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盐岩岩溶发育机理与有关地质环境效应 被引量:30
1
作者 卢耀如 张凤娥 +1 位作者 阎葆瑞 郭秀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硫酸盐岩在中国分布很广泛 ,特别是石膏及硬石膏 ,其分布遍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国硫酸盐岩岩溶的基本特性是 :没有特殊的岩溶景观 ;大的洞穴系统难于在自然界中保存。但是 ,由于硫酸盐岩 (石膏和硬石膏 )和碳酸盐岩 (石灰岩和白... 硫酸盐岩在中国分布很广泛 ,特别是石膏及硬石膏 ,其分布遍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国硫酸盐岩岩溶的基本特性是 :没有特殊的岩溶景观 ;大的洞穴系统难于在自然界中保存。但是 ,由于硫酸盐岩 (石膏和硬石膏 )和碳酸盐岩 (石灰岩和白云岩 )常共生沉积 ,文中进一步探索了二者的混合岩溶作用机理。研究中专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溶蚀试验 ,以研究不同状态下石膏的溶解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气候条件、热液作用对石膏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膏在盐水中的溶蚀量比在蒸馏水中要高 2~ 3倍。硫酸盐岩中生物岩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石膏和硬石膏在有机物参与下 ,经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以及排硫杆菌的气化作用 ,都可加速对CaSO4的溶蚀作用。在所研究的样品中 ,都检测到这些可发生生物岩溶作用的菌类。根据硫酸盐还原菌还原生成H2 S及排硫杆菌作用而降低水中 pH值 ,表明细菌的岩溶作用也存在不同的强度。在研究硫酸盐岩岩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同时讨论了典型硫酸盐岩地区存在的岩溶塌陷、陷落柱、地面沉降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岩 岩溶发育机理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山区泥石流对河滩地演变的地质环境效应——以云南省小江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程尊兰 朱平一 游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 河滩地是西部山区的重要土地资源,绝大部分山区河滩地因泥石流而生,又因泥石流的后期作用而可能消亡。以云南省小江为例,指出泥石流对西部山区河滩地形成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分析了泥石流对河滩地的淤埋、淹没和冲毁等负面作用,为西部山区河滩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河滩地 地质环境效应 小江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煤田矿震现状及其城市地质环境效应初探 被引量:15
3
作者 常耀广 赵广信 苏顺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9-583,共5页
抚顺煤田矿震的平均发震频度达4000次/年,强度急剧增大,已发生ML=3.7级矿震,研究预测表明最大震级可达4.2级。矿震是由煤田开采引起的,是矿山开采伴生的动力现象。矿震分为断层活动型、顶板活动型和工作面冲击型三种。矿震不会造成地面... 抚顺煤田矿震的平均发震频度达4000次/年,强度急剧增大,已发生ML=3.7级矿震,研究预测表明最大震级可达4.2级。矿震是由煤田开采引起的,是矿山开采伴生的动力现象。矿震分为断层活动型、顶板活动型和工作面冲击型三种。矿震不会造成地面灾害,但是,矿震与其他潜在地质灾害相互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讨论矿震与城市防震、滑坡、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煤田 矿震 城市地质环境效应 煤田开采 诱发机理 城市防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兴建水利工程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效应
4
作者 葛龙进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本文在陈述有关概念,如地质环境、岩溶环境、地质环境系统。在岩溶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指出岩溶环境系统的构成特征及系统本身的特征,即对外界反应的快捷性。再分区域地质背景,讨论了在岩溶环境系统中兴建大型水库可能产生不同的地质... 本文在陈述有关概念,如地质环境、岩溶环境、地质环境系统。在岩溶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指出岩溶环境系统的构成特征及系统本身的特征,即对外界反应的快捷性。再分区域地质背景,讨论了在岩溶环境系统中兴建大型水库可能产生不同的地质环境效应,并以溪洛渡水库为例,进一步论证这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岩溶环境系统 水利工程 地质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陆冰盖遥感探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福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39-44,共6页
详细论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陆冰盖的遥感影像特征、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范围以及形成期次和环境,探讨了大陆冰盖形成的地质环境效应。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陆冰盖 遥感 形成规律 地质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过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尚龙 达丽红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8-61,102,共5页
根据邢台市平原区土壤环境状况,分析氮污染源在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规律,根据地下水监测资料,定量分析地下水中各类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转化特征为:氨氮随地下水下移过程中,大部分被土壤吸附;亚硝酸盐氮中间产物,存在... 根据邢台市平原区土壤环境状况,分析氮污染源在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规律,根据地下水监测资料,定量分析地下水中各类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氮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转化特征为:氨氮随地下水下移过程中,大部分被土壤吸附;亚硝酸盐氮中间产物,存在时间有限,对地下水的影响不明显;硝酸盐氮溶于水,入渗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通过对氮类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分析,为合理使用化肥,保护地下水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 非饱和土壤 地质环境效应 邢台市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