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的新方法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金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7,i007,i008,共5页
创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应用于地学研究中古生物化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分析测试的新方法。解决了多数古生物化石及岩石矿物标本无自发荧光而无法进行分析测试、无法制作三维立体图像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在地... 创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应用于地学研究中古生物化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分析测试的新方法。解决了多数古生物化石及岩石矿物标本无自发荧光而无法进行分析测试、无法制作三维立体图像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在地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对于地层古生物学、岩石矿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微观的创新研究以及解决疑难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推动地学研究从宏观的定性研究向微观的定量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 透射光 三维重组 地质科学研究 构造地质 岩石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煤炭资源地质科学研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代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7,共3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充足的资源供给和地质保障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也是构建国家能源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形势 ,从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两方面 ,提出了煤炭资源地质科学领域的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
关键词 国家能源安全 煤炭资源 持续健康发展 煤炭工业 资源供给 中国 基础能源 地质科学研究 形势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的地质科学研究
3
作者 赵迺淼(摘译) 王显棣(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9期23-23,共1页
1987年5—6月联邦德国的F.S.SONNE号调查船承担了南海的地质科学调查。南海的构造单元和自然资源的多学科研究是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和技术部根据海洋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由联邦地质科学及原料局与第二海洋研究所实施的合作计划。第... 1987年5—6月联邦德国的F.S.SONNE号调查船承担了南海的地质科学调查。南海的构造单元和自然资源的多学科研究是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和技术部根据海洋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由联邦地质科学及原料局与第二海洋研究所实施的合作计划。第一航次从南子礁至大陆边缘横穿南海东部和西部的深部次盆地长4112公里的剖面,获得的主要成果有:多道地震资料、重力、磁力、多束回声测深、3.5 KH_(Z)剖面仪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研究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成立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316,共33页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地质研究 中央地质调查所 传承与延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314,共21页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1949年5月~1950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0年7月~1950年12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1951年1月3日~1951年5月6日)接管的过程。本文还整理了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后,中央地质调查所全所工作人员一致希望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经过,以及最终于1951年5月7日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接管 奉命改组 中国科学地质研究 史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德封始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的时间 被引量:1
6
作者 易善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1-452,共2页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于1999年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办公楼大厅设立了两尊半身铜像,一尊是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所长侯德封先生,另一尊...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于1999年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办公楼大厅设立了两尊半身铜像,一尊是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所长侯德封先生,另一尊是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赵九章先生,以表达年轻一代对老一辈创业者的崇敬和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地质研究 侯德封 所长 时间 办公楼 创业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希霍芬在中国地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8
7
作者 潘云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607,共2页
今年10月6日,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斐迪南·保尔·威尔赫姆·弗莱厄尔·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paul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他在地质地理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对中国近代... 今年10月6日,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斐迪南·保尔·威尔赫姆·弗莱厄尔·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paul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他在地质地理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值得人们深深地缅怀和钦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研究 中国近代 卓越 地质学家 地理学家 地理科学 v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庆祝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8
作者 宋玉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1-28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工程地质力学 学术研讨会 研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走过五十年
9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工程地质力学 学术研讨会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四光科学精神初探——中国地质学会事略
10
作者 邹宗平 赵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百年前的中国,百业凋敝、风雨如磐,地质工作在夹缝中艰难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6位中外地质学家齐聚北京地质调查所,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地质学会,使我国地质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在地质先驱们的共同努力下,学会以促成地质学... 百年前的中国,百业凋敝、风雨如磐,地质工作在夹缝中艰难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6位中外地质学家齐聚北京地质调查所,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地质学会,使我国地质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在地质先驱们的共同努力下,学会以促成地质学及其关系科学之进步为宗旨,发挥了凝聚地质科学人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大会上,李四光被任命为副会长,这一年也是李四光学成回国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工作者 地质调查所 国际学术交流 李四光 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地质通报》(月刊)
11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实验、探测技术、地质调查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作为中国地学传媒中的首份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本刊坚持奉行“从第一手研究出发,从事实中捕捉新的发现,从实证中探究科学本原”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沿性,又着力突出报道的广泛性与动态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边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管理人员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调查 地质实验 刊物特色 学术刊物 海洋地质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九八七年地质学、地球化学学科资助项目表
12
《地球化学》 CAS 198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武汉 地球科学 湖北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 中国科学地质研究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 成都地质学院 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成矿关系 项目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
全文增补中
《岩石学报》庆祝李继亮研究员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周年——序言
13
作者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I0001-I0004,共4页
李继亮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首届副主任。他在沉积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造诣很深,特别是在中国开创性地引入沉积大地构造学的新概念... 李继亮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首届副主任。他在沉积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造诣很深,特别是在中国开创性地引入沉积大地构造学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并力行实践,成果斐然。他在浊流沉积、大陆板块构造、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尤其对我国碰撞造山带及大地构造相等领域的学术贡献巨大。他严谨治学、求实创新、教书育人、造诣深厚。为庆贺他的八十诞辰以及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岩石学报》出版本期专辑予以庆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演化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地质工作 研究 学报 大地构造学 序言 地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项目启动会在西安召开
14
作者 梅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开采地质条件 基础研究 煤炭资源 赋存规律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西安 深部 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宗溥先生的治学理念——纪念赵宗溥先生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
15
作者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1595,共5页
明年(2017年)是赵宗溥先生诞辰100周年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赵宗溥先生是中国地质的一代巨匠,他对大陆地质和陆内造山的研究有深刻理解,成果卓著,特别对早期陆壳的形成和演化独树一帜,形成了独到的地球观,对推动中国地质的发展起到... 明年(2017年)是赵宗溥先生诞辰100周年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赵宗溥先生是中国地质的一代巨匠,他对大陆地质和陆内造山的研究有深刻理解,成果卓著,特别对早期陆壳的形成和演化独树一帜,形成了独到的地球观,对推动中国地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97年,叶大年、刘嘉麒和我联合署名的一篇祝贺赵先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60周年和80寿辰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作 地质科学研究 治学理念 中国地质 叶大年 前寒武纪 陆壳 中朝准地台 麻粒岩相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河论坛:火山地质、资源与全球变化研究”研讨会纪要
16
作者 刘强 伍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72-2872,共1页
“柴河论坛:火山地质、资源与全球变化研究”研讨会于2011年8月6日至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柴河镇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主办,扎兰屯市人民政... “柴河论坛:火山地质、资源与全球变化研究”研讨会于2011年8月6日至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柴河镇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主办,扎兰屯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扎兰屯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1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共4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姚玉鹏处长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质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全球变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论坛 柴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17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2,90,共2页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厦门大学等海内外125个研究单位800余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 深海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8期70-70,共1页
为构建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和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 为构建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和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厦门大学等海内外125个研究单位800余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5位,海外(含港台)单位12个。本届会议设置6大主题:生物演变与环境;海洋与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深部过程与行星循环;比较行星科学:结构、成分、过程;大陆与海洋岩石圈的演化与动力过程深海资源与技术地球系统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学术研讨会 深海资源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地质通报》(月刊)
19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实验、探测技术、地质调查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城。作为中国地学传媒中的首份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本刊坚持奉行“从第一手研究出发,从事实中捕捉新的发现,从实证中探究科学本原”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沿性,又着力突出报道的广泛性与动态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边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管理人员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调查 地质实验 刊物特色 学术刊物 海洋地质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国找矿,九秩山川自求索;为党育才,三千桃李共芬芳!——祝贺陈毓川院士九十华诞
20
作者 王登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陈毓川先生是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生为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重要贡献,体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崇高精神和国家情怀,是我国矿业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地矿... 陈毓川先生是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生为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重要贡献,体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崇高精神和国家情怀,是我国矿业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地矿行业的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质科学研究 九十华诞 地质工作者 地质事业 陈毓川 地矿行业 九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