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宏伟 荣海 +4 位作者 陈建强 韩军 孙秉成 霍丙杰 漆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5-2762,共8页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乌东井田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进行了评价。乌东矿区位于博格达断裂带体系中,断裂带北缘处于强烈的压缩状态中,井田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强烈。地质动力...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乌东井田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进行了评价。乌东矿区位于博格达断裂带体系中,断裂带北缘处于强烈的压缩状态中,井田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强烈。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断裂活动特征与井田构造形式,在分析了近直立特厚煤层原始应力的基础上,建立了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南采区冲击地压点主要发生在高应力区和应力梯度区。应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开采活动对乌东煤矿冲击地压的影响,并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与预测。研究表明,在构造应力的影响下,乌东井田围岩能够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变,积聚较高的弹性潜能,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了能量条件,开采活动使工作面所在煤体的弹性能更加接近由稳态向非稳态转变的临界,增大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在南采区的高应力区和应力梯度区应加强冲击地压监测和采取解危措施,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特厚煤层 冲击地压 活动断裂 地质动力区划 岩体应力计算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在冲击地压矿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宏伟 孟庆男 +2 位作者 韩军 汤国水 朱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9-455,共7页
为解决和降低冲击地压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的危险,以抚顺老虎台矿区为研究对象,对老虎台矿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地质动力区划的方法,通过应用地形测量图,并且结合卫星照片、地震震源分布图等,查明了老虎台矿区的Ⅰ~Ⅴ级... 为解决和降低冲击地压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的危险,以抚顺老虎台矿区为研究对象,对老虎台矿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地质动力区划的方法,通过应用地形测量图,并且结合卫星照片、地震震源分布图等,查明了老虎台矿区的Ⅰ~Ⅴ级活动断裂,确定了研究区域内的活动断裂,并且划分出了区域内断块结构.由各级活动断裂所划分出的断块结构表明了老虎台矿区现今构造运动的情况.通过现场考察,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明确了活动断裂对老虎台矿区冲击地压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断裂构造与区域地震的分布以及活动断裂对冲击地压和矿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地质动力区划 活动断裂 构造 矿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宏伟 李胜 +5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兰天伟 荣海 付兴 杨振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煤矿开采领域主要用于研究现代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问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动力区划团队根据中国大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形式的特点,在俄罗斯И.М.巴图金娜院士和И.М.佩图霍夫院士创建的以断块构造划分为核心内容的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对地质动力区划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广泛拓展,创建了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煤岩动力系统与能量特征分析方法和矿井动力灾害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开发了岩体应力分析系统和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丰富和深化了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和方法,开创了地质动力区划研究的全新体系,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与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笔者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的部分应用成果:(1)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煤岩动力系统分析方法,计算确定的系统“损伤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的参考值,为冲击地压矿井确定超前支护范围提供了依据;计算确定的系统“影响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参考值,为确定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提供了依据。(2)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在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单元精细化预测,为矿井提供了更精确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空间定位和更准确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预测结果,提高了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地质动力区划在中国的义马、鹤壁、鹤岗、双鸭山等矿区的40多个煤矿的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和防治工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矿井动力灾害 冲击地压 地质动力环境 煤岩动力系统 多因素模式识别 危险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被引量:15
4
作者 兰天伟 苏广福 +1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了确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突出危险区域,威胁区域和安全区域,提出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新思路。以鸡西滴道矿立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不同尺度和级别构造运动的特征,建立... 为了确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突出危险区域,威胁区域和安全区域,提出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新思路。以鸡西滴道矿立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不同尺度和级别构造运动的特征,建立板块构造学说与矿井工程实际的联系,将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产生影响的因素为参数,采用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划分研究区域内的危险区域。研究表明该方法对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动力区划 构造运动 模式识别 危险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在鹤岗城区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广轶 高智广 +1 位作者 郝哲 田红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6-648,共3页
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通过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并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图、卫星照片、区域地质图、地球物理资料等查明了鹤岗城区的Ⅰ~Ⅲ级活动断裂,由各级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展现出了城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在实测地应力的基础上,以... 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通过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并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图、卫星照片、区域地质图、地球物理资料等查明了鹤岗城区的Ⅰ~Ⅲ级活动断裂,由各级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展现出了城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在实测地应力的基础上,以查明的各级断块结构为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同时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构造活动的诱发作用。进而将城区划分为构造运动潜在高威胁区、潜在威胁区和一般区,并对城区楼寓、生命线系统的相关防灾措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活动断裂 构造应力 城市楼寓 生命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在煤与瓦斯突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学锋 张宏伟 陈学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8期25-27,共3页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动力现象中的一种,它的破坏性给矿井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文中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研究活动构造方面的新见解,利用此方法研究淮南煤田活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指出了谢...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动力现象中的一种,它的破坏性给矿井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文中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研究活动构造方面的新见解,利用此方法研究淮南煤田活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指出了谢一矿和潘一矿所处的构造环境及其突出危险区,为区域预测和实施解危措施提出了可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动力区划 矿井动力 矿山安全 地质构造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票矿区地质动力区划 被引量:11
7
作者 段克信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地质动力区划法用以揭示地壳的区域岩体断块结构以及评估其力学状态,逐级使用地形图并结合其它方法查清活断裂,由各级活断裂所分割的Ⅳ级断块结构,展现出了矿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以此为构造格架,确定主应力方向和构造应力区,进... 地质动力区划法用以揭示地壳的区域岩体断块结构以及评估其力学状态,逐级使用地形图并结合其它方法查清活断裂,由各级活断裂所分割的Ⅳ级断块结构,展现出了矿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以此为构造格架,确定主应力方向和构造应力区,进行区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根据研究查明了一条地形上有所显示的正在形成的Ⅰ级活断裂穿过矿区。这条断裂和其它次级断裂形成的构造应力区是北票矿区动力现象显现的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活动断裂 继块结构 北票矿区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tiveX开发地质动力区划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胜 张宏伟 周继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8-539,共2页
地质动力区划是研究矿井动力现象的一个种新方法,研究过程涉及数据多、信息量大,多数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作者通过在淮南矿区的研究,将ActiveX技术引入到地质动力区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中。基于Windows平台和通... 地质动力区划是研究矿井动力现象的一个种新方法,研究过程涉及数据多、信息量大,多数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作者通过在淮南矿区的研究,将ActiveX技术引入到地质动力区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中。基于Windows平台和通用集成化开发环境,设定ActiveX组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利用可视化开发语言实现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的集成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开发 ACTIVEX 地理信息系统 矿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与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学华 段克信 陈长华 《煤矿开采》 2003年第2期55-57,共3页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首先确定区域内的活动断裂,划分岩体断块结构,结合原地应力测量结果,用数值计算方法来确定区域岩体的原地应力分布状态,根据原地应力的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域潜在的有发生动力现象危险的地点进行区域预测。经多个...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首先确定区域内的活动断裂,划分岩体断块结构,结合原地应力测量结果,用数值计算方法来确定区域岩体的原地应力分布状态,根据原地应力的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域潜在的有发生动力现象危险的地点进行区域预测。经多个矿区的研究实践,表明该方法预测较为准确,成为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的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 活动断裂 地应力 数值计算方法 矿井 冲击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地质动力区划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卫华 张宏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共3页
以板块理论为基础,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入手,进行了活动断裂划分与评估,并结合地应力测量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实验室试验、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建立了突出危险区域预测方法。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决策分析系统,实现了煤与... 以板块理论为基础,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入手,进行了活动断裂划分与评估,并结合地应力测量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实验室试验、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建立了突出危险区域预测方法。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决策分析系统,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可视化管理,进而划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作出评估和预测,拓宽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途径,提高了瓦斯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地质动力区划 地质构造 区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彦良 李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8期21-22,共2页
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开滦矿区的区域构造形式;根据分形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开滦矿区I~IV断裂图的分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I~IV断裂图的断裂分布以及各级断裂图断裂分布之间在不同尺度下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通过断... 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开滦矿区的区域构造形式;根据分形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开滦矿区I~IV断裂图的分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I~IV断裂图的断裂分布以及各级断裂图断裂分布之间在不同尺度下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通过断裂模型分维值计算和分析,有助于准确地进行断裂划分并可以对所划分的断裂进行有效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 地质构造 断裂图 断裂分布 断裂模型 分形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质动力区划趋势面分析的可视化软件系统
12
作者 朱广轶 郑仰发 张华兴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3,共3页
地质动力区划是矿区防治多种地质灾害的新方法。基于趋势面分析理论和3次样条插值函数及VB调用CAD二次开发成图技术,构建了地质趋势面分析的可视化软件系统。综合矿区地质地形图、震中分布图、地下勘察及地应力测量结果,软件系统可有效... 地质动力区划是矿区防治多种地质灾害的新方法。基于趋势面分析理论和3次样条插值函数及VB调用CAD二次开发成图技术,构建了地质趋势面分析的可视化软件系统。综合矿区地质地形图、震中分布图、地下勘察及地应力测量结果,软件系统可有效区划出活动断裂,从而为煤矿开采设计与瓦斯动力事故等灾害预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地质趋势面 可视化系统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在新汶潘西矿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辉 张宏伟 石永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3,共3页
为了解决潘西矿区冲击地压对安全生产带来的威胁,对该矿区的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区域内活动断裂,划分出区域内块断结构。通过地应力测量,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区域岩体原地应力分布状态与分布特点。分析... 为了解决潘西矿区冲击地压对安全生产带来的威胁,对该矿区的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区域内活动断裂,划分出区域内块断结构。通过地应力测量,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区域岩体原地应力分布状态与分布特点。分析表明活动断裂对该矿区冲击地压有重要影响。该法还可应用余石油、地震等其他工程,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区域预测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
14
作者 荣海 魏世龙 +2 位作者 张宏伟 陈林林 李南南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4,共12页
冲击地压是多项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与开采工程效应有关,还与矿井所处的地质动力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发生更加频繁。为研究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微... 冲击地压是多项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与开采工程效应有关,还与矿井所处的地质动力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发生更加频繁。为研究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分析、地质勘探等方法,以耿村煤矿12240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耿村煤矿地质动力环境特征,评判耿村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计算1224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采用已发生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对临界深度进行验证,揭示冲击地压发生震源深度的关系。采用“冲击地压的三条件准则”对微震事件的发生频次、能量,以及空间位置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12240工作面顶板预裂爆破前后的微震事件频次及能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顶板预裂爆破后孔壁的窥视结果,对12240工作面采取的远场解危措施的效果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耿村煤矿具备中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地质动力环境,属于严重冲击地压矿井。耿村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为标高−545.79 m,12240工作面埋深已临近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具备冲击地压发生危险。F16断层作为耿村煤矿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是地质动力环境的重要构成,为大能量冲击地压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能量基础;采动效应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充分条件,对12240工作面初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影响较小;解危措施是控制条件,有效降低了1224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研究成果可为防治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冲击地压 微震事件 多因素耦合 复杂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西地质构造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兰天伟 张宏伟 +1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9,43,共4页
研究京西(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的赋存控制作用,对揭示京西煤矿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从京西煤田内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结合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利用地质动力区划... 研究京西(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的赋存控制作用,对揭示京西煤矿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从京西煤田内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结合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构造凹地反差强度评价方法,对具备发生动力灾害条件的矿井给出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分析确定,京西煤田开采矿井具备发生矿井动力灾害的动力环境,这对指导矿井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燕山构造运动 矿井动力灾害 地质动力区划 构造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瑞林 刘衡秋 +1 位作者 谭儒蛟 徐文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2,共1页
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 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进而应用强度折减法和3D数值分析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反倾岩体斜坡和大型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提出了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rma算法和大型堆积体现场试验试验和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FCJ—GIS的地质动力区划及斜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对虎跳峡地区的斜坡危险性进行了区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稳定性 动力地质作用 虎跳峡 灾害危险性 动力作用 变形破坏规律 最危险滑裂面 地质动力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
17
作者 胡瑞林 刘衡秋 +1 位作者 谭儒蛟 徐文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0-970,共1页
内容概要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 内容概要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厂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进而应用强度折减法和3D数值分析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反倾岩体斜坡和大型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提出了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mla算法和大型堆积体现场试验试验和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FCJ-GIS的地质动力区划及斜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对虎跳峡地区的斜坡危险性进行了区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稳定性 动力地质作用 虎跳峡 灾害危险性 动力作用 变形破坏规律 最危险滑裂面 地质动力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形式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5
18
作者 张国辉 韩军 宋卫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田瓦斯赋存状态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淮南煤田处在两个相交的凹地区域,它决定了淮南煤田的含瓦斯性。煤田处于长期沉降,具备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动力条件,为评价淮南矿区的地质动力状态和瓦斯赋... 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田瓦斯赋存状态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淮南煤田处在两个相交的凹地区域,它决定了淮南煤田的含瓦斯性。煤田处于长期沉降,具备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动力条件,为评价淮南矿区的地质动力状态和瓦斯赋存状况提供了可能,对于淮南矿区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地质构造 瓦斯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矿井动力灾害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志洁 张宏伟 刘鑫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5,共7页
随着煤矿采掘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愈发严重。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准确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各影响因素,采用... 随着煤矿采掘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愈发严重。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准确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各影响因素,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各样本的危险性确定合理的分类并形成标准模式库,对预测样本进行模式识别,建立了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模型;以煤与瓦斯突出为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模式识别 矿井动力灾害 预测模型 地质动力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活动断裂多重分形特征及与动力现象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学华 吕鹏飞 宋卫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0-795,共6页
为分析矿区活动断裂分布特征及与动力现象之间的关系,以矿区地貌形态为研究背景,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活动断裂划分方法,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木城涧矿、大安山矿、平顶山十二矿和老虎台矿Ⅴ级活动断裂划分结果进行多重分形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为分析矿区活动断裂分布特征及与动力现象之间的关系,以矿区地貌形态为研究背景,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活动断裂划分方法,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木城涧矿、大安山矿、平顶山十二矿和老虎台矿Ⅴ级活动断裂划分结果进行多重分形计算.研究结果表明:4个矿区断裂体系在较大尺度上都满足标度不变性,空间分布属于多重分形分布,其多重分形谱呈右钩状,广义分形维数D_q与矿山动力现象正相关,特征参数Δf(α)与广义分形维数D_q综合起来能够宏观评估矿区动力环境.建立基于广义分形维数与特征参数的矿区动力环境等级判定准则与评估方法,并实现对以上4个矿区的动力等级评估,为矿山资源开采提前了解区域断裂内在特征及矿区动力环境特征提供宏观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多重分形 广义分形维数 特征参数 动力现象 地质动力区划 动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