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沌理论在三江北段成矿地质条件研究上的应用——以玉龙成矿带北段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析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建平 唐菊兴 李志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三江北段大地构造位置独特 ,地质构造活动复杂 ,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 ,研究程度较低 ,缺少有效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文章应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理论进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对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地质矿... 三江北段大地构造位置独特 ,地质构造活动复杂 ,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 ,研究程度较低 ,缺少有效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文章应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理论进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对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地质矿产研究方法的探索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成矿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活动 矿产资源 分维 调查方法 岩浆活动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5
2
作者 龚铭 李唐根 伍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5,共4页
运用地质构造活动论和地壳演化阶段论的观点 ,分析、研究了南沙海域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盆地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 ,南沙海域为东亚大陆边缘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依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及... 运用地质构造活动论和地壳演化阶段论的观点 ,分析、研究了南沙海域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盆地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 ,南沙海域为东亚大陆边缘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依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演化过程 ,将南沙海域分为两大演化旋回 ,即盆地形成前演化旋回和盆地形成演化旋回。前者相对单一 ,后者又可分为三个演化阶段 ,即晚白垩世—中始新世裂谷—断陷阶段、晚始新世—中新世断坳反转阶段和晚中新世—第四纪热沉降阶段。与之相对应 ,形成了 13个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南沙海域 油气资源 地质构造活动 地壳演化阶段论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重复重力测量对茅山郯庐两断裂带活动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倪春成 唐伯雄 《地震学刊》 CSCD 1993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分析了江苏重力复测网使用LCR-G 型重力仪进行重力测量的资料、结合卫星重力资料和绝对重力测量,认为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是能够反映地质构造活动的。研究发现,苏南的茅山和苏北的郯庐两断裂带均有活动的迹象,其中苏北段自1987年以来,... 本文分析了江苏重力复测网使用LCR-G 型重力仪进行重力测量的资料、结合卫星重力资料和绝对重力测量,认为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是能够反映地质构造活动的。研究发现,苏南的茅山和苏北的郯庐两断裂带均有活动的迹象,其中苏北段自1987年以来,活动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断裂带 地质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