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以青海海东乐都区为例
1
作者 袁有靖 刘长礼 +5 位作者 彭红明 王秀艳 孙伟超 阿慧娟 李楠 徐得臻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6-1127,共12页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 【研究目的】针对寒旱区河谷型城市因地下空间利用引发的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农田生态区土地盐碱化、城镇生态区建筑破坏等生态地质安全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探索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在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地质钻探、岩土工程测试、抽水试验、生态地质观测等研究。运用水文地质等理论方法,分析了生态地质安全风险的成因机理。【研究结果】提出了人居、农田和林草等3类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评价了海东乐都区生态系统地质安全风险。地下空间利用现状情景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引胜沟口、岗子沟口、峰堆沟口及其地下水影响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城镇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Ⅰ、Ⅱ级阶地低洼地带;如再沿湟水河岸建地下铁路情景下,高风险、中风险区比地下空间现状情景下有所扩大。【结论】此3类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很有效。两种情景下都会诱发3类生态系统的地质安全风险,后一情景下造成的风险更高,影响的范围更大。需对重点地带适时监测,并运用地下水疏排技术等措施防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地下空间利用 地下水位埋深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地质安全风险评价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睿 窦帆帆 +1 位作者 李云峰 葛伟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的类型、地质诱因与核心评价指标,以... 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方法体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的类型、地质诱因与核心评价指标,以及传统二维评价的局限性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三维空间分析等关键三维方法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三维评价实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能够显著提升三维尺度下地下空间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精度和准确性,为立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地质安全风险 三维评价 江北新区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应用
3
作者 周丽玲 张达政 +4 位作者 沈慧珍 黄金瓯 黄卫平 蔡伟忠 彭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9-230,共2页
地质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王峰等,2023)。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库一图、一网一模、数字赋能、科学决策”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地质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王峰等,2023)。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库一图、一网一模、数字赋能、科学决策”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在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应用方面做出大量探索,取得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数据应用,为保障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举办提供了重要地质安全支持,为滨海地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安全 风险评价 成果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安全的地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时国 赵汗青 +2 位作者 伍向阳 宋海斌 董冬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风险评价技术 深水钻井 钻井安全 地质环境 海洋油气勘探 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开发 海底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储存泄露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刁玉杰 张森琦 +2 位作者 郭建强 任妹娟 李旭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9,共6页
CO2地质储存作为一项有效、直接的碳减排技术,本质上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O2地质储存机理及工作属性,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 CO2地质储存作为一项有效、直接的碳减排技术,本质上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O2地质储存机理及工作属性,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工作方法,对适用于我国的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将CO2地质储存泄露风险评价分为风险评价、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部分内容。通过CO2地质储存泄露通道及泄露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分析,建立了由地质因素、工程单元因素、施工因素及其它因素四个风险因子指标层及其亚层组成的CO2地质储存泄露的安全风险层次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风险评估方法以及CO2泄露可接受的安全风险标准;最后根据CO2地质储存泄露风险提出了不同风险的控制方法及建议,对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中的安全风险评价、工程实施及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泄露 安全风险评价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调查和安全评价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阴建康 赵云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6年第4期84-87,共4页
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设备和使用方法,并应用高密度电法对某矿区地下不明采空区进行了成功的探测,探测结果为采空区危害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该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调查 安全评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银鑫 宋琨 +4 位作者 吉卫波 公亮 虎博文 张晓东 田硕丰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城市地下空间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评价地质环境的安全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问题。结合银川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区划,选择了地震(活动断裂和场地地震效应)、砂土液化、富水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和地表载荷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在... 城市地下空间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评价地质环境的安全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问题。结合银川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区划,选择了地震(活动断裂和场地地震效应)、砂土液化、富水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和地表载荷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在分别确定各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的地质风险分析;采用层次分析和乘积标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多因素地质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地震和砂土液化;地质风险的强风险区面积最小,占总面积的4.10%,中风险区面积占19.69%,弱风险区面积最大,占41.07%,低风险区占35.13%。这为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等提供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地下空间 地质安全 风险评价 乘积标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雷州东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立龙 张德程 +7 位作者 郝连成 代友旭 张健康 李先锋 任开文 刘建 孔凡全 王勇峰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14,共15页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GI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采用蒙特卡洛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人体健康风险。【研究结果】(1)As、Cd、Cr、Cu、Hg、Ni、Pb、Zn在土壤中的平均值依次为5.85×10^(-6)、0.079×10^(-6)、64.03×10^(-6)、14.11×10^(-6)、0.07×10^(-6)、21.23×10^(-6)、35.38×10^(-6)、76.45×10^(-6),其中Cd、Cr、Ni和Zn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表明这四种元素在土壤中呈相对富集。(2)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以清洁状态和尚清洁状态为主,仅有个别点位存在轻度污染。(3)重金属除了地质背景来源,还与交通源、农业源和工业源有关。(4)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但对成人和儿童存在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为重金属元素As;敏感性分析表明非致癌风险中皮肤黏着系数(SL)是影响非致癌风险的首要因素,致癌风险中SL和As分别是影响成人和儿童致癌的首要因素;致癌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暴露和手-口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结论】雷州市东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整体呈轻微生态风险,但Hg和Cd应引起足够的重视;As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致癌因素,应加强对As的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雷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龙山县土壤重金属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9
作者 许青阳 戴亮亮 +4 位作者 彭志刚 张俊 肖凯琦 巩浩 吴欢欢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4-848,共15页
【研究目的】在龙山县采集土壤样品775件,分析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利用地累积指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 【研究目的】在龙山县采集土壤样品775件,分析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利用地累积指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采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了土壤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龙山县土壤中Cd含量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湖南省土壤背景值,表明龙山县土壤中Cd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As和Cd的变异系数均大于0.5,Hg的变异系数大于1,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龙山县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s、Cd、Cr、Cu、Hg、Ni、Pb、Zn污染,其中,Cd污染范围较广,局部地区Hg污染程度严重。龙山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三类:Cr、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Cd、Pb、Zn主要来源于铅锌矿开采选冶,同时,Cd的来源与地质背景有一定的关系;Hg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龙山县土壤重金属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需注意龙山县里耶镇、苗儿滩镇和洛塔乡土壤重金属产生的健康风险。此外,As、Cr是造成非致癌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Cr、Ni是造成致癌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经口摄入是产生健康风险主要暴露途径。【结论】龙山县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As、Cd、Ni是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镉-铅-锌 砷-汞 污染评价 来源 健康风险评价 地质调查工程 龙山县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帅 张思源 +4 位作者 张雪琼 袁国礼 王永亮 边鹏 邰苏日嘎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6-1700,共15页
【研究目的】为查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45件,农作物样品30件,饮用水样品17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 【研究目的】为查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45件,农作物样品30件,饮用水样品17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农作物以及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大佘太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整体与河套地区背景值相当;土壤中潜在重金属生态危害以轻微风险和中等风险为主;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在口和皮肤双重摄入途径下,土壤会对居民造成致癌风险(5.69×10^(−6)),谷物(1.03)及蔬菜(1.30)会对居民有一定的健康风险。【结论】Hg受人类影响较大,中等—强风险区位于大佘太镇;其余元素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Cd中等风险区分布在乌梁素海沿岸一带。As在蔬菜、谷物以及饮用水健康风险中贡献最大,应该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安全 健康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乌拉特前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力哲教授团队研发出自然资源立体调查车系统
11
作者 王力哲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7-358,共2页
复杂艰险地区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直是行业难题。这些地区往往峰谷交错,地形复杂多变,导致部分区域难以到达,且缺乏地面通信设施。这大大影响了相关地区自然资源监测工作的开展,严重限制了监测工作的效率。针对人工作业成本高、安全风... 复杂艰险地区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直是行业难题。这些地区往往峰谷交错,地形复杂多变,导致部分区域难以到达,且缺乏地面通信设施。这大大影响了相关地区自然资源监测工作的开展,严重限制了监测工作的效率。针对人工作业成本高、安全风险大、数据获取受限等痛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力哲教授团队凭借在自然资源调查、地质信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历经多年技术攻关,研发了集成多模态传感器的车载自然资源调查系统-Landexplorer-1(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调查 通信设施 王力 调查监测 数据获取 地质信息 安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及安全性评价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士伦 汤勇 +5 位作者 段胜才 秦佳正 陈一诺 刘雅昕 郑鹏 赵国庆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中国正处于“双碳”目标的落实阶段,在CO_(2)地质封存的经济界限评价、源汇优化和安全监测方面还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从封存技术经济界限、源汇匹配技术、封存安全性及监测3个方面总结了中国CO... 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中国正处于“双碳”目标的落实阶段,在CO_(2)地质封存的经济界限评价、源汇优化和安全监测方面还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从封存技术经济界限、源汇匹配技术、封存安全性及监测3个方面总结了中国CO_(2)地质封存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了CCUS技术在捕集、运输、注入封存阶段的经济成本,进一步总结了目前各阶段的技术经济界限及其影响因素。此外,通过总结国内外CCUS源汇匹配技术发展现状,明确了中国源汇特征及其分布,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源汇匹配优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总结CO_(2)地质封存安全风险评价及封存监测技术,明确了经济高效、有效、定量的监测方法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封存技术经济界限 源汇匹配 安全风险评价技术 CO_(2)泄漏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水玉 刘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6期57-63,共7页
山地环境脆弱性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是山地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镇体系适应性布局、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灾害应对... 山地环境脆弱性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是山地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镇体系适应性布局、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灾害应对(选址,密度分区,防灾空间建设)、建设用地灾害点安全治理为主线的系统性规划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城市规 城市安全 石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某金矿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莉源 孔令号 +10 位作者 赵志刚 周文辉 仇建东 黄建桦 耿百利 杨茂森 韩祥才 李亚超 顾松松 赵明杰 单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5-1500,共16页
【研究目的】本文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4件,分析测定Hg、Cd、As、Pb、Cu、Cr、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获取胶东半岛某金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并进行风险评价。【研究方法】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 【研究目的】本文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4件,分析测定Hg、Cd、As、Pb、Cu、Cr、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获取胶东半岛某金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并进行风险评价。【研究方法】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运用单项污染评价和地累积指数法确定其污染程度,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评估其风险。【研究结果】(1)全区仅存在3处点源污染,1处为Hg元素污染,2处为Cd元素污染;(2)元素Ni、Cr和As主要来自于土壤母质,元素Pb、Cd、Zn和Hg主要来自于矿业活动,Cu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母质和农业活动;(3)个别点状区域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于元素Hg和Cd,其他元素基本上不存在风险;(4)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全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未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风险。【结论】该金矿周边的土壤受到了矿业活动的影响,并出现了点状污染,但程度较轻,风险可控,应当加强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监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土壤重金属 污染程度 来源分析 风险评价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永双 吴瑞安 +4 位作者 郭长宝 李向全 李雪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6-1751,共16页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不同规划建设阶段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尺度要求,规划阶段适用区域廊带尺度,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可≤1:5万,目的是定性给出廊带安全性或适宜性;可研阶段适用关键区段尺度,以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1:1万~1:2.5万,目的是进一步厘定不良地质组合和重大地质风险,指导线路比选和优化;设计阶段适用工程场地尺度,聚焦具体的地质风险或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基本比例尺1:2000,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题分析研究进行专项评价。通常,随着地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对应地质安全等级从低到高;地质安全评价结果可根据地质风险等级与防治难度划分为安全、较安全、欠安全和不安全四个等级,目前技术条件下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地带应首先考虑避让。建议把地质安全评价纳入国家级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环节,并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安全 地质风险 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地质稳定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天然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禹臣 汤明高 +1 位作者 倪文涛 唐茂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中缅天然气管道作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威胁管道安全的主要因素。以中缅天然气管道线路所经过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2020年管道沿线地质灾害汛后排查成果,结合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建立区域内... 中缅天然气管道作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威胁管道安全的主要因素。以中缅天然气管道线路所经过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2020年管道沿线地质灾害汛后排查成果,结合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建立区域内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各评价指标下地质灾害累计发生频率曲线拐点作为分级依据,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权重,利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完成对中缅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风险性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73%,22.43%,46.84%;ROC曲线证明加权信息量模型对管道沿线区域评价的精度达到80.03%,评价结果理想。研究结果可为管道沿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管道安全 风险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信息量模型 中缅天然气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水害处理要点及地质特征分析——评《煤矿水害风险评价与防治决策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泗波 李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47-I0047,共1页
生产安全作为煤矿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必须重视煤矿水害处理及地质特征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安全事故,既危害施工者生命安全,又会给煤矿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虽然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通过防护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 生产安全作为煤矿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必须重视煤矿水害处理及地质特征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安全事故,既危害施工者生命安全,又会给煤矿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虽然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通过防护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危害性。《煤矿水害风险评价与防治决策系统研究》一书聚焦煤矿行业发展趋势,指出煤矿水害事故现状及特点,分析水害处理要点及防范措施,结合水文地质分析、岩相古地理分析等方法阐述不同煤矿水文地质单元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 煤矿开采 水文地质单元 行业发展趋势 防治决策 安全事故 风险评价 事故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优度的电力建设工人安全心理过程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崇阳 邵辉 张志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
对电力建设工人进行安全心理过程风险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电力建设事故的发生。基于电力建设工人安全心理过程分析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具有13个安全心理过程影响因素的鱼刺图;根据影响因素设计专家问卷调查表(I),确定了安全... 对电力建设工人进行安全心理过程风险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电力建设事故的发生。基于电力建设工人安全心理过程分析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具有13个安全心理过程影响因素的鱼刺图;根据影响因素设计专家问卷调查表(I),确定了安全心理过程13个影响因素的权重顺序,并选取前6个关键因素制作问卷调查表(II),对某项目部150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安全心理过程风险评价值;通过构建电力建设工人安全心理过程可拓优度风险评价模型,综合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6个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各指标的关联度值,从而得到风险等级,最终确定该项目部一线工人安全心理过程风险等级处于III级(良)。该模型实现了安全心理过程评估的定量化,对电力建设工人安全心理过程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建设工人 安全心理过程 风险评价 问卷调查 可拓优度 熵权法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锑冶炼地块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锑、砷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19
作者 冯园 王娟 张倩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7-1115,共9页
【研究目的】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锑(Sb)资源,近些年来锑及其伴生的砷污染已成为我国的典型环境问题。本文聚焦研究锑冶炼地块污染物的垂向以及不同功能区分布特征,试图对阐明锑冶炼行业的土壤污染风险提供帮助。【研究方法】本文通... 【研究目的】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锑(Sb)资源,近些年来锑及其伴生的砷污染已成为我国的典型环境问题。本文聚焦研究锑冶炼地块污染物的垂向以及不同功能区分布特征,试图对阐明锑冶炼行业的土壤污染风险提供帮助。【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采集四处典型的锑冶炼厂各重点功能区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对比分析了土壤Sb、As在不同功能区污染水平的差异化特征以及垂向上污染物含量的累积迁移情况。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探究表层土壤Sb及As在不同功能区受污染程度,同时根据重金属Sb、As的毒性响应系数,对潜在生态风险的分级标准进行合理调整,分析表层土壤Sb、As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土壤Sb和As含量在垂向上均表现为表层>中层>深层,并且表层土壤Sb和As含量均属于强变异等级。不同功能区Sb、As含量的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生产区,随着深度的增加,Sb含量均值在三大功能区均超标,但是As含量均值到中层仅在储存区超标,到深层便不存在超标。Sb和As在三大功能区的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均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生产区,且污染风险最大值点位均位于储存区,Sb在三大功能区均是重度污染点位占比最高处于极强的生态风险,As在三大功能区除储存区外,废水治理区和生产区均是清洁、尚清洁点位占比大处于中强度生态风险。【结论】锑冶炼地块多年的人为生产经营活动,引起了表层土壤Sb和As的严重污染富集。垂向上来看Sb是首要污染物,并且污染超标已迁移至中深层,其伴生元素As的污染水平尚可接受主要集中在表层;三大功能区中储存区是污染水平、生态风险最高的区域,但若一旦发生污染,同时也需要关注废水治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污染 砷污染 垂向分布 不同功能区 风险评价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小流域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基准与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厚云 卫晓锋 +2 位作者 孙晓明 张会琼 殷志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51,共16页
【研究目的】矿集区小流域属重金属天然高背景区,传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统一基准值或标准值已不能满足矿山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影响评价和矿区恢复治理、土壤污染修复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开展山区矿集区重金属污... 【研究目的】矿集区小流域属重金属天然高背景区,传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统一基准值或标准值已不能满足矿山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影响评价和矿区恢复治理、土壤污染修复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开展山区矿集区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阐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评价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必要性,对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基准确定与模型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山区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在于调查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基准——地球化学基线的厘定和评价数学模型的确定。【结论】本文梳理了矿集区重金属污染评价基准的三类确定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法、地球化学基线法和生态效应法;论述了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分类和发展现状及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评价模型主要有一般指数法、模型指数法和考虑生物有效性与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展望了流域地球关键带调查监测技术框架下的小流域矿集区土壤重金属基线调查评价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期为确定已扰动环境下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特征,回溯土壤环境重金属本底特征,揭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和迁移转化机制,流域生态环境污染预警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基准、定量标尺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重金属污染 基准与模型 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