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西金属矿开采集中区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仙巍 武锦辉 +2 位作者 孙小飞 向芷莹 邵怀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3S"技术已成为研究地表资源环境最有利的手段之一。基于"3S"技术,利用IKONOS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其他数据获取攀西裂谷成矿带的遥感、地质、地理、气象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对研究区矿... "3S"技术已成为研究地表资源环境最有利的手段之一。基于"3S"技术,利用IKONOS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其他数据获取攀西裂谷成矿带的遥感、地质、地理、气象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差:①矿山开采对地表景观的破坏较严重,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且未进行有序恢复。②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较多、规模大,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③研究区个铜矿、铁矿、铅锌矿等金属矿尾矿库数量较多,雨水冲刷易造成地表水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钒钛磁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在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阚俊峰 汪云甲 +2 位作者 秦臻 刘光梦 王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针对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利用ArcGIS在数据库、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显示方面的强大优势,分析了运用ArcGIS进行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流程,阐述了一些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评价指标、评价单... 针对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利用ArcGIS在数据库、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显示方面的强大优势,分析了运用ArcGIS进行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流程,阐述了一些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评价指标、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模型、评价系统做了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采煤塌陷区 地质环境评价 评价模型 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阚俊峰 汪云甲 +2 位作者 秦臻 王允 刘光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101,共3页
根据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利用ArcGIS在数据库管理、可视化显示、二次开发方面的强大优势和层次分析法(AHP)在多要素评价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结合ArcGIS软件和AHP模型进行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 根据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利用ArcGIS在数据库管理、可视化显示、二次开发方面的强大优势和层次分析法(AHP)在多要素评价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结合ArcGIS软件和AHP模型进行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并阐述该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对评价指标和权重、评价信息系统做了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AHP 采煤塌陷区 地质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玉怀 戴先宜 +2 位作者 刘保立 陈高兴 陶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5-28,共4页
一、概况 安徽省农业地质环境评价是安徽省地矿局根据原地质矿产部关于加强农业地质工作的部署,于1990年所立的地质勘查项目。由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关键词 农业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进城 吴艳 +2 位作者 赵仕沛 宋文举 邢永强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综合研究各种评价方法后,选取物元分析法开展评价工作,首先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并按照区域差异性原则,将小秦岭金矿区划分为87个评价单元,接着选取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综合... 在综合研究各种评价方法后,选取物元分析法开展评价工作,首先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并按照区域差异性原则,将小秦岭金矿区划分为87个评价单元,接着选取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小秦岭金矿区整体地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西南部地区强烈的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是今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评价 物元分析法 小秦岭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比选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海庆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3期92-96,共5页
选择辽宁省葫芦岛矿区为研究区,分别应用网格法、矢量多边形法及缓冲区法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并对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采用矢量多边形法开展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可以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网格法 矢量多边形法 缓冲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插值算法的地质环境评价后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允 汪云甲 +1 位作者 杨敏 盛耀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6,共4页
评价单元划分是地质环境评价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其服务于评价的同时,由于划分后各单元孤立计算,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针对该问题,类比基于点的面插值算法,提出了评价后处理方法流程。该方法对评价分区数据进行抽象化、插... 评价单元划分是地质环境评价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其服务于评价的同时,由于划分后各单元孤立计算,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针对该问题,类比基于点的面插值算法,提出了评价后处理方法流程。该方法对评价分区数据进行抽象化、插值、重分类等一系列后续处理,获取顾及区域空间关系的地质环境分区,并应用到徐州市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评价 评价单元 后处理 空间插值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岗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婷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以江西赣州岗下稀土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分析了该矿山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开采方式和强度、矿山开发利用现状等信息,基于Map GIS软件分别提取了区内地形地貌信息及区域重要程度信息,并对... 以江西赣州岗下稀土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分析了该矿山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开采方式和强度、矿山开发利用现状等信息,基于Map GIS软件分别提取了区内地形地貌信息及区域重要程度信息,并对评价单元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将Map GIS软件分别与灰色关联度模型、物元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对该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区,并对该3类模型的评价结果计算了均值,结果表明:1岗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区占地面积1.222 1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8%,主要分布于堆浸开采区、尾矿堆积区、地形坡度较陡的原地浸矿开采区;2破坏较严重区占地面积1.504 0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分布于地形坡度较缓且开采强度较大的原地浸矿开采区;3破坏轻微区占地面积2.190 7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6%,分布于地形坡度较缓且开采强度较小的原地浸矿开采区及未开采区。上述分析结果与区内实际情况较吻合,对于区内地质环境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地质环境评价与分区 地形地貌 区域重要程度 灰色关联度 物元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贾晗 刘军省 +4 位作者 殷显阳 王春光 耿浩 迟昊轩 唐世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研究区内新桥硫铁矿等数座硫铁矿山的长期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铜陵地区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可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本文在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研究区内新桥硫铁矿等数座硫铁矿山的长期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铜陵地区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可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本文在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地质环境背景、矿业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4种要素下20种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确定了各要素和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对研究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并采用ArcGIS的网格化插值评价法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地质环境背景、矿业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权重值分别为0.10、0.14、0.37、0.39。模糊综合评价二级初判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总体上影响较大,其中水土污染问题最为突出;一级初判结果为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总体较好。网格化插值评价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轻微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62%、32.04%、63.34%。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与网格化插值评价结果基本一致,AHP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的地质环境评价适用性较好。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 硫铁矿集中开采区 AHP 模糊数学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昆阳磷矿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小燕 谈树成 +3 位作者 马国胤 李永平 杨林 赵志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6,100,共7页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据此厘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决策分析法确定评...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据此厘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决策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基于ArcGIS技术平台,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昆阳磷矿地质环境问题区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ARCGIS AHP决策分析法 昆阳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铁矿地质环境评价及恢复治理措施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洪亮 邓继辉 傅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6-190,共5页
为充分掌握湖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环境特征,分别从矿区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含水层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和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等方面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 为充分掌握湖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环境特征,分别从矿区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含水层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和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等方面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地表塌陷和裂缝较严重;随意堆砌的尾砂和废石对水资源、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的影响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地表塌陷区进行回填,利用灌注水泥砂浆的方法回填封堵地表裂缝,在矿区附近规划渣场并将尾砂及废石运输至该渣场,采用植草种树等方式进行矿区生态修复,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于类似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修复 地质环境评价 矿区地质灾害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鹤岗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艳 初禹 高永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47-348,共2页
矿山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际上矿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十分重视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大部分西方国家均实行了比较严格的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山环境评估制度。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GIS 遥感 地质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在内昆线新寨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中的运用
13
作者 孙宝忠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99年第4期91-95,共5页
本文利用现有卫星、航空遥感资料 ,运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工程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 ,判释解译了内昆线新寨隧道的滑坡、崩塌、岩堆、落水洞、漏斗等地质病害 ;对内昆线新寨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 ,为隧道的合理设计和施... 本文利用现有卫星、航空遥感资料 ,运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工程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 ,判释解译了内昆线新寨隧道的滑坡、崩塌、岩堆、落水洞、漏斗等地质病害 ;对内昆线新寨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 ,为隧道的合理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 ;对基础工作薄弱、自然条件、地形恶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隧道 地质病害 铁路隧道 地质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加强工程建筑中工程勘查和地质环境评价工作
14
作者 胡海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4-35,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较好地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筑,其中大中型项目716个,技术改造项目14万多个,城乡住宅35亿平方米,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工程勘查 地质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九江市区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尚 梁合诚 +1 位作者 周爱国 张庆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18-22,共5页
从地质环境角度,对九江市区不同功能用地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并针对划分的主要功能用地类型(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生态绿化用地)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九江市区的用地现状,提出了不同功能用... 从地质环境角度,对九江市区不同功能用地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并针对划分的主要功能用地类型(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生态绿化用地)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九江市区的用地现状,提出了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建议,为九江市区后期用地规划与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功能用地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1995—2020年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评价与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计扬 巴仁基 +3 位作者 肖成志 刘磊 周雪妮 曹亚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8-659,共12页
岷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下岩体、地表基质和地上生态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探索岷江上游流域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状况,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两个维度选取了16个评价指标,基于A... 岷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下岩体、地表基质和地上生态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探索岷江上游流域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状况,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两个维度选取了16个评价指标,基于AHP-PCA熵组合权重法对岷江上游流域1995年、2001年、2009年和2020年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较安全-安全为主。其中,生态地质环境较安全-安全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东部地区,较不安全-不安全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高山区以及深切河谷区,整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和北部低的格局。1995—2020年岷江上游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呈现先降低后逐步升高的趋势。其中,流域北部及深切河谷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变化波动大,且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生态地质环境不稳定;西南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降低为主,虽降低区域逐渐减少,但总体生态地质环境仍持续变差;流域中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升高为主,且升高区域逐渐增加,生态地质环境持续向好。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岷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最小信息熵 岷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Entropy赋权法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以武鸣区灰岩矿山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全毅博 甘能俭 +3 位作者 伍静 朱敏杰 吕堂安 李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2,共10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系统,是将有限的修复资源如何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影响程度矿山的科学依据。为了更精准、更高效地评价矿山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状况及程度,本文选择南宁市武鸣区38个灰岩矿山为研究对象,...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系统,是将有限的修复资源如何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影响程度矿山的科学依据。为了更精准、更高效地评价矿山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状况及程度,本文选择南宁市武鸣区38个灰岩矿山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环境背景、资源破坏、地质灾害、矿山开发利用状况4个方面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构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FAHP-Entropy组合)赋权法综合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并基于MATLAB平台开发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MGES),对38座灰岩矿山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的矿山仅占比21%,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的矿山占比47%,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的矿山占比32%,武鸣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整体属较严重~严重级别。研究结果为武鸣区政府有限的治理资金指明了优先治理方向。该系统操作简单,可以弥补传统方法复杂、难操作的不足之处,对于处理大规模数据有极大优势,可为同业技术人员和学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FAHP-Entropy赋权法 灰岩矿山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青华 李艺 杜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73,78,共5页
采用GIS和RS技术,以黄石市(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1月27日和2008年12月16日SPOT5遥感数据,结合研究区的地形图及采矿登记权等相关资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针对各指标,提出与之相适应的GIS... 采用GIS和RS技术,以黄石市(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1月27日和2008年12月16日SPOT5遥感数据,结合研究区的地形图及采矿登记权等相关资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针对各指标,提出与之相适应的GIS和RS提取方法,得到单因子分级图。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各指标因子赋权重。再根据评价指标分级体系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运用GIS的栅格运算功能,对各指标因子进行栅格计算、空间叠加,最终得到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区图。该研究结果为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并为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 地质环境评价 GIS RS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爱国 孙自永 +1 位作者 徐恒力 徐忠胜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 ,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 ,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与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评价 生态适宜性 指标体系 生态因子 可持续发展 河西走廊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闫满存 李华梅 王光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广东沿海陆地不仅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而且也是地震、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岩溶塌陷、软土地基形变等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基于对广东沿海陆地主要物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调查、统计与分析 ,将... 广东沿海陆地不仅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而且也是地震、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岩溶塌陷、软土地基形变等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基于对广东沿海陆地主要物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调查、统计与分析 ,将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质量划分 :构造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质量层面 ,进而构造了隶属三个层面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形起伏度、斜坡坡地、冲沟切割密度、水土流失程度、崩滑面密度、土体承载力和地裂缝面密度 9个指标。基于地质环境质量五值逻辑等级取值 :优等、良好、中等、较差和差等 ,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应地量化分级取值和标准化处理 ,在建立指标专家权重体系和线性隶属函数的基础上 ,构造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基于 Fortran程序对 190个剖分单元指标数据进行了模型运算 ,将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划分为五个质量级共 17个地质环境质量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沿海陆地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模型 稳定性 构造 斜坡 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