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出入口浅覆土矩形顶管工程地表隆起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钟小春 何纯豪 +2 位作者 李永运 王子仪 陈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针对浅覆土矩形顶管施工时存在地表隆起过大的风险,应用MIDAS GTS岩土数值软件动态模拟大口径矩形顶管掘进施工过程,探究其在不同覆土厚度、开挖面顶进压力、摩擦阻力下引起的地表隆起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 针对浅覆土矩形顶管施工时存在地表隆起过大的风险,应用MIDAS GTS岩土数值软件动态模拟大口径矩形顶管掘进施工过程,探究其在不同覆土厚度、开挖面顶进压力、摩擦阻力下引起的地表隆起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顶进时地表监测点的隆起规律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顶管开挖面顶进压力、管节与地层的摩阻力引起的地表隆起在开挖面附近叠加达到峰值;地表的隆起峰值随覆土厚度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当开挖面顶进压力为100 kPa、管节摩阻力为35 kPa时,顶管覆土厚度每减小0.1H (H为矩形顶管高度),地表隆起峰值增大约6.00 mm;浅覆土顶管地表隆起随顶进压力和管节摩阻力的增长规律可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和非线性快速增长阶段;为降低浅覆土顶管工程上覆土被顶破的风险,需要合理控制开挖面顶进压力及其波动、在管节外周形成厚度均匀的减摩泥浆套,确保地层稳定和顶管工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土 数值模拟 矩形顶管 地表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辐射注浆技术引起地表隆起变形分析
2
作者 周航 李建斌 +3 位作者 刘汉龙 何成滔 李小膀 楚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0-856,共7页
侧向辐射注浆技术是用于处治现役高速公路沉降变形的新技术,可在通车条件下对高速公路进行加固。在通车条件下对高速公路进行加固需要对施工效应进行分析,确保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通车安全。根据土体中的球孔扩张理论,将侧向辐射注浆假... 侧向辐射注浆技术是用于处治现役高速公路沉降变形的新技术,可在通车条件下对高速公路进行加固。在通车条件下对高速公路进行加固需要对施工效应进行分析,确保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通车安全。根据土体中的球孔扩张理论,将侧向辐射注浆假设为半无限体多球孔扩张模型,将几何条件复杂的侧向辐射注浆简化为多球孔几何模型,并引入有限边界球孔扩张理论,建立注浆压力和扩孔半径的关系,得到了土体注浆过程存在极限注浆压力,在极限注浆压力后存在软化效应的结果;确定注浆球孔扩张压力和隆起变形的关系,最终给出了同时考虑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两个注浆施工控制指标的地表隆起位移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测参数,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注浆压力、不同注浆步距对地表隆起位移的影响,给出了侧向辐射注浆施工隆起位移的计算方法,能够对注浆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辐射注浆 地表隆起 球孔扩张 注浆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期衬砌上浮及地表隆起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蕾 韩玉琪 +2 位作者 倪静 汤俊杰 李林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94-201,共8页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浅覆土段隧道衬砌上浮与地表隆起问题,以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对该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将引起隧道上浮的上浮力作用分解为基于浆液时变性的静态上浮力和由注浆压力产生的动态上浮力;分...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浅覆土段隧道衬砌上浮与地表隆起问题,以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对该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将引起隧道上浮的上浮力作用分解为基于浆液时变性的静态上浮力和由注浆压力产生的动态上浮力;分别定义上浮力分布段及浆液凝固段的等效地层弹簧刚度系数,基于Winkler地基梁理论建立衬砌上浮模型;由衬砌上浮位移量计算开挖面上部土体的挤压宽度,土体经挤压隆起引起地层"反向损失",继而求解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横断面隆起曲线及沿隧道长度方向地表位移曲线。结果表明:1)模型计算所得地表横断面的隆起曲线呈正态分布,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2)沿隧道长度方向地表位移计算值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地表最大上浮位移,且在地表上浮位移隆起量减少前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3)地表隆起位移只在盾尾离开后一段时间内存在,其值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衬砌上浮 地表隆起 监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地表隆起变形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有俊 牛立峰 +1 位作者 张治华 史明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49,共7页
以全国最长的大截面矩形顶管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研究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引起地表隆起变形的因素。采用弹性力学mindlin解为理论分析工具,将影响地表隆起变形的因素分为地层参数、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地层参数包括土体泊松比和压缩模量... 以全国最长的大截面矩形顶管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研究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引起地表隆起变形的因素。采用弹性力学mindlin解为理论分析工具,将影响地表隆起变形的因素分为地层参数、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地层参数包括土体泊松比和压缩模量;设计参数包括顶管断面尺寸、隧道埋深和后续管节的断面尺寸;施工参数包括顶管机顶进速度、正面附加推力、顶管机的摩擦系数和管节的摩擦系数。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该工程地表隆起最大值达到29 mm,随后回落到15 mm并保持稳定,纵向隆起范围为20 m;(2)地层参数中,土体泊松比与地表隆起变形成正比,泊松比每变化0.1,地表隆起变化10 mm,土体压缩模量与地表隆起变形成反比;(3)设计参数中,顶管断面尺寸与地表隆起变形成正比,顶管机宽度每变化1 m,地表隆起变化3 mm,隧道埋深对地表隆起变形最大值不产生影响;(4)施工参数中,正面附加推力、顶管机的摩擦系数和后续管节的摩擦系数与地表隆起变形成正比,顶进速度只影响隆起值出现的时刻,而对隆起值的大小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DLIN解 地表隆起变形 地层参数 设计参数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正面附加推力对地表隆起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有俊 张治华 +2 位作者 史明 王万华 康佳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4-824,共11页
以全国最长的大截面矩形顶管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基于弹性力学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分析顶管施工对地表隆起变形的影响.研究发现:地表隆起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缓慢隆起阶段、快速隆起阶段、沉降阶段和稳定阶段,并得到地表隆... 以全国最长的大截面矩形顶管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基于弹性力学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分析顶管施工对地表隆起变形的影响.研究发现:地表隆起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缓慢隆起阶段、快速隆起阶段、沉降阶段和稳定阶段,并得到地表隆起超限主要集中在快速隆起阶段,该阶段地表快速隆起变形的主要诱因是正面附加推力,其次为顶管机摩擦力和后续管节摩擦力;刀盘挤土压力对正面附加推力影响很大,基于弹性力学Kelvin解,并引入刀盘转速比,得到大、小刀盘转速比在0~0.2范围内时对刀盘挤土压力影响很大;基于进出土平衡理论,并引入螺旋机转速比,得到它对刀盘开口处土压力影响很小,但顶进速度对刀盘开口处土压力影响很大;综合各因素得知,在矩形顶管施工参数中,刀盘转速比和顶进速度对正面附加推力影响很大,是造成地表隆起变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快速隆起变形 正面附加推力 刀盘挤土压力 刀盘转速比 顶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地壳流变与造山带同挤压期地壳伸展的动力学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建坤 刘金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3-496,共14页
应用不可压缩非牛顿粘性流体的本构关系 ,对造山带同挤压期下地壳流变及其与上地壳构造伸展的动力学关系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在板块侧向挤压下 ,当造山带山根下陷和地表隆起达一定程度后 ,地壳不同层圈岩石将发生复杂... 应用不可压缩非牛顿粘性流体的本构关系 ,对造山带同挤压期下地壳流变及其与上地壳构造伸展的动力学关系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在板块侧向挤压下 ,当造山带山根下陷和地表隆起达一定程度后 ,地壳不同层圈岩石将发生复杂的粘性流变 .流变的运动学方式和分布范围不仅与时间有关、同时还受地壳厚度转变带形态的制约 .在构造挤压和山体荷载达到弹性平衡状态后 ,地壳流变首先发生在造山带下地壳山根 ,但经一定的Maxwell时间后 ,流变将不断局限于造山带前缘的厚度转变带 .这一流变方式的变化是导致造山带浅部地壳动力学转变的主要原因 .它造成造山带内上地壳最小主应力从近水平挤压不断转化为近水平拉张 ,由此使造山带前陆发生挤压冲断的同时 ,山体的核部发生上地壳的拉张伸展 .最后 ,应用这一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南缘南北向地壳伸展的动力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关系 同挤压期伸展 碰撞造山带 下地带粘性流变 数值模拟 地表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中已打入桩对土体位移的遮帘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晓峰 王浩 文新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08-2212,共5页
采用侧向移动土中桩的理论分析结果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沉桩工程中已打入桩对土体侧向位移及地表隆起的遮帘作用,结果表明已打入桩对土体侧向位移的总体遮帘作用并不显著。采用不同切向劲度系数的接触面单元以模拟已打... 采用侧向移动土中桩的理论分析结果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沉桩工程中已打入桩对土体侧向位移及地表隆起的遮帘作用,结果表明已打入桩对土体侧向位移的总体遮帘作用并不显著。采用不同切向劲度系数的接触面单元以模拟已打入桩间隔时间长短对地表隆起的遮帘效应,结果表明:打入桩间隔期较短时,已打入桩对地表隆起的遮拦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土体位移的“水平阻隔”上,土体沿桩土界面发生流动向上隆起;而间隔期较长时,桩土间存在有较大的摩阻力而限制了土体的位移,此时已打入桩对地表隆起的遮拦作用体现在竖向摩阻力对土体隆起的“抑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桩工程 软土 遮帘作用 地表隆起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吕全乐 鹿群 郭少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7,共6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静压桩施工对周边道路的不利影响,采用三维实体模型,综合考虑了桩、路面与土体的摩擦以及大变形、非线性等因素,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工程,在无道路和存在5 m宽道路两种情况下,分别进行静力压桩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情况下土... 为了进一步认识静压桩施工对周边道路的不利影响,采用三维实体模型,综合考虑了桩、路面与土体的摩擦以及大变形、非线性等因素,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工程,在无道路和存在5 m宽道路两种情况下,分别进行静力压桩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情况下土体位移的变化以及存在道路时路面板的位移及应力变化。得到结论:存在道路情况下,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减小,而深部土体水平位移增大;有路情况下土体竖向位移较无路情况的发生了较大变化;路面板在近桩端下沉,远桩端上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挤土效应 地表隆起 水平位移 位移贯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覆地层盾构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的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颜治国 刘殿书 江玉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22-626,657,共6页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地铁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工程为依托,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开挖面的最小支护力原理,得出了盾构掌子面土仓内压力的安全范围,并就施工中河道内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采取在河道内堆载,并...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地铁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工程为依托,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开挖面的最小支护力原理,得出了盾构掌子面土仓内压力的安全范围,并就施工中河道内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采取在河道内堆载,并在盾构施工中合理控制土仓压力的措施,能有效控制地层变形,防止地表隆起。施工中的地层变形监测数据表明,提出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正确可行,对未来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表隆起 开挖面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桩在泥炭质土中静压挤土效应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果林 龚铖 黄玮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4-491,共8页
在泥炭质土中沉入3根直径分别为38、75和92 mm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 polymer,GFRP)模型桩,监测在沉桩过程中沿径向的地面隆起量、不同深度处径向挤土压力和桩身侧摩阻特性,得到沉桩时地面隆起量的分布规律,... 在泥炭质土中沉入3根直径分别为38、75和92 mm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 polymer,GFRP)模型桩,监测在沉桩过程中沿径向的地面隆起量、不同深度处径向挤土压力和桩身侧摩阻特性,得到沉桩时地面隆起量的分布规律,及与桩轴不同距离处沿深度方向的挤土压力变化规律.当沉桩深度达到0.15倍桩长时,出现最大地表隆起量,且最大地表隆起量出现在距桩轴1.50~2.50倍桩径处.沉桩结束后,径向挤土压力沿着深度方向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泥炭土 挤土效应 地表隆起 挤土压力 桩身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单元法分析隔振沟引起的强夯变形和应力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玉岐 杨赋安 张文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5-1093,共9页
为有效分析隔振沟对强夯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应力的影响,基于二维离散元法理论和已有的砂土地基强夯离心机试验,建立了强夯的地基处理模型,研究了隔振沟深度和位置对地基表面隆起的影响,从颗粒尺度方面对隔振沟外3 m范围内的应力变化进行... 为有效分析隔振沟对强夯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应力的影响,基于二维离散元法理论和已有的砂土地基强夯离心机试验,建立了强夯的地基处理模型,研究了隔振沟深度和位置对地基表面隆起的影响,从颗粒尺度方面对隔振沟外3 m范围内的应力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隔振沟可以有效减小地基表面的隆起变形,但隔振沟位置和深度对地表的隆起变形影响较小;隔振沟对应力变化的影响随观测点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当深度达到地面以下4 m时,隔振沟的设置对远离震源一侧监测点处的应力变化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离散元法 隔振沟 地表隆起 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桩过程中已打入桩对软土变形的遮拦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舜民 张晓伏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打桩过程中软土中已打入桩对水平位移及地表隆起的遮拦作用。结果表明,对相对均质的土层,已打入桩对水平位移的遮拦作用很小。桩距变小,将使已打入桩桩体受力增大而引起已打入桩偏位的增大。打... 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打桩过程中软土中已打入桩对水平位移及地表隆起的遮拦作用。结果表明,对相对均质的土层,已打入桩对水平位移的遮拦作用很小。桩距变小,将使已打入桩桩体受力增大而引起已打入桩偏位的增大。打入桩间隔期较短时,已打入桩对地表隆起的遮拦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土体位移的水平阻隔上,土体沿桩土界面发生流动向上隆起。而间隔期较长时,桩土间存在有较大的摩阻力而限制了土体的位移,已打入桩的遮拦作用体现在竖向摩阻力对土体隆起的抑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桩 已打入桩 遮拦效应 地表隆起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注浆纠偏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朱旻 龚晓南 +2 位作者 高翔 刘世明 严佳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0-667,共8页
针对已建盾构隧道注浆纠偏加固的问题,设计并进行常重力模型试验,根据纠偏试验的参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注浆压力和注浆位置下隧道变形的发展规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的侧下方注浆,会使已建隧道产... 针对已建盾构隧道注浆纠偏加固的问题,设计并进行常重力模型试验,根据纠偏试验的参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注浆压力和注浆位置下隧道变形的发展规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的侧下方注浆,会使已建隧道产生水平向位移和竖向抬升,隧道横断面整体受压,局部受拉,水平直径减小,竖向直径增大。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隧道轴线的水平位移均增大,隧道断面变形程度增加。随着注浆深度的减小,隧道轴线处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断面变形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注浆 模型试验 地表隆起 隧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grouting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风琪 刘晓潭 +1 位作者 童无期 单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64-3570,共7页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grouting was calculated with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was assumed to be caused by the cavity expansion of grouting, slurry seepage, and slurry contrac...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grouting was calculated with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was assumed to be caused by the cavity expansion of grouting, slurry seepage, and slurry contraction. A prediction method of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was develop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was valid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results from engineering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effective.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uplift displacement was illustrated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conditions. Through analysis, it can be known that the ground surface uplift is mainly caused by osmosis of slurry and the primary influence angle of stratum β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range of surface uplift. Besi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 surface uplift displacement decreases notably with increasing depth of the grouting cavity but i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ffusion radius of grout and increasing grouting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TING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SEEPAGE slurry solidification shrink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