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噪声HVSR方法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保定地区为例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伟君 陈棋福 +3 位作者 齐诚 谭毅培 张项 周青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83-1797,共15页
近地表结构和构造探测是研究活动断层近地表特征和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关键环节.对于城市地区,丰富的噪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噪声也可用来反演近地表结构.我们在河北保定地区,布设了一条由二百多个观... 近地表结构和构造探测是研究活动断层近地表特征和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关键环节.对于城市地区,丰富的噪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噪声也可用来反演近地表结构.我们在河北保定地区,布设了一条由二百多个观测点组成的密集地震噪声剖面,探索利用噪声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用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法(HVSR)得到的HVSR曲线表明,剖面普遍存在HVSR振幅显著(≥2)的峰值频率,根据其特征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区.除了基岩台无明显峰值频率外,西部A区峰值频率从8Hz向东递降至0.3 Hz.中部B区峰值频率在1.3 Hz附近微小变化.东部C区则表现为比较宽的波峰,可能是由两个波峰组成,第一个波峰在0.8~1.0 Hz之间,大部分台的HVSR曲线都可以拾取出这个波峰,第二个在0.5~0.8之间,只有少数台可以可靠地拾取.以台阵反演的速度剖面为约束,选择出适用于保定地区的峰值频率-土层厚度关系式,将剖面的峰值频率转换成土层界面的深度分布,并与两条浅层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区的两个土层界面深度分布和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二个晚更新世(Q_3)界面深度(分别在约100m和150 m附近)有较好的吻合;B区得到的土层界面深度与反射剖面的界面埋深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进一步研究发现,B区观测点的地形严重影响了HVSR曲线的形态,使峰值频率可能偏离了土层的共振频率;A区土层界面从0 m向东倾斜至大约500 m深,但无反射剖面数据佐证.从HVSR和土层深度剖面可以推测在A区中部和A、B区交界处存在着两条垂直位错明显的正断层,但对垂直错距小的断层则无法识别.本文的结果表明,噪声HVSR方法不仅可以给出土层卓越频率等场地响应特征,还可以作为勘探工具探测近地表土层的界面起伏,协助识别活动断层的近地表位置和活动特征.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HVSR方法容易受到风、近地表地形、近台瞬态震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地表结构 活动断裂 保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峰 尹成 +3 位作者 李忠 潘树林 熊军 吕文彪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4-298,共5页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表三分量检波器多道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提出了基于地面纵向排列多道记录能量和时间信息,通过初至叠加扫描获得纵、横波近地表速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广安地区的横波资料静校正处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成像质量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结构调查 微测井技术 串状震源激发 三分量检波器接收 初至叠加扫描 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研发及其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薛为平 郑鸿明 +3 位作者 热合买提吾拉 蒋琳 刘宜文 娄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2,共3页
随着岩性和精细地震勘探进一步的拓展,近地表结构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静校正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方法相对比较独立,自成体系。静校正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连片处理或考虑以往的静校正相关... 随着岩性和精细地震勘探进一步的拓展,近地表结构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静校正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方法相对比较独立,自成体系。静校正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连片处理或考虑以往的静校正相关参数时,就必须综合分析来自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的表层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拥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平台。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是一套专用于表层结构综合分析研究及静校正建模计算为一体的专业化应用系统,为分析表层调查点速度、厚度分布规律,及表层结构特点和静校正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促进了油田地震辅助信息管理的进步和静校正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结构 低降速带 曲面拟合 相似系数 边界延拓 模型反演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9井区近地表结构及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强 赵峰 +1 位作者 吕纯刚 刘建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7,共3页
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的纵横向变化是产生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陆9井区地表为沙漠所覆盖,地形起伏较大,具有典型的风成沉积特征;未胶结的沙丘之下是早期出露于地表的古湖底,分布着胶结或半胶结的砂泥岩互层,具有水成特征。以... 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的纵横向变化是产生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陆9井区地表为沙漠所覆盖,地形起伏较大,具有典型的风成沉积特征;未胶结的沙丘之下是早期出露于地表的古湖底,分布着胶结或半胶结的砂泥岩互层,具有水成特征。以往该区采用传统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无法获取准确的地表及近地表结构深度、速度参数,以致地震数据存在严重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据此,就陆9井区地震数据不同静校正处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其结果表明,表层模型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静校正数据的求取,而且可以建立近地表深度-速度模型,以便连续观测测线下高速层顶界以上介质的纵横向速度变化,为表层结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静校正 速度 地表结构 地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与不同刚度地表结构体系地震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韦浩浩 王国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8-264,共7页
为探讨不同刚度地表结构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构建了地表结构基频低于、等于和高于场地土卓越频率的三种不同刚度的地表结构,地下结构为典型的三层三跨框架结构。采用Davidenkov模型考虑土体的非线性,考虑地震动类型... 为探讨不同刚度地表结构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构建了地表结构基频低于、等于和高于场地土卓越频率的三种不同刚度的地表结构,地下结构为典型的三层三跨框架结构。采用Davidenkov模型考虑土体的非线性,考虑地震动类型和幅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结构的存在整体上放大了场地效应,而地表结构的影响取决于体系的频率特征。单一地表结构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十分有限,而地下结构的存在放大了地表结构的响应,其放大程度仍取决于体系的频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结构 地下结构 相互作用体系 地震响应 场地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地表结构对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影响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忠凯 张冬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4,共8页
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软土地区地表结构-土-隧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地表结构采用置于刚性筏板基础的单自由度体系模拟。考虑地表结构的有无,不同的土体模型及地震荷载,通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 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软土地区地表结构-土-隧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地表结构采用置于刚性筏板基础的单自由度体系模拟。考虑地表结构的有无,不同的土体模型及地震荷载,通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地表结构对盾构隧道周围土体以及衬砌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表结构的存在会增大隧道周围土体地震响应,从而引起隧道结构变形以及动态内力的显著增加,同时发现采用弹塑性分析下的隧道地震响应大于采用黏弹性分析。因此,地表结构作用是影响盾构隧道响应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地表结构-土-隧道作用下的结构动态响应有助于更合理的预测地震荷载下盾构隧道结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表结构 地震响应 风险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近地表结构调查和地震激发方式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成斋 刘传鹏 +2 位作者 张世鑫 张交东 蒋雪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604-608,共5页
合肥盆地地震勘探程度低,激发条件复杂。为查清近地表地质结构,合理地选择激发方式,在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石物性测试和地质浅钻等方法,对近地表的岩石厚度和物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盆地划分为平... 合肥盆地地震勘探程度低,激发条件复杂。为查清近地表地质结构,合理地选择激发方式,在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石物性测试和地质浅钻等方法,对近地表的岩石厚度和物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盆地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河流区和基岩区4种类型。通过对不同近地表地质结构地区的激发试验,分别选取了适合各类地区的激发参数和激发方式。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在一条跨越各类近地表结构地区的地震测线上,不同地震剖面段的反射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地表地质结构 地震数据采集 激发参数 激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J变换的DAS观测高阶面波提取和浅地表结构成像 被引量:13
8
作者 雷宇航 尹扶 +2 位作者 洪鹤庭 李娱兰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80-4291,共12页
分布式声波传感(DAS)技术可以将现有城市通信光缆转化为密集宽频带地震观测系统,利用城市通信光缆进行主/被动源面波成像为城市浅地表结构成像和地下空间探测提供了新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充分利用高阶面波信息... 分布式声波传感(DAS)技术可以将现有城市通信光缆转化为密集宽频带地震观测系统,利用城市通信光缆进行主/被动源面波成像为城市浅地表结构成像和地下空间探测提供了新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充分利用高阶面波信息能显著提升面波结构成像效果.为探索DAS记录中的高阶面波提取和利用的可行性,本文推导了适用于DAS系统地震记录提取多模式面波频散曲线的MF-J变换公式,并成功应用于白家疃光纤实验的主动源观测数据,提取了多模式频散曲线并反演构建了研究区高分辨、高精度的横波速度结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MF-J方法能有效地从DAS主动源记录中提取多模态频散曲线,并能去除传统MF-J方法中的交叉假频现象;基于多模式面波频散曲线反演的速度结构分辨率和置信度都明显优于只用基阶模态的反演.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利用城市通信光缆实现低成本高分辨率地下结构探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 频率-贝塞尔变换 地表地下结构 高阶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表复杂结构下的静校正边界效应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薛为平 姚茂敏 +3 位作者 王克非 梁英 燕保全 张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365,共3页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地形和低速带、降速带起伏变化,以及野外采集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初至波静校正方法计算静校正量,对炮点以外的检波点无法获取有效延迟时间及近地表模型,这就意味着不能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在地震资料处...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地形和低速带、降速带起伏变化,以及野外采集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应用初至波静校正方法计算静校正量,对炮点以外的检波点无法获取有效延迟时间及近地表模型,这就意味着不能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产生边界效应。提出了在无炮点覆盖的检波点区域内,按照一定间隔的炮点距(需要参考表层厚度)增加激发点,弥补初至波静校正对边界延迟时间计算中的缺陷,提高复杂近地表结构模型的准确性,消除边界效应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所产生的中、长波静校正量不准的现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精细勘探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带 降速带 边界效应 初至波 地表结构 模型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山结合部近地表速度结构与静校正方法研究——以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结合部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侯贺晟 高锐 +6 位作者 贺日政 刘金凯 酆少英 管烨 蔡勋育 James.H.Knapp Francis T.Wu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盆山结合部位近地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以横穿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的某二维地震测线为例,通过分析盆地、盆山结合部和山区的典型单炮记录,确定了一套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层析静校正流程——对起伏地表的高程进行... 盆山结合部位近地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以横穿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的某二维地震测线为例,通过分析盆地、盆山结合部和山区的典型单炮记录,确定了一套基于浮动基准面的层析静校正流程——对起伏地表的高程进行平滑,将其作为浮动基准面;在该基准面上应用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计算炮、检点静校正量,并应用于数据体上;之后对该数据体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等常规处理,再应用高程法计算浮动基准面到最终基准面的炮、检点静校正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盆山结合部资料中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塔里木盆地 盆山结合部 地表结构 初至波 层析反演方法 高程静校正方法 浮动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下结构-土-地表隔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性能评估框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洪娜 陈清军 +1 位作者 杜永峰 赵志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60-167,共8页
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USSI)对周边场地及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USSI的滑板隔震结构性能评估框架。该框架通过一系列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为目标隔震结构提供了性能评估参考模型数据库。以隔震结... 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USSI)对周边场地及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USSI的滑板隔震结构性能评估框架。该框架通过一系列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为目标隔震结构提供了性能评估参考模型数据库。以隔震结构参数设计与性能评估为目标,研究开展了地下结构-土-地表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USSI的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研究表明:地下结构对地表及周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较大,其中以层间位移最为显著。本案例中的隔震结构不仅在控制加速度、层间位移以及层间剪力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可有效削弱地铁车站对地表结构抗震安全的不利影响。所提性能评估框架可靠有效,可作为基准框架为此类重要隔震建筑进行评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USSI) 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央隆起近地表速度结构的初至波层析成像试验 被引量:19
12
作者 侯贺晟 高锐 +5 位作者 卢占武 贺日政 李秋生 管烨 李朋武 熊小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8-745,共8页
利用2条衔接并横过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央隆起的反射地震剖面探测数据,进行了初至波层析成像试验,以揭示羌塘中央隆起的表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药量的反射地震单炮记录初至清晰,长排列接收丰富了浅表构造趋势特征的信息,层析走时... 利用2条衔接并横过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央隆起的反射地震剖面探测数据,进行了初至波层析成像试验,以揭示羌塘中央隆起的表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药量的反射地震单炮记录初至清晰,长排列接收丰富了浅表构造趋势特征的信息,层析走时射线密度随地下构造的复杂程度而变化。层析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显示了高速层起伏剧烈的变化特征,其厚度与地表出露地层的年代负相关。深反射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壳近地表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中央隆起 深反射地震 初至波走时 地表速度结构 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的新疆呼图壁储气库地区近地表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娟娟 姚华建 +4 位作者 王伟涛 王宝善 李成 魏斌 冯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36-4447,共12页
近年来,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在恢复高频面波信号及获取近地表速度结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呼图壁背斜地区的呼图壁储气库.采用储气库及其周边区域22个台站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的垂直分量,通过噪声... 近年来,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在恢复高频面波信号及获取近地表速度结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呼图壁背斜地区的呼图壁储气库.采用储气库及其周边区域22个台站记录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的垂直分量,通过噪声互相关方法获得了台站对之间的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并进一步提取了0.5~1.5 s的基阶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曲线.首先根据区域平均频散曲线得到了该地区地下数百米的平均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然后利用基于面波射线路径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成像方法得到该地区深度为500 m以上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显示该地区沉积层较厚,整体横波速度值较小(0.4~0.9 km·s^(-1)).储气库在地表投影区域的横波速度值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抽注水、气引起的沉积岩石裂隙所导致.储气库东北和东南方向均有明显的相对高速区,推测是区域地下水位和地形起伏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获得的近地表三维速度结构为呼图壁储气库地区的上覆地层物性研究、区域微震精定位、场地效应的评估和去除浅层影响的深部介质成像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群速度 面波层析成像 地表横波速度结构 储气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国波 袁明智 苗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7-847,共11页
依托土体为媒介,相邻地表结构和相邻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彼此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现今地下结构的尺寸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与地表结构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相互作用效应不容忽视。首先将地表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 依托土体为媒介,相邻地表结构和相邻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彼此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现今地下结构的尺寸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与地表结构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相互作用效应不容忽视。首先将地表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和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统称为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拓展了传统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内涵,然后分别归纳总结了目前地表结构-土体-地表结构、地下结构-土体-地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已有研究表明相互作用效应主要受到相邻结构间距、结构尺寸、土体特性以及地震波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而针对材料非线性、土体非线性、地震动的空间效应等因素以及大型三维计算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极有必要明确目前已有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提炼该复杂相互作用体系尚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表结构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地震响应 理论分析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博梁山地近地表问题及其模型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尚旭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2,108,共4页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山地具有典型山地特征 ,单斜高陡 ,高速地层出露地表 ,第四系松散沉积与之共存 ,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为了研究该区山地地震勘探问题 ,必须研究复杂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 ,分析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对地下中深层...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山地具有典型山地特征 ,单斜高陡 ,高速地层出露地表 ,第四系松散沉积与之共存 ,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为了研究该区山地地震勘探问题 ,必须研究复杂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 ,分析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对地下中深层反射地震波的影响。由于主要目的是研究近地表单斜高陡地层对地震波传播及其成像的影响 ,所以在制作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时简化了山地地形的起伏 ,简化了中深层复杂的地质构造。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采用了相同的模型以利于对比分析 ,实验采用了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①山地特殊的近地表结构会强烈改造中深层的反射 ,并对中深层反射成像产生强烈影响 ,认识这种作用 ,对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处理流程和解释模式都有重要作用 ;②近地表高陡构造会产生类似于折射波的干扰波 ,这种干扰波在单炮记录或叠加剖面上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效波 ;③在近地表地质结构为高陡地层并且不存在浅层折射界面 (在山地常出现这种情况 )时 ,初至波不是折射波 ,建议山地资料处理中慎用折射波静校正。图 4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 地震波速度 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 中深层反射成像 数学模拟 物理模拟 干扰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4
16
作者 邸志欣 丁伟 +3 位作者 王增明 敬朋贵 刘斌 陈吴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8-561,535,共14页
复杂山前带具有复杂近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双复杂"特征,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单炮记录信噪比低,剖面成像效果不理想。针对南方和西部复杂山前带的地震地质条件、勘探难点和资料特点,经过十多年系统的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和资... 复杂山前带具有复杂近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双复杂"特征,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单炮记录信噪比低,剖面成像效果不理想。针对南方和西部复杂山前带的地震地质条件、勘探难点和资料特点,经过十多年系统的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和资料采集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复杂山前带地震资料采集的技术方法系列,即基于"双复杂"模型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即"3S")的观测系统设计论证、炮检点优化与变观施工,精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与建模技术,井炮与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技术,特殊地表检波器耦合技术和基于干扰波特点的检波器组合压噪技术。在中国西部和南方复杂山前带地区采用以上技术方法使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证明这套方法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前带 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采集技术 观测系统设计 地表结构调查 激发 接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静校正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为平 宋阳 +3 位作者 刘居文 高明忠 古丽 刘连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相对一个排列,沙漠区小沙丘的高程起伏变化一般不足以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大幅度起伏的沙梁和低、降速带纵横向速度和厚度的变化,才是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主要原因。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地表主要表现为条带沙梁和蜂... 相对一个排列,沙漠区小沙丘的高程起伏变化一般不足以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大幅度起伏的沙梁和低、降速带纵横向速度和厚度的变化,才是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主要原因。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地表主要表现为条带沙梁和蜂窝状流动沙丘,近地表低、降速层带中存在高速夹层。采用了3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分别为:近地表分层模型法,主要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通过控制点间内插的方式建立模型;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法,利用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时间,通过给定的近地表初始速度构建模型;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法,利用更加丰富的初至信息,包括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通过多次迭代,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分析了3种方法静校正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效果最好,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复杂近地表结构 静校正 中波长 长波长 模型建立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道瞬态面波相速度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鸿雁 李庆春 +2 位作者 严月英 陈晨 张保卫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2-702,共11页
提取相速度是面波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面波勘探的成效。借鉴传统反射波速度分析方法的思想,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理论,通过深入分析相速度(vR)与频率(f)、波数(k)之间的关系以及面波有效探测深度(h)与波长(λR... 提取相速度是面波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面波勘探的成效。借鉴传统反射波速度分析方法的思想,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理论,通过深入分析相速度(vR)与频率(f)、波数(k)之间的关系以及面波有效探测深度(h)与波长(λR)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道瞬态面波相速度分析方程组,然后将实测多道瞬态面波的f-k谱转换成面波相速度分析谱(h-vR谱),并建立了多道瞬态面波相速度分析处理流程,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多道瞬态面波相速度分析方法。理论模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反射地震资料中的瑞雷面波处理。与传统f-k方法的处理结果相比较,该方法不但能有效提取面波相速度参数,而且相速度与深度对应直观,可直接用于解决实际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反射波 二维傅里叶变换 相速度分析 地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面波迭代反演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懿 张进 刘怀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根据滩浅海近地表结构特征,尝试利用地震记录中的面波进行近地表结构研究,以便了解滩浅海地区的近地表地层介质结构变化,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准确的低降速带资料。针对面波频散反演已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迭代反演... 根据滩浅海近地表结构特征,尝试利用地震记录中的面波进行近地表结构研究,以便了解滩浅海地区的近地表地层介质结构变化,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准确的低降速带资料。针对面波频散反演已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迭代反演方法对面波的频散曲线进行拟合迭代,用于反演预测滩浅海低降速带地层参数。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和容错能力,它的反演预测能力非常强大,能够较精确地预测出所要求解的目标数据,同时结合传统迭代反演方法的优点,增强了该方法的反演预测能力。通过对滩浅海近地表结构模型试算,获得好的效果,同时进一步对实际记录进行了计算,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近地表结构 面波 频散曲线 BP神经网络 迭代反演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校正量的评价思路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伯香 李卫忠 +4 位作者 A.Saleh A.Al-Maghouth A.Adil A.Al-Khalaiwi A.Adnan Al-Hashem 孙晶梅 蔡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8,18-19,共7页
静校正评价是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从建模技术适应性、建模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际资料应用效果3个方面评价静校正量的思路。利用地质地貌、小折射与微测井等资料以及大炮初至特征等,建立对近地表特征的认识,判... 静校正评价是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从建模技术适应性、建模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际资料应用效果3个方面评价静校正量的思路。利用地质地貌、小折射与微测井等资料以及大炮初至特征等,建立对近地表特征的认识,判断建模技术的适应性。建模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建立可靠近地表模型的重要保证。静校正量应用效果可以判断高频分量的精度以及幅度较大的中频分量误差。给出了复杂地表区建模技术适应性分析实例,分析了工区近地表特征,结果表明工区西部的部分区域近地表结构特别复杂,仅靠很少几口微测井资料约束下的初至层析技术很难得到较高精度的静校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量 评价思路 appraisal 建模技术 技术适应性 复杂地表 地震资料处理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建模过程 地表特征 微测井 适应性分析 地表模型 地表结构 精度 高频分量 地质地貌 大炮初至 层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