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2
1
作者 董书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论述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技术、装备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煤矿 安全高效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L的地铁深基坑建设地质保障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钊毅 安雪锋 +3 位作者 綦建峰 高鑫 郑飞 焦玉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97-499,共3页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面向国家防灾减灾领域的重大需求,基于Web GL开发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管理云平台是提高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和地下空间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面向武汉地铁12号线中路站建设需求,开发了基于Web GL的地下空间与...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面向国家防灾减灾领域的重大需求,基于Web GL开发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管理云平台是提高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和地下空间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面向武汉地铁12号线中路站建设需求,开发了基于Web GL的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管理云平台,探索了基于Web GL的地铁深基坑建设地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地铁12号线 WebGL技术 地质保障技术 深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西安-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国际研讨会第二号通知
3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地质保障技术 安全高效开采 研讨会 煤矿 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西安-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4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77,共1页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CSS)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CCTEG)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关键词 地质保障技术 国际研讨会 高效开采 煤矿安全 中国煤炭学会 一号通 西安 主办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地质保障技术在神东矿区的应用
5
作者 刘世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5-148,共4页
介绍了矿井地质保障技术在神东矿区的应用情况,并针对该技术在神东矿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矿井地质保障系统作用的建议,以便使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真正地为神东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矿井地质保障技术 神东矿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参加2005年全国综采放顶煤与安全技术研讨会并作题为“高效集约化矿井地质保障技术新进展”的发言
6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1,共1页
由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炭工业放顶煤开采技术中心主办的2005年度全国综采放顶煤与安全技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日在杭州举行。正努力向煤矿安全领域进军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首次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高效集约化矿井... 由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炭工业放顶煤开采技术中心主办的2005年度全国综采放顶煤与安全技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日在杭州举行。正努力向煤矿安全领域进军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首次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高效集约化矿井地质保障技术新进展”的专家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并在会后与许多代表进行了有益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保障技术 技术研讨会 综采放顶煤 煤矿安全 集约化 矿井 煤炭工业 技术委员会 放顶煤开采 技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敏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目的】“天窗”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南部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其隐蔽性和难探查性使得该区域“天窗”空间分布不明,安全隐患凸显,需研究有效的探测技术手段,解决空间探测难题,保障矿井安全。【方法】以研究区典型矿井为研... 【目的】“天窗”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南部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其隐蔽性和难探查性使得该区域“天窗”空间分布不明,安全隐患凸显,需研究有效的探测技术手段,解决空间探测难题,保障矿井安全。【方法】以研究区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分析、科学评价和工程探测为一体的“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对研究区“天窗”隐蔽致灾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类型进行探查。【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区内“天窗”发育主要受古河道控制,同时与现代河流有一定的继承性;高密度直流电法、微动勘探对研究区“天窗”发育的范围、电性和声波信号明显、显著表现为高电阻率和波速异常的特征,而瞬变电磁勘探物性特征响应不明显;“天窗”发育区为古河道沉积形成的岩性组合,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和红土层二次沉积与河道沙土层混合或互层沉积的岩性组合特征;红土层发育区具有钻孔缩径、钻孔漏失量少、岩层成层性直立性好等特征。“天窗”发育区黄土层的渗透系数为2.21×10^(-2) m/d,红土层渗透系数为7.18×10^(-3) m/d,红土的隔水能力大于黄土。综合物探能够在平面上快速识别红土异常区,为精细勘探工程准确圈定“天窗”提供依据,同时,精细勘探结果也验证了综合物探对“天窗”发育区在电性和声波信号反映特征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为区域内红土缺失性“天窗”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地质条件相似矿区提供“天窗”有效探测的技术手段指导,进而为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窗 隐蔽致灾因素 直流电法勘探 微动勘探 地质钻探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矿区地质保障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2,共3页
开滦矿区地质条件复杂,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地质条件保障问题。叙述了开滦矿区地质保障的技术难点,优化的地质保障实施方案和综合探测技术手段,和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构造多元信息集成分析系统。采取这些综合地质保障技术... 开滦矿区地质条件复杂,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地质条件保障问题。叙述了开滦矿区地质保障的技术难点,优化的地质保障实施方案和综合探测技术手段,和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构造多元信息集成分析系统。采取这些综合地质保障技术,在本矿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滦矿区 地质保障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勘查技术——以新疆屯宝煤矿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海军 郑三龙 +5 位作者 王相业 董敏涛 吴艳 马良 杨伟 朱玉英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88,共16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的关键地质因素,透明地质是实现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地质构造透明化勘查是重中之重。为建立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或煤矿区的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勘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的关键地质因素,透明地质是实现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地质构造透明化勘查是重中之重。为建立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或煤矿区的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勘查技术体系,首先在对构造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构造分析入手,地面、井下联合调查的构造隐蔽致灾因素快速排查技术体系,高效圈定矿井地质构造异常发育区、分析其分布规律;基于以往地面地质勘查钻孔资料和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初步分析全井田煤层厚度、断裂构造以及顶底板构造起伏形态;采用槽波勘探、定向钻探、超前物探、随采随掘地震、巷道快速写实等综合技术手段,对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构造逐级透明化;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对地质构造类型、属性特征与煤层厚度、煤岩体结构、瓦斯涌出量、瓦斯压力、顶板矿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开采条件下采掘工作面过断裂构造不同区内的瓦斯参数、顶板/矿压灾害的响应规律,通过特征参数阈值选取实现工作面构造隐蔽致灾因素的监测和预警;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不同地质构造及其灾害属性的数字化表达,通过建模软件实现对构造隐蔽致灾因素的三维透明化显示;构建了区域构造地质研究、隐蔽致灾因素精细勘查、致灾威胁性科学评价、地质构造透明化4个层级的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逐级透明化勘查技术体系,并在屯宝煤矿进行了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屯宝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复杂,不仅发育有地堑式、地垒式、雁列式、挠曲等断裂构造样式,同时发育有小型冲刷带、断层及其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构造是诱发矿井瓦斯突出、顶板灾害、应力集中以及矿井冲击地压显现等矿井灾害的关键性地质因素,断层对巷道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为10~15 m,对工作面的影响范围为20~30 m;工作面内存在瓦斯富集区,瓦斯含量与瓦斯涌出量的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且分带性受断层的控制;煤层瓦斯的含量、瓦斯涌出量随着工作面与断层的距离变化呈现对数相关性,在距离断层25 m处出现明显增加,在大于25 m区域变化不大,在小于25 m区域随着距离的减小呈指数型增大。工作面初次来压位置前后20 m、工作面见方前后30 m为中等冲击危险区域,采空区煤柱影响区、终采线前后50 m、落差大于4 m的断层前后30 m等区域为弱冲击危险区域;冲击地压、顶板和瓦斯等多种矿井灾害的隐蔽致灾因素叠合区域为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研究成果实现了构造复杂区域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与矿井灾害透明化的无缝衔接,为煤矿区传统的地质勘查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隐蔽致灾因素 地质透明化勘查 地质保障技术 断层 智能开采 透明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穿层钻孔的工作面地质构造透明化技术
10
作者 王海军 韩珂 +3 位作者 吴艳 董敏涛 桑向阳 朱玉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0-175,共6页
以制约煤矿智能开采的关键性因素地质构造为研究对象,以己_(15-17)-11110为工程背景,结合底抽巷道穿层瓦斯钻孔灾害治理工程,采用钻孔窥视、钻孔轨迹测量、孔内地球物理多参数测井、孔内煤岩界面识别等技术,综合查明工作面煤层厚度、煤... 以制约煤矿智能开采的关键性因素地质构造为研究对象,以己_(15-17)-11110为工程背景,结合底抽巷道穿层瓦斯钻孔灾害治理工程,采用钻孔窥视、钻孔轨迹测量、孔内地球物理多参数测井、孔内煤岩界面识别等技术,综合查明工作面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起伏、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特征;并采用数字化技术、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实现该工作面地质构造三维展示。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构造类型有断层、滑脱构造、褶皱、挠褶带,其与厚煤带瓦斯富集、断层带瓦斯涌出、过断层及其破碎带的冒顶,半煤岩采、掘工作面瓦斯及煤尘爆炸等隐蔽致灾因素相关;预测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起伏形态与回采揭露基本吻合,优化后的工程方案消除了瓦斯抽采盲区,为过地质构造区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保障了该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本文研究成果可指导煤矿井下采掘工程部署,为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提供透明化地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褶皱 煤矿安全 智能化开采 地质透明化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开发动态地质评价理论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46
11
作者 秦勇 汤达祯 +8 位作者 刘大锰 张遂安 韦重韬 王生维 傅雪海 唐书恒 姜波 许江 秦其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8,共9页
项目组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为研究对象,取得了煤层气高产井区地质控制模式、煤储层物性动态规律与数学模型、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煤层气开发解吸阶段数值描述等4项理论认识;形成了煤层水及孔隙低场核磁共振表征、煤层气有利... 项目组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为研究对象,取得了煤层气高产井区地质控制模式、煤储层物性动态规律与数学模型、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煤层气开发解吸阶段数值描述等4项理论认识;形成了煤层水及孔隙低场核磁共振表征、煤层气有利建产区地质综合评价、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递进排采地质设计、煤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等4项评价技术;研发了多煤层多场耦合煤层气开采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煤层气直井流体参数探测仪、煤层含气量天然源超低频电磁探测仪等3套装备,初步形成了适合于研究区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开发地质保障技术体系框架,为满足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需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 地质保障技术 地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智能开采工作面煤层透明化地质勘查技术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小雄 王海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74,共8页
智能开采是煤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透明地质是智能开采的关键,为从根本上解决煤层透明化问题,以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43101薄煤层智能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究实现薄煤层工作面智能开采的煤层透明化地质勘查技术。首先,分析... 智能开采是煤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透明地质是智能开采的关键,为从根本上解决煤层透明化问题,以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43101薄煤层智能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究实现薄煤层工作面智能开采的煤层透明化地质勘查技术。首先,分析整理以往地质勘查、矿井生产以及临近工作面揭露的地质资料,建立工作面煤层勘探地质模型;其次,采用巷道快速写实技术、测量技术等,获取工作面两巷道、开切眼揭露的煤层结构、顶底板起伏等参数特征,并修正勘探地质模型,建立煤层的生产地质模型;然后,分析工作面尺度上煤层、地质构造的变化特征,采用井下定向钻探为主,工程测量、钻孔窥视、岩屑编录等为辅助的煤岩界面综合探测技术,根据获取的煤层厚度、顶底板标高、煤岩层结构、地层倾角等关键性参数,再次修正模型形成煤层半透明化的智能开采地质模型;之后,将建立的半透明化模型输入采煤机系统,设定预想切割曲线,采用工作面支架超前雷达、工作面三维激光扫描、工作面回采地质测量、快速写实等技术探测回采过程中煤层的参数,并实时反馈优化半透明化的智能开采地质模型,形成智能开采工作面煤层透明化地质模型;最后,采用对比分析、回采跟踪、地质建模等技术,根据后续工作面的开采分析该技术体系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构建适应于榆家梁煤矿的薄煤层智能开采工作面煤层透明化勘查技术体系,并以数字化方式对整个工作面进行全面统一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实现了工作面的煤层透明化生产模型的动态更新,指导采煤机截割轨迹的调整和修正,成果精度满足智能开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智能开采 透明地质 钻孔窥视 综合勘查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巷煤岩层精细对比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军 王相业 +4 位作者 吴艳 刘善德 马良 吴敏杰 朱玉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3-265,共3页
煤岩层对比技术作为地质调查、煤田地质勘探、矿井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该技术贯穿整个煤田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是煤炭资源储量计算、矿井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煤岩层对比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煤岩层对比... 煤岩层对比技术作为地质调查、煤田地质勘探、矿井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该技术贯穿整个煤田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是煤炭资源储量计算、矿井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煤岩层对比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煤岩层对比理论和方法,可以满足煤炭地质勘查阶段的地质勘查设计、矿井设计及资源储量的计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层对比 地质透明化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化开采的矿井煤岩层综合对比技术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海军 刘善德 +3 位作者 马良 朱玉英 舒建生 王相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8,共15页
煤岩层对比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针对近距离、多煤层且构造复杂的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对比困难的问题,以贵州盘县煤田火烧铺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质勘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面瓦斯勘查钻孔、井下地质调查... 煤岩层对比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的全过程,针对近距离、多煤层且构造复杂的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对比困难的问题,以贵州盘县煤田火烧铺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质勘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面瓦斯勘查钻孔、井下地质调查、瓦斯参数测试工程从地质勘查阶段已经建立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中提取适应于矿井生产阶段的标志层;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井筒、巷道、工作面及其两巷道、切眼等井巷工程生产揭露资料的宏/微观煤岩、煤质化验、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煤层的光学特征等资料,提炼矿井生产过程中基于开采技术条件的煤岩层对比的标志;综合地质勘查与矿井生产阶段重新构建矿井生产阶段煤岩层综合对比标准体系。研究表明:地质勘查阶段构建的煤岩层对比标志层在矿井生产阶段岩性组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高位标志性岩层以及古生物化石层基本上失去了指导意义,而煤层结构、伪顶或低位直接顶板古生物化石层、岩性标志层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实践生产;矿井生产阶段大量的地层倾角数据、宏/微观煤岩组分特征、煤层夹矸岩性,尤其是可见光、热红外等光学特征,煤层瓦斯含量、压力参数,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等是煤岩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构建的煤岩层综合对比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巷道高效掘进、工作面快速回采并识别断层发育特征。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煤矿井下生产工作而且可以为构造复杂区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光学特征 煤岩层对比 综合对比 地质勘查 煤田地质与勘探 智能化开采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强补给含水层水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小雄 陈永亮 《中国煤炭》 2022年第S01期132-137,共6页
锦界煤矿属于典型的浅埋薄基岩条件下顶板强补给含水层直接充水水害危险矿井,同时伴随溃沙灾害,以3121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以往地质勘查钻孔、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和井下顶板探查工程以及顶板水害疏放工程,综合查明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结... 锦界煤矿属于典型的浅埋薄基岩条件下顶板强补给含水层直接充水水害危险矿井,同时伴随溃沙灾害,以3121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以往地质勘查钻孔、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和井下顶板探查工程以及顶板水害疏放工程,综合查明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结构和含水层富水性以及松散层的分布特征;编制工作面上覆基岩厚度分布图,圈定基岩较薄区域和红土层缺失或变薄区,并结合井下顶板探查钻孔进一步精细的探查薄基岩段分布区;采用理论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工作面开采的“两带”高度,依据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圈定工作面内导通直接充水含水层直罗组风化基岩和松散溃水溃沙的范围,评价溃水、溃沙危险性;采用井下音频电透圈定顶板富水异常区,并针对富水区实施工作面探放水工程,根据结果评价物探、探放水效果,采用比拟法预测了该工作面的矿井涌水量,评估了工作面的排水设防能力;最后,总结成功的实践构建适应于锦界煤矿浅埋薄基岩条件下顶板强补给含水层溃水溃沙的灾害评价与防治技术体系,保障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薄基岩 溃水溃沙 煤矿安全 导水裂缝带 防治水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田地质专委会暨水害防治专委会召开2007’学术研讨会
16
作者 梅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煤田地质 学术研讨会 水害防治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专业委员会 中国煤炭学会 地质保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确定
17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87,共1页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重大科技课题》。"十三五"重大科技课题以坚持战略引领、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绿色发展为原则,按专业共设置15个方面,分别为: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技术与装备、煤...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重大科技课题》。"十三五"重大科技课题以坚持战略引领、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绿色发展为原则,按专业共设置15个方面,分别为: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技术与装备、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基础理论、西部大型矿井安全快速建设技术与装备、煤炭高效绿色开采与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露天煤矿高效开采重大技术与装备、智能矿山建设关键技术与装备、深部矿井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矿井安全快速救灾技术与装备、煤炭高效分选与清洁燃烧技术与装备、煤炭高效环保转化技术与装备、煤系共伴生资源共采与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矿区自营铁路协同发展技术与装备、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机制与措施、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改革重组模式、煤炭企业两化融合技术应用与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科技 地质保障技术 煤炭资源开发 生态修复技术 清洁燃烧技术 综合利用技术 煤炭行业 高效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煤化集团成立河南省绿色开采院士工作站
18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128,共1页
日前,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同意河南煤化集团成立河南省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并为院士工作站揭牌。该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将对进一步增强河南煤化集团乃至河南省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绿色开采 河南省 工作站 煤化 地质保障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 揭牌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