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南部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建茂 陆维松 +2 位作者 闵文彬 刘文泉 王连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2-708,共7页
为了研究和揭示宁夏南部地气能量传输过程及特点并进一步评估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效应,利用Landsat-7ETM+卫星遥感资料所求取的地表特征参数,将地表分成水体、裸地、半裸地、草地、林地5类地表覆盖类型,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计算得... 为了研究和揭示宁夏南部地气能量传输过程及特点并进一步评估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效应,利用Landsat-7ETM+卫星遥感资料所求取的地表特征参数,将地表分成水体、裸地、半裸地、草地、林地5类地表覆盖类型,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计算得出宁夏南部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量的区域分布,并给出各量的分布图和直方图,分类别讨论了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量分布特征,使得对宁夏南部区域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区域分布有一个直观、综合的了解和认识。研究表明,植被分布对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各量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热量平衡 地表辐射平衡 区域分布 遥感 宁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地表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艳武 冯起 +2 位作者 黄静 苏永红 司建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地表微气象特征日变化规律明显,阴天和降水天时变化规律不明显。观测期间平均气象特征与晴天较接近,平均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比值基本大于0.8。晴天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上代表了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和降水天时的变化表示了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晴天时地面热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日间绿洲内平均Bowen比为1.5左右;阴天地面热量交换以潜热通量为主,平均Bowen比在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地表辐射 地表热量平衡 Bowen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量的估算及预测分析——以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永勤 缪启龙 +1 位作者 何毓意 彭补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7-462,共6页
分析了南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从地表热量平衡、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出发 ,结合南京地区的气象、水文、土壤等资料建立了区域水资源量估算模型 ,计算了该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 ,根据实际资料进行了模型检验 ,并对未来不同气... 分析了南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从地表热量平衡、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出发 ,结合南京地区的气象、水文、土壤等资料建立了区域水资源量估算模型 ,计算了该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 ,根据实际资料进行了模型检验 ,并对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提出了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估算模型 气候变化 预测分析 南京地区 地表热量平衡 水量平衡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河流域蒸散发遥感反演及其与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倪猛 陈波 +1 位作者 岳建华 刘仰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7,53,共5页
利用ETM数据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洛河流域的蒸散发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然后综合分析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覆被、地表参数、地形参数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能力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水体和林地的日蒸散发量最大... 利用ETM数据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洛河流域的蒸散发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然后综合分析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覆被、地表参数、地形参数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能力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水体和林地的日蒸散发量最大;蒸散发量与NDVI、植被覆盖度以及高程等参数呈线性相关,而与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与叶面积指数呈对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地表热量平衡 土地利用/覆被 相关性 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引发区域气温下降 被引量:12
5
作者 苟娇娇 王飞 +1 位作者 金凯 董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70-3978,共9页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工程促进了地表植被覆盖增加,进而通过影响地表-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基于黄土高原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SPOT卫星反演的植被覆盖资料、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及EIN-Interim地表热...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工程促进了地表植被覆盖增加,进而通过影响地表-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基于黄土高原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SPOT卫星反演的植被覆盖资料、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及EIN-Interim地表热通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交叉验证及地表热量平衡分析的方法,从站点尺度探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初期和1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气温和地表热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开展10年后,黄土高原气温最小值、最大值与平均值均有下降,植被覆盖增加与气温变量降低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同时,植被覆盖增加与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与大气下行长波辐射下降在空间上也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可通过增加地表蒸散发作用对区域气候产生降温效应,会减缓气温升高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区域气候 空间分析交叉验证 地表热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方法估算区域蒸散量的制约因子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妙芬 刘素红 朱启疆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遥感方法估算区域蒸散量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两种 ,一种是完全以地表热量平衡方程为基础 ,用遥感方法估算出净辐射、土壤热流量和显热通量 ,然后用余项法求出蒸散量 ;另一种是以Penman -Monteith方程为基础 ,结合地表热量平衡方程 ,直接估... 遥感方法估算区域蒸散量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两种 ,一种是完全以地表热量平衡方程为基础 ,用遥感方法估算出净辐射、土壤热流量和显热通量 ,然后用余项法求出蒸散量 ;另一种是以Penman -Monteith方程为基础 ,结合地表热量平衡方程 ,直接估算出蒸散量。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对应用遥感方法估算区域蒸散量的制约因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这些制约因子包括 (1)图像信息源 ;(2 )反照率、比辐射率和表面温度等地表参数的遥感反演精度 ;(3)空气动力学阻抗和表面阻抗模型 ;(4 )估算结果的验证方法 (5 )时间尺度的扩展问题。分析结果表明 :长期以来由于这些因子中所涉及到的许多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都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而极大地制约着应用遥感方法估算区域蒸散量的发展。通过对制约因子的分析 ,可以有助于高精度遥感蒸散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估算 区域蒸散量 地表热量平衡方程 PENMAN-MONTEITH方程 制约因子 地表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蒸散的遥感反演——以静宁县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潘竟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41,共5页
蒸散量是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分量。利用TM遥感影像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静宁县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的蒸散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分析蒸散的分布规律,研究蒸散量与土地利用、地表参数、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蒸散量是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分量。利用TM遥感影像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静宁县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的蒸散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分析蒸散的分布规律,研究蒸散量与土地利用、地表参数、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日蒸散量介于0.70-9.05mm之间,平均5.31mm,分布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不同下垫面的蒸散能力有一定差别,其中水域和林地的日蒸散量最大;日蒸散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呈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遥感反演 地表热量平衡 土地利用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风化壳及土壤中化学元素迁移的地理規律性
8
作者 刘培桐 王华东 刘鎖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62年第1期112-138,共27页
(一) 大规模综合性的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工作,要求人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作为最原始、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的地理坏境。因而,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中,于1930—1940年代,苏联学者先后提出地表热量平衡的研究和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过程的研究等... (一) 大规模综合性的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工作,要求人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作为最原始、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的地理坏境。因而,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中,于1930—1940年代,苏联学者先后提出地表热量平衡的研究和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过程的研究等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元素迁移 自然地理学 地表热量平衡 苏联学者 迁移过程 介物 生物气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