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被引量:53
1
作者 吴树仁 石菊松 +2 位作者 姚鑫 王涛 汪华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0-1906,共7页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为例,在简单分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资料和GIS技术,计算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结合对近年来...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为例,在简单分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资料和GIS技术,计算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结合对近年来陕西宝鸡市地质灾害调查统计的历史资料分析,提出以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为衡量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基本思路和分级标准,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8级划分标准,并计算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最高为7级,属于极端强烈活动。其中,地质灾害活动最强地段(7级活动区)位于强震震中区映秀镇附近的岷江两岸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发震断裂两侧;次强地段(6级活动区)位于北川县城湔河两岸和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两岸。初步揭示:地质灾害活动强度从发震断裂带向两侧具有明显衰减的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活动如此强烈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汶川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最大面密度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 地质灾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识别的黄土高原活动性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闯闯 姚鑫 +2 位作者 顾畛逵 任开瑀 周振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活动性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频现,但由于其地域广阔、构造活跃、地貌类型多样、各地黄土特性差异较大,一直以来缺乏活动性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系统认识。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观测地表变形的能力,文章利用201... 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活动性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频现,但由于其地域广阔、构造活跃、地貌类型多样、各地黄土特性差异较大,一直以来缺乏活动性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系统认识。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观测地表变形的能力,文章利用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40期Sentinal-1 SAR数据,计算了整个黄土高原62.46×10^(4) km^(2)的地表变形,辅助地貌和光学影像特征,解译了4类活动性地质灾害,共解译出活动性地质灾害3286处,其中滑坡1135处、采矿塌陷1691处、沉降368处、堆填变形体92处,同时对其活动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黄土高原活动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八大区域,包括四大滑坡发育区、三大采矿塌陷分布区和一个沉降灾害分布区。活动性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丛集性,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滑坡体的发育密度与地形地貌有一定联系;采矿塌陷和地面沉降分布在中东部,密集且成群发育。地质灾害发育具有明显的时空发生规律,区域尺度上,地质灾害的发育密集程度受地形地貌和矿产资源的控制;灾害规模上,InSAR识别的灾害规模都为中型以上,与传统统计手段有一定差别。InSAR的识别结果客观反映了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同时,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到地下采煤诱发的地表破坏的分布、范围和强度以及露天采煤矿坑深度和范围的扩展,进而推断煤业生产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质灾害 黄土高原 INSAR 滑坡 采煤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理论在三江北段成矿地质条件研究上的应用——以玉龙成矿带北段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析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建平 唐菊兴 李志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三江北段大地构造位置独特 ,地质构造活动复杂 ,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 ,研究程度较低 ,缺少有效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文章应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理论进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对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地质矿... 三江北段大地构造位置独特 ,地质构造活动复杂 ,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 ,研究程度较低 ,缺少有效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文章应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理论进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对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地质矿产研究方法的探索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成矿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活动 矿产资源 分维 调查方法 岩浆活动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地质学》中译本评介
4
作者 赵学范 《中国大学教学》 1996年第4期47-48,共2页
《普通地质学》中译本评介赵学范北京大学地质系何国琦、韩宝福等教授的翻译的《普随地质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原作者是俄国著名地质学家哈茵院士,正如该书封面齐眉处的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地质学教学参考丛书”所期盼,它... 《普通地质学》中译本评介赵学范北京大学地质系何国琦、韩宝福等教授的翻译的《普随地质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原作者是俄国著名地质学家哈茵院士,正如该书封面齐眉处的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地质学教学参考丛书”所期盼,它在该校地质学系和全校理学实验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地质 中译本 地质学史 教学参考书 地质活动 工程地质条件 地球科学 人类环境保护 地质环境 教学指导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重复重力测量对茅山郯庐两断裂带活动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倪春成 唐伯雄 《地震学刊》 CSCD 1993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分析了江苏重力复测网使用LCR-G 型重力仪进行重力测量的资料、结合卫星重力资料和绝对重力测量,认为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是能够反映地质构造活动的。研究发现,苏南的茅山和苏北的郯庐两断裂带均有活动的迹象,其中苏北段自1987年以来,... 本文分析了江苏重力复测网使用LCR-G 型重力仪进行重力测量的资料、结合卫星重力资料和绝对重力测量,认为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是能够反映地质构造活动的。研究发现,苏南的茅山和苏北的郯庐两断裂带均有活动的迹象,其中苏北段自1987年以来,活动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断裂带 地质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04-16河北滦州M_(S)4.3地震前的大气电场异常信号分析
6
作者 陈涛 王诗涵 +12 位作者 李磊 杨牧萍 张灵倩 张学民 黄辅琼 刘静 熊攀 提烁 吴晗 宋佳军 王聪 苏建峰 罗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1-776,共6页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廊坊市永清县的2个观测台站在2021-04-16河北滦州M_(S)4.3地震前均观测到大气电场异常。宝坻站监测到过境云与地质活动混合型电场异常信号;永清站监测到湾型持续电场异常信号,属于典型...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廊坊市永清县的2个观测台站在2021-04-16河北滦州M_(S)4.3地震前均观测到大气电场异常。宝坻站监测到过境云与地质活动混合型电场异常信号;永清站监测到湾型持续电场异常信号,属于典型的临震前小时尺度先兆信号,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宝坻站的异常电场信号。对比电场异常期间2个台站的气象活动和空间天气活动发现,虽然2台站电场异常信号的表现方式不同,但背景变化中均隐含大型地质活动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可通过分析多源活动导致的空间静电演变过程,形成有效的识别方法,在一定的气象活动范围内,从大气静电监测数据中提取中等以上强度地震的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州地震 前兆信号 小时尺度 大气电场异常 地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2”玛多地震影响区水体变化遥感探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钟宇茜 夏兴生 +1 位作者 胡天宇 潘耀忠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42,共18页
对地质活动主要影响区水系、水体变化进行监测,对于探索地质活动对区域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GoogleEarthEngine平台的支持下,基于2018—2021年逐年7—11月的Sentinel-2A/B遥感数据,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并利用大津算法... 对地质活动主要影响区水系、水体变化进行监测,对于探索地质活动对区域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GoogleEarthEngine平台的支持下,基于2018—2021年逐年7—11月的Sentinel-2A/B遥感数据,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并利用大津算法对“5.22”玛多地震影响区水体信息进行提取并探测其变化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Sentinel-2A/B遥感数据构建的8种水体指数中B3和B5波段组合指数水体信息提取最优,为水体指数构建的波段选择提供了新的参考;(2)对玛多地震前后水体变化进行探测发现2018—2021年研究区水体不存在新增与消失,仅有扩张或收缩,且地表水体面积总体上呈先扩张后收缩的趋势。但是,对局部水体来说,并不完全遵循这一规律;(3)气候变化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局部水体的变化规律,结合区地震影响区域现场调查的事实证明地震活动确实造成了部分地表水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指数 大津算法 气候变化 地质活动 多光谱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O发现新的月球皱纹
8
作者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0-410,共1页
NASA网站2019年5月13日报道,研究人员基于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观测数据发现至少一处月海像月球其他地区一样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开裂和移动。研究结果增进了对仍在活跃变化的月球的理解。相关论文发表在Icarus上。长期以来,数十亿年前形... NASA网站2019年5月13日报道,研究人员基于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观测数据发现至少一处月海像月球其他地区一样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开裂和移动。研究结果增进了对仍在活跃变化的月球的理解。相关论文发表在Icarus上。长期以来,数十亿年前形成的月海被认为已经没有地质活动。但科学家根据LRO相机(LROC)拍摄的照片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皱纹 NASA 数据发现 研究人员 论文发表 地质活动 轨道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活断层探测新进展
9
作者 周荣军 梁明剑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四川活断层普查项目是四川省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历时5年,项目完成了四川省1∶250000活动断层普查、7条断层的1∶50000活动断层地质填图、11个城镇的1∶10000城市活动断层探查和四川省活断层信息系统的建设。该项... 四川活断层普查项目是四川省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历时5年,项目完成了四川省1∶250000活动断层普查、7条断层的1∶50000活动断层地质填图、11个城镇的1∶10000城市活动断层探查和四川省活断层信息系统的建设。该项目新发现了五道梁-长沙贡玛、松岗、达朗松沟等9条断裂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编制了全省1∶250000活动断层地质图,编制和修订了成都平原和若尔盖盆地第四系等厚线图。这些新成果不仅为地方抗震设防、国土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地震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支撑,也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动力学机制和孕震构造环境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活断层普查 活动断层地质填图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 第四系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铭 李唐根 伍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5,共4页
运用地质构造活动论和地壳演化阶段论的观点 ,分析、研究了南沙海域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盆地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 ,南沙海域为东亚大陆边缘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依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及... 运用地质构造活动论和地壳演化阶段论的观点 ,分析、研究了南沙海域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盆地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 ,南沙海域为东亚大陆边缘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依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演化过程 ,将南沙海域分为两大演化旋回 ,即盆地形成前演化旋回和盆地形成演化旋回。前者相对单一 ,后者又可分为三个演化阶段 ,即晚白垩世—中始新世裂谷—断陷阶段、晚始新世—中新世断坳反转阶段和晚中新世—第四纪热沉降阶段。与之相对应 ,形成了 13个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南沙海域 油气资源 地质构造活动 地壳演化阶段论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