从无污染到中度污染过渡的状态。3种类型湿地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现为沼泽湿地<滩涂湿地<湿地草甸,均属于低等级风险,但As元素的单因子风险等级为中风险等级。结合重金属来源分析,Mn、Fe、Sr、Co来源于土壤母质或岩石风化,无风险;而Cu、Zn、Ni的来源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交叉影响,建议根据富集情况加强监测;As、Cr、Pb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且As的风险等级较高,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壤重金属 富集系数 地质积累指数 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爱雯 申娅 +3 位作者 杨建波 郎利珠 吴岑岑 江水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方法]以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 [目的]研究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方法]以秀山县农业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土壤中As、Cd、Cr、Hg、Pb 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除Cr外,其余4种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s、Cd、Hg、Cr、Pb,平均单项生态风险因子由强到弱依次为Hg、Cd、As、Pb、Cr,其中Hg处于很强生态风险,另外4种重金属均处于较低生态风险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秀山县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县 重金属 地质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