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形特征线提取研究
1
作者
谢金粮
汤作华
+1 位作者
黄映聪
段建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地形特征线是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研究中重要的区域分界线,通常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提取。针对传统方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后续处理过于烦琐,算法适用性较窄等问题,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提出了一种以高分辨率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
地形特征线是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研究中重要的区域分界线,通常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提取。针对传统方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后续处理过于烦琐,算法适用性较窄等问题,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提出了一种以高分辨率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的新方法。该算法结合形态学特征,参考地形特征线的几何形态,把线段从微地貌的角度分解成多种构型,并应用到提取过程中,同时优化已有方法,能够快速提取出特征线。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线基本吻合实际地形特征线,还可提取水库边缘和大型宽谷等平坦地形边缘。相较于其他算法,该方法提取效率得到提升,在解决传统方法出现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线
微
地貌形态学
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地貌形态学交融的现代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林志鹏
单敬福
+3 位作者
陈乐
孙千军
王义武
汪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7-445,共19页
曲流河道地貌迁移规律是重建与恢复古河道储层构型与历史演变的基础,是预测未来迁移演化趋势的前提,目前正成为国际河流沉积演化研究的热点。通过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学科交融,以额尔齐斯河和诺威特纳河两条典型天然曲流河道为研...
曲流河道地貌迁移规律是重建与恢复古河道储层构型与历史演变的基础,是预测未来迁移演化趋势的前提,目前正成为国际河流沉积演化研究的热点。通过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学科交融,以额尔齐斯河和诺威特纳河两条典型天然曲流河道为研究对象,结合Google Earth和ACME Mapper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历史卫星图像,提出现代曲流河道地貌迁移构型表征新方法与思路。在前人基础上,综合采用28种刻画要素对曲流河道平面构型进行层次解剖,更加精准定义弯度指数(S)与曲率(C),并首次运用3种新构型表征参数:上游偏转角(Δθ)、下游偏转角(Δθ')和扩张系数(KM),实现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的定量过程学分析。通过对12条优选典型河曲的构型刻画,表征6种迁移结构:对称扩张、上游旋转扩张、下游旋转扩张、对称收敛、上游旋转收敛和下游旋转收敛结构,归纳出9种迁移模式,并结合地貌过程学定量表征思路,探讨其对现今地下储层构型方法的重要指导意义,以期推进河流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道
地貌形态学
迁移模式
构型表征
表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微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形特征线提取研究
1
作者
谢金粮
汤作华
黄映聪
段建兵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243,41202160)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RE1913)
+3 种基金
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JELRGBDT202002)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200715,GJJ200747)
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DHBK2018021,DHBK2018034)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项目(2020Z13)。
文摘
地形特征线是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研究中重要的区域分界线,通常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提取。针对传统方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后续处理过于烦琐,算法适用性较窄等问题,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提出了一种以高分辨率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的新方法。该算法结合形态学特征,参考地形特征线的几何形态,把线段从微地貌的角度分解成多种构型,并应用到提取过程中,同时优化已有方法,能够快速提取出特征线。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线基本吻合实际地形特征线,还可提取水库边缘和大型宽谷等平坦地形边缘。相较于其他算法,该方法提取效率得到提升,在解决传统方法出现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线
微
地貌形态学
剪枝
Keyword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opographic feature line
micro geomorphology
pruning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貌形态学交融的现代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林志鹏
单敬福
陈乐
孙千军
王义武
汪菲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7-445,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2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63002-006)~~
文摘
曲流河道地貌迁移规律是重建与恢复古河道储层构型与历史演变的基础,是预测未来迁移演化趋势的前提,目前正成为国际河流沉积演化研究的热点。通过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学科交融,以额尔齐斯河和诺威特纳河两条典型天然曲流河道为研究对象,结合Google Earth和ACME Mapper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历史卫星图像,提出现代曲流河道地貌迁移构型表征新方法与思路。在前人基础上,综合采用28种刻画要素对曲流河道平面构型进行层次解剖,更加精准定义弯度指数(S)与曲率(C),并首次运用3种新构型表征参数:上游偏转角(Δθ)、下游偏转角(Δθ')和扩张系数(KM),实现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的定量过程学分析。通过对12条优选典型河曲的构型刻画,表征6种迁移结构:对称扩张、上游旋转扩张、下游旋转扩张、对称收敛、上游旋转收敛和下游旋转收敛结构,归纳出9种迁移模式,并结合地貌过程学定量表征思路,探讨其对现今地下储层构型方法的重要指导意义,以期推进河流地貌形态学与河流沉积学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曲流河道
地貌形态学
迁移模式
构型表征
表征参数
Keywords
meandering channel
Geomorphology
migration patterns
structure elements
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s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形特征线提取研究
谢金粮
汤作华
黄映聪
段建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地貌形态学交融的现代曲流河道迁移构型表征
林志鹏
单敬福
陈乐
孙千军
王义武
汪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