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辉 左建宇 +4 位作者 苏丽娟 程桦 朱晓峻 张鹏飞 王保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巨厚含水松散层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明确巨厚含水松散层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菏泽矿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某矿1308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的... 巨厚含水松散层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明确巨厚含水松散层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菏泽矿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某矿1308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流固耦合计算模拟了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分别制定了动态固结沉降方案、无含水层方案、含水层位置方案,量化计算了巨厚含水松散层渗流固结沉降量占比,总结了巨厚含水松散层渗流固结沉降动态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含水层情况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差异,研究了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某矿巨厚含水松散层采矿条件下受采动引起的渗流固结沉降占地表总下沉量的8.5%;随工作面推进,开挖变形和渗流固结沉降增量的变化可划分为同步增长期、动态变化期、同步减缓期3个阶段。巨厚松散层内含水层受采动影响产生的疏水渗流固结现象会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增大、地表移动影响范围扩大,但最大曲率和最大水平变形的减小说明下沉盆地的整体形状更为平缓。地表变形参数与巨厚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与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含水松散层 含水层 地表移动变形 流固耦合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宝贵 彭杨皓 +1 位作者 李杨 匡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9-174,共6页
为了研究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简要介绍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5项指标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情况,分析了5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直接原因,引入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 为了研究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简要介绍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5项指标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情况,分析了5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直接原因,引入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的概念,从而对充填开采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和要求,在减缓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的基础上,需要重点关注对梯度的控制情况。针对新阳矿十采区10203充填开采工作面现场条件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充填法和垮落法开采的地表移动梯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充填开采减小了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显著降低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地表趋近于均匀下沉和连续变形,能够有效地保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下沉梯度 水平移动梯度 建筑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荷载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机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绍杰 祝伟豪 +3 位作者 汪锋 尹大伟 任梦梓 ВАРНАВСКИЙКИРИЛ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03-4416,共14页
针对采煤塌陷地新建建筑物时老采空区覆岩活化运动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并威胁建筑物安全的问题,现场勘测和物理模拟分析了浅埋长壁老采空区覆岩长期状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建筑荷载作用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探讨了建筑荷载作... 针对采煤塌陷地新建建筑物时老采空区覆岩活化运动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并威胁建筑物安全的问题,现场勘测和物理模拟分析了浅埋长壁老采空区覆岩长期状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建筑荷载作用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探讨了建筑荷载作用下浅埋长壁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边界覆岩不稳定区域在采空区封闭后长期存在;相似物理模拟实验中,煤柱长期承载失稳破坏后,煤柱支承区高度增加、宽度增加了32.5%,矸石压缩区高度增加、宽度增加了80.4%,煤壁支承区高度增加、宽度增加了67.2%,侧向裂隙区高度增加、宽度减小了23.3%。当新建建筑物位置不变时,随着荷载的增加,地表移动变形量和范围也增加。各加载位置中,侧向裂隙区地表新建建筑物导致地表移动变形量突增的荷载阈值最小,建筑物高度阈值为18层,与建筑物高度12层时相比,地表最大下沉量增幅为91.4%,地表最大水平移动量增幅为62.1%。当新建建筑物位于侧向裂隙区上方时,由于侧向裂隙区内部不稳定结构多,且建筑荷载下侧向裂隙区中关键块出现回转和滑落失稳,覆岩下沉量大,此时地表移动变形量最大;当新建建筑物位于煤柱支承区上方时,煤柱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继续产生塑性变形,覆岩下沉量较小,此时地表移动变形值次之;当建筑荷载作用于煤壁支承区时,煤壁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继续产生压缩变形,覆岩下沉量小,此时地表移动变形值较小;当建筑荷载作用于矸石压缩区时,覆岩下沉量小,老采空区垮落矸石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发生二次承载压缩变形,此时地表移动变形值最小。建筑荷载宽度增加初期地表最大移动变形量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建筑荷载宽度大于50 m时,地表最大移动变形量呈减速增长趋势。当建筑荷载附加应力对老采空区覆岩承载结构造成影响时,老采空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当建筑荷载传递至关键块的载荷超过关键块回转失稳或滑落失稳的临界载荷时,老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建筑物 老采空区 承载结构 地表移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河煤业水库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堤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彦宾 韩亚鹏 +1 位作者 李德海 张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针对郑煤集团杨河煤业31采区东翼上部魔洞王水库及水库堤坝的采动损害问题,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31071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采... 针对郑煤集团杨河煤业31采区东翼上部魔洞王水库及水库堤坝的采动损害问题,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31071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采动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水库和堤坝区域内进行限采措施以后,试采工作面对水库和堤坝产生一定的损害,达到Ⅰ级,采区内各工作面开采后对堤坝损害程度最大达到Ⅱ级,未超过"三下规程"允许变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变形 水库下开采 概率积分法 预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采煤地地表移动变形与裂缝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小松 郑杰炳 王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5-10,共6页
在预测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地表变形预计系统对丘陵山区采煤地地表变形预测,通过对比分析预计裂缝结果和裂缝调查结果,分析裂缝与地表变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修正后的丘陵山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调查结果吻合;裂缝... 在预测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地表变形预计系统对丘陵山区采煤地地表变形预测,通过对比分析预计裂缝结果和裂缝调查结果,分析裂缝与地表变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修正后的丘陵山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调查结果吻合;裂缝宽度与预计的水平变形值的相关性显著,而裂缝长度与预计水平变形值的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地表移动变形 裂缝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充填间隔巷采及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 王东林 +2 位作者 张明鹏 肖治民 董海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解决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和矸石无法处理的难题,研究了矸石充填间隔巷采技术。对顶板岩梁极限跨距及留设煤柱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巷采煤柱和留设煤柱尺寸;同时,为了控制煤层开采后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各设计... 为解决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和矸石无法处理的难题,研究了矸石充填间隔巷采技术。对顶板岩梁极限跨距及留设煤柱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巷采煤柱和留设煤柱尺寸;同时,为了控制煤层开采后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各设计巷采方案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值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采5 m宽条带,留5 m宽煤柱的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沿煤层走向及沿煤层倾向地表下沉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矸石充填间隔巷采方案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较小,有效控制建筑物所处地表移动变形值均在建筑物损坏等级I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 条带煤柱 巷采 地表移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山区矿井地表移动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贵荣 袁志明 韩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39,共4页
黄土山区地形条件复杂,煤层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平原区不同。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铜川矿区为例,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软件(FLAC3D)研究了黄土山区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研究表明,黄土山区地表移动变形... 黄土山区地形条件复杂,煤层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平原区不同。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铜川矿区为例,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软件(FLAC3D)研究了黄土山区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研究表明,黄土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除了有向采空区方向移动的位移分量外,还有向山坡下方移动的位移分量,地下煤层顺坡向开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和控制山区地表采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山区 地下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文秀 赵胜涛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用Laplace函数导出了城市地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Matlab语言绘制了地下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把理论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相比较,二者吻合,证明导出的数学模... 用Laplace函数导出了城市地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Matlab语言绘制了地下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把理论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相比较,二者吻合,证明导出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分析城市隧道开挖地表移动,计算结果对城市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表移动变形 Laplace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构造影响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国胜 李德海 张彦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0-154,共5页
针对嵩山煤矿煤层顶板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以及在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呈现的特殊现象,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2204综采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 针对嵩山煤矿煤层顶板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以及在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呈现的特殊现象,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2204综采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嵩山滑动构造使得二1煤层顶板岩层裂隙较发育,破碎严重,采动过程中层状结构的上山方向易形成大量空洞,导致上山方向岩层移动变形剧烈;由于层间的相对滑动作用地表下沉盆地的最大下沉点偏向上山方向,地表下沉曲线呈现出非对称的'瓢形';在倾斜断面上地表上山方向上的移动变形值比下山方向大的多,致使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上山方向上出现平行于工作面走向的地表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滑动构造 地表移动变形 地表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河下采煤地表移动变形与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曌 王金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24,共5页
水体下采煤是煤矿开采的难题之一。以天祝煤矿为例,在对3229工作面分阶段拟采以后,运用三维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地表金沙河河床的影响。基于变形分析法预测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并与"三下"规程导水裂隙带计算... 水体下采煤是煤矿开采的难题之一。以天祝煤矿为例,在对3229工作面分阶段拟采以后,运用三维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地表金沙河河床的影响。基于变形分析法预测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并与"三下"规程导水裂隙带计算高度进行比较,认为随着煤层的开采,导水裂隙带可能会破坏到中侏罗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预计矿井涌水量增大;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层潜水或地表河水可能通过塌陷裂隙灌入井下巷道造成淹井。在河下煤层开采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河水下渗,预防井下水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下采煤 地表移动变形 导水裂隙带高度 三维概率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廉旭刚 郭博婷 胡海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77,共4页
为了探究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利用开采沉陷概率积分预计模型,并结合克诺特(Knothe)时间影响函数,对同一地质采矿条件下不同推进速度(2m/d和5m/d)时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速度与地表移动曲... 为了探究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利用开采沉陷概率积分预计模型,并结合克诺特(Knothe)时间影响函数,对同一地质采矿条件下不同推进速度(2m/d和5m/d)时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速度与地表移动曲线的动态峰值成反比,即提高推进速度能够降低开采对地表的破坏,但无法降低开采对工作面切眼与终采线上方地表的破坏,研究结果对矿区开采沉陷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推进度 开采沉陷 时间影响函数 地表移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和Surfer接口研制及在地表移动变形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学阳 夏玉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Basic 6.0 SURFER 8.0 等值线图 地表移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长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夏艳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37,49,共4页
为研究大采高长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大采高工作面长度变化时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影响,得到大采高工作面覆岩压力平衡拱达到极限状态而发生失稳破坏的临界条件和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参数。... 为研究大采高长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大采高工作面长度变化时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影响,得到大采高工作面覆岩压力平衡拱达到极限状态而发生失稳破坏的临界条件和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长度的加大,在工作面倾向方向上由于覆岩离层导致冒落带高度范围、地表移动变形量、开采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地表最大下沉量和最大水平移动量与工作面开采长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工作面长度 地表移动变形 冒落带高度 覆岩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深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余学义 王昭舜 杨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563,共9页
为研究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陈家沟煤矿八采区8512,8513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与开采两个工作面后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另外,运用概率积分法建立模... 为研究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陈家沟煤矿八采区8512,8513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与开采两个工作面后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另外,运用概率积分法建立模型,根据观测数据进行反演模拟修正预计参数,得出在该条件下的概率积分预计参数,并总结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大采深综放开采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时,地表属于极不充分采动,大采深极不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变形一般较小,地表损害一般在Ⅰ级以内,开采后地表建筑物能够安全使用;开采两个工作面后,地表属非充分采动,地表水平移动范围较常规开采条件下范围要大,且水平移动范围一般比下沉范围大;预计在第四个工作面开采后地表达到充分采动。非充分采动条件下,下沉盆地呈非对称分布,最大下沉点不在采空区中心上方;在达到充分采动条件时,最大下沉值处于采空区中心上方,从盆地中心至边缘下沉值逐渐减小趋于0;拐点处的水平变形值与曲率值均为0.反演得出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预计参数及地表移动角量参数,预计地表达到稳态时,地表最大下沉量为5 003 mm.此成果能够为该矿"三下开采"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开采沉陷 非充分采动 概率积分法 地表移动变形 反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残余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高川 段瑞 杜建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4,共3页
为了更充分利用采空区,节约土地资源,结合山西煤矿开采的实践经验和资料,论文对采空区地表移动的残余变形机理和预测计算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又对在采空区上修建建(构)筑物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采空区 残余地表移动变形 安全开采深度 地基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开挖地表移动变形可视化系统开发 被引量:3
16
作者 闻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6-128,138,共4页
地下开挖必然会导致地表发生相应的移动与变形,而当地表的移动变形超过某一范围时,就会破坏地表的建筑物。通过预计地表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大小和影响范围,就可以判别建筑物是否受到开采的影响以及受到开采影响... 地下开挖必然会导致地表发生相应的移动与变形,而当地表的移动变形超过某一范围时,就会破坏地表的建筑物。通过预计地表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大小和影响范围,就可以判别建筑物是否受到开采的影响以及受到开采影响的程度,从而科学指导地下开采。主要以概率积分法为理论基础,Matlab软件为编程平台,实现了地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可视化,充分利用Matlab平台的优势,弥补了过去相似软件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为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分析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挖 地表移动变形 可视化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哈斯模型预测地表移动变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德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59,57,共3页
根据地表移动变形的特点 ,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费尔哈斯模型方法建立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型 ,能运用较少的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建立起可靠性很好的预测模型 ,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灰色系统 费尔哈斯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鹏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借助宽条带开采理念,采用冒落区充填方法,利用全柱开采优势,将地表移动变形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变形值的控制,达到减小采动影响、保护地面的目的。阐述了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宽条带开... 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借助宽条带开采理念,采用冒落区充填方法,利用全柱开采优势,将地表移动变形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变形值的控制,达到减小采动影响、保护地面的目的。阐述了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宽条带开采和冒落区充填在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中的作用,并示例对该方法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条带开采 冒落区充填 地表移动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hulst模型模拟地表移动变形的时间过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忠明 李德海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费尔哈斯模型的特点,把少量的原始数据作各种处理并基于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建立灰微分方程模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求得地表移动的时间响应模型,用生物生长过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对预防开采沉陷,对减少地... 利用费尔哈斯模型的特点,把少量的原始数据作各种处理并基于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建立灰微分方程模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求得地表移动的时间响应模型,用生物生长过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对预防开采沉陷,对减少地表构筑物的损害及保护地面设施,对减少开采沉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费尔哈斯模型 地下开采 矿山 采矿条件 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河道下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研究
20
作者 刘慧慧 洪林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针对1930煤矿河流改道后5#煤层充分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地表下沉值为2803.56 mm,倾斜值为29.01 mm/m,曲率值为0.44×10^(-3)/m。基于相似理论进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取几何相似常数200、容重相似常数1.5、... 针对1930煤矿河流改道后5#煤层充分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地表下沉值为2803.56 mm,倾斜值为29.01 mm/m,曲率值为0.44×10^(-3)/m。基于相似理论进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取几何相似常数200、容重相似常数1.5、应力相似常数300按配比建立模型,共推进90步,每步开采2 cm。试验结果表明在开采结束后42 d内,地表移动变形速率最大,各变化曲线呈现出相对采空区中央布对称分布的规律,最大下沉值为2273.16 mm,最大倾斜值31.32 mm/m,最大曲率为0.43×10^(-3)/m。观测线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及物理试验结果相吻合,开采后形成的下沉盆地将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计算 地表移动变形 充分开采 相似材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