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开发条件下的强烈地质动力现象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巴图金·安德里安·谢尔盖耶维奇 王志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冲击地压、地震的性质和特点与地壳中极限应力状态卸载区域的关联性,首先分析了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的地质动力区域划分方法,认为采矿工程危险区域的形成是各个等级地壳活动板块相互影响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壳极限应力... 为了研究冲击地压、地震的性质和特点与地壳中极限应力状态卸载区域的关联性,首先分析了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的地质动力区域划分方法,认为采矿工程危险区域的形成是各个等级地壳活动板块相互影响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壳极限应力状态的概念,认为地壳内部分岩层与煤层开采之间存在同样的极限应力平衡状态区域,如果加载速度高于其卸载速度,该区域范围会继续扩大,且在自身存在弹性状态的基础上,产生类弹性变形,从而导致技术与自然地震的发生。最后,研究了巴恰特斯露天矿开采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中国北票矿区冲击地压的自然性质。通过分析震中深度、震级和震源范围的联系,证明了人类资源开发会对局部岩石的极限应力状态产生影响。且认为如果构造形成的速度足够低,那么极限应力状态区域的能量来得及重新分布在岩石中,可以避免形成动力破坏条件,因此,必须综合考虑矿区的开发、开采计划,从而避免发生技术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型地震 冲击地压 地壳板块 极限应力状态 地质动力发源地 断层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