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某煤矿浅埋层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1
作者 赵思佳 王晓宇 +2 位作者 张若兰 张萍丽 李宏超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陕北侏罗纪煤田位于我国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长期以来,煤炭开采活动对该地区的生态造成了深远影响。监测和分析地表移动规律能够评估受影响的范围和受损最严重的地区,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本文利用陕西某煤矿的实际开采... 陕北侏罗纪煤田位于我国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长期以来,煤炭开采活动对该地区的生态造成了深远影响。监测和分析地表移动规律能够评估受影响的范围和受损最严重的地区,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本文利用陕西某煤矿的实际开采数据,经过计算分析,得出了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具体数值,以及地表移动的动态和静态角度参数;并依据概率积分法的原理,利用Matlab拟合求参确定了概率积分参数。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理解陕北地区浅层煤矿地表移动规律,以及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地表移动规律 动态参数 静态参数 概率积分法 Matlab参数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移动实验平台研制与矿区房屋实验研究
2
作者 阎跃观 戴华阳 朱元昊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05-517,共13页
煤矿区村庄房屋采动影响状况关系到当地民生和社会稳定,需要深入研究地表移动变形对房屋损坏的影响规律和保护措施,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矿区村庄房屋损坏定量实验研究的有效物理模拟手段。为此,提出了基于支撑柱时序加载与三向移动定量... 煤矿区村庄房屋采动影响状况关系到当地民生和社会稳定,需要深入研究地表移动变形对房屋损坏的影响规律和保护措施,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矿区村庄房屋损坏定量实验研究的有效物理模拟手段。为此,提出了基于支撑柱时序加载与三向移动定量计算的地表移动实验平台设计思路,研制了多点支撑和三向加载控制的地表移动实验平台(SPSM),构建了房屋模型“砖块(点)-砌体墙(面)-房屋(体)”多尺度的几何和力学相似理论,研究了村庄房屋模型制作工艺,并以峰峰矿区A村房屋为例进行模拟实验,制作了有底梁大跨度房屋、无底梁大跨度房屋和小跨度自然间房屋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移动变形作用下3种类型房屋的损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石膏粉与水7∶1混合为骨料、酒精胶为黏结剂,可作为房屋最优模拟材料与参数配比;在同等量级地表变形加载条件下,小跨度和有底梁房屋抗变形能力较强,组合变形作用的房屋损坏程度大于单一变形;受水平拉伸变形影响,墙面出现正八字形斜向裂缝,屋顶与墙体连接处水平开裂;地表正曲率变形时,房屋墙面顶部、屋顶和窗角出现裂缝,房顶和门角裂缝易连通;揭示了屋顶裂缝宽度与地表正曲率变形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门窗墙裂缝宽度与地表拉伸变形呈“S”型正相关关系。通过与现场实测对比,房屋裂缝发育形态和位置与模型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拟实验平台的可靠性。自动控制的地表移动机械化模拟实验平台的研制、房屋模型制作和变形损坏实验研究成果,可为矿区建(构)筑物采动影响物理模拟和评价提供新的手段,为房屋损坏机理研究与加固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实验平台研制 房屋模型制作工艺 房屋变形实验 房屋损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延续时间预测模型及其参数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亮亮 程桦 +1 位作者 姚直书 王晓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7-587,共11页
基于改进Knothe时间模型,根据地表移动延续时间定义,建立能够综合考虑采高、平均采深、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和开采速度等因素的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理论预测模型,并根据概率积分法给出了模型参数确定方法。采用24个深部工作面... 基于改进Knothe时间模型,根据地表移动延续时间定义,建立能够综合考虑采高、平均采深、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和开采速度等因素的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理论预测模型,并根据概率积分法给出了模型参数确定方法。采用24个深部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监测数据对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表移动延续时间模型预测结果与24个工作面监测结果基本吻合,两者平均绝对误差仅38 d,均方根误差仅为47 d,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仅为9%,远小于现有3种经验模型的预测误差,验证了地表移动延续时间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地表移动延续时间受采高、平均采深、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和开采速度的影响,随采高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随平均采深、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但随开采速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该研究可为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稳定性评估和科学制定开采计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延续时间 改进Knothe时间模型 预测 动态沉降 开采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范围理论分析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凯 杨天鸿 +7 位作者 赵永 刘洪磊 董鑫 高源 刘一龙 李金多 何荣兴 侯俊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共11页
为揭示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有效预测地表移动范围,以弓长岭铁矿急倾斜矿体开采上盘地表移动为例,考虑地形、废石回填、采深3个因素,建立了用于计算地表主应力分布与易开裂范围的力学模型。基于力学模型,将移动角与地表易... 为揭示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有效预测地表移动范围,以弓长岭铁矿急倾斜矿体开采上盘地表移动为例,考虑地形、废石回填、采深3个因素,建立了用于计算地表主应力分布与易开裂范围的力学模型。基于力学模型,将移动角与地表易开裂范围建立了力学联系,并对移动角进行了补充定义:由最深部开采层边缘向地表作直线,位移为0且使地表开裂范围最大的直线即为移动边界线,移动边界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为移动角。提出了借助力学模型计算移动角的试算法:预设不同的移动角,由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最大易开裂范围所对应的预设移动角即为真实移动角。在得到真实移动角后,由力学模型可确定地表易开裂范围与深度。同时,借助极限平衡原理将地表易开裂范围与块体滑移建立了力学联系,提出了地表潜在陷落范围的计算方法:对地表易开裂区内不同开裂点对应的潜在滑移块体列极限平衡方程,依次判别块体是否会发生剪切滑移,可确定地表潜在陷落范围。经计算,弓长岭铁矿下盘含铁带地下开采对上盘地表的移动角为60°,上盘地表具有初次滑移风险的位置距离初采位置的水平距离为130 m,潜在滑移角为55°。根据弓长岭铁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现场经验,利用废石及时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密实回填,并通过优化联合开采时空顺序与开采强度可有效控制地表移动,实现露天与地下安全联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急倾斜矿体 地表移动 移动 力学模型 极限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重复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传宝 蔡来良 +3 位作者 王巍 柴华彬 邹友峰 张文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80,共8页
为了给神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生态修复和“三下”开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实测方式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高强度重复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和机理。分别对老采空区下开采、工作面隔离煤柱下开采、跨老采空区和隔离煤柱下开采这3种工况布设地... 为了给神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生态修复和“三下”开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实测方式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高强度重复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和机理。分别对老采空区下开采、工作面隔离煤柱下开采、跨老采空区和隔离煤柱下开采这3种工况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线,开展快速密集监测,采集了丰富的地表移动数据。结合井下推进过程,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不同时期下沉和水平移动值,绘制了地表移动曲线时序图。研究表明:隔离煤柱对地表下沉的发展过程具有阻碍性、带动性和活化性等特征,水平移动方向对井下推进方向具有追随性等现象。据此建立了高强度重复采动条件下形成的块体岩层结构模型,分析了块状岩体在井下推进过程中平衡—旋转平移—再平衡的运动过程,揭示了地表移动实测曲线形态背后的岩层移动机理。研究成果可为该矿区或类似矿区开采沉陷预计模型建立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重复开采 煤柱 地表移动特征 块体岩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亮亮 程桦 +1 位作者 姚直书 王晓健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30-541,共12页
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是评价地表稳定状态的关键指标,针对目前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理论预测模型匮乏问题,在改进Knothe时间模型基础上,根据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的划分依据,建... 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是评价地表稳定状态的关键指标,针对目前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理论预测模型匮乏问题,在改进Knothe时间模型基础上,根据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的划分依据,建立仅含一个模型参数,且能够综合考虑平均采深、工作面开采速度、煤层采高、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等参数影响的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理论预测模型。采用15个矿区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监测数据对理论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模型预测结果与15个矿区监测结果基本吻合,最小误差分别仅为0、1、0d,平均误差分别仅为13.7、12.7、18.5d,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地表移动初始期、活跃期、衰退期和整个地表移动延续时间均随煤层开采速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随平均采深、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地表移动初始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随采高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活跃期和整个地表移动延续时间随采高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煤层开采速度、平均采深、采高、松散层厚度、基岩层厚度主要影响地表移动活跃期和整个地表移动延续时间,对初始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影响较小。研究可为煤层开采地表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延续时间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延续时间 初始期 活跃期 衰退期 Knothe时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露天铁矿开采地表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齐栋梁 高重阳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采用模糊测度理论对海南某大型露天铁矿开采引起的周围地表变形进行预测分析,并与随机介质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糊测度理论在分析露天开采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露天开采 模糊测度理论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移动 铁矿山 开挖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良骥 王少华 +1 位作者 马荣振 朱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56,共5页
为分析厚松散层条件下采煤引起的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淮南矿区顾北矿13121工作面、谢桥矿11316工作面、张集矿1217(1)工作面等3个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研究,总结归... 为分析厚松散层条件下采煤引起的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淮南矿区顾北矿13121工作面、谢桥矿11316工作面、张集矿1217(1)工作面等3个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产生的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变形活跃期等问题,获得了厚松散层条件下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厚松散层 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 地表移动观测站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移动函数的相关性及其计算 被引量:4
9
作者 寇新建 王建华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地表任意点下沉,通常是以走向和倾向断面下沉函数的乘积表示。这一方法实质上假定走向、倾向断面为互不相关的主断面。采用剖面函数相关概念,分析了几何、物理条件对下沉盆地主断面方向的影响,并对相关系数和主断面... 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地表任意点下沉,通常是以走向和倾向断面下沉函数的乘积表示。这一方法实质上假定走向、倾向断面为互不相关的主断面。采用剖面函数相关概念,分析了几何、物理条件对下沉盆地主断面方向的影响,并对相关系数和主断面参数的确定作了讨论,同时给出了实例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 地表移动预计 相关性 下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表移动过程的时间函数 被引量:88
10
作者 崔希民 缪协兴 +1 位作者 赵英利 金日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3-456,共4页
以Knothe 时间函数为基础, 探讨了时间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 分析了Knothe 时间函数的理论局限性, 给出了符合实际的时间函数分布形态, 基于时间函数建立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动态过程的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 以Knothe 时间函数为基础, 探讨了时间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 分析了Knothe 时间函数的理论局限性, 给出了符合实际的时间函数分布形态, 基于时间函数建立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动态过程的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反映地表移动的动态特征, 解释某些采动现象, 对指导开采设计和选择地面建筑物保护措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时间函数 地表移动过程 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刘义新 戴华阳 +2 位作者 姜耀东 张一帆 彭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0,124,共5页
为研究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对松散层厚400 m、采深500 m的某矿11118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静态、动态规律和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大采深下... 为研究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对松散层厚400 m、采深500 m的某矿11118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静态、动态规律和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下沉曲线具有走向、倾向的双向对称特征;走向边界角、上、下山边界角很小且三者相等为35°;地表移动盆地边界收敛缓慢,出现长距离缓慢下沉带,建筑物受损轻微;采空区上方地表下沉集中且地表移动变形值大,建筑物损坏严重;同等开采条件下,厚松散层下单工作面采煤地表采动程度较一般开采条件下高,易接近或达到充分采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深部开采 地表移动 采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及地表移动机理 被引量:52
12
作者 戴华阳 郭俊廷 +4 位作者 易四海 王更雨 刘爱军 孔拜 邹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9-1115,共7页
以窑街矿区三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和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时,浅部开采阶段岩层以应力拱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深部开采阶段岩层以铰接... 以窑街矿区三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和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时,浅部开采阶段岩层以应力拱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深部开采阶段岩层以铰接岩梁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根据覆岩破坏形式,将采动岩层移动分为松散岩块区和层状岩层区。揭示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具有显著的重复开采和变方向传播的特征;随着工作面自上向下逐层布置回采,地表移动盆地具有向顶板侧扩展和下沉值不断累计的特点,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移动盆地。研究结果可为地表及岩层移动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从而指导类似条件下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急倾斜煤层 岩层及地表移动机理 水平分层开采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1
13
作者 王金庄 李永树 +2 位作者 周雄 吴立新 魏生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邢台矿区东庞矿实测资料为基础,辅以室内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介绍了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提出了采动程度衡量方法,阐述了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剧烈活跃期等问题,揭示了厚松散层和岩层内部移动破坏机理,... 以邢台矿区东庞矿实测资料为基础,辅以室内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介绍了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提出了采动程度衡量方法,阐述了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剧烈活跃期等问题,揭示了厚松散层和岩层内部移动破坏机理,以及岩体移动破坏与地表沉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 地表移动 采动程度 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 被引量:22
14
作者 戴华阳 易四海 +2 位作者 郭俊廷 阎跃观 刘爱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5-1311,共7页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具有重复开采、沉陷影响累积的特点,其岩层移动模式和地表移动形态需要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来描述。在实测分析和相似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与地表的移动的变形机理和传播方向变化特征,建立...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具有重复开采、沉陷影响累积的特点,其岩层移动模式和地表移动形态需要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来描述。在实测分析和相似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与地表的移动的变形机理和传播方向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开采影响传播角变化的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地表移动的预计模型,提出了分层充分与非充分开采条件下沉系数与煤厚、采深、煤层倾角的波兹曼拟合关系式,提出了预计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分析表明,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规律,预计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易于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急倾斜煤层 水平分层开采 地表移动 预计方法 开采影响传播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俊杰 陈勇 +1 位作者 郭文兵 邹友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5-97,102,共4页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根据开滦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通过拟合分析方法,得到了厚松散层下概率积分法参数,给出了各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UDEC数值模拟软件,探讨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根据开滦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通过拟合分析方法,得到了厚松散层下概率积分法参数,给出了各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UDEC数值模拟软件,探讨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松散层厚度是影响地表移动变形的主要因素。在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剧烈,大部分观测站的下沉系数大于0.90,拐点偏移距为7—55m,地表极易出现剧烈的非连续变形,对矿山开采造成较大威胁。在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应采取加大留设安全煤岩柱尺寸等开采技术措施,保证“三下”采煤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概率积分法 地表移动 数值模拟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辉 左建宇 +4 位作者 苏丽娟 程桦 朱晓峻 张鹏飞 王保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巨厚含水松散层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明确巨厚含水松散层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菏泽矿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某矿1308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的... 巨厚含水松散层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明确巨厚含水松散层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菏泽矿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某矿1308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流固耦合计算模拟了巨厚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分别制定了动态固结沉降方案、无含水层方案、含水层位置方案,量化计算了巨厚含水松散层渗流固结沉降量占比,总结了巨厚含水松散层渗流固结沉降动态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含水层情况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差异,研究了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某矿巨厚含水松散层采矿条件下受采动引起的渗流固结沉降占地表总下沉量的8.5%;随工作面推进,开挖变形和渗流固结沉降增量的变化可划分为同步增长期、动态变化期、同步减缓期3个阶段。巨厚松散层内含水层受采动影响产生的疏水渗流固结现象会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增大、地表移动影响范围扩大,但最大曲率和最大水平变形的减小说明下沉盆地的整体形状更为平缓。地表变形参数与巨厚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与松散层内含水层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含水松散层 含水层 地表移动变形 流固耦合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影响下地表移动规律的统计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玉卓 仲惟林 姚建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3-31,共9页
本文通过分析受断层影响的地表移动实测资料发现,不连续下沉盆地的台阶是多次滑动逐渐形成的,其地表位置在开采边界上方,呈正态分布。文中提出了台阶状下沉盆地的数学表达式及实用公式,为不连续地表移动预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应用... 本文通过分析受断层影响的地表移动实测资料发现,不连续下沉盆地的台阶是多次滑动逐渐形成的,其地表位置在开采边界上方,呈正态分布。文中提出了台阶状下沉盆地的数学表达式及实用公式,为不连续地表移动预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应用边界元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面倾角、弱面的力学性质、厚岩应力场及断层露头的位置是岩体滑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文中计算了两个实例,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地表移动 统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0
18
作者 郭文兵 邓喀中 邹友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是矿山开采沉陷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目的是研究合适的采矿方法和相关技术 ,尽可能地减少岩层和地表移动 ,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部分开采方法、充填开采方法、覆岩离层注浆和协...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是矿山开采沉陷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目的是研究合适的采矿方法和相关技术 ,尽可能地减少岩层和地表移动 ,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部分开采方法、充填开采方法、覆岩离层注浆和协调开采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展望了我国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 岩层 开采方法 采矿方法 矿山开采 覆岩离层 地表建筑 注浆 基础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郭文兵 邓喀中 邹友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分析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的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现场观测站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 建立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参数新的计算公式. 这些计算公式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 并且其中的参数均容易确定, 计算方便, 可操作性强. 通过现... 分析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的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现场观测站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 建立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参数新的计算公式. 这些计算公式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 并且其中的参数均容易确定, 计算方便, 可操作性强. 通过现场应用对比, 这些计算公式得出的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预测地表沉陷更接近于现场实际, 可以作为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确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开采 地表移动参数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湿陷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动态地表移动特征 被引量:59
20
作者 郭文兵 黄成飞 陈俊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8-43,共6页
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现场实测。根据观测站资料,分析研究了厚湿陷黄土层下开采动态地表移动特征及相关参数;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超前裂... 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现场实测。根据观测站资料,分析研究了厚湿陷黄土层下开采动态地表移动特征及相关参数;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超前裂缝角及超前裂缝距的概念,分析了地表出现超前裂缝、反向台阶裂缝的原因,并给出了地表裂缝角的大小;得出了起动距、超前影响角、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等动态地表移动参数。研究表明: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具有地表移动剧烈、地表下沉速度大,地表非连续变形破坏严重、起动距偏小、裂缝角偏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湿陷性黄土层 综放开采 动态地表移动特征 地表裂缝 地表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