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不良地质带隧道结构响应规律模型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荣巍 苏旭林 +1 位作者 赵楚军 黄小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研究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带的结构响应特性,以福宜高速公路阳宗隧道工程为依托,设计了穿越不良地质带隧道结构响应规律模型实验平台,实现了几种不同类型不良地质带工况下隧道工程缩尺模拟实验。基于该平台,详细介绍了所有系统的结构及功... 为研究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带的结构响应特性,以福宜高速公路阳宗隧道工程为依托,设计了穿越不良地质带隧道结构响应规律模型实验平台,实现了几种不同类型不良地质带工况下隧道工程缩尺模拟实验。基于该平台,详细介绍了所有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针对4种不良地质带工况制定了相应实验方案,并以断层破碎带作为典型不良地质案例,演示了模型实验全过程,分析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的结构响应规律,最后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实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地质带 隧道 结构响应规律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带近地表地质变形带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2
作者 徐锡伟 于贵华 +5 位作者 陈桂华 李陈侠 张兰凤 Yann Klinger Paul Tapponnier 刘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17,共17页
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相对高的地质和GPS滑动速率,地表破裂型地震频发。在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老城西和半果巴、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和玛沁、海原断裂带松山等地点的探槽地质... 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相对高的地质和GPS滑动速率,地表破裂型地震频发。在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老城西和半果巴、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和玛沁、海原断裂带松山等地点的探槽地质剖面揭露了这些走滑断裂带累积地质变形带的基本特征。阿尔金断裂带半果巴探槽和阿克塞老城西探槽、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探槽和玛沁探槽揭露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约12m左右;海原断裂带松山拉分盆地边界单条走滑断层地质变形带宽度不足10m,考虑到地震期间拉分盆地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变形,则拉分盆地本身也应作为强变形带处理。由此可见,经历过多个地震地表破裂循环的东昆仑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其地质变形带的宽度是有限的,具有变形局部化特征。单条走滑断层的地质变形带宽度一般为10余米,比较保守地估计应<30m,走滑断层斜列阶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取决于阶区本身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变形 走滑断层 阿尔金断裂 东昆仑断裂 海原断裂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质走廊带岩石物性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阳 韩立国 +4 位作者 孟兆海 徐学纯 李凤婷 董思源 周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3-1634,共12页
本文对辽西地质走廊带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标本进行物性参数测量,建立沉积岩和火成岩岩石密度、弹性波速度、磁化率、电阻率与光谱数据之间的定性和半定量关系,研究岩石物性与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研究岩石的成岩环境。根据不同... 本文对辽西地质走廊带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标本进行物性参数测量,建立沉积岩和火成岩岩石密度、弹性波速度、磁化率、电阻率与光谱数据之间的定性和半定量关系,研究岩石物性与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研究岩石的成岩环境。根据不同岩石类型相关系数曲线的统计结果,总结了岩石光谱反射率与岩石密度、弹性波速度、磁化率、电阻率相关系数强弱特征和岩石类型之间的关系,从相关性强弱变化的特征分析出岩石成岩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其中,沉积岩的物理沉积环境导致其岩石光谱反射率与密度和弹性波速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火成岩稳定的成岩环境导致其岩石光谱反射率与磁化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沉积岩和火成岩的光谱反射率与岩石密度和弹性波速度均为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质走廊 岩石物性 岩石光谱反射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复杂地质构造带回采技术 被引量:21
4
作者 韩建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鉴于寺河矿多年来在大采高安全高效开采方面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工作面过复合地质构造带时回采技术难题的解决处理,文章以建矿以来构造最为复杂的东三盘区3303工作面为工程技术背景,制定了工作面过复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了... 鉴于寺河矿多年来在大采高安全高效开采方面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工作面过复合地质构造带时回采技术难题的解决处理,文章以建矿以来构造最为复杂的东三盘区3303工作面为工程技术背景,制定了工作面过复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了过复合地质构造带技术方案的实践经验,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为类似条件工作面安全、快速、顺利通过复杂构造带提供宝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河矿 大采高工作面 复合地质构造 回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带区域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的防突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再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针对地质构造带区域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的防突问题,分析了矿井地质构造对突出煤层的控制作用和局部地质构造对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掘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的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突出煤层 采掘工作面 防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65
6
作者 周永章 李兴远 +5 位作者 郑义 沈文杰 何俊国 虞鹏鹏 牛佳 曾长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681,共15页
钦杭成矿带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的简称,具有矿床规模大、矿床分布密集、矿床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样的显著特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钦杭成矿带又称为钦杭(构造)结合带,大地构造位置对应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 钦杭成矿带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的简称,具有矿床规模大、矿床分布密集、矿床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样的显著特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钦杭成矿带又称为钦杭(构造)结合带,大地构造位置对应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接合带。研究显示,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它在古生代仍存在洋壳,属于洋陆俯冲体系。中生代构造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地质事件,它使钦杭带由特提斯构造域卷入到西太平洋构造域中,大地构造性质从华夏和扬子板块之间的板块构造机制为主,转为陆内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环境,并产生巨大的地质效应,最突出的是燕山期岩浆的大规模活动以及成矿作用的大爆发。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确切的幔源端元信息,幔源物质参与了许多矿床的形成,并为最近钨多金属矿床北拓找矿所验证。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钼)矿带,斑岩铜(钼)矿在钦杭结合带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它们的主成岩成矿年龄是燕山期,但带有古老俯冲带岛弧体系的基因。钦杭带也是一条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VMS型铜多金属矿床和SEDEX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发育。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带,古老俯冲带经燕山期改造/叠加成矿是钦杭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结合(成矿) 华夏板块 古老俯冲 中生构造转换地质事件 燕山期成矿大爆 斑岩铜(钼)矿 喷流热水沉积矿床 改造/叠加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地质构造带的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生全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2-15,11,共5页
本文以地质观点为主,提出了南桐煤矿5号煤层小型地质构造带预测的方法;提出了小型地质构造带既是各项地质指标在同地段的同步变化带,又是小断层密集带的结论;而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小型地质构造带上。因此,通过小型地质构造带... 本文以地质观点为主,提出了南桐煤矿5号煤层小型地质构造带预测的方法;提出了小型地质构造带既是各项地质指标在同地段的同步变化带,又是小断层密集带的结论;而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小型地质构造带上。因此,通过小型地质构造带的预测可进一步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煤矿 煤突出 瓦斯突出
全文增补中
地面注浆加固异常地质构造带机理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孟晓洁 姚直书 +1 位作者 俞刚 李军要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66,共3页
介绍了地面注浆加固异常地质构造带作用机理,对地面注浆加固后的现场岩芯样进行了表观分析和抗压强度试验;同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了岩芯样微观结构,分析了地面注浆对异常地质构造带的加固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地面注浆加固地质异常构... 介绍了地面注浆加固异常地质构造带作用机理,对地面注浆加固后的现场岩芯样进行了表观分析和抗压强度试验;同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了岩芯样微观结构,分析了地面注浆对异常地质构造带的加固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地面注浆加固地质异常构造带,不但可以降低异常体区域裂隙率,防止突水,而且可以加强巷道顶底板岩体力学性质,增强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预注浆 异常地质构造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掘作业过地质构造带的突出预测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吴自立 陈长寿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20,124,共4页
分析了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以及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介绍了在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的一些方法。分析指出,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地质构造带极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 分析了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以及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介绍了在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的一些方法。分析指出,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地质构造带极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当加强对突出的预测预报,实施有效的防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构造 采掘作业 预测预报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安山煤矿掘进巷道地质变化带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伏巨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5,43,共3页
大安山井田构造以复式褶曲构造形态为主,因勘探地质资料缺乏,尤其是小构造发育情况不清楚,给矿井进行安全高效的机械化开采和掘进带来了不良影响。采用六通道瑞利波探测技术对大安山煤矿某掘进巷道进行了地质变化带井下探测,根据探测结... 大安山井田构造以复式褶曲构造形态为主,因勘探地质资料缺乏,尤其是小构造发育情况不清楚,给矿井进行安全高效的机械化开采和掘进带来了不良影响。采用六通道瑞利波探测技术对大安山煤矿某掘进巷道进行了地质变化带井下探测,根据探测结果推断出了掘进迎头前方和侧帮地质变化带和断层等构造情况。实际揭露情况验证了推断结论,为大安山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京西煤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变化 瑞利波 预测预报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复杂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高魁 乔国栋 +1 位作者 刘健 张树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深入认识地质构造带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机制,以芦岭矿为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论述矿区的构造特征和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压扭性断层形成过程中构造运动对煤体结构和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发现,芦岭矿位于逆冲断裂地质构造带上盘,构造... 为深入认识地质构造带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机制,以芦岭矿为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论述矿区的构造特征和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压扭性断层形成过程中构造运动对煤体结构和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发现,芦岭矿位于逆冲断裂地质构造带上盘,构造松软煤层发育,压扭性断层和层滑构造对矿区影响明显;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压扭性封闭性逆断层区域煤体裂隙发育,应力控制着瓦斯向裂隙发育区运移和聚集,使其成为高压瓦斯富集区;受采掘等作业影响,在煤层暴露的瞬间,压扭性逆断层构造带附近区域煤体内储存的大量承压状态瓦斯和构造松软煤岩混合物被疾速抛出,从而形成煤与瓦斯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 构造演化 地质构造 松软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应力波在构造带煤岩的传播规律及破坏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魁 刘泽功 +1 位作者 刘健 朱飞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79-86,共8页
针对煤矿井下爆破作业扰动到构造带煤岩体容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现实背景,根据爆破应力波在构造带煤岩的传播规律结合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分析,研究应力波对构造带煤岩的损伤破坏特征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作用机理。研究发现,... 针对煤矿井下爆破作业扰动到构造带煤岩体容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现实背景,根据爆破应力波在构造带煤岩的传播规律结合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分析,研究应力波对构造带煤岩的损伤破坏特征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爆破应力波从岩体传播到构造松软煤层时,在煤岩交界面发生了波的透射和反射;透射的压缩应力波作用于煤体,使煤层裂隙增加;反射的拉伸应力波反作用于岩体,使位于岩体内相应测点的应力值增大约1.1倍,在靠近松软煤体一侧的岩体内形成交叉网状裂纹,加大了岩体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构造松软煤体加强爆破应力波的反射拉伸和爆破振动的累积效应导致构造带煤岩交界面的煤岩体损伤严重,当煤岩体的强度不能抵抗瓦斯内能和煤岩体的弹性潜能时将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掘进 爆破应力波 地质构造 松软煤层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复杂构造带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方案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大江 闫志青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14,21,共3页
基于云冈煤矿的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点,为了更好的解决深部矿井围岩破碎巷道支护难的问题,结合可采范围,提出了将放顶煤工作面5条巷道布置改为4条巷道布置,少掘1条工艺巷和1条小切巷。这样即可以有效的避开复杂地质构造带对其巷道围岩... 基于云冈煤矿的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点,为了更好的解决深部矿井围岩破碎巷道支护难的问题,结合可采范围,提出了将放顶煤工作面5条巷道布置改为4条巷道布置,少掘1条工艺巷和1条小切巷。这样即可以有效的避开复杂地质构造带对其巷道围岩的影响,又减少成本,缩短掘进及回采时间,采用中长钻孔爆破顶煤及顶板,确保顶煤采出率及顶板全部垮落,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地质构造 放顶煤 钻孔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地区的油气地质及油气普查工作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玉琨(译编)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6期13-15,共3页
南极地区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可与北美洲及中美洲的面积相比。围绕南极大陆的陆架区面积为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近99%的表面被平均厚达2公里的冰层覆盖,岩石出露地表的面积仅为20万平方公里。南极可以划分成两个地质带:即东半... 南极地区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可与北美洲及中美洲的面积相比。围绕南极大陆的陆架区面积为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近99%的表面被平均厚达2公里的冰层覆盖,岩石出露地表的面积仅为20万平方公里。南极可以划分成两个地质带:即东半球的东部南极区和西半球的西部南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带 油气地质 东部南极区 南极地区 油气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带综机实行短工作面开采在经济上的合理界限
15
作者 朱银昌 《煤炭工程》 1986年第12期3-6,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章总结了综机工作面过断层和跨断层开采的经验,对于综机向地质构造带扩大其适用范围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然而,我国许多煤矿的开采实践证明,单纯追求长工作面强行过断层的方法,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致使生产不集中,...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章总结了综机工作面过断层和跨断层开采的经验,对于综机向地质构造带扩大其适用范围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然而,我国许多煤矿的开采实践证明,单纯追求长工作面强行过断层的方法,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致使生产不集中,造成人员及设备分散在工作面较长的战线上,不能充分发挥综机设备的效能。在这种情况下,倒不如以断层为界或避开断层,实行短工作面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过断层 开采实践 地质构造 综采面 顺槽 影响系数 临界相 采高 开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家滩矿88201辅运巷破碎带围岩控制效果的初步分析
16
作者 范文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0-42,共3页
介绍了康家滩矿 882 0 1工作面辅运巷构造破碎带附近顶板变形的现场观测方法 ,并结合构造破碎带全煤巷道的支护理论 ,对现场观测数据及支护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煤岩体 力学性质 围岩控制 地质构造破碎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岩石样品中的超临界流体记录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益林 陈仁旭 +4 位作者 陈伊翔 李继磊 王洋洋 郭顺 夏春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8-462,I0001,I0002,共17页
超临界流体是有别于富水流体和含水熔体的一种低粘度、高迁移性和高元素携带能力的一类流体,在变质岩体系中,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一般高于对应的H2O-岩体系的第二临界端点。俯冲带岩石是自然界最有可能保存超临界流体活动记录的地方,而超... 超临界流体是有别于富水流体和含水熔体的一种低粘度、高迁移性和高元素携带能力的一类流体,在变质岩体系中,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一般高于对应的H2O-岩体系的第二临界端点。俯冲带岩石是自然界最有可能保存超临界流体活动记录的地方,而超临界流体的活动对于地球内部物质循环、俯冲带岩浆作用和俯冲带成矿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目前对于天然岩石和矿床样品中超临界流体的识别仍处于经验推测阶段,缺乏定量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本文主要基于目前已有研究结果,介绍自然体系中超临界流体的地质特征,包括俯冲带超高压变质岩、高压-超高压脉体以及地幔楔岩石中的超临界流体记录,主要是一些多相包裹体及元素迁移变化的记录,最后讨论超临界流体的相分离与岛弧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岩石 识别 超临界流体 俯冲地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扰动松软煤层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魁 刘泽功 +1 位作者 刘健 朱飞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6-142,共7页
随着煤矿采掘深度的增加,爆破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爆破扰动松软煤层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也不容忽视。为研究爆破扰动松软煤层的力学特征以及爆破震动效应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巷道掘进爆破扰动松软煤层诱发煤... 随着煤矿采掘深度的增加,爆破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爆破扰动松软煤层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也不容忽视。为研究爆破扰动松软煤层的力学特征以及爆破震动效应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巷道掘进爆破扰动松软煤层诱发煤与瓦斯突出为工程背景,根据相似理论在实验室搭建了爆破模拟试验系统,通过超动态应变仪监测爆破载荷作用下试样的力学特性,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爆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爆破孔从岩层进入松软煤层,在该试验条件下产生了类似突出的破碎抛掷过程;爆破裂纹扩展是导致巷道围岩破坏的根本原因,而松软煤层的存在会加剧巷道围岩的破坏程度,促使巷道围岩的裂隙进一步扩展发育,在煤矿井下一次爆破装药量大,炮孔数目多和需要多次爆破的情况下,爆破振动的累积损伤会最终影响到巷道的稳定。研究成果对揭示井下爆破扰动构造带煤岩诱导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掘进 爆破应力波 地质构造 松软煤层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原特提斯造山系:祁连-柴北缘岩石构造单元再划分及几个争议科学问题讨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4 位作者 李云帅 毛小红 滕霞 武亚威 郭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07-3532,共26页
青藏高原北部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早古生代造山系,其中原特提斯洋演化的物质记录主要分布在东昆仑北部、西昆仑北部、阿尔金、祁连、柴北缘等,以出露典型的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蛇绿岩、弧岩浆岩、俯冲增生杂岩、高压-超高... 青藏高原北部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早古生代造山系,其中原特提斯洋演化的物质记录主要分布在东昆仑北部、西昆仑北部、阿尔金、祁连、柴北缘等,以出露典型的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蛇绿岩、弧岩浆岩、俯冲增生杂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地质体为特征,并夹有前寒武纪微大陆块体。通过近20余年的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早古生代造山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基本共识,认为其经历了从原特提斯洋的开启、大洋俯冲增生、闭合到大陆俯冲碰撞造山的过程。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涌现,有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横穿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柴北缘造山带的两条地质廊带的解剖,对与原特提洋演化有关的岩石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一些新发表的研究资料,梳理出青藏高原北部原特提斯造山系的研究新进展,并探讨了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青藏高原北部与原特提斯洋演化有关的缝合带有几条?相关的问题是有几个原特提斯分支洋盆?(2)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如何?单一向北、单一向南还是双向俯冲?(3)原特提斯洋中微陆块的性质和起源如何?虽然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块体起源于冈瓦纳大陆,但何时从冈瓦纳大陆分离仍有很大争议,起源于冈瓦纳大陆哪一部位也难以确定。(4)原特提斯洋的开启、初始俯冲和闭合时限如何?(5)早古生代造山系是连续俯冲增生造山还是多陆块(弧)的碰撞造山的结果?(6)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关系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造山系 地质 岩石构造单元 争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突出升级危险的非突出区域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军伟 白国基 秦永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存在突出危险性升级的非突出区域,及早分析确定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对于指导突出预测和防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顾桥矿13-1煤层非突出区域煤巷掘进条件,基于对地质构造带附近突出预测过程中有动力现象发生的假设,进行"三率"... 对存在突出危险性升级的非突出区域,及早分析确定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对于指导突出预测和防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顾桥矿13-1煤层非突出区域煤巷掘进条件,基于对地质构造带附近突出预测过程中有动力现象发生的假设,进行"三率"和敏感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了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从而指导今后在突出区域科学选取突出预测敏感指标,避免预测结果出现错报、误报,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突出 预测 敏感指标 地质构造 “三率”分析法 模糊聚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