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及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诗豪 吴志伟 +1 位作者 李政杰 李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目的]建立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枯落叶、细枯枝、枯草等)含水率预测模型,预警区域森林火灾引燃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火行为。[方法]基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的赣南地区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在不同地形条件和时间... [目的]建立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枯落叶、细枯枝、枯草等)含水率预测模型,预警区域森林火灾引燃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火行为。[方法]基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的赣南地区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在不同地形条件和时间段进行气象因子随机森林相对重要性排序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建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随机森林模型和气象要素回归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精度指标,筛选适合赣南地区的森林火灾预测模型。[结果]赣南地区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具有明显变异性,阴坡含水率显著高于阳坡,在防火期初期最明显。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与各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气象要素回归模型,阴坡2种模型精度均高于阳坡;具有滞后效应的光照强度因子对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影响最大,影响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关键因素在阳坡是相对湿度、阴坡是风速。[结论]具有滞后效应的气象因子对赣南地区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有显著影响,考虑增加这些因素能更好预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变化,为火险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 预测模型 气象要素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陆昕 胡海清 +1 位作者 孙龙 张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90,共7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南瓮河保护区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落叶松-白桦混交林(Mixture of Larix gmelinii and Betula platyphylla)(阴坡、阳坡)、沟塘草甸等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气象要素回... 以大兴安岭地区南瓮河保护区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落叶松-白桦混交林(Mixture of Larix gmelinii and Betula platyphylla)(阴坡、阳坡)、沟塘草甸等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气象要素回归法,对春季防火期和秋季防火期内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进行测定,构建了不同防火期、不同林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模型,分析了相应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同林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在春季防火期和秋季防火期差异显著;在秋季防火期,5个典型林型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0.167,平均相对误差为0.218,低于春季防火期模型和春季-秋季混合模型;秋季防火期模型对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效果最好。气象要素回归法适用于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细小可燃 可燃含水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码预测江西典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伍威 张运林 满子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4,56,共9页
【目的】分析加拿大火险等级系统中湿度码预测江西典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适用性,为该地区含水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更好的理解湿度码在我国的适用性。【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茶园山林场典型林分马尾松林(MWS)、杉木林(SM)、柳... 【目的】分析加拿大火险等级系统中湿度码预测江西典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适用性,为该地区含水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更好的理解湿度码在我国的适用性。【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茶园山林场典型林分马尾松林(MWS)、杉木林(SM)、柳杉林(LS)和毛竹林(MZ)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10月23日—2019年1月20日(江西省防火期)以非破坏性采样方法对其含水率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要素,利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与气象要素和湿度码的相关性,选择气象要素回归法和湿度码回归法建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外推分析,得到预测模型精度和外推能力,分析湿度码预测江西典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适用性。【结果】监测共进行90 d,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主要受相对湿度和降雨的影响,此外,马尾松还受空气温度极显著影响,柳杉和杉木含水率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2)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与细小可燃物湿度码、腐殖质码和干旱码都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相关性逐渐降低;3)直接使用细小可燃物湿度码得到的含水率值与所有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实测值均有极显著差异,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43.717%~80.377%和49.576%~151.698%;4)气象要素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20.395%~40.765%和37.417%~59.175%,湿度码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19.366%~34.372%和33.895%~47.258%,湿度码回归模型误差显著低于气象要素回归模型;5)气象要素回归模型和湿度码回归模型的外推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50.244%和45.824%,湿度码回归模型外推能力要优于气象要素回归模型。【结论】直接使用湿度码预测江西典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并不适用,选择回归法对其校正,虽然较气象要素回归法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但依旧无法满足火险需要。在今后研究中,还需对湿度码中关键参数:平衡含水率和失水系数等进行校正,提高基于湿度码预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码 江西 地表细小可燃 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步长FFMC模型预测马尾松林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的适用性分析
4
作者 张运林 陈婧怡 项雨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地表细小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关键引燃物质,其含水率的精确预测对火灾预防至关重要。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ine fuel moisture code,FFMC)作为典型的半物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含水率预测。本研究旨在评估直接使用FFMC在预测马尾松林... 【目的】地表细小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关键引燃物质,其含水率的精确预测对火灾预防至关重要。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ine fuel moisture code,FFMC)作为典型的半物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含水率预测。本研究旨在评估直接使用FFMC在预测马尾松林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中的适用性,并对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预测精度。【方法】以贵州典型的马尾松林下可燃物为研究对象,以小时为步长,在防火期内监测地表可燃物的水分动态变化,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计算时步长FFMC值。【结果】1)水分的动态变化主要受气象要素影响,其中气温和风速与其呈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其呈显著正相关;2)当马尾松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低于35%时,直接使用FFMC预测含水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88%和4.81%;当含水率超过35%时,直接使用FFMC不适用,平均相对误差高达66.37%;3)选择逐步回归法建立基于FFMC和气象要素的含水率(>35%)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改进后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15.81%和21.41%。【结论】本试验验证了基于时步长FFMC预测马尾松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的适用性,通过改进模型提高了预测效果。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森林可燃物水分动态变化机理、支持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和科学开展森林防火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马尾松 细小可燃湿度码 时步长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
5
作者 刘世好 胡稳 +3 位作者 杨旸谷 阳胜男 徐云 张家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0,共9页
【目的】研究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方法】基于遥感数据、野外样地调查结果,通过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湖南省安化县172个乔木林和竹林标准地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性。【结果】(1)... 【目的】研究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方法】基于遥感数据、野外样地调查结果,通过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湖南省安化县172个乔木林和竹林标准地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性。【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对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的估算精度较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0和0.72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623和0.4166 t·hm^(-2),均通过了0.01水平的置信度检验。(2)估算过程中各因子的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重要性指数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植被类型因子(39.95%)、林分因子(7.23%)、地形因子(3.91%)、光谱特征指数因子(3.82%)。(3)安化县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为1.18~6.19 t·hm^(-2),高可燃物载量的区域集中于江南镇、田庄乡、马路镇、烟溪镇、乐安镇、梅城镇和滔溪镇。【结论】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可为区域森林管理和保护,以及减少林火风险提供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模型 地表细小可燃 可燃载量 林分因子 Sentinel-2A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小时步长的含水率预测模型
6
作者 张佐忠 高徳民 +2 位作者 王浩宇 牛海峰 郭在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以张家口市崇礼区的白桦和落叶松林地为实验样地,使用传统直接估计法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对含水率进行单步预测,结合重新构建的直接估计法、informer、LSTM完成对不同步长含水率序列的预测,分析了informer在不依赖气象要素... 以张家口市崇礼区的白桦和落叶松林地为实验样地,使用传统直接估计法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对含水率进行单步预测,结合重新构建的直接估计法、informer、LSTM完成对不同步长含水率序列的预测,分析了informer在不依赖气象要素的条件下,对2种可燃物含水率序列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3种含水率序列预测模型对不同步长的含水率序列预测表现有很大差异,短时间步长上直接估计法预测精度最高,长时间步长上informer模型最好,LSTM模型次之。使用informer不仅解决了LSTM模型时间复杂度和模型的内存消耗高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对长时间步长含水率序列的预测精度。传统的气象要素回归以及直接估计方法对含水率的预测,必须依赖当前和历史时刻气象要素的实测值;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解决多变量多步长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实现对未来30 h含水率序列的预测,白桦林含水率预测MAE为0.2943,落叶松含水率预测MAE为0.1791,可以为林火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细小可燃 含水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IN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时为步长的塔河林业局白桦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于宏洲 金森 邸雪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在火险天气预报以及火行为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基于时滞和平衡含水率法的直接估计法和气象要素回归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不同郁闭度的白桦林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的含水率的连续测定,建立... 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在火险天气预报以及火行为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基于时滞和平衡含水率法的直接估计法和气象要素回归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不同郁闭度的白桦林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的含水率的连续测定,建立以时为步长的白桦林下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Nelson平衡含水率法的平均绝对误差(1.01% ~1.17%)低于Simard法(1.06%~1.39%)和气象要素回归法(1.62% ~3.01%),说明使用以时为步长的死可燃物含水率直接估计法适用于大兴安岭的白桦林,且较传统的气象要素回归法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林 地表可燃 含水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典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金森 周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5,共9页
云南省是我国重点火险区,准确预测该省可燃物含水率对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十分必要。在2013年防火期,通过对昆明地区8个林分地表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并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法、FWI法和两种方法... 云南省是我国重点火险区,准确预测该省可燃物含水率对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十分必要。在2013年防火期,通过对昆明地区8个林分地表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并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法、FWI法和两种方法混合建立了相应的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这些模型采用的预报因子都是现有常规气象站方便观测的气象要素,模型误差在同类研究的控制水平内,可以在该地区的森林火险预报中直接应用。对于〈35%的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采用混合模型的误差最小,考虑到计算的方便,实际中可以使用气象要素回归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2.1%~6.0%,平均3.6%;平均相对误差(MRE)11.4%~32.7%,平均21.3%。如果考虑降雨后的可燃物含水率,即全部范围的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三种模型没有显著差异,为计算方便,仍建议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模型,MAE 8.2%~14.2%,平均10.6%;MRE48.7%~91.3%,平均值61.4%。FWI指标与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有关,但不如气象要素那么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地表可燃 含水 FIRE WEATHER Index(FWI) 模型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昌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方法优选与FWI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森 刘万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共8页
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植被类型,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对该植被类型的典型可燃物含水率将有助于提高火险预报的准确性。以位于该区域内的南昌市茶园山林场5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含水率的连续观测,... 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植被类型,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对该植被类型的典型可燃物含水率将有助于提高火险预报的准确性。以位于该区域内的南昌市茶园山林场5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含水率的连续观测,分析了死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采用气象要素、FWI因子和两者的结果,区分不同含水率范围,分别建立的各可燃物3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防火期内可燃物含水率从11.8%到276.6%,只有1/4的时间低于35%,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条件,其余的时间燃烧性都很低,平均火险不高。但最小含水率已低到10%左右,具备发生大火的潜在可能性。3种预测方法中,FWI模型误差最大,气象要素回归模型和混合模型误差相似,考虑到简单方便,该地区的含水率预测可以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法。含水率小于35%时,模型MAE2.25%~4.67%,平均3.73%;MRE11.14%~23.73%,平均18.63%。含水率〉35%时,模型MAE6.34%~18.33%,平均8.63‰MRE10.49%~18.16%,平均14.43%。在全范围含水率时,模型MAE7.46%~16.43%,平均10.51%;MRE18.78%~23.64%,平均20.99%。FWI指标与研究地区可燃物含水率关系密切,也可以用于含水率预测和火险预报,如果考虑全国统一的预报模型,对于该地区,FWI系统是适用的,但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应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地表可燃 可燃含水 FWI 预测模型 江西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龙 刘祺 胡同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之一,林火蔓延和发展深受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林火的发生直接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是预报森林火险和火行为的关键,加强森林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 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之一,林火蔓延和发展深受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林火的发生直接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是预报森林火险和火行为的关键,加强森林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尤为重要。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型及模型精度3方面综述研究现状,并对比评价现有模型。针对目前研究的诸多问题,提出5点展望:1)加强研究重点火险区野外含水率动态。利用已有的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和森林火险监测站获取不同环境因子和可燃物含水率及气象因子监测数据,构建重点火险区基于气象参数的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2)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数据监测和收集。这可为全面构建森林火险等级系统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还应建立精准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体系。3)加强研究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应考虑不同影响因子下可燃物含水率动态,特别是了解小尺度内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才能更准确进行林火预测预报。4)结合应用增强回归树(BRT)方法来提高模型精度。在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精度影响因子的研究中,运用BRT方法多次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数据,量化分析不同因子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程度。5)结合GIS进行大尺度火险预警研究。综合应用RS和GIS技术,建立可燃物含水率的遥感反演模型,在准确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可燃物含水率的不同火险等级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 地表可燃含水 预测模型 模型精度 火险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主要火环境因子对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伊伯乐 刘晏铭 张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6,共6页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对森林火灾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对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地区不同林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秋季防火期至2017年春季防火期大兴安岭林区(根河市、鄂伦春旗、...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对森林火灾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对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地区不同林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秋季防火期至2017年春季防火期大兴安岭林区(根河市、鄂伦春旗、牙克石市、阿尔山市)林分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主要火环境因子对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中气温、林中相对湿度、枯枝落叶层质量、枯枝落叶层温度以及林内灌木盖度是影响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变化的重要因子。(2)各地区春季与秋季、春季与全年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秋季与全年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极显著(P<0.01),说明秋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优于春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需要根据不同防火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并相对应地引入更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火环境因子,为林火预测预报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可燃 含水 火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典型可燃物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振超 刘安婧 +2 位作者 赵磊森 王赢 孙龙 《林业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4-8,11,共6页
在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选取蒙古栎林、胡桃楸林、白桦林三种林分设立样地并建立观测点,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对各林分地表枯落叶、1h时滞和10h时滞枯枝的可燃物含水率进行测定,同时采集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要... 在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选取蒙古栎林、胡桃楸林、白桦林三种林分设立样地并建立观测点,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对各林分地表枯落叶、1h时滞和10h时滞枯枝的可燃物含水率进行测定,同时采集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建立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预测可燃物含水率。结果表明:1)不同气象因子对不同可燃物影响程度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对蒙古栎林的影响显著,风速对胡桃楸林的可燃物含水率影响大,而白桦林易受空气温度影响;2)可燃物含水率在每日变化呈现谷状,13:00~15:00达到每日最小值;3)建立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三种林分中,白桦林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最高,白桦林三种地表死可燃物类型中,10h时滞枯枝预测模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林分地表 可燃 可燃含水 多元回归 气候要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交错区典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森 李建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34,共8页
黑龙江省平原和山区交错带植被受长期的人为破坏,林相差,人为活动频繁,火险等级高,火灾频发。加强该区域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和预测研究,有利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以处于该交错区的黑龙江省庆安县典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水率... 黑龙江省平原和山区交错带植被受长期的人为破坏,林相差,人为活动频繁,火险等级高,火灾频发。加强该区域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和预测研究,有利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以处于该交错区的黑龙江省庆安县典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水率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动态观测,分析了影响含水率的因子,并以气象要素、FWI指标及两者的混合为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可燃物不同含水率时,其影响因子不同,低含水率时,受湿度影响大;高含水率时,受降雨影响大。FWI指标,主要是FFMC与全范围的含水率相关,但与≥35%的含水率相关差。该指标可用于预测全范围的含水率,但误差大于气象要素回归法,不适合降雨后的含水率预测。FWI指标与气象要素混合建模对于绝大多数模型并没有提高精度。气象要素回归模型误差在〈35%时与FWI模型差异不显著,但对于全范围的含水率预测,其误差低于后者。对于该地区除红松林〈35%的含水率以外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应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模型,MAE为2.0%~7.8%,平均5.4%;MRE为10.6%~28.1%,平均15.8%。对〈35%的红松林含水率预测,加入FWI指标能够改进预测精度,采用混合模型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区 地表可燃 可燃含水 黑龙江省庆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林型地表细小可燃物组成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岳宏 王月 高国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2-65,共4页
采用抽样调查法和室内测定法,研究分析了5个不同林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的种类组成和径级分布对平衡含水率及时滞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的比例与细小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成正比,树叶的面积、自身性质也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有较大影响... 采用抽样调查法和室内测定法,研究分析了5个不同林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的种类组成和径级分布对平衡含水率及时滞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的比例与细小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成正比,树叶的面积、自身性质也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有较大影响,树叶面积越大,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和时滞越小,树叶的吸水性越差,细小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越小。0.2 cm≤d<0.4 cm径级内可燃物比例与平衡含水率和时滞成正比,0.4 cm≤d<0.6 cm径级内可燃物比例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都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可燃 平衡含水 时滞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实测值与自动测量仪器值的比较和校正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佳乐 郭妍 +3 位作者 于宏洲 孙龙 胡海清 胡同欣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为检验可燃物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利用仪器所得含水率数据和人工实测含水率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找寻校正方法,提高仪器的准确性。该研究以哈尔滨市3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作为研究对象,布设... 为检验可燃物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利用仪器所得含水率数据和人工实测含水率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找寻校正方法,提高仪器的准确性。该研究以哈尔滨市3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作为研究对象,布设新一代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获取含水率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野外人工实测含水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建立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对仪器数据进行校正,最后检验模型的外推性,确定校正方法。结果表明,(1)仪器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系统误差,造成的原因是网兜上所附着的水分等杂质。这主要与林内复杂的环境和仪器的工作原理有关,需要通过模型进行校正;(2)气象因子对仪器测量含水率数据与人工实测数据之间的显著差异也产生一定影响;(3)2种校正模型中,只有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和外推性,可以对仪器测量含水率数据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数据满足精度要求。可燃物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其与人工实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校正,校正后的仪器数据满足测量的精度要求,提高了仪器测量含水率数据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以为今后进行快速和准确的火险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细小可燃 含水 仪器监测 逐步回归 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5种典型人工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保中 刘鑫源 +5 位作者 于淙 韩宇 倪宝新 李妍 徐艳景 杨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71,共7页
在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以白桦、黑皮油松、蒙古栎、水曲柳、兴安落叶松等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作为独立因子,与林内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法和随机森林法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 在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以白桦、黑皮油松、蒙古栎、水曲柳、兴安落叶松等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作为独立因子,与林内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法和随机森林法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对两种预测方法的模型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典型人工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均与温度、相对湿度、前12 h降水量极显著相关,其中蒙古栎林与太阳辐射紫外光有显著关系,兴安落叶松林与风速有显著关系;气象要素回归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范围分别是12.67%~21.36%和18.07%~49.23%,随机森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范围分别是8.35%~9.50%和15.71%~19.48%。两种方法建立气象要素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对于白桦、蒙古栎和水曲柳预测精度较差,黑皮油松和兴安落叶松预测精度较高。对比气象要素回归法,随机森林法预测准确性更高,不同林分之间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 地表可燃含水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表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与温湿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婕 牛树奎 陈锋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研究温湿度对滇中地表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 2017年4月于昆明西山公园采集云南松和滇青冈两个树种新凋落的枯枝和枯叶,利用恒温恒湿箱在室内测定了20个温湿度组合下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了平衡含水率和... 为研究温湿度对滇中地表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 2017年4月于昆明西山公园采集云南松和滇青冈两个树种新凋落的枯枝和枯叶,利用恒温恒湿箱在室内测定了20个温湿度组合下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了平衡含水率和时滞与温湿度的关系,同时以Simard和Nelson模型为响应模型拟合了4种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预测模型,利用均方根误差分析比较两类模型的精准性。结果表明:滇中地表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受温湿度的影响显著,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4种可燃物拟合得出的Simard模型和Nelson模型相比较, Simard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更适用于滇中地表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地表可燃 平衡含水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野外自动记录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宏洲 柳慧 +4 位作者 张运林 宁吉彬 郭妍 胡同欣 杨光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7,共10页
为获得野外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数据开展林火预测预报工作,设计一套可在野外长期、自动获取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的监测系统。含水率监测系统中太阳能供电装置负责电力输出,利用单片机控制带动称重传感器,进行可燃物质量数据获取,北斗... 为获得野外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数据开展林火预测预报工作,设计一套可在野外长期、自动获取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的监测系统。含水率监测系统中太阳能供电装置负责电力输出,利用单片机控制带动称重传感器,进行可燃物质量数据获取,北斗模块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终端,或者通过蓝牙传送数据至手机终端,通过终端内置含水率算法即可获取可燃物含水率数据。该含水率监测系统经历极端环境测试、长期监测测试和跨区域验证测试,在长期监测中表现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8,跨区域验证中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值为10.8%。经与人工测量含水率对照,该含水率监测系统在野外含水率获取方面具有节约人力和降低误差等优势,可有效提高森林火险预报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预测预报 地表细小可燃 含水 长期监测 自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模式对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地表可燃物燃烧性的影响
19
作者 张念慈 韩丽冬 张京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探究不同经营模式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的影响机制,可为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地表可燃物(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 探究不同经营模式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的影响机制,可为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地表可燃物(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点燃法、氧弹法及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其含水率、燃点、热值等理化性质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2种经营模式下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由大到小均为灌木、草本、腐殖质、枯落物;燃点由大到小均为腐殖质、灌木、草本、枯落物。不同可燃物组分的含水率和燃点均为综合抚育模式大于无干扰模式,综合抚育模式提高了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和燃点。2)2种经营模式下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地表可燃物热值由大到小均为枯落物、草本、灌木、腐殖质。不同可燃物组分热值均为综合抚育模式小于无干扰模式,综合抚育模式降低了地表可燃物的热值。3)综合抚育模式下,灌木和草本的燃点与热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枯落物和腐殖质的燃点与热值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无干扰模式下,灌木和草本的燃点与热值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枯落物和腐殖质的燃点与热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4)2种经营模式下不同地表可燃物组分的燃点均与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热值与含水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无干扰模式的草本除外)。相较于无干扰模式,综合抚育模式提高了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和燃点,降低了地表可燃物的热值,有利于降低地表可燃物易燃性,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资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模式 天然次生林 地表可燃 含水 燃点 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地区典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20
20
作者 满子源 胡海清 +2 位作者 张运林 刘方策 李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7,共9页
【目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是林火预报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地表细小可燃物、半腐殖质和腐殖质含水率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林火垂直蔓延的持续性及地下火发生的可能性,含水率变化主要是受天气状态和地形特征的影响,而我国关于半腐殖质和腐殖... 【目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是林火预报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地表细小可燃物、半腐殖质和腐殖质含水率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林火垂直蔓延的持续性及地下火发生的可能性,含水率变化主要是受天气状态和地形特征的影响,而我国关于半腐殖质和腐殖质含水率动态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较少,分析红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半腐殖质和腐殖质3层可燃物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对建立我国林火预报系统有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对帽儿山地区红松蒙古栎典型针阔混交林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半腐殖质和腐殖质含水率进行每日监测,同步监测林分内气象数据,统计分析气象要素和3层可燃物含水率的相关性,选择气象要素回归法建立3层可燃物类型的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在整个监测期内,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波动最大,最小值为10.99%,最大值为253.30%;半腐殖质次之,最小值为19.21%,最大值为238.07%;腐殖质含水率最稳定,最小值为48.45%,最大值为193.83%,波动最小。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变化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最敏感,多与当日或前一日气象因子相关,半腐殖质次之,腐殖质含水率仅与空气温度相关;建立3种可燃物含水率气象要素回归预测模型,其中地表细小可燃物、半腐殖质和腐殖质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2%、23.5%、17.1%和7.1%、14.8%和23.4%,以MRE为15%为界限,细小可燃物和半腐殖质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均能达到林火预报精度,腐殖质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较差。【结论】综合分析可得,3层可燃物在防火期内有被引燃,进而发展为森林火灾的可能,在今后的林火预报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地下可燃物,包括半腐殖质和腐殖质含水率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细小可燃 半腐殖质 腐殖质 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