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貌形态类型的自动分类方法综述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王彦文
秦承志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22109
41431177)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项目
-
文摘
地貌形态分类对于地貌研究、土壤制图、滑坡防治等诸多地学研究及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数字地形分析领域的研究者将地貌形态分类知识与地理计算相结合,已开发出许多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该文将现有的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分为3类进行讨论:基于聚类的方法、基于规则知识的自动分类方法和基于典型样点的自动分类方法。基于聚类的方法对地貌形态分类专家知识缺乏考虑,聚类结果常难以明确对应到目标地貌形态类型;基于规则知识的方法常需要显式给出分类规则,应用难度较大,扩展性较差;基于典型样点的方法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但还有待改善对隐含专家知识的利用程度。各类方法目前对复合形态类型均难以有效提取。对于可能的方法改进方向,该文从空间结构特征信息、隐性专家分类知识的来源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地貌形态类型
地貌形态分类
数字高程模型
-
Keywords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landformtype
landform classifica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
分类号
P93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
-
题名基于DEM的淮河源地貌形态类型划分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王耕
李素娟
张兴国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296,共5页
-
文摘
[目的]对淮河源地貌形态类型进行划分研究,为该区土地利用、旅游和城市规划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淮河源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分辨率为30m的DEM数据,采用地貌形态划分方案中具有代表性的柴宗新方案、徐汉明方案和高玄彧方案,运用空间分析中的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以及转换工具等,分别对各方案下的淮河源地貌形态类型进行划分并与实际勘察地形进行对比与分析,探寻适合淮河源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最佳方案。[结果]柴宗新方案要素单一,不能确切反映地貌的基本特征;高玄彧方案中的2级分类对研究区并未发挥其作用,该方案比较适合高程高,地貌形态类型多的地区;徐汉明方案采用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2个条件作为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依据,此方案即兼顾了绝对高度的客观作用,又考虑了人们观察山地的真实感受,因此徐汉明方案比较适合淮河源地貌形态的划分。[结论]根据徐汉明方案将淮河源地区地貌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和中低山4种类型,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表现为东低西高,北低南高的地势特征。
-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貌形态类型划分
淮河源
-
Keywords
digital altitude model
classification of geomorphic forms
source of Huaihe River
-
分类号
P93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