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马青山
葛伟亚
邢怀学
蒋杰
华健
康从轩
-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
-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281、DD20221732)资助。
-
文摘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15m)、次浅层(15~30m)、次深层(30~50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适宜性
变权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钱塘新区
-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variable weigh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Qiantang New District
-
分类号
P963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X82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郑州市城区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郭林
唐辉
郭晓静
刘沙沙
何欣琳
马晓宇
-
机构
河南省地质研究院
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城市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
基金
河南省2018年度地勘基金项目“郑州市、洛阳市1∶2.5万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编号:豫国土资发[2018]89号-01)
河南省财政地质科研项目“郑州市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调查与评价技术研究”(编号:豫国土资发[2018]98号-05)
2023年度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地质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地质大数据应用系统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编号:2023-331-XM027-KT01)联合资助。
-
文摘
基坑工程是地下空间建设的主要开发形式。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在对郑州市已有地质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中层基坑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5大类13个指标,其中基坑稳定性、潜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富水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结果中适宜性好区位于京广铁路以西,适宜性中等区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东风渠以南、京广高速铁路以西的区域,适宜性差区分布在龙湖附近及京广高速铁路以东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区沿水库、南水北调工程、铁路、地下文物分布。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开发条件整体适宜性中等。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适用性较强,可为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且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地质条件类似的城市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中。
-
关键词
地质环境适宜性
地下空间
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
基坑工程
郑州
-
Keywords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underground space
multi-objective linear weighted function method
foundation pit
Zhengzhou
-
分类号
P66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曹妃甸滨海新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 3
-
-
作者
陈雯
柴波
童军
白耀楠
-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9,共5页
-
文摘
通过对曹妃甸滨海新区地质环境的实际调查和客观分析,基于地质安全评价的结果选择地质环境不安全区、大型盐田以及生态湿地作为敏感因子,选择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资源条件作为重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法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并采用敏感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曹妃甸滨海新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环境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0%,地质环境较适宜区(需要进行简单改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91%,地质环境适宜性较差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地质环境不适宜区(不适合于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96%。该评价结果可为曹妃甸滨海新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敏感因子
曹妃甸滨海新区
-
Key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ensitive factor
Caofeidian Newly-developed Area
-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郑州市城区中层隧道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郭晓静
郭林
吴冰华
杨坡
寇亚飞
李娜
唐辉
-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城市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635-10641,共7页
-
基金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豫财招标采购-2018-132-5)。
-
文摘
为了更好地为郑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在对郑州市城区相关资料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地质特点,进行研究区中层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通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层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影响因子主要包括15~30 m地层加权平均压缩模量、15~30 m地层均匀性、地下水腐蚀性、15~30 m软土厚度、地面沉降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其中,地面沉降、软土以及地层均匀性对中层隧道工程影响较为显著;综合评价结果中适宜性中等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面积约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24%;施工时要注意软土的分布以及地面沉降对工程的影响,其他区域为适宜性好区,面积约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76%,在该评价区内,地层均匀,地下水腐蚀性弱,无软土分布,地面沉降速率小,加权平均压缩模量较小,在该区施工时要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可见对郑州市中层隧道工程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针对性较强,可以更为有效地为郑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质环境适宜性
影响因子
评价
-
Keywords
tunnel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impact factors
assessment
-
分类号
P66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福建沿海地区芦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杨军华
-
机构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9-274,共6页
-
基金
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资助(1212010310307)
-
文摘
通过福建省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环境区芦柑果实、叶片、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对比,在芦柑品质评判、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芦柑品质和产量的地貌、地质、地球化学因素。认为农作物营养平衡是制约农产品品质、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是影响农作物营养平衡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对芦柑品质影响最大。提出了优质高产芦柑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全量的诊断标准。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问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加以解决。
-
关键词
芦柑
地质环境适宜性
地球化学特征
农业
福建沿海地区
-
Keywords
citrus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e
coastal regions of Fujian Province
-
分类号
P596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福州市建筑用地地质环境优化利用评价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龙翔
梁合诚
吴尚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21-25,共5页
-
基金
国土资源部环境地质评价专题项目(122-071928)
-
文摘
在对福州市建筑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宜建区高层(重型)建筑用地与普通民用及工业建筑用地进行了优化利用评价,即:首先采用敏感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福州市建筑用地宜建区;然后依据建筑物高度对地质环境要求的差异,建立建筑用地优化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对两种方案进行排序择优,实现两种建筑用地基于地质环境的优化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地质环境的福州市建筑用地优化利用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
关键词
建筑用地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优化利用评价
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
福州市
-
Keywords
land used for building
geo-environment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 use
evaluat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fuzzy
multi-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odel
Fuzhou City
-
分类号
X82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九江市区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
被引量:4
- 7
-
-
作者
吴尚
梁合诚
周爱国
张庆军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18-22,共5页
-
基金
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专题项目(122-071928)资助
-
文摘
从地质环境角度,对九江市区不同功能用地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并针对划分的主要功能用地类型(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生态绿化用地)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九江市区的用地现状,提出了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建议,为九江市区后期用地规划与调整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不同功能用地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优化布局
-
Keywords
land used for different functions
ge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ptimized layout
-
分类号
X8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