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4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区矿山地下水通道精细探查与地质模型构建
1
作者 马蓝建 陈世万 +2 位作者 田浪 余会云 吴攀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目的】岩溶区矿山岩溶通道发育,叠加强烈采矿改造作用,矿山地下水系统可发生显著改变。为查明岩溶区矿山水文地质条件,以贵州岩溶发育区紫木凼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方法】提出地球物理勘... 【目的】岩溶区矿山岩溶通道发育,叠加强烈采矿改造作用,矿山地下水系统可发生显著改变。为查明岩溶区矿山水文地质条件,以贵州岩溶发育区紫木凼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方法】提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融合矿区勘探钻孔、地质剖面图和物探成果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紫木凼金矿区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了该矿区岩溶通道空间展布,建立了融合岩溶通道的矿山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结果】结果显示,矿区内受采矿作用影响的一中段暗河流向与矿区外未受采矿影响的太平洞暗河流向相反;矿区内F3断层和F6断层分别为矿区东西方向的隔水边界。【结论】结果表明:采矿活动显著改变了紫木凼矿区地下水系统,导致地下水流向改变;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能够准确识别地下水岩溶通道与水文地质边界,厘清了矿区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实现了岩溶区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可视化。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矿山地下水污染科学防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通道 地下水污染 物探 三维地质模型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水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深基坑土方开挖管理研究
2
作者 陈祥华 房江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建设项目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可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同时按照弃土的工程特性进行预处理并分类填筑施工,可有效降低弃土边坡的稳定风险。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建立工程场地范围内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及计算,对拟开挖的土石方... 建设项目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可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同时按照弃土的工程特性进行预处理并分类填筑施工,可有效降低弃土边坡的稳定风险。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建立工程场地范围内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及计算,对拟开挖的土石方按照岩性及工程位置进行工程量计算及统计,结合工程位置和土体的工程特点,合理组织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加强开挖过程中土质的分类和管理,可有效控制弃土的综合成本,同时为合理组织弃土的预处理与回填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深基坑 土石方开挖 施工管理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价
3
作者 郭强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有效解决露天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价中各项评价指标赋值主观性强、计算精度差的问题,在综合分析影响三维地质模型精度的主客观因素基础上,采用基于变权系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伊敏露天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为有效解决露天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价中各项评价指标赋值主观性强、计算精度差的问题,在综合分析影响三维地质模型精度的主客观因素基础上,采用基于变权系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伊敏露天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等级为“较高”,三维地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采出量校核相对误差在4%以内;此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价三维地质模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三维地质模型 精度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变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矿山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关联的剖面图更新方法
4
作者 陈应显 李佳莹 +1 位作者 杨红霞 叶永超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29,164,共8页
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山三维地质模型不断变化,需要随之更新地质剖面图以真实反映当前矿山的地质构造与地层性质。针对目前剖面图更新方法存在剖面图内部图元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交互不畅导致剖面图更新不够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与矿山... 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山三维地质模型不断变化,需要随之更新地质剖面图以真实反映当前矿山的地质构造与地层性质。针对目前剖面图更新方法存在剖面图内部图元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交互不畅导致剖面图更新不够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与矿山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关联的剖面图更新方法。通过设计矿山三维地质模型与剖面图元关联关系的概念模型与逻辑模型,实现模型图元与剖面图元对象名称的关联;通过在剖面图上设置水平和高程位置的定位坐标,将剖切所得对象关联至相应的剖面图位置,实现模型图元与剖面图元空间位置坐标的关联,以达到矿山三维地质模型与剖面图属性信息、空间信息等图元数据关联的目的;根据矿山三维地质模型中发生改变的图元确定需要更新的区域,提取区域内各剖面线并根据关联关系得到相应的剖面图,进一步通过遍历判断图元属性更新标志位和几何更新标志位的状态,自动更新各剖面图中属性或几何形状发生变化的剖面图元。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剖面图与矿山三维地质模型的关联,以及剖面图的自动更新;利用该方法自动更新后的剖面图中定位坐标数据与更新前一致,验证了剖面图更新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三维地质模型 剖面图自动更新 图元关联 剖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地质模型分类的深埋输水隧洞衬砌外水压力研究
5
作者 雒少江 丁卫华 +4 位作者 薛海斌 李玉波 严广艺 宋常贵 张东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84,192,共9页
衬砌的外水压力对富水深埋隧洞衬砌厚度和排水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往往忽略宏观地质条件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导致深埋隧洞外水压力估算结果和衬砌设计方案缺乏可靠性的评价。论文依托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将富水... 衬砌的外水压力对富水深埋隧洞衬砌厚度和排水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往往忽略宏观地质条件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导致深埋隧洞外水压力估算结果和衬砌设计方案缺乏可靠性的评价。论文依托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将富水地区深埋隧洞概化为分水岭下、傍山区域、河流下3种代表性的宏观地质环境模型,研究地质条件因素和工程措施对围岩渗流场和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①洞顶地下水高度相同和衬砌不透水条件下,分水岭隧洞周围地下水的渗流方向以竖向为主;河流下隧洞周围地下水的渗流方向以水平为主。分水岭隧洞、傍山区域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依次增大。分水岭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大,依次为0.72、0.77、0.84;而傍山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几乎不变,分别是0.91、0.91、0.93和0.95、0.96、0.96。②采取相同排水措施后,随着埋深增大,分水岭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依次为0.15、0.42、0.64,降压效果最好;而傍山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分别是0.48、0.67、0.77和0.63、0.80、0.83,降压效果逐渐变差;③隧洞埋深1200 m时,分水岭、傍山和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随着围岩渗透系数的增大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分别介于0.43~0.73、0.67~0.89和0.80~0.95,均呈现外水压力随着隧洞埋深增大而增大的规律性。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可以从隧洞宏观水文地质条件与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的规律性评估富水地区隧洞衬砌抗水压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深埋隧洞 宏观地质模型 衬砌 外水压力 排水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面地质模型自适应开采的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鑫超 周脉勇 +2 位作者 李轩 祝永涛 秦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4,共6页
由于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粉尘、水雾导致摄像头视频模糊,通过视频无法常态化实现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使得智能开采技术的实用性受限,文章提出了基于综采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自适应开采的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方法。基于综... 由于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粉尘、水雾导致摄像头视频模糊,通过视频无法常态化实现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使得智能开采技术的实用性受限,文章提出了基于综采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自适应开采的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方法。基于综采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的自适应开采系统下发采煤机规划采高数据,结合采煤机的采高传感器数据和液压支架的高度传感器数据,实时对采煤机滚筒和液压支架进行碰撞检测预警,触发预警后采煤机牵引停止,同时自适应开采系统弹出触发碰撞检测支架的视频窗口,待人工处理消警后采煤机继续自适应割煤。结果表明,该方法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的相对坐标与地质模型的绝对坐标建立关联,实现基于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高度传感器数据和规划的截割数据两种方式的预警,大大提高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碰撞检测预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动态更新 自适应开采 碰撞检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三维地质模型自动构建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鸿卫 闫文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7期25-27,共3页
为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精度,引进ArcGIS技术,设计一种针对三维地质模型的自动化构建方法。以ArcGIS为基础,利用ArcGIS Engine系统,结合C#开发环境,提取三维地质空间点;利用ArcGIS中的对象模型,构建非直接GIS数据模型;为了更加贴近真实的三... 为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精度,引进ArcGIS技术,设计一种针对三维地质模型的自动化构建方法。以ArcGIS为基础,利用ArcGIS Engine系统,结合C#开发环境,提取三维地质空间点;利用ArcGIS中的对象模型,构建非直接GIS数据模型;为了更加贴近真实的三维模型,利用ArcGIS类库中的IGeometryMaterial,设计属性数据聚合与地质结构纹理映射;考虑属性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设计地质数据插值处理;引进变差函数,计算处理后数据的偏差值,将数据录入ArcGIS平台,自动生成三维地层模型。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使三维地质模型剖面随机点与地质实景的匹配度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属性数据 纹理映射 构建方法 自动 三维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开采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康健 张博成 杨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30-138,共9页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构建工作面的透明地质模型则是基础。当前精细化物探技术精度不高,采用定向钻、人工测量等方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建的透明工作面煤层空间位置还不够准确,尚无法满足智能开采对基础工作面地质信息...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构建工作面的透明地质模型则是基础。当前精细化物探技术精度不高,采用定向钻、人工测量等方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建的透明工作面煤层空间位置还不够准确,尚无法满足智能开采对基础工作面地质信息的需求。为此,提出利用三维地震数据解释成果融合槽波勘探、钻孔地质雷达、定向钻、生产及钻探揭露的地质信息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再解释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该技术在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锦界煤矿得到成功应用,将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从“10米级”“米级”提升到“亚米级”。基于此项技术,锦界煤矿综采工作面实现了智能截割,大力推进了工作面无人化、少人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透明地质模型 槽波勘探 地质雷达 定向钻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路桥工程特殊地质岩体勘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小东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7期39-41,共3页
路桥工程施工前对其地质条件尤其是特殊地质岩体进行勘察具有积极意义,甚至影响未来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由于特殊地质岩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勘察方式存在效率较低、精度不高、人为影响较大等弊端难以准确掌握其性质和特征。因此,... 路桥工程施工前对其地质条件尤其是特殊地质岩体进行勘察具有积极意义,甚至影响未来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由于特殊地质岩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勘察方式存在效率较低、精度不高、人为影响较大等弊端难以准确掌握其性质和特征。因此,需要研究新的勘察方法。基于此,文章重点针对3种三维地质模型在路桥工程中的特殊地质岩体勘察方法进行介绍,旨在为后续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路桥 特殊地质 岩体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二号煤矿多维度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精准开采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哲哲 《陕西煤炭》 2024年第2期126-129,141,共5页
为实现黄陵二号煤矿自动化精准开采,研究分析了工作面多源地质信息透明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平台、综采设备空间导航定位及精准控制。其中,信息透明化技术主要包括综合地质勘探及动态解释、三维可视化动态建模等部分;大数据分析... 为实现黄陵二号煤矿自动化精准开采,研究分析了工作面多源地质信息透明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平台、综采设备空间导航定位及精准控制。其中,信息透明化技术主要包括综合地质勘探及动态解释、三维可视化动态建模等部分;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平台主要包括开采工艺大数据决策、预警等部分;综采设备空间导航定位及精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导航定位技术大数据决策精准控制等部分。采用该技术后实现了工作面内多源地质信息的透明化,包括瓦斯赋存条件的可视化,确保了规划截割开采方式的常态化稳定运行,解决了大采高工作面找直和上窜下滑问题,达到对大采高开采装备的智能精准控制,实现智能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 地质模型 大数据融合 精准开采 瓦斯赋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三维地质模型一体化构建研究
11
作者 孔夏丽 肖永东 +3 位作者 何后约 唐成帅 廖仲贻 杨婧 《城市勘测》 2024年第6期188-193,共6页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的推进,对地质三维建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三维地质模型一体化构建方法。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岩土勘察技术,获取地表影像及钻孔数据。同时,采用曲率滤波算法、克里金插值法对数据进行...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的推进,对地质三维建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三维地质模型一体化构建方法。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岩土勘察技术,获取地表影像及钻孔数据。同时,采用曲率滤波算法、克里金插值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研究区地面及地层三维数据。运用Civil 3D的曲面创建功能建立地表及各地层曲面,并结合曲面编辑功能对三角网错误进行检查和重组。此外,对相邻两地层建立拓扑、几何关系,实现快速构建一体化三维地质体模型。以牟定县某项目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以直观显示地质分布,真实反映地质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多源数据 钻孔数据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Civil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地质模型和煤岩识别的自主割煤技术实践探析
12
作者 莫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62,共5页
为解决传统采煤机的记忆截割模式存在的无法自主调整滚筒高度导致割岩量大、人工干预频繁、工程质量难以持续动态达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明地质模型和煤岩识别技术的自主割煤方法。通过构建煤矿透明地质模型对煤矿井下进行地质勘... 为解决传统采煤机的记忆截割模式存在的无法自主调整滚筒高度导致割岩量大、人工干预频繁、工程质量难以持续动态达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明地质模型和煤岩识别技术的自主割煤方法。通过构建煤矿透明地质模型对煤矿井下进行地质勘探及设备分布检测,完成多源数据收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采集液压支架检测的煤机位置以及采煤机行程编码器信息,应用煤岩识别技术进一步优化截割路径。据此提出采煤机滚筒轨迹优化模型以计算整个割煤循环过程中滚筒最合理的截割高度,使产生的截割数据更贴近真实开采环境,实现全过程自主割煤。为验证提出的技术可行性,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石圪台煤矿31309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动化割煤,结果表明,31309工作面工程质量能够保持动态达标,煤机自动化率由92.86%提升到98.54%,人工干预率由26.84%降低到5.12%,每班自动化割煤约2.3万t,达到工作面预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地质模型 煤岩识别 自主割煤 智能化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模型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研究
13
作者 闫福根 钟坤 +1 位作者 李爽 高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216,共14页
【目的】岩体内部各结构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非完全独立,为了使各类结构面有效耦合,对结构面进行三维网络模拟,建立结构面三维模型,以实现各类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采用混合数据结构技术对岩石中存在的Ⅰ、Ⅱ、Ⅲ类结构... 【目的】岩体内部各结构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非完全独立,为了使各类结构面有效耦合,对结构面进行三维网络模拟,建立结构面三维模型,以实现各类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采用混合数据结构技术对岩石中存在的Ⅰ、Ⅱ、Ⅲ类结构面进行精确的地质模型构建;采用Monte Carlo+动态校核方法,对Ⅳ类结构面进行网络模拟;根据实际结构面分布规律,以分组最近原则对Monte Carlo法建立的初步模型进行动态校核,实现初步模型的逐步修正,最后在Vgeo平台上对Ⅰ、Ⅱ、Ⅲ类结构面和Ⅳ类结构面进行模型耦合。【结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X水电站坝后厂房包含岩层、软弱夹层及破碎带的Ⅰ、Ⅱ、Ⅲ类结构面三维地质体耦合模型;根据实测计算得到的2组Ⅳ类结构面实测样本,得到了开挖面实际揭露结构面三维模型并动态校核构建最终模型;对构建的多重三维地质体模型和三维结构面模型进行组合,实现了X水电站坝后厂房各类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统一表达与重构。【结论】实践表明:Ⅰ、Ⅱ、Ⅲ类结构面模型与实测二维剖面一致性较好,Ⅳ类结构面迹长、体密度误差较小,分别为-3.13%~-1.77%和6.36%~7.69%,且与实际揭露的结构面分布一致,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工程师基于模型可快速获取结构面的可视化分析成果和任意高程、任意剖面的结构面分布图,也可通过数字钻孔实现地质超前预报,同时也能为基础处理、渗流等问题处理提供直观的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三维网络模拟 地质模型 动态校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岩土工程设计与可视化技术
14
作者 万业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1期161-164,共4页
该文主要探究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岩土工程设计要点与可视化实现方法。通过平剖面拉伸、旋转的方法构建基坑体三维模型,使用GTP建模方法构建地质体三维模型,运用拓扑无缝集成原理和三角形自分解算法实现地质模型与基坑模型无缝集成,为岩... 该文主要探究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岩土工程设计要点与可视化实现方法。通过平剖面拉伸、旋转的方法构建基坑体三维模型,使用GTP建模方法构建地质体三维模型,运用拓扑无缝集成原理和三角形自分解算法实现地质模型与基坑模型无缝集成,为岩土工程基坑的无缝开挖提供支持。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纹理映射的可视化技术,分别对地层体和基坑开挖体进行纹理映射,可保证三维地质模型的真实感和可视化,在指导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面发挥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岩土工程 纹理映射 可视化 三角形自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岩土工程有限元自动建模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新星 朱合华 +1 位作者 蔡永昌 李晓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5-862,共8页
在岩土工程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复杂的地质环境使得建模困难,模型一般都被简化处理。其结果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借助地质模型能最大程度地表达地质实际的特点,将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岩土工程有限元建模方法——CRM... 在岩土工程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复杂的地质环境使得建模困难,模型一般都被简化处理。其结果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借助地质模型能最大程度地表达地质实际的特点,将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岩土工程有限元建模方法——CRM地质模型转化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三维地质模型经过特定方式转化为符合有限元网格要求的数值计算模型。具体转化过程为:①根据计算范围对地质模型进行区域切割;②从切割模型提取控制数据进行网格重构;③对重构模型按地层属性自动剖分有限元网格;④将网格数据导入数值分析系统完成建模。通过编程实现与实例验证,这种方法能准确生成复杂模型网格,整体建模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且能方便地模拟开挖过程,并可为不同的数值分析系统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前处理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数值模拟 建模方法 三维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转化法 网格重构 网格自动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检验方法及流程
16
作者 孙鑫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10,共4页
建立了一种从定性地进行地质概念模式的类比到定量的利用统计学的算法对地质模型进行逐级检验的方法,形成多条件约束下的地质模型精度评价体系;结合露天煤矿矿床赋存条件及构造特点,提出了普适的矿床界面模型构模方法,研究了不同赋存条... 建立了一种从定性地进行地质概念模式的类比到定量的利用统计学的算法对地质模型进行逐级检验的方法,形成多条件约束下的地质模型精度评价体系;结合露天煤矿矿床赋存条件及构造特点,提出了普适的矿床界面模型构模方法,研究了不同赋存条件下块体模型尺寸x、y、z值的设定方法。露天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检验方法提高了地质模型精度和模型运算速率,为露天矿工程开采设计、生产和运维工作提供可靠的模型和数据支撑,为建设智慧化露天矿山提供“高品质”的模型底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界面模型 块体模型 模型精度 储量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模型的金属矿藏存量测量系统的实现
17
作者 李曲折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7期19-21,共3页
金属矿产指从中可以提取出金属资源的有用矿物资源。金属矿体具有不同于其他矿藏的特有的空间几何特征、属性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构建的各种矿床勘探综合图件,是地质建模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金属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图示化... 金属矿产指从中可以提取出金属资源的有用矿物资源。金属矿体具有不同于其他矿藏的特有的空间几何特征、属性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构建的各种矿床勘探综合图件,是地质建模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金属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图示化表达形式的分析研究,采用“由面到体”的实体建模方案,建立地质模型。进而建立了金属矿藏储量的测量系统,可以动态的测量评估金属矿藏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金属矿藏 存量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高精度透明地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18
作者 高杬 霍金刚 吴博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1期139-142,165,共5页
陕煤黄陵矿业双龙煤矿智能工作面建设过程中,由于薄煤层开采作业空间有限,严重制约了智能化采煤装备的运行效率。为此,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工作面进行高精度透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提高智能综采精细化程度。在综合地质勘探资... 陕煤黄陵矿业双龙煤矿智能工作面建设过程中,由于薄煤层开采作业空间有限,严重制约了智能化采煤装备的运行效率。为此,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工作面进行高精度透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提高智能综采精细化程度。在综合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地层模型、断层模型,并结合巷道写实动态更新地质模型提高精度,保持回采前方50 m范围内地质模型顶底板精度在0.2 m左右,并结合截割工艺下发地质参数,为薄煤层智能精准开采提供了依据,减轻了井下工人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透明地质模型 地层模型 断层模型 顶底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分析
19
作者 段本春 《安徽建筑》 2024年第9期90-91,共2页
由于传统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文章基于BIM技术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进行分析。对原始数据预处理并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设定不同钻孔间的连接规则,使得三棱柱体元能与连接规则相匹配;遍历... 由于传统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文章基于BIM技术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进行分析。对原始数据预处理并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设定不同钻孔间的连接规则,使得三棱柱体元能与连接规则相匹配;遍历所有钻孔点,提取位于钻孔点下的地层岩性项值,去除重复值,找出所有地层岩性类型;运用B-rep法搭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布尔运算遍历顶点符合右手法则的三棱柱列表;使用三维场景树来描述有向无环图,运用OpenGL三维可视化图形库实现三维场景显示和交互,从而实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工程地质勘察 三维地质模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RBS在实体地质模型建造中的应用
20
作者 相桂生 舒航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提出了应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方法来构造三维实体地质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地质构造,生成的三维地质实体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关键词 样条法 实体地质模型 地质变量估值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