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传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7-602,共6页
地质灾害具备自然、社会和资源三重基本属性。地质灾害起源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是地外天体引力、地球内动力、地球表层外动力和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4种地质作用。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 地质灾害具备自然、社会和资源三重基本属性。地质灾害起源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是地外天体引力、地球内动力、地球表层外动力和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4种地质作用。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程度加重导致地质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绝对量是持续上升的。通过采取各种减灾行动,可以实现因灾伤亡人数持续减少,灾害损失相对社会财富增长的比例持续降低,从而实现控制地质灾害增长的趋势。提出了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目标、战略对策和减灾行动,强调建立政府、科学技术界、工程企业界与公众社会“四位一体”的减灾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减灾理念从被动防治向科学开发地质环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变化 减灾战略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商彦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7-109,共3页
河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水文地质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的过程和致灾现状 ,指出了其脆弱性累进的原因 ,并提出了遏制环境恶化 ,减轻灾害影响与损失 。
关键词 河北省 水文地质环境变化 脆弱性与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环境科学利用问题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城镇化需要地质环境安全作保障,城镇建设需要地质工作先行。城镇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主要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组合及其变化,地质环境变化主要体现为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的变化。城镇建设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论需要整体论指导以实... 城镇化需要地质环境安全作保障,城镇建设需要地质工作先行。城镇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主要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组合及其变化,地质环境变化主要体现为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的变化。城镇建设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论需要整体论指导以实现定性,需要分割论指导以实现定量分析。城镇建设过程中地质环境开发利用或工程规划建设误区初步划分为理念误导型、主观蛮干型、盲目扩张型和管理失控型等四种类型,描述了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列举了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形成悲剧性或灾难性后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地质环境变化 整体论 分割论 地质环境利用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
4
作者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国家创新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要达此目的.必然涉及到广大农村基础工程和公共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固体矿山、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国家创新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要达此目的.必然涉及到广大农村基础工程和公共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固体矿山、油气水能源及交通工程等时地质环境的广泛利用,也就必然广泛地影响地质环境的自然演化进程.使地质环境变化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呈现出新的态势.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为避免和减轻负面的风险,就必须创新观念。从人类与地质环境和谐共存的愿望出发,变单纯地保护地质环境和被动地防治地质灾害为持续利用地质环境和主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变化 持续利用 地质灾害防治 科学观 环境地质问题 社会经济 规模建设 和谐共存 风险管理 环境友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段地表覆被变化信息提取及分析
5
作者 胡荣华 于宪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36-139,共4页
利用遥感技术并结合三峡库区巴东段的地层数据,分析研究区地表覆被的时空变化与地层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巴东地区地质环境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巴东地区 地质环境变化 地表覆被 地层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