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国家公园煤矿修复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怡琳 杨竟艺 +4 位作者 王永珍 赵文智 辛未冬 袁虹 刘继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5-1587,共13页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毗邻草地(对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调查煤矿修复区及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解析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类群对煤矿修复的响应模式,确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煤矿修复缩小了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差异,但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地域差异。西营河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导致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略有降低,地表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与活动密度相反。主要地表节肢动物科对煤矿矿区修复的响应模式不同并存在区域差异,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平腹蛛科、微蛛亚科和隐翅虫科的活动密度,但显著降低了硬体盲蛛科和象甲科的活动密度;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步甲科活动密度,但降低了蚁科和狼蛛科的活动密度。p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全氮含量解释了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20.8%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异;草本地上生物量和海拔高度解释了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24.3%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异。总之,高寒山区人工覆土和植被建设引起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可以指示和评估煤矿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煤矿矿区 生态修复 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指示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认知、景观异质性与地表节肢动物的关系——基于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边振兴 初琢明 +2 位作者 张宇飞 佟昊轩 于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目前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农户活动也成为耕地和耕地景观保护过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辽宁省建平县540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探究农户认知对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景观异质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通过构建... 目前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农户活动也成为耕地和耕地景观保护过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辽宁省建平县540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探究农户认知对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景观异质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户认知、农业景观异质性与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三者间的逻辑关系,为耕地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的不同认知对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农户对农药化肥施用认知、农业机械认知、耕地景观生态特征认知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认知程度越好则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越高;规模经营方式认知、农户耕地保护相关政策认知对其具有负向影响,表现为认知程度越好则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越低,此结论与预期有所不同,进一步证实了农户"效果预期"对行为的重要影响。2)农业景观异质性在农户认知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即农户认知通过影响农业景观异质性会间接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投入,进行农业生态保护知识科普,提升农户对于耕地保护认知的水平;重视耕地景观格局的优化,适当增加非耕作生境,最终保护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增强耕地系统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认知 耕地景观保护 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3
作者 郭芳 张卫青 +4 位作者 关海波 万志强 袁亚楠 TSEDEVDORJ Ser-od 张丽 《草地学报》 2025年第9期2950-2961,共12页
为探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不同放牧管理草场布设147个陷阱,捕获节肢动物12059头,属2纲12目83科,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步甲科(Carabidae)和蝗总科(Acridoidea)。禁牧(0羊单位·... 为探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不同放牧管理草场布设147个陷阱,捕获节肢动物12059头,属2纲12目83科,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步甲科(Carabidae)和蝗总科(Acridoidea)。禁牧(0羊单位·hm^(-2)·a^(-1))、轻牧(0.34羊单位·hm^(-2)·a^(-1))、中牧(0.69羊单位·hm^(-2)·a^(-1))和重牧(1.53羊单位·hm^(-2)·a^(-1))草场的节肢动物物种数分别为50科、66科、60科和61科。结果表明,放牧有助于提高节肢动物物种数、多度和丰富度,但会使其均匀度下降。捕食性节肢动物在轻牧草场的多样性较高,在重牧草场的活动密度较大,植食性节肢动物在禁牧草场的多样性和活动密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禁牧草场节肢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更强。总之,节肢动物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可作为草原生态系统放牧管理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群落特征 功能群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