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LNET模型的开阳磷矿成矿条件相关地质实体识别与应用
1
作者 彭彬 田宜平 +2 位作者 曾斌 吴雪超 吴文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4,共11页
随着磷矿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勘探成果报告也愈来愈多,通过人工识别海量文档中与磷矿成矿相关地质信息耗时低效,无法满足知识共享传播和地质报告智能管理的需求。为快速获得磷矿地质文档报告中隐藏的成矿地质知识,基于XLNET模型建立... 随着磷矿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勘探成果报告也愈来愈多,通过人工识别海量文档中与磷矿成矿相关地质信息耗时低效,无法满足知识共享传播和地质报告智能管理的需求。为快速获得磷矿地质文档报告中隐藏的成矿地质知识,基于XLNET模型建立了磷矿成矿地质实体自动识别的方法。首先对实体进行BIO标注建立地质实体字典,利用XLNET作为底层预处理模型学习句子双向语义;然后使用BILSTM-Attention-CRF模型实现文本多标签的智能分类;最后通过定位磷矿实体在报告中的分布位置大致推测该处磷矿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将该模型与其余3种模型比较得出结果,该模型识别的准确率(P)、召回率(R)及F1值都接近了90%,较前3种模型分别调高了2%,5%,6%。该研究为开阳磷矿地质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地质实体自动识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实体识别 XLNET-BILSTM-Attention-CRF 磷矿成矿模式 预训练模型 序列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的交互式地质实体标注语料库构建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春菊 张磊 +3 位作者 陈玉冰 刘文聪 薄嘉晨 肖鸿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地质实体识别是地质文本信息挖掘和地质知识图谱构建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地质实体语料库是提高地质实体识别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用于中文地质实体识别的标注语料较少且内容局限于一定领域范围内,而传统的人工标注方法往往耗时耗力且... 地质实体识别是地质文本信息挖掘和地质知识图谱构建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地质实体语料库是提高地质实体识别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用于中文地质实体识别的标注语料较少且内容局限于一定领域范围内,而传统的人工标注方法往往耗时耗力且依赖专业知识。因此,该文开展基于BERT的交互式地质实体标注方法研究,通过BERT-BiLSTM-CRF模型自动标注文本中的地质实体并结合人机交互方式校正,同时利用标注的语料扩充原始语料规模和优化地质实体识别模型的性能。实验表明,基于BERT-BiLSTM-CRF模型比CRF、Word2vec-BiLSTM-CRF、Lattice-LSTM-CRF 3种常用模型的识别效果好,在自主构建的初始地质实体语料库的F 1值达91.47%,扩大语料规模后提升了1.36%,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人工标注工作,可实现大规模、高质量地质实体标注语料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T 地质实体识别 交互式 地质实体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信息系统中的地质实体与数据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饶杨安 贺怀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1-1626,共6页
结合地质实体概念厘清数据类型及其特征对地层信息系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地层信息系统数据可以归类为属性数据、几何数据、关系数据、元数据4类,地层信息中的地质实体可分为基础地质实体和地质实体要素,进一步把地质实体要素分为关联... 结合地质实体概念厘清数据类型及其特征对地层信息系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地层信息系统数据可以归类为属性数据、几何数据、关系数据、元数据4类,地层信息中的地质实体可分为基础地质实体和地质实体要素,进一步把地质实体要素分为关联要素和非关联要素。文中分析了矿体、风化分界面、断层、褶皱、不整合面、滑坡体的几何属性。区分观测者位置、数据采集点和数据本身空间属性,数据获取方法可分为地表调查、钻入调查、岩层透视调查、岩层非透视调查,并分析了原始数据与地质实体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信息系统 基础地质实体 地质实体要素 空间属性 岩层透视调查 岩层非透视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地质实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雪英 叶鹏 +1 位作者 王曙 杜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3-351,共9页
地质实体作为地质信息表达的核心要素,对其准确识别是地质文本数据挖掘和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各种类型文本数据中地质实体信息的描述特点,构建了地质实体信息的标注规范和语料库,设计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 地质实体作为地质信息表达的核心要素,对其准确识别是地质文本数据挖掘和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各种类型文本数据中地质实体信息的描述特点,构建了地质实体信息的标注规范和语料库,设计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的地质实体识别模型,解决了文本数据中地质实体信息的结构化、规范化处理问题。以矿产资源地质调查报告为实验数据,对本文的地质实体识别方法性能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在较小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达到较好的地质实体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质实体识别 深度信念网络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实体模型的三维交互与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朱良峰 任开蕾 +1 位作者 潘信 何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59-1963,共5页
地质实体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涉及到复杂地质体结构构造和相关地质属性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来充分、完整、交互式地展示与分析三维地质实体模型一直是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 地质实体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涉及到复杂地质体结构构造和相关地质属性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来充分、完整、交互式地展示与分析三维地质实体模型一直是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中可实现通用三维交互操作,包括三维模型的几何变换、三维交互定位与空间属性查询、三维模型的剖切、虚拟钻探、基坑开挖、隧道生成与虚拟漫游等。这些操作采用面向软件的技术,通过对现有的二维设备(如鼠标、键盘等)进行三维仿真,为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地质实体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实体模型 三维交互 可视化 三维地质建模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的金矿地质实体关系抽取模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徐胜 朱月琴 +3 位作者 付立军 刘雨江 唐珂珂 李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9,共9页
金矿实体关系的智能识别是提高金矿文献分析挖掘和知识提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此次研究针对目前金矿实体关系抽取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如金矿实体关系复杂、人工标注信息少等特点,提出了基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 金矿实体关系的智能识别是提高金矿文献分析挖掘和知识提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此次研究针对目前金矿实体关系抽取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如金矿实体关系复杂、人工标注信息少等特点,提出了基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的远程监督关系抽取模型。并通过金矿地质数据编码、金矿分类和金矿地质实体过滤等模块的优化改进,提高了金矿地质实体关系抽取的准确率。最后通过对金矿文献数据的实体关系抽取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督 关系抽取 BERT 地质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单元地质实体几何建模法
7
作者 张敏娜 林国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1期169-173,共5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表示复杂形体的CSG与Brep技术的缺点,并引出适用于地质实体的几何单元生成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定义了该方法中使用的术语,分析了单元的性质、拓扑结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探讨了单元几何法建立地质实体模型...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表示复杂形体的CSG与Brep技术的缺点,并引出适用于地质实体的几何单元生成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定义了该方法中使用的术语,分析了单元的性质、拓扑结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探讨了单元几何法建立地质实体模型的可行性及具体实现。并且以一个断层模型为例,描述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几何单元生成技术充分体现了面向对象的观念,是适用于地质实体建模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单元几何法 面向对象技术 地质实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BERT与BiGRU-Attention-CRF模型的地质命名实体识别 被引量:19
8
作者 谢雪景 谢忠 +5 位作者 马凯 陈建国 邱芹军 李虎 潘声勇 陶留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6-855,共10页
从地质文本中提取地质命名实体,对地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定义了地质命名实体的概念并制订了标注规范,设计了地质实体对象化表达模型。地质文本存在大量长实体、复杂嵌套实体,增加了地质命名实体识别的挑战性。针对... 从地质文本中提取地质命名实体,对地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定义了地质命名实体的概念并制订了标注规范,设计了地质实体对象化表达模型。地质文本存在大量长实体、复杂嵌套实体,增加了地质命名实体识别的挑战性。针对上述问题,①引入BERT模型生成顾及上下文信息的高质量词向量表征;②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条件随机场(BiGRU-Attention-CRF)对前一层输出的语义编码进行序列标注与解码。通过与主流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该模型的F1值为84.02%,均比其他模型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能在小规模地质语料库上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地质命名实体 BERT 注意力机制 Bi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RBS在实体地质模型建造中的应用
9
作者 相桂生 舒航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提出了应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方法来构造三维实体地质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地质构造,生成的三维地质实体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关键词 样条法 实体地质模型 地质变量估值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质调查文本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被引量:7
10
作者 邱芹军 田苗 +4 位作者 马凯 谢忠 金相国 段雨希 陶留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3-1433,共11页
作为我国地质调查领域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地质调查报告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学知识及地质体描述等关键信息,准确高质量地抽取地质命名实体为地学知识图谱构建、知识推理及知识演化提供基础。笔者等在阐述地质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基础上,分析... 作为我国地质调查领域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地质调查报告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学知识及地质体描述等关键信息,准确高质量地抽取地质命名实体为地学知识图谱构建、知识推理及知识演化提供基础。笔者等在阐述地质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基础上,分析地质实体不仅包含大量专业术语,还存在实体嵌套、大量长实体等领域特性,进一步增加了地质命名实体识别难度。笔者等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预训练模型(ALBERT)—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条件随机场(CRF)模型的地质命名实体识别方法。首先利用ALBERT对输入字符上下文特征进行建模,并采用BiLSTM对其进行进一步上下文特征表征,最后采用CRF实现标注序列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构建的地质命名实体识别数据集上,相比于主流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抽取性能,提出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能为领域实体识别提供借鉴,同时为地学领域实体关系抽取和地学知识图谱构建提供有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命名实体识别 轻量级预训练模型 ALBERT 知识图谱 地质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ERNIE-BiLSTM-Attention-CRF模型的地质命名实体识别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刘坤 李功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4-1177,共14页
构建地质知识图谱对深化现有地质数据分析和推进地质大数据的构建至关重要。地质命名实体识别作为构建地质知识图谱的核心技术,仍然面临着地质命名实体不断被引入、符号分隔的命名实体、同一实体表达形式不同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 构建地质知识图谱对深化现有地质数据分析和推进地质大数据的构建至关重要。地质命名实体识别作为构建地质知识图谱的核心技术,仍然面临着地质命名实体不断被引入、符号分隔的命名实体、同一实体表达形式不同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GeoERNIE-BiLSTM-Attention-CRF的地质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其中预训练模型GeoERNIE学习了地质领域的先验语义知识,并结合自定义地质领域主体词表对复杂命名实体进行准确分词,能够提升模型整体性能和地质命名实体未登录词以及复杂实体的识别效果。然后通过BiLSTM充分学习地质实体上下文语义信息来帮助对命名形式多样的地质命名实体进行识别,接着引入Attention机制对地质实体相关语义增加特征权重,最后由CRF层输出最佳实体标注结果。本文以测试集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了评估,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了96.35%、96.90%、96.87%和96.95%。实验表明相比其他模型,本文模型在地质命名实体识别方面效果更优,能有效识别符号分隔和同一实体表达形式不同等复杂地质命名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地质领域 地质命名实体识别 GeoERNI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孪生网络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文本信息匹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芹军 马凯 +2 位作者 谢忠 陶留锋 黄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4,共8页
对来源不同的地质对象进行关联匹配,并通过模型对其结构、属性及语义关系进行表示是后期语义查询及聚类等任务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外部文本描述语义异构、表达差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孪生网络地质调... 对来源不同的地质对象进行关联匹配,并通过模型对其结构、属性及语义关系进行表示是后期语义查询及聚类等任务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外部文本描述语义异构、表达差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孪生网络地质调查空间实体与文本描述信息关联匹配模型。首先,将地质调查空间实体的属性信息转换成为文本段落,以句向量基本粒度对地质空间实体进行文本语义编码;接着将两类文本对象映射到统一向量空间中,并输入到孪生网络中进行特征学习,最后在构建真实数据集上进行模型性能的实验测评。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好表示地质调查空间实体句子语义信息,其识别F1值相比基准实验提高了8.4个百分点,优于选取的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实体 文本多语义表征 信息匹配 语义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文文本的地质语义信息标注与语料库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雪英 张春菊 +3 位作者 汪陈 刘文聪 叶鹏 鲁艳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实现文本中地质信息的结构化抽取、语义解析、可视化表达和知识图谱构建,将为地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无论是采用传统统计模型还是深度学习模型,地质信息语义解析均需要已标注的语料库的支持。特别是... 实现文本中地质信息的结构化抽取、语义解析、可视化表达和知识图谱构建,将为地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无论是采用传统统计模型还是深度学习模型,地质信息语义解析均需要已标注的语料库的支持。特别是,地质信息的文本描述具有领域性特征,无法通过通用自然语言语料迁移实现。因此,不同层次的地质信息标注语料库的构建成为地质语义信息解析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在分析中文文本中地质语义信息描述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地质实体的时空和属性描述特征出发,清晰表达地质实体的各种语义关系,制定了中文文本的地质语义信息标注体系和标注规范,自主研发了“交互式地质语义信息标注工具”,解决了传统人工标注存在错误率高、重复工作量大等缺点,以矿产资源的中文研究文献和报告为数据源,构建了大规模地质语义信息标注语料库,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相关标准和规模化标准数据匮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文本 地质实体 语义关系 标注体系 标注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质图3维可视化表达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学锋 孟令奎 +1 位作者 赵春宇 黄长青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1,共3页
阐述地质图3维可视化的必要性,提出基于GIS的地质图3维可视化的方法和步骤,探讨地质图3维可视化的地学意义。
关键词 GIS 地质 可视化 地质实体 地理信息系统 三维表面建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EOSIS软件平台建立三维地质可视模型——以湖南洛塔典型岩溶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光慧 谢运球 徐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1,278,共7页
探讨了洛塔典型岩溶流域在缺乏钻孔资料的情况下,利用系列地质剖面、地质图、DEM等现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模型的应用。其中地质剖面数据的获取采用了计算机自动提取地形高程、地层界线、地下河位置等信息制图,精确快速... 探讨了洛塔典型岩溶流域在缺乏钻孔资料的情况下,利用系列地质剖面、地质图、DEM等现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模型的应用。其中地质剖面数据的获取采用了计算机自动提取地形高程、地层界线、地下河位置等信息制图,精确快速。三维建模过程使用GeoSIS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平台,以超体元实体模型、断层数学模型、褶皱几何模型等进行建模,模型形象逼真。建好的三维模型可以进行任意方向、角度的切割;进行地下漫游、放大、三维观察地层与断层之间的关系;进行揭层三维显示及单层三维显示;进行任意形状的开挖显示。从建模的角度考虑,该方法对仅有地形图、水文地质图和极少量钻孔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 地质实体 湖南洛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映秀-北川断裂带中垂直断裂带走向的NW-SE向构造和汶川地震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军文 王连捷 +4 位作者 邹长春 孙东生 彭诚 陈威威 李宗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61,共21页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与映秀-北川断裂带的总体走向和ASR地应力测试获得的一组最大主应力方位(侧伏方向224°)和最大水平应力方位(44°)接近垂直。NW-SE向构造,除少数发育为宏观的断裂构造外,多数表现为密集的裂隙系(或隐断裂)和隐伏断裂,以逆冲性质为主,局部略具左行走滑特征。映秀-北川断裂两侧相向倾斜的NW-SE向裂隙系表明其两侧存在有方向相反的运动,映秀-北川断裂属两侧具有不同形成机制和相向位移的双侧走滑型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的同震垂向位移受NE-SW向构造和NW-SE向构造双重因素制约,在汶川地震的主震带与NW向余震带叠置部位具最大的垂向位移量。从时间尺度分析,在汶川地震的全过程中,仅开始时刻表现为自NW→SE方向的强烈逆冲作用,随后的主要时间段内均表现为沿断裂带方向的运动和自SW→NE方向的逆冲。NW-SE向构造的形成是龙门山深部应力和能量长期积聚的结果,强震发生时,初始时刻的自NW向SE方向的强烈挤压,瞬即转换成自SW向NE方向的运动和强烈挤压。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是由NW-SE向挤压作用长期积累和诱导,并叠置在区域NW-SE向主导的挤压构造应力场之上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但在发震后,它主导了地震能量自震源区沿断裂走向向NE方向的快速传递和扩展及NW向强余震的发生,地震能量在NE-SW向强烈挤压过程中得到最终释放。因此,映秀-北川断裂在地震的不同阶段,其性质存在差异,在地震宁静期或弱震期(应力积累和闭锁期)以自NW往SE方向的逆冲性质为主,兼有右行走滑特征,但在强震期(应力释放和解锁期),除发震时表现为强烈的继承性逆冲作用,随后即转化为以平行断裂带走向自SW向NE方向的快速运动和扩展及自SW往NE方向的逆冲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NW-SE向主导挤压构造应力场 地质实体 NW-SE向构造 NE-SW向局部挤压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相似材料配比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静 左双英 +2 位作者 张彦召 何兴 王露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8,共8页
为研究模型试验中岩质相似材料的选择和配比问题,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取重晶石粉、石英砂、细砂为骨料,石膏和水泥为黏结剂,设置(重晶石粉+细砂)/骨料、细砂/(重晶石粉+细砂)、(石膏+水泥)/固体、水泥/(石膏+水泥)质量比4个控制因素... 为研究模型试验中岩质相似材料的选择和配比问题,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取重晶石粉、石英砂、细砂为骨料,石膏和水泥为黏结剂,设置(重晶石粉+细砂)/骨料、细砂/(重晶石粉+细砂)、(石膏+水泥)/固体、水泥/(石膏+水泥)质量比4个控制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6组试验方案。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不同相似配比下相似材料的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相似材料和岩质材料的全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单轴压缩试验的典型破坏形态基本吻合;相似材料密度分布较均匀,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布广泛,达到了模型试验中对岩质相似材料的要求。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影响材料性质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的主控因素均为黏结剂中水泥的含量,内摩擦角主要受重晶石粉和细砂在骨料中所占比例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地质力学模型中岩质相似材料的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相似材料 正交试验设计 极差分析法 方差分析法 工程地质实体 岩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