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
1
作者
马龙腾飞
马伟强
+4 位作者
马耀明
席振华
何佳男
马卫垚
石乐乐
《高原气象》
2025年第4期849-859,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辐射场的全面观测,揭示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潜在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覆盖高寒灌丛、高寒湿地和高寒荒漠草原等多种生态环境的气象梯度观测网络,应用先进...
本研究通过对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辐射场的全面观测,揭示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潜在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覆盖高寒灌丛、高寒湿地和高寒荒漠草原等多种生态环境的气象梯度观测网络,应用先进的辐射观测设备,结合数据质量控制和自动化处理流程,获取了多年连续、高精度的四分量辐射通量实测数据。结果表明:(1)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的净辐射通量在年际尺度上呈现年均增加0.7 W·m^(-2)的趋势;(2)在多年月平均净辐射通量方面,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从1月的15 W·m^(-2)逐步增加,于8月达到峰值110 W·m^(-2)后开始回落,至12月降至14 W·m^(-2)。多年月平均向下短波辐射通量从1月的210 W·m^(-2)逐渐升高,至6月达到最大值375 W·m^(-2),随后在7月显著下降至230 W·m^(-2),并在7-10月保持相对稳定,10月开始显著回落,12月降至最小值200 W·m^(-2);(3)多年夏季日平均净辐射通量在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从07:00(北京时,下同)的0 W·m^(-2)开始增加,于13:00达到峰值530 W·m^(-2),随后逐渐降低,至20:00降为-110 W·m^(-2)。多年夏季日平均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则从07:00的0 W·m^(-2)增加,13:00达到860 W·m^(-2)的峰值后下降,21:00降为0 W·m^(-2)。冬季日平均净辐射通量从08:00的-120 W·m^(-2)上升,至14:00达到最大值370 W·m^(-2)后逐渐减少,至20:00再次降为-120 W·m^(-2)。冬季日平均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则从08:00的0 W·m^(-2)开始升高,14:00达到最高值840 W·m^(-2)后下降,20:00降为0 W·m^(-2);(4)各站点之间的辐射通量差异显著,尤其在高寒湿地站与其他两站之间对比突出。高寒湿地站的年均净辐射、年均向下短波辐射、多年月平均净辐射、多年月平均向下短波辐射、夏冬季日平均净辐射及向下短波辐射均高于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本研究的结果为理解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改进以及高原地区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地表
辐射
地表辐射年变化
地表
辐射
季节
变化
地表
辐射
日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
1
作者
马龙腾飞
马伟强
马耀明
席振华
何佳男
马卫垚
石乐乐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
出处
《高原气象》
2025年第4期849-85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2208)
西藏科技厅项目(XZ202301YD0025C,XZ202401JD0004,XZ202402ZD0006)。
文摘
本研究通过对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辐射场的全面观测,揭示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潜在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覆盖高寒灌丛、高寒湿地和高寒荒漠草原等多种生态环境的气象梯度观测网络,应用先进的辐射观测设备,结合数据质量控制和自动化处理流程,获取了多年连续、高精度的四分量辐射通量实测数据。结果表明:(1)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的净辐射通量在年际尺度上呈现年均增加0.7 W·m^(-2)的趋势;(2)在多年月平均净辐射通量方面,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从1月的15 W·m^(-2)逐步增加,于8月达到峰值110 W·m^(-2)后开始回落,至12月降至14 W·m^(-2)。多年月平均向下短波辐射通量从1月的210 W·m^(-2)逐渐升高,至6月达到最大值375 W·m^(-2),随后在7月显著下降至230 W·m^(-2),并在7-10月保持相对稳定,10月开始显著回落,12月降至最小值200 W·m^(-2);(3)多年夏季日平均净辐射通量在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从07:00(北京时,下同)的0 W·m^(-2)开始增加,于13:00达到峰值530 W·m^(-2),随后逐渐降低,至20:00降为-110 W·m^(-2)。多年夏季日平均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则从07:00的0 W·m^(-2)增加,13:00达到860 W·m^(-2)的峰值后下降,21:00降为0 W·m^(-2)。冬季日平均净辐射通量从08:00的-120 W·m^(-2)上升,至14:00达到最大值370 W·m^(-2)后逐渐减少,至20:00再次降为-120 W·m^(-2)。冬季日平均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则从08:00的0 W·m^(-2)开始升高,14:00达到最高值840 W·m^(-2)后下降,20:00降为0 W·m^(-2);(4)各站点之间的辐射通量差异显著,尤其在高寒湿地站与其他两站之间对比突出。高寒湿地站的年均净辐射、年均向下短波辐射、多年月平均净辐射、多年月平均向下短波辐射、夏冬季日平均净辐射及向下短波辐射均高于珠峰站和高寒灌丛站。本研究的结果为理解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改进以及高原地区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地表
辐射
地表辐射年变化
地表
辐射
季节
变化
地表
辐射
日
变化
Keywords
Mount Everest region
surface radiation
annual variation of surface radiation
seasonal variation of surface radiation
daily variation of surface radiation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
马龙腾飞
马伟强
马耀明
席振华
何佳男
马卫垚
石乐乐
《高原气象》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