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地质体系中物质迁移质量平衡计算方法介绍 被引量:48
1
作者 郭顺 叶凯 +2 位作者 陈意 刘景波 张灵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6-1498,共13页
地质体系的开放过程,如交代、蚀变、熔融、风化、渗透、变形等,往往伴随着显著的物质组分(元素)的活动和迁移。研究这些地质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发生迁移组分的种类和程度。质量平衡计算作为定量限定地质体系开放过程中物质迁入或迁... 地质体系的开放过程,如交代、蚀变、熔融、风化、渗透、变形等,往往伴随着显著的物质组分(元素)的活动和迁移。研究这些地质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发生迁移组分的种类和程度。质量平衡计算作为定量限定地质体系开放过程中物质迁入或迁出情况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诸多的地质问题研究中。目前,已有许多的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质量平衡计算公式和相应的图解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因此,本文选取了目前国际上几个常用的质量平衡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这些方法包括成分-体积图解法(Gresens,1967)、Isocon图解法(Grant,1986)、标准化Isocon图解法(Guoetal.,2009)和定量计算法。同时,作者也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实例,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做了相应地评述。通过这些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初学者对质量平衡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思想及应用过程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地质体系 交代作用 组分迁移 质量平衡计算 不活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集层地质学研究体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姚光庆 孙永传 李思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4-77,共4页
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处于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工程学学科的交叉点,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不仅服务于油田开发,也服务于油田勘探,尤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形成统一、完整的学科体系,探讨了其研究思... 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处于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工程学学科的交叉点,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不仅服务于油田开发,也服务于油田勘探,尤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油气储集层地质学形成统一、完整的学科体系,探讨了其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体系。认为储集层地质学基本的研究思路应是储集层的层次性研究、时速性研究及综合性研究,即强调储集层是“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统一体。储集层地质学研究的3部分基本内容是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的基本原理、非均质性评价及开发动态。储集层地质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强调综合性、先进性和定量化,地质、物探、计算机、地球化学、数学等手段的紧密结合是其研究特色。预测油气储集层地质学研究将向更加理论化、精细化、可视化、实用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地质体系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及其构建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瑞敏 鞠建华 +6 位作者 王轶 王祎萍 曹峰 覃小群 申建梅 孙自永 王红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38-1743,共6页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调查指标体系(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后果指标)和监测指标体系(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并建立了从面向单一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实际范例,到面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为地质指标的创建、完善和应用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指标 地质指标体系 框架及构建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轶 李瑞敏 +2 位作者 王祎萍 曹峰 徐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44-1751,共8页
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提出的地质指标概念,从分析草地退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及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各种响应关系入手,按照"影响-状态-后果模型"(CSR模型)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 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提出的地质指标概念,从分析草地退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及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各种响应关系入手,按照"影响-状态-后果模型"(CSR模型)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了草地退化地质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地质指标体系 CSR模型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覃小群 蒋忠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69-1773,共5页
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地质指标的概念和特征,从影响石漠化环境的自然因子、人文因子,石漠化发育分布现状和所引发的后果或危害中提取相应的指标,依照影响(Cause)-状态(State)-后果(Result)框架构建了石漠化地质指标体系。探讨了石漠化地质... 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地质指标的概念和特征,从影响石漠化环境的自然因子、人文因子,石漠化发育分布现状和所引发的后果或危害中提取相应的指标,依照影响(Cause)-状态(State)-后果(Result)框架构建了石漠化地质指标体系。探讨了石漠化地质指标的研究内容,包括指标的研究意义、指标变化的原因和指标监测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地质指标体系 C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邻水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及地学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8-748,共11页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构建华蓥山大...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及资源体系 地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地质遗产体系及其保护 被引量:1
7
作者 隗合明 覃海绍 高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29-436,共8页
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遗产的角度,提出地质遗产体系的概念,认为地质遗产体系由矿产资源型遗产、旅游资源型遗产和科教资源型遗产系列组合构成,包括11个地质遗产系列和若干个亚系列。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的地质遗产,包括众多优势的矿... 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遗产的角度,提出地质遗产体系的概念,认为地质遗产体系由矿产资源型遗产、旅游资源型遗产和科教资源型遗产系列组合构成,包括11个地质遗产系列和若干个亚系列。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的地质遗产,包括众多优势的矿产资源、奇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及罕见的地学科研和科普教育资源,探讨了遗产保护4个最紧迫的任务及其长期需要开展的工作。综合分析表明,中国是具有诸多特色的地质遗产大国,地质遗产是不可再生稀缺资源,中国的地质遗产保护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产体系 特色矿产 旅游资源 科教资源 地质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媛 曲雪妍 +2 位作者 房浩 杨旭东 尹春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利用全国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由2类、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及100个评价因子构成。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因子选取、数据修正、归一化处理、权重确... 利用全国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由2类、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及100个评价因子构成。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因子选取、数据修正、归一化处理、权重确定,建立评价模型。评价结果采用斜率法划分为四级,反映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受灾情况、受威胁情况、相对受灾程度及受威胁程度等。对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发育程度 损失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高产高效的地质保障体系
9
作者 程功林 赵伟 孔令保 《煤矿开采》 2001年第z1期21-24,共4页
高产高效是煤矿的根本出路。而现代化的综合机械化采煤 ,则要以良好的地质条件为基础。淮南矿区利用综合地质技术手段 (地质钻探、二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及井下物探 ) ,为优化矿井设计、采区设计、乃至综采工作面选择与施工提供准... 高产高效是煤矿的根本出路。而现代化的综合机械化采煤 ,则要以良好的地质条件为基础。淮南矿区利用综合地质技术手段 (地质钻探、二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及井下物探 ) ,为优化矿井设计、采区设计、乃至综采工作面选择与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确保决策正确 ,避免意外的重大地质风险 ,从而达到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现在地质保障体系已在淮南潘谢矿区基本形成 ,成为矿井优化设计、高产高效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已经和正在产生巨大的决策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保障体系 控制精细构造 优化设计 高产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10
作者 姚治华 王红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74-1778,共5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土环境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借鉴国际地质指标研究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构建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首先明确了城市水土环境的概念内涵,确定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土环境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借鉴国际地质指标研究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构建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首先明确了城市水土环境的概念内涵,确定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CSR模型"和"PSR模型"的指标体系框架,在此框架指导下构建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调查指标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地质指标体系,为城市水土环境调查、监测与管理提供了前期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土环境变化 地质指标体系 CSR模型 PSR模型 调查指标体系 监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地质勘测保障体系及应用
11
作者 侯吉祥 艾欢宁 +1 位作者 洪雷 米俊兰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3期47-48,51,共3页
介绍了工作面综采的特点及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综采地质勘测保障体系的建立,内容和应用,并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供综采工作面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地质条件 地质勘测保障体系 布置方式 巷道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多源多汇体系中地球化学行为的理论模拟
12
作者 张少兵 郑永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305,共9页
根据地质体系多源多汇的特点,引进了一种新的定量地球化学理论模型,适用于模拟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具有多个物质来源和多种分馏途径的地质体系中的变化规律。运用本文多源多汇模型研究岩浆同化-分异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 根据地质体系多源多汇的特点,引进了一种新的定量地球化学理论模型,适用于模拟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具有多个物质来源和多种分馏途径的地质体系中的变化规律。运用本文多源多汇模型研究岩浆同化-分异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行为,所得的结果与前人AFC模型结果一致。运用此多源多汇模型对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过程中结晶出的石英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其氧同位素组成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而变大。大气中甲烷的产生和消耗有多种途径,是一种多源多汇体系,运用此模型研究它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现其值随着甲烷总量的增多而变大。多源多汇模型不仅从更高的层次上包含了简单分馏模式、多元混合模式和AFC模式,而且可以研究这些模式不能解决的复杂地球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 多源 多汇 定量 地球化学 理论模型 岩浆 同化 分异 结晶 地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被引量:20
13
作者 程光华 苏晶文 +2 位作者 杨洋 赵牧华 王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7-1185,共9页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地质环境加速恶化、资源极大浪费等资源环境问题,现有地质工作体系在理论方法技术、调查要素与精度、专业划分与人才队伍、成果评估与实际利用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亟需进行新时代地质...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地质环境加速恶化、资源极大浪费等资源环境问题,现有地质工作体系在理论方法技术、调查要素与精度、专业划分与人才队伍、成果评估与实际利用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亟需进行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战略定位,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地质工作新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围绕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永续利用、永保绿色的长期目标,提出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构想。建立以地球系统论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国土空间多尺度全要素基础调查体系、全空间资源环境评价体系、空中地面与地下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基于大数据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等为一体的新时代地质工作新体系,并建立新时代地质工作法律保障和监管体系、地质调查成果认定与发布共享体系,以及中央省市三级地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需求,提供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战略分析 地质工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回顾与展望(1962~2022)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国强 陈隽璐 +2 位作者 计文化 高晓峰 辜平阳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3,共16页
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是地质工作的根基,通过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基本特征的调查及时空演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可持续深化对西北地区多圈层交互作用过程的认识,破解西北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升对地球系统科学和资源环境国情的认知... 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是地质工作的根基,通过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基本特征的调查及时空演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可持续深化对西北地区多圈层交互作用过程的认识,破解西北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升对地球系统科学和资源环境国情的认知水平。笔者在回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60年来在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板块构造及区域构造单元划分、海相火山岩与成矿、中国及邻区板内火山作用、新生代风成堆积与古气候、埃迪卡拉纪和奥陶纪—志留纪古生物、大陆边缘系统、区域综合编图等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基础地质支撑服务资源环境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取得的诸多创新性方法、理论成果和重大进展。60年栉风沐雨,立足于西北地区亟待破解的关键地质问题,在区域地质调查及基础地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在基础地质转型升级的形势下,紧抓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主线,既要持续深化西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也要加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新生代地质调查研究,同时推进基础地质各专业数据融合能力的显著提升,将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贯穿至西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填图方法 基础地质理论创新 构造演化 区域地质数据体系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成藏地质填埋及诱导填埋有机质生气的理论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云环 桑树勋 +3 位作者 曹丽文 周效志 张静 刘长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5-329,346,共6页
填埋处理和垃圾生物气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引入模拟生物气成藏和含气系统的思路,开展地质填埋与诱导填埋有机质生气研究是对能源地质学和填埋设计理念的新探索。通过对比研究地质填埋结... 填埋处理和垃圾生物气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引入模拟生物气成藏和含气系统的思路,开展地质填埋与诱导填埋有机质生气研究是对能源地质学和填埋设计理念的新探索。通过对比研究地质填埋结构与地质学中生物气藏系统的异同点、生气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差异,初步论证了将模拟生物气藏理论引入地质填埋设计、优化地质填埋结构、提高填埋有机质生物气化效率和抽排利用效率的可行性;探讨了生物气藏理论在构建地质填埋结构中的可能应用和启示。研究表明:模拟生物气藏地质填埋设计和非常规生物气开发理念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生物气藏生、储、盖要素和运、圈、保过程的模拟可应用于垃圾地质填埋场的构建,微生物地球化学理论有助于对诱导填埋有机质生气条件优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有机质 生气 模拟成藏 地质填埋体系 生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思路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8-42,共5页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农用地质量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探讨 ,提出衡量农用地综合质量高低的三要素 ,即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 ;其次 ,运用土地肥力理论以及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农用...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农用地质量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探讨 ,提出衡量农用地综合质量高低的三要素 ,即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 ;其次 ,运用土地肥力理论以及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农用地质量“等 -级”体系建立的客观基础及其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 ;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分依据 农用地 地质量等级体系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物探信息应用完善煤矿地质保障系统
17
作者 于克君 王怀洪 汤振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6-58,共3页
分析了采用物探技术解决3大勘探难题,即落差大于采高的断层,煤厚及煤层宏观结构,岩层富水性的可行性和相关要素,提出反演方法多参数应用是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
关键词 煤矿 综合物探 地震勘探 电法 地质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型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秋月 《中国矿业》 2022年第S01期9-17,共9页
面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存在的滞后与不足,本文从地质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机制的优化方面提出对策;就地质资料现代化程度低的问题,从地质资料的管理体系、数据资源的整合、信息化平台的集成、信息服务体系的集群、集群化产业化... 面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存在的滞后与不足,本文从地质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机制的优化方面提出对策;就地质资料现代化程度低的问题,从地质资料的管理体系、数据资源的整合、信息化平台的集成、信息服务体系的集群、集群化产业化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采用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完成管理体系+数据整合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实现管理与服务体制由公益向公益+战略性的创新转化,为市场化体系奠定基础;就资料服务效率低,普及率不广的问题从服务机制创新方面分析对应策略,结合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化实践,实现管理政策向服务政策的创新转变;最后,总结以往管理与服务工作,采用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创新,进行体制机制的转变,为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提供科技新动能,以科技赋能促进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为经济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 制度体系 馆藏体系 集群化产业化 服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历程和经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红涛 杜波 张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原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以1992年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为起点,到2006年从转变煤炭工业发展理念出发,提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概念。至今,我国煤炭工业已经过了近20年的安全高效建设,前后经历了摸索...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原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以1992年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为起点,到2006年从转变煤炭工业发展理念出发,提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概念。至今,我国煤炭工业已经过了近20年的安全高效建设,前后经历了摸索探讨、规范发展、提高和推广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安全高效矿井的概念及建设经验。我国安全高效矿井是以开采机械化、安全可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以建立先进的地质保证系统为基础,以发展采掘机械化为引擎,合理集中生产为重要措施,生产系统稳定可靠为必要保证,矿井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高效 建设经验 采掘机械化 地质保障体系 管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地构造体系与构造运动程式
20
作者 孙殿卿 高庆华 邓乃恭 《地质学报》 1982年第3期200-211,共12页
中生代以来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相当激烈的时期,也是铸成中国大地构造体系格架的重要阶段,中国地质工作者对这个时期的地质特点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和学说。本文是循李四光教授所提出的思路,按照地质力学观点,汇集广... 中生代以来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相当激烈的时期,也是铸成中国大地构造体系格架的重要阶段,中国地质工作者对这个时期的地质特点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和学说。本文是循李四光教授所提出的思路,按照地质力学观点,汇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成果,对中生代以来中国大地构造体系及构造运动程式作一概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体系 中生代 中国大陆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