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岩石圈地热特征 被引量:63
1
作者 汪洋 汪集 +1 位作者 熊亮萍 邓晋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中国大陆的 80 0余个大地热流值数据 ,作者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热特征。中国大陆热流的空间分布以及其他岩石圈热状态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变化 ;这些特征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 亚洲碰撞导致的新生代构造热... 根据中国大陆的 80 0余个大地热流值数据 ,作者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热特征。中国大陆热流的空间分布以及其他岩石圈热状态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变化 ;这些特征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 亚洲碰撞导致的新生代构造热活动。中国大陆各构造单元的地壳生热率亦表现出横向非均匀性 ,这意味着各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成分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研究表明 ,各主要构造单元的地壳力学强度和地震活动性均受其地热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质构造单元 岩石圈 地热特征 大地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区域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及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18
2
作者 尹延鸿 张训华 +1 位作者 温珍河 郭振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5,共7页
我国东部海区及邻域1∶1 000 000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将于2008年底出版,区域构造图是其中的主要专业图件之一。讨论了该专业图件的编图方法、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法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首次对黄海东海区进行了全面剥皮编图,剥去了Q+N2... 我国东部海区及邻域1∶1 000 000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将于2008年底出版,区域构造图是其中的主要专业图件之一。讨论了该专业图件的编图方法、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法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首次对黄海东海区进行了全面剥皮编图,剥去了Q+N2地层。对于沉积盆地用等厚度线表示出了新生界的厚度。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方法是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并以现今的构造特征为主要划分依据。板块内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在总结国内外多种构造单元划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了对我国东部海区及邻域的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区内一级构造单元为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构造域(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西太平洋构造域主要包括太平洋板块的西部及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在该区的部分可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和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由日本琉球岛弧、冲绳海槽弧后盆地、日本海弧后盆地等次级构造单元构成。东亚大陆构造域在该区内由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南地块等次级构造单元构成。各地块又可划分出盆地、隆褶带、隆起区等多个次一级地质构造单元。最低一级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凸起和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 中国东部海区 地质构造单元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部海区及其邻域区域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及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4
3
作者 尹延鸿 温珍河 +3 位作者 孙桂华 郭振轩 侯方辉 郭兴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0,共7页
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1∶1 000 000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已编制完成并将出版,区域构造图是其中的主要图件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该专业图件的编图思路、方法、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特征。该图主要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 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1∶1 000 000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已编制完成并将出版,区域构造图是其中的主要图件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该专业图件的编图思路、方法、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特征。该图主要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采取了剥皮法(剥去第四系)编图方法,主要表达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构造单元划分、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盆地分布等特征,在海底和沉积盆地中,还用等值线表示出了新生界的厚度。基于现今大地构造格局将本区划分出六级地质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为板块(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构造域(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三级构造单元为地块或岛弧,四级构造单元为盆地、隆起区、隆褶带或海盆区,五级构造单元为隆起或坳陷,六级构造单元为凸起或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 地质构造单元 划分 中国南部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地质单元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子戌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探讨了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提出了改进的计算公式,并在突出危险性预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 瓦斯 地质构造单元 复杂程度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地构造学 被引量:17
5
作者 任纪舜 郝杰 肖藜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1926年前,以外国人为主的研究时期;1926~1949年,开创和奠基时期;1949~1966年,大发展和百家争鸣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时期;1976年至今,板块构造盛行时期。主要成就有:多年的调... 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1926年前,以外国人为主的研究时期;1926~1949年,开创和奠基时期;1949~1966年,大发展和百家争鸣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时期;1976年至今,板块构造盛行时期。主要成就有:多年的调查研究已为大地构造研究准备了丰富的资料;中国造山旋回和构造阶段划分已取得基本共识;已经查明中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确定了中国的主要断裂系统和主要缝合带;初步查明了中国深部构造轮廓;青藏高原研究及一些重要问题研究已获重要进展;。笔者认为百家争鸣和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创造性思维是中国大地构造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单纯跟踪模仿则是最大的弊端。中国大地构造学正在地球系统科学认识的指导下,向着共同发展和融合的道路前进,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体系正在酝酿形成中。为了对中国以至亚洲大地构造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需要:①大地质科学多学科高水平结合加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②从全球构造出发,把微观、宏观、宇观的研究结合起来;③从中国和亚洲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力求突破;④建立经典研究地区和野外实验基地;⑤实现东亚大地构造研究的大跨越,建立东亚地质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地质构造单元 深部构造 青藏高原 中国 大地构造 东亚地学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南华构造区东部地壳波速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健生 劳秋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1,共5页
研究区按地壳波速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速度结构可能代表的地质含义。指出本区的壳内低速层出现于不同层次,其厚度薄、规模小,不利于在同一造山幕内发育大规模的基底拆离和长... 研究区按地壳波速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速度结构可能代表的地质含义。指出本区的壳内低速层出现于不同层次,其厚度薄、规模小,不利于在同一造山幕内发育大规模的基底拆离和长距离的推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构造 地壳 速率结构 地质构造单元 低波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田草坪超基性岩体地质特征及含矿性分析
7
作者 白和 文月贵 +2 位作者 杨房 田琦 尚小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41-44,共4页
1区域地质特征工作区属华北地台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系,南北跨2个三级地质构造单元,自北而南依次为纸房一永丰褶皱束、太白一商县褶皱束(图1)。
关键词 区域地质特征 超基性岩体 含矿性 草坪 蓝田 地质构造单元 褶皱系 华北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及周缘”与“江南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8
作者 本刊编辑部(整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扬子陆块与江南陆块是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历来受到国内外地质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队伍,部署开展系列地质矿产填图工作。利用当今地质填图新概念,借助物、化、遥、探与分析测试新技术,重新认识扬子陆块与... 扬子陆块与江南陆块是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历来受到国内外地质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队伍,部署开展系列地质矿产填图工作。利用当今地质填图新概念,借助物、化、遥、探与分析测试新技术,重新认识扬子陆块与江南陆块的组成与特点,重新诠释其形成与演化,现将两个工程取得的重要成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中国地质调查局 江南陆块 地质矿产 地质填图 地质 地质构造单元 成果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质队改革的几点意见
9
作者 肖平 《当代经济管理》 1987年第3期12-15,共4页
一、关于地质队机构的改革问题地质队组织机构的改革,是经济改革中一个关系到全局性的问题。不改不行,盲目的改,会给生产带来混乱。组织机构的基本任务:一是对整个地质工作要做到正确的调节和有效的控制,二是促使整个地质工作在普... 一、关于地质队机构的改革问题地质队组织机构的改革,是经济改革中一个关系到全局性的问题。不改不行,盲目的改,会给生产带来混乱。组织机构的基本任务:一是对整个地质工作要做到正确的调节和有效的控制,二是促使整个地质工作在普查一评价一勘探的轨道上,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正常发展。具体要求是:省区地质队,即适当考虑原有按行政区划设置起来的大队,又要逐步转入按自然条件,按区域地质构造单元设置大队或分队。大队基地建设,应在城镇或其近郊区进行队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地质 组织机构 地质构造单元 地质工作 行政区划 全局性 近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长福 林长佑 +1 位作者 王书明 陈军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利用兰州地区现有的大地电磁资料 ,对该区的深部电性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兰州地区各地质构造单元的电性差异较明显 ,与区域构造有较好的对应性。
关键词 兰州地区 大地电磁 电性结构 地质构造单元 电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现卤钠石
11
作者 李秉孝 杨波 王克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卤钠石最早是1888年发现于美国西尔斯湖。包括卤钠石在内的Na<sub>2</sub>SO<sub>4</sub>-NaF-NaCl体系中的几种含氟硫酸盐矿物,是蒸发岩早期沉积阶段碱性湖相环境下形成的典型矿物。 1988年4月,作者在考察内... 卤钠石最早是1888年发现于美国西尔斯湖。包括卤钠石在内的Na<sub>2</sub>SO<sub>4</sub>-NaF-NaCl体系中的几种含氟硫酸盐矿物,是蒸发岩早期沉积阶段碱性湖相环境下形成的典型矿物。 1988年4月,作者在考察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盐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阶段 蒸发岩 巴彦诺尔 湖相 硫酸盐矿物 巴丹吉林沙漠 阿拉善右旗 西尔斯 地质构造单元 石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冕宁尤黒木地区前寒武基底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科 龙训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17-417,共1页
研究区位于康滇断隆带北段小相岭南北构造带,以安宁河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地质构造单元,西部为冕宁穹隆、东部为石棉台穹,工作区位于西部冕宁穹窿北段,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康定群,包括下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咱里岩... 研究区位于康滇断隆带北段小相岭南北构造带,以安宁河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地质构造单元,西部为冕宁穹隆、东部为石棉台穹,工作区位于西部冕宁穹窿北段,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康定群,包括下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咱里岩组和上部以变粒岩、片岩、石英岩、变砂岩、红柱石千枚岩为组合的冷竹关岩组两大套区域变质岩石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标志 矿床成因 地质构造单元 南北构造 断隆带 岩组 岩石地层 下元古界 冕宁 区域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位移场之三维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潘立宙 张小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75-183,共9页
考虑到地壳的三维不均一性,并使各地质构造单元的参数与实测值相近,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在重力和温度作用下的地壳位移场。计算得到的位移场具有全球分带的特点。这种分带与地球表面构造形迹吻合得较好。
关键词 位移场 构造形迹 温度作用 地质构造单元 地壳结构 不均匀性 不均一性 分带 密度分布 地球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年的量子地球化学
14
作者 邹祖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5年第3期93-94,共2页
二○○○年量子地球化学将成为地学中一个成熟的系统的新学科,它将把地球化学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地球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各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全部元素及同位素的分布、分配、迁移富集的规律,量子地球化学将作出新的总结。
关键词 地质构造单元 矿床成因 发展阶段 化学参数 热液矿床 有序分布 岩浆作用 量子化 新矿物 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与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初探
15
作者 汪治国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2-53,共2页
湖南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已完成16万km^2,根据本省自然景观的特点,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其次是土壤测量控制面,平均采样密度为1—1.5个样/km^2。系统的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或沉积相)来布置岩石采样工作。样品分析测试41个元素... 湖南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已完成16万km^2,根据本省自然景观的特点,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其次是土壤测量控制面,平均采样密度为1—1.5个样/km^2。系统的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或沉积相)来布置岩石采样工作。样品分析测试41个元素。所有样品全是按定量分析精度要求测定的,检出限高。如 Cd 为0.1ppm,As 为1ppm,Pb 为2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质构造单元 化探 人体健康 测量控制 采样工作 样品分析 工作方法 分析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征——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特征
16
作者 李光岑 肖序常 +2 位作者 李廷栋 袁学诚 杨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99-104,共6页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在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的。现以图为例简述其高原岩石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聂拉木群 区域构造线 地质构造单元 断面特征 缝合带 上地幔 外来岩块 地台盖层 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