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凝结潜热与地表热通量对一次西南低涡暴雨影响分析 |
段海霞
陆维松
毕宝贵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2
|
南京地区地表热通量的遥感反演分析 |
王煜东
赵小艳
徐向华
牛建龙
王亚戈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3
|
变分方法估算西北半干旱区地表热通量的适用性研究 |
张述文
曹帮军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4
|
上海地区夏季地表热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陆一凡
李勇
SHIGETOSHI Ipposhi
YASUMITSU Nomura
王如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5
|
应用MODIS资料对城乡地表热通量的估算 |
王桂玲
蒋维楣
魏鸣
金赛花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3 |
0 |
|
6
|
地表热通量的变化对边界层热力对流卷的影响 |
罗霞
黄倩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7
|
黑河流域中游灌区含水层系统异质性对地表热通量和温度的影响模拟 |
陆峥
孙景博
何源
李宗超
彭书艳
杨晓帆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8
|
大涡模拟分析地表热通量对边界层对流卷的影响 |
毛春旭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 |
0 |
|
9
|
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变化及其对初夏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
董敏
朱文妹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
|
10
|
青藏高原西部地表热通量输送的低频特征 |
张鹏飞
李国平
尹建昌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
|
11
|
基于GOES数据和弱约束变分的地表水热通量估算 |
刘翔舸
黄健熙
秦军
王鹏新
徐同仁
|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2
|
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估算地表水热通量的研究 |
刘翔舸
王鹏新
唐伯惠
黄健熙
陶欣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中美半干旱区地表能量通量变化特征比较 |
李杉
艾丽坤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4
|
利用大涡模拟分析地表加热和动力作用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 |
张敏
梁捷宁
张志达
张镭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5
|
陆面与大气边界层热力作用对河西走廊冷锋型沙尘暴的影响 |
李玲萍
李天江
李岩瑛
胡丽莉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6
|
3种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对观测数据偏差的敏感性分析 |
郭阳
左洪超
王扶斌
谢祥永
陈伯龙
董龙翔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7
|
最大熵增模型在业务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张亦洲
张瑞
赵平
苗世光
王迎春
全继萍
贾春晖
|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近岸攻击中沿海地表背景温度场建模研究 |
马登武
王超
|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9
|
南亚高压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可能原因分析 |
杨光
李崇银
谭言科
|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20
|
利用最大熵增方法估计青藏高原地面热源 |
李娜
赵平
|
《气象学报》
|
2025 |
|
|