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及地质构造背景 被引量:234
1
作者 卢欣祥 于在平 +3 位作者 冯有利 王义天 马维峰 崔海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作用发育 ,是中国著名的Mo ,W ,Au多金属成矿带 ,也是中国最大的Mo,Au ,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通过深源浅...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作用发育 ,是中国著名的Mo ,W ,Au多金属成矿带 ,也是中国最大的Mo,Au ,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通过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成矿特点的研究 ,发现成矿多与中生代燕山期 (170~ 10 0Ma)的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类有关 ,并生成一系列斑岩_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矿床具有深源、与岩体同时、同空间以及岩体的成矿元素丰度高等特点。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 ,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 ,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期中国东部在陆内俯冲的背景下 ,岩石圈巨大减薄 ,引起软流圈抬升和地幔上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背景 深源浅成型花岗岩 成矿作用 构造演化 东秦岭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胜6.0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光全 王晋南 +1 位作者 王绍晋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61,共6页
阐述了永胜MS6 0级地震震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构造应力场 ,结合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几何形态、震源机制解、主余震震中分布和地表破坏等资料 ,讨论了地震的发震构造 ,认为程海断裂宾川—金沙江段是该地震的发震断裂。程海断裂宾川—... 阐述了永胜MS6 0级地震震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构造应力场 ,结合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几何形态、震源机制解、主余震震中分布和地表破坏等资料 ,讨论了地震的发震构造 ,认为程海断裂宾川—金沙江段是该地震的发震断裂。程海断裂宾川—金沙江段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背景 发震构造 发震断裂 程海断理解 左旋走滑 永胜6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巴伊亚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北部地质构造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徐鸣 姚仲友 +2 位作者 沈莽庭 高天山 周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64-2178,共15页
通过建立描述成矿作用特征的构造和时间框架,探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北部矿床的成因。许多太古宙的矿化作用发生在克拉通形成以前。铬铁矿、镍、金和祖母绿矿床是古元古代造山旋回形成的,那时克拉通合并到大西洋古陆。在中—新元古代,... 通过建立描述成矿作用特征的构造和时间框架,探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北部矿床的成因。许多太古宙的矿化作用发生在克拉通形成以前。铬铁矿、镍、金和祖母绿矿床是古元古代造山旋回形成的,那时克拉通合并到大西洋古陆。在中—新元古代,即罗迪尼亚(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期间,有拉张事件发生,其与磷矿和铀矿有关。金伯利岩金刚石矿化和金矿化是巴西利亚(Brasiliano)造山旋回形成的,其与西冈瓦纳大陆拼合同期。在寒武纪,该区存在长期和均一的地应力记录。同位素和磁性系统的重置,影响了在520Ma时候的依列斯(Irecê)盆地的新元古代沉积作用。这种重置归因于巴西利亚造山旋回结束时区域尺度流体的迁移和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 地质构造背景矿床类型 成矿作用 巴伊亚 巴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构造背景的特殊性对油气勘探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志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在对比世界上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中国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在盆地演化、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了中国油气勘探工作在复杂地质背景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今后勘探发展... 在对比世界上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中国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在盆地演化、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了中国油气勘探工作在复杂地质背景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今后勘探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质构造背景 油气囊 形成条件 特殊性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环境特征简介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永福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其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它们有着独具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比较多样,矿床类型亦较繁多,并多...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其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它们有着独具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比较多样,矿床类型亦较繁多,并多具活动性陆壳的成矿特征。金矿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热液矿床多具后生特征。矿床类型以交代-重熔花岗质杂岩中的玲珑-焦家式金矿为最重要,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石英脉型和糜棱岩带型金矿次之,微细浸染型和火山热液型金矿亦有一定远景,金矿资源比为:岩金占51.7%,伴生金占31.48%,砂金占1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环境 金矿床 地质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达若洛陇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李海峰 宋扬 +4 位作者 方向 李发桥 熊妍 高轲 朱磊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4-1663,共20页
达若洛陇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北缘高保约地区, 是该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为查明其矿床类型、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等地质特征, 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心编录, 开展了岩/矿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 达若洛陇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北缘高保约地区, 是该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为查明其矿床类型、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等地质特征, 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心编录, 开展了岩/矿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达若洛陇矿床以铜矿化为主, 伴生金、银矿化, 金属矿物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及与围岩接触带的外矽卡岩, 为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同位素测年显示, 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3.2±0.9Ma, 成矿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47.1±1.2Ma, 辉钼矿Re-Os年龄为153.8±1.6Ma, 表明矿化形成于中生代, 是班-怒带首次发现的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形成于班-怒洋洋壳北向俯冲过程的活动大陆边缘, 具有洋壳熔融型埃达克质岩特征。综上, 本文认为班-怒带具有寻找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时代 构造地质背景 斑岩-矽卡岩型铜矿 达若洛陇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中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
7
作者 池月余 李双 +3 位作者 吴文龙 余良范 杨晓勇 张千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15-916,共2页
1沙溪-菖蒲山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郯庐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常印佛等,1991)。岩体侵位的接触地层主要是中志留统陆相~滨海相碎屑岩,下志留统浅海相碎屑岩,... 1沙溪-菖蒲山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郯庐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常印佛等,1991)。岩体侵位的接触地层主要是中志留统陆相~滨海相碎屑岩,下志留统浅海相碎屑岩,以及中、下侏罗统内陆湖相碎屑岩等。铜金矿体绝大部分产于石英闪长斑岩,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体内,并受全区北北东向复式背斜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背景 斑岩型铜金矿 菖蒲 沙溪 郯庐断裂带 岩浆岩 石英闪长斑岩 长江中下游 碎屑岩 地质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主断裂带中段构造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夏金梧 朱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137,159,共8页
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由金沙江主断裂及其西界断裂、东界断裂等3条主要断裂和西支断裂、巴塘断裂以及其它一些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组成,宽约50~60 km,总体走向近南北向,控制不同构造层的边界。大致以北侧巴塘断... 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由金沙江主断裂及其西界断裂、东界断裂等3条主要断裂和西支断裂、巴塘断裂以及其它一些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组成,宽约50~60 km,总体走向近南北向,控制不同构造层的边界。大致以北侧巴塘断裂和南侧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为界,断裂带可分为北、中、南3段。通过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研究及断裂带物质测年分析等,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中段各条次级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方式以右旋水平走滑兼逆冲运动为主。据断裂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等综合分析,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的里甫-日雨断裂、曾大同断裂等具有发生6.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断裂带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断裂活动性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仙人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焕霞 景明 +1 位作者 赵桂军 宛克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湖南仙人岩金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北部,金矿床赋存于Ⅲ级仙人岩倒转背斜中,该类倒转背斜不仅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首先在分析该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对矿体特征、黑土夹角砾型金... 湖南仙人岩金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北部,金矿床赋存于Ⅲ级仙人岩倒转背斜中,该类倒转背斜不仅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首先在分析该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对矿体特征、黑土夹角砾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然后结合相关地质勘探资料,讨论了仙人岩矿田硅化角砾岩与金矿床的成矿关系;最后对区内找矿方向以及仙人岩—杨家岭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仙人岩金矿深部成矿远景区进行了探讨。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金矿及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背景 矿体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方向 找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西南部乌本迪带的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康康 刘晓阳 +5 位作者 王杰 任军平 左立波 何胜飞 吴兴源 孙宏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5-599,共15页
乌本迪带主要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由8个地体构成,不同地体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年龄。乌本迪带不是单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而是经过不同阶段的俯冲造山作用和盆地内沉积作用形成。本文通过综合整理不同时期乌本迪带... 乌本迪带主要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由8个地体构成,不同地体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年龄。乌本迪带不是单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而是经过不同阶段的俯冲造山作用和盆地内沉积作用形成。本文通过综合整理不同时期乌本迪带内地质事件和构造地质背景资料,将乌本迪带的演化分为9个阶段,分别为新太古代阶段(2740~2640Ma)、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沉积阶段(2640~2050Ma)、古元古代乌萨加蓝阶段(2050~1930Ma)和乌本迪阶段(1930~1800Ma)、古-中元古代沉积阶段(1800~1400Ma)、中元古代的基博拉阶段(1400~1080Ma)、中-新元古代伊鲁米德阶段(1080~850Ma)以及新元古代-寒武纪早泛非作用伸展阶段(850~600Ma)和晚泛非作用阶段(600~500Ma),其中形成于乌萨加蓝阶段的弧后洋盆之后可能继续扩张,在乌本迪阶段又发生俯冲造山作用。乌本迪带内金矿田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早期阶段形成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在后期演化中又不同程度的再活化,形成多期次的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年龄 构造地质背景 金矿田 乌本迪带 坦桑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阿尔茨托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场的多重分形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邹林 彭省临 +2 位作者 杨自安 赖建清 张普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41,共6页
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其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区,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应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型方法,对各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和化探元素富集的成因机理不同,各区元素地... 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其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区,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应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型方法,对各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和化探元素富集的成因机理不同,各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具有两种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只有两个无标度区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和有两个以上无标度区的高丛集多重分形模式,具有相同成因的元素组合具有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元素的成矿富集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划分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经检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多重分形 异常 地质构造背景 成矿地质背景 化探 富集规律 学区 模型方法 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晓利 邓俭良 冉洪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该区域由一系列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在大地构造上是连接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的过渡地带。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震...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该区域由一系列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在大地构造上是连接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的过渡地带。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震后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两侧,滑坡崩塌灾害的分布很不均匀。大多数的滑坡崩塌存在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盘,只有12%左右的滑坡、崩塌出现在下盘;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高密度区出现在断裂带的两端和中部地区。相关的统计分析表明,此次地震中,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的发育与地形地貌、地震动、坡体岩石性质等密切相关。在硬岩、较硬岩区域,滑坡、崩塌等灾害也广泛发育,这种特点与炉霍、昭通等地震滑坡中获得的认识有所不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地形地貌及岩石等地质条件的影响,进而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分布特征 地质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宏观地貌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耀光 严宝文 靳世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宏观地貌的基本特征、地质构造背景和地貌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形成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特征及农业发展基础条件的深刻认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区域农业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貌 发育特征 生态环境 地质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虎头崖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性研究
14
作者 雷浩 鲁安怀 +1 位作者 谷湘平 易立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82-783,共2页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硅卡岩型多金属矿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与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张爱奎等,2010)、肯德可克铁多金属矿(潘彤等,2003)和尕林格大型铁多金属矿(陈世顺等,2009)相邻,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硅卡岩型多金属矿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与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张爱奎等,2010)、肯德可克铁多金属矿(潘彤等,2003)和尕林格大型铁多金属矿(陈世顺等,2009)相邻,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其成因引人瞩目,成矿作用以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硅卡岩型矿化为主(刘云华等,2006;丰成友等,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虎头崖 金属矿 成矿地质条件 陈世顺 祁漫塔格 矿化带 矿石结构 地质构造背景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