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山区地表空间异质性的产流计算研究
1
作者 胡彩虹 许营营 +3 位作者 郑钊 刘成帅 余其鹰 李文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 山区流域地表空间较大的差异性是影响产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山区流域地表空间异质性及其垂向传导性,提出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垂向空间四级叠加的主导产流机制辨析框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分单一径流成分主导的水文响应单元,并构建分布式产流计算模型;选择淮河下孤山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0~2021年20场洪水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流域易发生饱和地面径流、超渗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空间占比分别为33.00%,0.80%,34.27%,31.93%;产流计算模型的平均径流深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1.12%,确定系数为0.98,计算结果相对可靠。这一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产流辨析方法、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及产流计算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可为山区暴雨洪水产流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洪水预报 产流计算 地表空间异质性 水文响应单元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下孤山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地表空间管理与塑造的科学与艺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向荣 张晋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
回顾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际上和中国的专业定义和解释,提出了风景园林学的定义、宗旨与目标;结合2类地表空间类型的解析,阐述实现风景园林宗旨和目标的9种途径;进而提出了风景园林理论框架的3个来源,分别是自然系统... 回顾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际上和中国的专业定义和解释,提出了风景园林学的定义、宗旨与目标;结合2类地表空间类型的解析,阐述实现风景园林宗旨和目标的9种途径;进而提出了风景园林理论框架的3个来源,分别是自然系统演变规律、工业化之前土地利用及地表塑造的经验与思想,以及工业化之后依托自然的人工环境营建思想;并探讨了针对未来实践的基于自然、文化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表空间 管理与塑造 自然系统 土地利用 人工环境营建 未来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云下空间电荷对直流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钊 曾嵘 +2 位作者 庄池杰 廖永利 高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8-1364,共7页
以往在分析直流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起始过程时,一般只考虑了雷云、下行先导以及直流运行电压对输电线路附近电场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输电线路周围早已存在的空间电荷对原来电场所带来的畸变。为此,对上行先导起始前的一系列放电过程进... 以往在分析直流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起始过程时,一般只考虑了雷云、下行先导以及直流运行电压对输电线路附近电场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输电线路周围早已存在的空间电荷对原来电场所带来的畸变。为此,对上行先导起始前的一系列放电过程进行了研究,包括雷云所导致的地表空间电荷层、直流运行电压所引起的离子流电荷层等,并比较了这些过程对上行先导起始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上行先导起始前线路周围空间电荷的分布主要决定于运行电压及雷云,2者在输电线路周围所产生的空间电荷密度可超过10 nC/m3;相对来说,因雷云所导致的空间电荷层的电荷密度只有约1 nC/m3,故雷云对上行先导起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因下行先导只有在发展至较低高度时,才能产生与运行电压、雷云相当的影响,故下行先导对空间电荷分布的作用甚微。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考虑离子流影响后的上行先导起始模型,并对实际的上行先导起始过程进行了仿真。与传统模型比较发现,考虑离子流影响后,下行先导必须发展至更低的高度才能使导线周围电场强度满足上行先导起始条件,导致上行先导的起始时间延后,这说明了直流输电线路的离子流有碍上行先导的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失效 上行先导 直流运行电压 离子流 地表空间电荷层 起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生态质量遥感评价
4
作者 王美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城市聚集的都市区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针对性选取干度、路网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植被覆盖率、生态连接度、湿度、热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 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城市聚集的都市区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针对性选取干度、路网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植被覆盖率、生态连接度、湿度、热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8个城市生态重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集成建立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EQ,并分析不同等级UEQ与地表景观格局指标的定量关系,评价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生态状况。结果表明,受8个指标综合作用,厦漳泉都市区UEQ均值为0.558,生态指数等级为中等。对比UEQ指数的8个指标分量,对生态质量起正向作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值较低,对生态质量起负向作用的干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热度指标值较高,其它4个指标贡献度较低。从空间分布来看,厦漳泉都市区生态质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东部核心区高不透水面覆盖地区,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较低,其生态质量比都市区整体平均值低0.212;西部绿色山地保育带,完整连续的生态用地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更高,其平均生态质量比总体平均值高0.104。不透水面斑块小、斑块内部连通度低且斑块聚集度低的区域,其生态质量好于不透水面斑块大、斑块内部高度连通且斑块高度聚集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漳泉都市区 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EQ 生态质量 地表空间格局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空施工技术及其在大型闸坝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利荣 林小鹏 胡继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共6页
当拟建建筑毗邻的地表空间受限而无法提供或无法满足工程建造需要时,如何解决施工交通、场地等必要条件成为工程建造的重大难题。从空间维度视角,分别界定了地面施工、跨越施工和凌空施工。凌空施工是在拟建建筑的上部空间形成交通、场... 当拟建建筑毗邻的地表空间受限而无法提供或无法满足工程建造需要时,如何解决施工交通、场地等必要条件成为工程建造的重大难题。从空间维度视角,分别界定了地面施工、跨越施工和凌空施工。凌空施工是在拟建建筑的上部空间形成交通、场地等建设条件,从而不依赖于地表空间完成工程建造任务,很好地解决了建筑毗邻地表空间受限的建设施工问题。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泄水闸、门库坝段、船闸等部位,需要在无基坑保护的过流状态下持续施工,选择采用凌空施工技术,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空施工 地表空间 工程建造 施工技术 地面施工 跨越施工 大型闸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莫兰指数和交叉小波的不均匀沉降量化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孙一可 宫辉力 +3 位作者 陈蓓蓓 周超凡 陈文锋 张晓婧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由于针对地面沉降不均匀态势的量化分析较少,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feromotry,PSI)方法获取北京平原地面沉降信息。根据浅地表空间利用差异在沉降漏斗区选取5个典型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量... 由于针对地面沉降不均匀态势的量化分析较少,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feromotry,PSI)方法获取北京平原地面沉降信息。根据浅地表空间利用差异在沉降漏斗区选取5个典型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量化了各区地面沉降空间和时序不均匀程度。并研究了浅地表空间利用差异和地下水位变化对空间和时序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研究发现:①5个区域每年累计沉降量和时序沉降量的莫兰指数大小关系相同,均为I5>I3>I1>I2>I4,结合浅地表空间利用情况,区域3和4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区域1,2和5沉降空间不均匀程度与空间利用复杂程度呈正相关;②各区地下水流场变化的波动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区域时序沉降不均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沉降 莫兰指数 地表空间利用 地下水 交叉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